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47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docx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温度测试与控制电路

 

摘要:

温度是一个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某一系统的温度进行测量,并能自动的控制、调节该系统的温度。

本设计采用的温度传感器是LM35温度传感器,LM35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

测试电路是通过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来实现温度都的检测,控制电路是通过两个电压比较电路来实现对两个继电器的控制。

报警电路有555时基电路和光敏电阻以及扬声器组成。

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温度传感器把系统的温度通过A\D转换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与之连接的译码电路中显示出来。

同时电压信号通过电压比较器与输入电压比较决定输出是高电平或是低电平,进而控制下一个电路单元的工作状态。

报警电路中,当电路出现故障使温度失控时,使被控系统温度达到允许最高温度Vmax,此时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照在光敏电阻RL上,RL受光激发,电阻值迅速下降,分压点电位升高,电路立即产生振荡,发出声响报警。

调温控制电路中,通过电压比较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决定温度的调节。

当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时,电路经过一系列变化接通加热器电源对其进行加热。

当温度升到上限温度时,加热器电源,停止加热。

 

1概述…………………………………………………………………………………4

1.1引言……………………………………………………………………………4

1.2设计任务………………………………………………………………………4

1.3设计要求………………………………………………………………………4

2系统总体方案………………………………………………………………………5

2.1对温度进行测量、控制并显示………………………………………………5

2.2恒温控制………………………………………………………………………5

2.3温度显示部分…………………………………………………………………5

2.4温度显示部分…………………………………………………………………5

2.5方框图总体……………………………………………………………………6

3各部分功能模块设计(功能描述)………………………………………………7

3.1温度传感器……………………………………………………………………7

3.2A\D转换电路…………………………………………………………………8

3.3报警电路……………………………………………………………………10

3.4调温控制电路………………………………………………………………11

3.5电压比较器…………………………………………………………………12

4课程设计体会……………………………………………………………………14

参考文献……………………………………………………………………………15

附1:

系统原理总图…………………………………………………………………16

 

1概述

 

1.1引言

温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也是一个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某一系统的温度进行测量,并能自动地控制、调节该系统的温度。

通过该设计我们可以直观看到温度视数变化,根据实际系统的需要调节系统温度,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报警电路发出警报后再进行调节。

1.2设计任务

进一步熟悉模拟和数字设计方法和规范,并进一步巩固所学模拟电子及相关知识,达到综合应用电子技术的目的,培养设计开发以及动手实践等能力,学会阅读相关科技文献,查找器件手册与相关参数,独立思考分析,完整理总结设计报告。

了解温度传感器件的功能,学会在实际电路中应用。

进一步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

了解检测温度的传感器种类不同,采用的测量电路和要求不同,执行器、开关等的控制方式也不同。

运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温度测量和控制任务,完成温度测量和控制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学会对电子电路的检测和排除电路故障,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设计要求

⑴被测温度和控制温度均可数字显示;

⑵测量温度为012000C,精度为0.50C;

⑶控制温度连续可调,精度1OC;

⑷温度超过额定值时,产生声、光报警信号。

 

2系统总体方案

2.1对温度进行测量、控制并显示

首先必须将温度的度数(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然后采用电子电路实现题目要求。

可采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后送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然后进行译码显示。

2.2恒温控制

将要控制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值作为基准电压VREF,用实际测量值

与VREF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输出状态)自动地控制、调节系统温度。

2.3报警部分

设定被控温度对应的最大允许值Vmax,当系统实际温度达到此对应值Vmax时,发生报警信号。

2.4温度显示部分

采用转换开关控制,可分别显示系统温度、控制温度对应值VREF,报警温度对应值Vmax。

2.5方框图总体

 

说明:

⑴传感器可以采用LM35温度传感器,电桥的输出电压作为运放构成的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入信号,将信号放大后由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滤去。

如上图所示。

⑵被测温度信号电压加于比较器(Ⅰ)与控制温度电压VREF进行比较,比较结果通过调温控制电路控制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使被控系统升温或降温。

⑶当控制电路出现故障使温度失控时,使被控系统温度达到允许最高温度对应值

,用声、光报警电路发出警报,值班人员将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⑷开关S1可分别闭合系统温度、控制温度电压VREF和报警温度电压

,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显示器显示出相应的温度数值。

3各部分功能模块设计

 

3.1温度传感器

LM35是电压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一个热电阻检测相应的温度,热电偶是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下图所示。

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工作的。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温度传感器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LM35温度传感器,输出电压0~0.99V,温度每上升1℃,电压上升10ms,可测温度0~99℃.即V=0.01T,运算放大器LM358放大5倍电压,即V=0.05T.经0809通道0转化为数字量,因为转换公式:

V/5=X/255,即0.05T/5=X/255,则T≈100X/256.为了精确到0.1℃,使t=10*T=1000X/256=125X/32,所以转换公式是t=125X/32,X为数字量.

其采集温度及放大温度电路图如下:

3.2A\D转换电路

AD转换电路采用ADC0809。

ADC0809是一种逐次比较型ADC。

它是采用CMOS工艺制成的8位8通道A/D转换器,采用28只引脚的双列直插封装,其原理图和引脚图如图所示。

ADC0809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56个电阻组成的电阻阶梯及树状开关、逐次比较寄存器SAR和比较器。

电阻阶梯和树状开关是ADC0809的一个特点。

另一个不特点是,它含有一个8通道单端信号模拟开关和一个地址译码器。

地址译码器选择8个模拟信号之一送入ADC进行A/D转换,因此适用于数据采集系统。

(b)为引脚图。

各引脚功能如下:

(1)IN0~IN7是八路模拟输入信号;

(2)ADDA、ADDB、ADDC为地址选择端;

(3)2-1~2-8为变换后的数据输出端;

(4)START(6脚)是启动输入端。

(5)ALE(22脚)是通道地址锁存输入端。

当ALE上升沿到来时,地址锁存器可对ADDA、ADDB、ADDC锁定。

下一个ALE上升沿允许通道地址更新。

实际使用中,要求ADC开始转换之前地址就应锁存,所以通常将ALE和TART连在一起,使用同一个脉冲信号,上升沿锁存地址,下降沿则启动转换。

(6)OE(9脚)为输出允许端,它控制ADC内部三态输出缓冲器。

 

3.3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由555时基电路和光敏电阻等组成。

电路中555时基集成电路接成典型无稳态工作方式,光敏电阻RL与可变电阻器RP构成光控触发回路。

当RL无光照射时,呈高电阻状态,RL与RP的分压点即555型时基集成电路的4脚电位较低,若小于0.4V,555时基集成电路被强制复位,电路不振荡,BL无声,VL不发光。

若发光二极管通电后发出的光照在RL上时,RL受光激发,电阻值迅速下降,分压点电位升高,当大于0.4V时(少数时基电路为大于1V),强制复位被解除,电路立即产生振荡,BL就发声报警,同时VL发光。

此时,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降温。

 

3.4调温控制电路

如图所示为温度范围控制电路。

该电路由降压整流滤波电源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

其中温度控制电路由555和R1、R2~R4、W1、W2等组成,且R1为一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3kΩ),W1为温度下限预置调节,W2温度上限预置调节,且通过调节W1、W2使555②脚、⑥脚分别置于1/3Vcc、2/3Vcc附近。

当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时,R1的阻值变大,从而使555②脚电位低于1/3Vcc,相应555置位,③脚输出高电平,使发光二极管LED2点亮,继电器J1吸合,触点J1-3接通加热器电源对其进行加热。

当温度升到上限温度时,R1的阻值变小,使555⑥脚电位大于2/3Vcc,且②脚的电位必然大于1/3Vcc,相应555复位,③脚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继电器J1释放,触点J1-3断开,加热器电源,停止加热。

这样调节好W1、W2后,可以随设定温度(20~100℃)的变化而置位或复位,及时将J1吸合或断开,控制加热器的通、断,从而实现温度调节。

 

3.5电压比较器

电压比较器是用来比较两个输入电压的大小,据此决定其输出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以图1所示的同相电压比较器电路为例,参考电压VREF加于运放的反相端,VREF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而输入信号vI加于运放的同相端。

Vi

图9图10

反之当Vi从反向端输入时,Vref改接到同相端,则称为反相端输入单限门电压比较器。

图11

测量信号经放大跟随后与两个比较器运放反相和同相输入端比较,低于下限时,上方运放输出直流脉冲电平使JA吸合,加热器工作,上升到下限值时,由于磁保持作用,JA触点继续闭合,加热器工作,继续升温,到上限值时,下方运放输出直流脉冲电平使JB吸合,带动JA转为常开,停止加热,温度开始下降,降到下限值后,JB磁保持使JA仍为常开,加热器不工作,直到低于下限值后,重复加热过程,具备温度记忆功能。

W2为3296多圈精密可调电阻.数字表头采用ICL7101LED表头,31/2位,可采用AE5543。

带动加热元件工作的继电器为磁保持继电器,JA,JB为同一继电器的两组线圈,该继电器的特点是采用脉冲驱动,具有记忆功能,动作速度快,耗热小。

Vo/v

 

4课程设计体会

以前对自己学的专业了解的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是说是一个框架,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到了网络、信息和常用设备基本工作情况。

也对自己在数字和模拟电子方面的能力有了更客观的评价,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从最基本的查元件,找资料做起,了解了完整的电子设计的一般步骤,也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研究,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遇到了各种各样从没想过的问题,并认真的解决了它们,这些知识为我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和探索真知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现代电子学及应用》,童诗白、徐振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电子系统设计》,何小艇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郑家龙、王小海、章安元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5月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彭介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5]《新编555集成电路应用800例》陈永甫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

[6]《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艾永乐,付子义编,焦作工学院电气工程系,1999年

[7]《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9]《实用电子电路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10]《新型集成器件实用电路》,杨帮文,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附1:

系统原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