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50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全真模拟题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公元前十二世纪---公元前九世纪B、公元前十世纪---公元前八世纪

C、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D、公元前六世纪末

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人物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A柏拉图B梭伦C苏格拉底D伯利克里

10、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改革基本铲除了古代雅典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

A、梭伦B、柏拉图C、克利斯提尼D伯利克里

11、关于图片所示的十二铜表法,产生于(A)

A、公元前五世纪中期B、公元前六世纪末期

C、公元前六世纪早期D、公元前五世纪早期

12、关于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正确的是(B)

A、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公民法

B、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C、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

D、习惯法——公民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

13、“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这句话是哪个人物说的(C)

A、恺撒B、屋大维C、哈德良D、查士丁尼

14、万民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A、罗马帝国的征服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贵族随意解释法律D、罗马皇帝加强统治

15、罗马法在罗马历史上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C)

A、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律借鉴

B、为中国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有利于调整统治秩序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

A、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斯图亚特的专制统治

C、詹姆士一世的腐朽统治

D、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17、通过下列文件,英国确立了了什么政体(B)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责任内阁制D、总统共和制

18、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A、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发,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B、劳动人民希望争取更多的民主权利

C、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

D、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需要

19、下列关于责任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内阁的首脑是首相

B、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C、内阁名言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D、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不存在政党之争

20、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前美国的社会状况的是(D)

A、当时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

B、各州的权力很大

C、各州之间互设关卡,不利于商品流通

D、当时的美国政府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原则

21、下面图片中三个机构的设置,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D)

A、主权在民说B、人民契约说C、权力平等说D、分权与制衡

22、美国政权之所以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其目的是(A)

A、防止出现专制独裁

B、防止权力过分分散

C、防止人们滥用权力

D、有利于人们权力的行使

23、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什么样的权力结构(A)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B、地方完全服从中央

C、地方和中央平等的权力

D、中央政权没有实际权力

24、下列属于美国共和政体特色的是(D)

A、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议会和王权相互牵制

C、总统的权力低于议会的权力

D、两党交替执政

25、下列国家中政体更替最为频繁的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2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哪两个政治派别妥协的结果()

A、共和派与君主派B、立宪派与共和派

C、君主派与立宪派D、保守派与共各派

27、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国通过这一宪法确立了君主政体

B、法国议会由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

C、法国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D、总统在众议院的同意有权解散议会

28、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

A、总统制共和制B、议会制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

29、西欧资本主义各国代议制的确立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西欧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有利于缓和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C、有利于缓和各国的政治斗争

D、有利于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

A、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为了奴役中国人民

C、为了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为了更好地向中国输入鸦片

31、下列图片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场景(B)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

32、1839年在虎门销烟的是下面哪个人物(A)

A、林则徐B、魏源C、关天培D、葛云飞

33、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是(D)

A、广州B、宁波C、上海D、烟台

34、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时的皇帝是(C)

A道光帝B、嘉庆帝C、咸丰帝D、同治帝

3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水旱灾害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清朝政治腐败

36、下面哪个人物发动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

A、洪秀全B、冯云山C、杨秀清D陈玉成

37、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是()

ABCD

38、《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无法满足人民的愿望B、没有提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C、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脱离实际D、地主阶级的破坏

39、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提拔的两个青年将领是()

A、韦昌辉、石达开B、陈玉成、李秀成

C、洪仁干、陈玉成D、石达开、李秀成

40、李鸿章在下图所示的战役中采取了什么方针()

A、誓死抗争B、避战保船C、不作抵抗D、不战而败

二、单项选择题Ⅱ:

每小题2分,共20题,总分40分。

41、(2009·

濉溪第二次月考)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B解析:

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42、(2009·

苏州五市三区高三期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

“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解析:

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葵丘会盟是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必然强调礼法,结合盟约内容,可得C项。

43、(2009·

镇江一调·

1)“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正妻所生长子才能成为大宗,故①的说法错误,排除就可。

44、(2009·

厦门外国语学校二次月考)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读懂材料意思是解题关键。

从“周幽王大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周天子的权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45、(2009·

厦门外国语学校二次月考)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百世不迁之宗”的说明,这是指

A、大宗的嫡长子B、大宗的庶子C、小宗的长子D、小宗的次子

A解析:

宗法规定“有百世不迁之宗”。

意思是大宗的始祖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

而能继承大宗的只有嫡长子。

46、(2009·

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崩溃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D.法律的规定

D解析:

家族制度的形成与古代的宗法关系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其发展变化多是由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封建制度的崩溃,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有关。

家族关系的变化不是能够用法律的形式来规定的。

47、(2009·

福建师大附中上学期学段检测)《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

里之前,耳不闻也;

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材料的内容强调君主看不到墙外的事物,听不到一里之外的声音,而君主的一些官吏应该知道近处和远处的状况,也就是说君主要加强对近处(中央)和远处(地方)的监察和控制。

因而答案为C。

48、(2009·

佛山三水10月月考题)《诗经·

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

这段诗歌说明了

A.分封的目的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依据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材料涉及的内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A、B、C三项都是D项的内容。

49、(2009·

佛山三水10月月考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的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被后世沿用,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B、C、D三项属于文化和经济制度的内容。

50、(2009·

厦门外国语学校二次月考)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就是要师古,而师古内容是学习商周时期的分封,才能维持天下和平。

51、(2009·

苏州五市三区高三期中)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尉,(注:

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本题主要考察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郡尉不能拥有封地。

52、(2009·

烟台高三检测·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第一次“革命”是发生在公元前221年,此时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中国在政治上由早期的政治制度全面向中央集权制转变,社会日益分裂为地主和农民两大主要阶级。

总之,这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53、(2009·

姜堰高三期中)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题中信息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是在北宋时期。

54、(2009•肇庆实验中学一次月考)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C解析:

西周的分封制不属于中央集权制,也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而是奴隶制的产物,排除A、B,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D。

55、(2009年·

烟台高一期中)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读图结合所学,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考试形式的一种选官制度。

56、(2009·

苏州五市三区高三调研)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从上述材料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表明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57、(2009·

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月考试题)汉统治者吸取秦的教训,建立了太子制度,立太子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对此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其原则继承了先秦宗法制②其确保了西汉初年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③是汉出现太后听政和宦官专权的一个制度原因④目的是为了保证帝位的传承,维护刘氏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第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个选项是错误的,因为西汉初年的统治秩序主要是实行了郡国二制并行,而不是单纯的分封制,第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导致形成以太子、太后为主的势力集团,第四个选项是正确的,之所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是为了保证帝位能够在一家一姓中传递。

58、(2009·

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月考试题)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转运使的设立③通判的设置

④刺史制⑤三司使的设置

A.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

北宋时期为了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主要通过采用文官任州郡长官,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设通判掌地方司法,第四个选项不是北宋时期的,而是西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五个选项是不正确的,三司使的设置主要是保证中央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而不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9、(2009·

厦门外国语学校二次月考)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朝之所以要废除丞相制度,是加强皇权的需要。

在此之前,历朝都建立丞相制度,因此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不符合史实。

60、(2009•嘉善高三第一次月考)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4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A解析:

取名“大龙”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原因是

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三、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下面几项属于夏商周政治制度特点的是(AC)

A、王权带有神秘色彩

B、通过一些科学的方式决定一些重要事情

C、夏商已经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D、最高统治集团牢牢地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62、下列属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的是(BD)

A.没有实行民主选举

B.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

C.对当时的政府缺乏警惕

D.当时资本主义仍处在上升阶段

63、下面不属于在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文件是(AD)

A.《十月法令》B.《土地法令》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四月提纲》

64、下列选项属于辛亥革命意义的是(BC)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65.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BD)

A.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社会主义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人民民主原则

66.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的政策不包括(AD)

A.政治上承认B.经济上封锁

C.军事上威胁D.主动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67、罗马法在罗马历史上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CD)

A、为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律借鉴

68、下列选项体现两大阵营对峙的是(AB)

A.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1949年北约的成立

C.东欧国家的改革D.1949年德国的分裂

69、下图所示事件的结果表明了(AB)

A.美苏两个国家的对抗与对峙

B.苏联在当时咄咄逼人,显示了其优势

C.当时的战略优势在苏联

D.苏联做了让步才平息了这一事件

70、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不结盟运动奉行的原则(AD)

A.独立自主原则B.非集团原则C.不结盟原则D.求同存异原则

61、AC

62、BD

63、AD

64、BC不能简单地将辛亥革命看作成功,而且它也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

65、AD

66、新中国刚成立时,美国采取的是敌视态度。

67、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对罗马自身所起的作用。

68、两大阵营的对峙主要表现为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利益集团。

69AB

70、AD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主要体现为不结盟及其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