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52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全册书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白色或浅黄色B.乳白色或粉红色C.浅绿色D.浅灰色

2.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

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3.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A.有口无肛门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D.有肛门无口

4.寄生数量较多时,会引起肠梗阻的寄生虫是()

A.蛲虫B.钩虫C.绦虫D.蛔虫

5.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A.早晚刷牙、洗脸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不随地大便

(四)环节动物:

身体呈,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组成;

靠或辅助运动。

它们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例如蚯蚓、沙蚕、蛭

药用;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做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1.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A.湿润、光滑B.干燥、光滑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2.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

  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3.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4.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5.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完成呼吸B.在土壤中运动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6.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A.防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D.协助呼吸

7.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是因为含有()

  A.丰富的氮、磷、钾等肥料B.丰富的蛋白质,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C.丰富的各种有机物,供植物吸收利用 D.丰富的水分

8.下列有关蚯蚓对自然环境有多种影响的叙述中,观点错误的是()。

  A.蚯蚓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B.蚯蚓可以清除土壤中的大量垃圾

  C.蚯蚓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

  D.蚯蚓的活动会损坏植物幼嫩的根

9.下列哪一项是蚯蚓不能完成的()。

  A 

.提高土壤肥力;

B.改良土壤

  C. 

蚯蚓能吃地下害虫;

D.蚯蚓的身体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五)软体动物(第二大类群)

形态特点:

的身体表面有,大多具有;

运动器官是。

例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蜗牛、乌贼、石鳖等。

养殖;

食用、药用、装饰;

有的可以传播疾病

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C.都用腹足运动D.都用腕足捕食

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B.腕足C.斧足D.纤毛

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B.外套膜C.珍珠层D.斧足

4、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7、田螺、河蚌、蛞蝓等动物属于( 

 

A.环节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8、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体表外有外骨骼B 

身体分部C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9、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

A.斧足和鳃B.外套膜和斧足C.仅仅是斧足D.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

(六)节肢动物 (最大类群)

节肢动物: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甲壳纲:

体表有质地较硬的甲,例如虾、蟹。

   昆虫纲: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足和翅生于胸部。

种类最丰富,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

还有蛛形纲,多足纲等。

1、右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

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

(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色,

这是一种_____  以适应环境。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4)蝗虫共有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5)蝗虫的翅共对,是它的器官

2、蝗虫气门的作用和分布

3、归纳总结:

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相适应的功能

结构

特点

功能

身体

躯体、足、触角

体表

1、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D.节肢动物

2、蜜蜂和( 

)的亲缘关系最近

A..蜘蛛 

     

B..蝎子     

C.马陆 

    

D.蚂蚁

3、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出的窗口  C.与听觉有关 D.与生殖有关

4、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A.后翅B.后足C.前翅D.翅和足

5.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B.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

C.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D.运动能力不强

7、下列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A.蛔虫B.蚯蚓C.蝗虫D.河蚌

8.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共同特点的是()。

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足和触角分节D.都会飞行

9.蝗虫外骨骼的作用()

A.防御敌害B.协助运动C.有利于捕食D.防止水分蒸发

10、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气体交换之处 

气体进入的“门户” 

和听觉有关 

完成气体交换和形成听觉 

11.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体表具有外骨骼 

身体分节,有三对足 

两对翅 

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气门和气管 

12、蝗虫 

蜻蜓等昆虫腹部不断进行收缩和舒张,这是它们在进行( 

呼吸运动 

消化活动 

产卵 

感受气味 

13、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身体分部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14、大旱年间,容易发生蝗灾,与此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蝗虫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是()

A、有肺飞行B、有气囊跳跃C、有气管、气囊,飞行D、有气管,跳跃

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身体背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一)鱼类

鱼类生活在水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1)体型:

功能:

(2)侧线的功能:

意义:

(3)呼吸器官是:

,其中主要的结构是:

(4)运动器官是:

(5)体色是:

,意义:

(二)两栖类动物

(1)生活环境:

(2)生殖:

(3)呼吸器官:

(4)发育特点:

(5)举例:

(三)爬行类动物

(4)举例:

(5)变温动物:

(四)鸟类

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结构是什么?

功能:

(2)羽毛:

A:

羽,功能:

B:

(3)骨骼:

,意义:

(4)呼吸结构的特点是:

(5)消化系统:

口:

嗉囊功能:

C:

肌胃功能:

D:

小肠功能:

E:

直肠特点:

意义:

(五)哺乳动物

(1)体毛的作用:

(2)哺乳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意义:

(3)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是:

(4)门齿功能:

臼齿功能:

犬齿的功能:

(5)神经系统发达的意义:

(6)恒温动物:

1、鲫鱼与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鳃盖B、鳃弓C、鳃耙D、鳃丝

2、雨后,常见到地面上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爬出地面饮水B、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C、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改变生存环境

3、下列动物中,呼吸系统最为发达的是()

A、蚯蚓B、家兔C、家鸽D、鲫鱼

4、下列哪种动物属于鱼类()

A、章鱼B、鲸C、海豚D、海马

5、鲫鱼在水中不停而有节奏的有口吞水,从鳃孔排水,其作用主要是()

A、滤取食物B、调节密度C、平衡身体D、进行呼吸

6、剪掉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后,将要发生的现象是()

A、身体或左或右翻转而不能自控B、不能向上游动,越动越下沉

C、不能向下游动,但可以下沉D、身体向前游动,但只能任其自然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

A、模仿实验B、演示实验C、模拟实验D、以上都是

8、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氧气都减少D、二氧化碳氧气都增多

9、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A、蚯蚓的刚毛B、蛇的鳞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

10、关于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B、消化管和大血管等从膈穿过

C、协助完成呼吸运动D、恒温动物所特有的结构

11、家兔消化道与人体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A、消化道较短B、盲肠特别发达C、消化腺发达D、小肠较短

12、下列选项除哪项外,其余都说明鸟的骨骼特点适于飞行()

A、后肢骨发达B、胸骨形成龙骨突C、头骨很薄D、长骨大都中空

13、与人相比,鸟的心脏特点是()

A、心脏相对要小,搏动慢B、心脏相对要小,搏动快

C、心脏相对要大,搏动慢D、心脏占自身体重的百分比大,搏动快

14、鸟类气囊的主要作用是()

A、进行气体交换B、协助呼吸C、贮存气体D、保持体温

15、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C、足和触角分节D、都有单眼和复眼

16、下列动物中,幼体和成体和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A、鲫鱼B、青蛙C、家鸽D、家兔

17、以下各项中,不能作为鱼类的主要特征的是()

A、体表大都有鳞片B、用鳃呼吸,一般用鳍游泳C、终生生活在水中D、体内有脊柱

18、鸟类排便频繁,其主要原因是()

A、口腔内没有牙齿,食物消化不完全B、直肠很短,体内能贮存的粪便很少

C、缺乏控制排便的能力D、排便能产生更大的动力

19、在养鱼缸内饲养金鱼,若放养过多,会发现金鱼频频“浮头”,并导致死亡,金鱼死亡的原因是()

A、食物不足B、氧气不足C、空间太小D、相互攻击

20、下列动物的一生中从不用鳃呼吸的是()

A、鲫鱼B、太湖银鱼C、大马哈鱼D、蓝鲸

21、自然界中会飞的动物出现的最早和最迟的各是()

A、鸟、昆虫B、蝙蝠、昆虫C、昆虫、蝙蝠D、鸟、蝙蝠

22、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如恒温动物在某些器官的结构上就比变温动物复杂和完整,下列各项与体温恒定直接相关的结构特点是()

A、胎生哺乳B、双重呼吸C、心脏四腔D、食量较大

23、生活中所使用的羽绒制品的原料,主要是鸟类的()

A、羽毛B、绒羽C、正羽D、羽干

24、鸟类是恒温动物,这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生理功能,下列叙述中,与鸟类产热无关的是()

A、羽毛的保温作用好B、消化能力强C、呼吸作用旺盛D、血液运输氧气能力强

25、一般鸟类的身体中,最发达的肌肉是()

A、颈肌,因为颈灵活转动B、胸肌,因为它牵动两翼飞行

C、尾肌,因为尾控制飞行方向D、后肢肌,因为后肢在地上行走

26、与草食动物消化植物纤维相适应的结构是()

A、门齿和臼齿B、发达的盲肠C、胃D、较长的小肠

27、科学研究发现,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下列动物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的是()

A、蛙B、兔C、蛇D、鹰

28、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D、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

29、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下列不是陆地环境特点的是()

A、气候干燥B、温度高且不常变化C、缺少水的浮力D、气态氧环境

30、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方向是()

A、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B、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

C、水由鳃盖的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D、水由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31、下列四种动物中,有一种动物体内细胞获得氧的方式与其他动物的不同,这种动物是()

A、蝗虫B、蚯蚓C、家鸽D、鲫鱼

32、(2009福建中考)南极大陆冰岸上聚集了成群的企鹅,它们是鸟类中最适应严寒水域生活的,企鹅属于()

A、变温动物B、恒温动物C、冷血动物D、低温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课时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要点梳理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2、运动系统由和组成,骨骼由和组成,在运动中,骨起到作用,关节起到作用,骨骼肌起到作用。

3、下图是关节模式图,图中①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二者相对的面上有一层②________,具有减少______,缓冲______的作用,属于结缔组织;

(二)是________,由结缔组织构成;

(三)是________,内有少量滑液,由________分泌的。

另外,关节囊外还有韧带。

由图可以看出,关节结构具有既________又________的特点。

举出身上的五个关节关节、关节、关节、关节、关节。

4、观察下图可以看出C是D是A是B是。

骨骼肌的特点:

受刺激而;

肌腱可以绕过连在。

第一个图是动作,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5、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绕活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的调控,需要、、等系统的配合。

6、运动利于动物_______和________,以适应________。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的叙述,准确的是()。

A.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B.由骨骼、骨骼肌组成

C.由骨骼、骨连接、骨骼肌组成D.由骨、骨连接、肌肉组成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A.同时收缩B.同时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肱二头肌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4、骨骼肌分布时,至少要跨越几个关节?

()

A.1个B.2个C.3个D.不一定

5、下面关于骨骼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B.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骨骼肌受到的刺激正常情况下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D.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

6、下列哪种结构与增加关节牢固性无关?

A.关节软骨B.关节囊C.韧带D.关节外肌肉

7、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上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8、(2009恩施)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

9、(2009苏州)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2009济宁)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B.骨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的连结

C.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关节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11、(09山东威海)人体完成一个动作不能只是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一个动作完成的正确生理活动顺序是()

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产生动作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的兴奋

A、③①②B、②③①C、①②③D、②①③

第二课时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例如:

行为,行为,行为,行为等等。

2、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是就有的,由________决定的;

后者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和________获得的,又叫________行为。

3、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__,接触的环境越________,学习能力,形成的学习行为就越________;

该种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______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对于动物的_____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生活的行为叫做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形成

5、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进行信息交流,交流方式包括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是。

6、人类可以利用生物之间的通讯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例如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雄虫靠上的感受这种气味。

7、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和“观察鸡的绕道取食行为”实验中,都要先停止喂食(饥饿)一段时间,目的是使之产生强烈的________行为。

若改用黑猩猩做类似的学习行为形成实验,训练时间将会大大_____。

【例1】一位养鸭老人,手中提着鸭食,身后跟着一群竖一字排列的鸭子。

请分析,这个例子中有鸭子的哪几种行为?

()

①觅食行为②学习行动③社会行为④迁徙行为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一、选择题

1、白居易诗曰: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这描绘的是母燕的。

()

A.贮食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

2、下列动物不能形成社会行为的是()。

A.一窝蚂蚁B.一个蜂箱中的蜜蜂

C.公园猴山中的一群猴子D.麦田中的一群蝗虫

3、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越高等

B.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越强

C.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大脑越发达

D.社会行为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4、(2006.山东中考)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

当黏虫大发生时,农民常用木棍、簸籏等工具,顺麦陇敲打小麦植株,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在簸簱中,便于集中消灭。

农民的这种做法利用了动物的()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社会行为D.节律行为

5、(2005.苏州中考)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取食行为B.学习行为C.迁徙行为D.昆虫之间的通讯

6、(2005.济宁中考)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7、(2009丰南区)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释放臭气

B.青蛙在繁殖季节雌雄抱在一起

C.大雁冬去春来

D.白蚁群体由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组成,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

8、(2009山东)“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