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25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docx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

李忠杰谈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

人民是“十二五”规划的主体,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重要目的

  【李忠杰】:

各位网友下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研究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我今天和大家讨论的主题是:

“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来解读“十二五”。

  [想唱就唱]:

李主任,你提出历史和世界“两个眼光”解读“十二五”是出于什么考虑?

  【李忠杰】:

感谢这位网友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我认为研究“十二五”,制订“十二五”规划,或者学习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眼光。

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可以有“五种眼光”:

一种是实践眼光,就是立足于实践,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和战略。

一种是理论,就是用什么样的科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世界,这是灵魂。

作为主体来说,就是人民眼光,从人民的角度来看怎么制订我们的战略,怎么解决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怎么组织动员人民共同来建设美好生活。

这“三个眼光”,可以其他同志虽然没有直接说,但实际上已经谈了不少,所以我想侧重于从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这“两种眼光”来谈一谈我的认识。

  也就是从时空两个角度来科学的认识我们的历史方位、我们的任务、机遇和挑战。

所谓“历史眼光”就是把“十二五”及其规划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来考察。

所谓“世界眼光”就是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环境当中来考察,时空的结合,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一个最新的编码,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方位、任务、目标。

所以,我提出了“两个眼光”的问题。

谢谢!

  那么从“历史眼光”来说,我们将要制订的规划是“十二五”规划,就是说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有过十一个五年计划。

回顾以往的“五年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道路,看到我们的成绩,也看到有过的教训。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提高现代制订规划的水平。

  进一步来说,“十二五”时期,它将要在前面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向前迈进。

那么“十二五”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呢?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为邓小平首先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后来****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

按照这个战略,新世纪的前十年是一步,第二个十年是第二步,后面三十年是第三步。

按照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们的主要认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所以,在完成前十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这“十二五”就是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必须为实现2020年的目标打下决定性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扎实,下一个五年的冲刺就难以实现。

  再一点,“十二五”时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九五”时期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七大进一步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这个转变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取得更大的实质性的进展。

正因为如此,才能够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奠定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再从“世界眼光”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已经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十二五”期间,世界的外部环境对中国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经济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时期的话。

那么,我认为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条件和状况,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世界环境的变化。

所以,制订“十二五”规划,就不能仅仅看国内的状况,而要用更宽广的视野看世界的状况、看世界的机遇、看世界的挑战、看我们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的本领和水平。

所以,要提高制订规划的水平,就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

  [海纳百川中国沙河]:

李主任,您应该是经历了所有的五年规划,您感到了“十二个规划之变”有什么特色?

  【李忠杰】:

把十二个五年计划或规划连接起来,实际上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中国发展变化进步的脉络。

  比如说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是我们有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58年到1962年,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不断地提出高指标,社会上刮起“浮夸风”所以,这个五年计划甚至连正式文本都没能颁布,实施的效果也最差,主要经济指标是负增长。

  第六个五年计划,是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那么这个计划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所以,计划的名称改成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就是说,从原来只有“国民经济”加上了“社会发展”。

  然后,第九个五年计划,它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订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这个规划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它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那么,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也就是上一个五年规划,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订的一个重要的五年规划。

所以,它的全部内容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另外,“十一五”把这个“计划”改成“规划”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特点。

所以,以往的发展规划充分展示了我们发展进步的历程。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制订“十二五”规划,可以以已经取得的成就为基础,吸取以往制订规划的经验和教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提出更加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所以,“十二五”规划,它的重要特点是进一步提出以科学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指导思想,非常鲜明,非常清楚。

紧紧抓住了“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如果能够实现将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一天一地一广仔]:

请问嘉宾,啥叫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解读“十二五”,就不能用百姓眼光吗?

  【李忠杰】:

你说能不能用百姓眼光来看“十二五”?

另外还有网友说了,能不能用“草根”眼光?

虽然“草根”这个词可以推敲。

但是,我认为是可以,也是应该用这样的眼光的,用标准的话语来说就是“人民的眼光”。

开头的时候我已经讲到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体,应该是“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来制订规划,为了人民,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这是制订“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的。

另外还要依靠人民,运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来实现我们“十二五”的各项任务。

所以,“十二五”规划当然必须从人民的眼光来思考、审视和制订。

地方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集思广益

  [杨再昌]:

请问李主任,十二五规划吸取了世界哪些建设经验与智慧?

  【李忠杰】:

虽然“十二五”规划还在制订过程当中,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还是建议。

但这些建议已经充分体现了世界眼光,因为这些建议全面分析了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

充分肯定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肯定我们面临着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所以,建议的各个方面都注意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力求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更加具体的说,文件当中我们现在逐步普遍使用的一些词汇,如:

“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低碳经济”等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国外学来的,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碰撞的产物,是吸取了世界经验或者智慧的产物。

  文件中各方面的内容都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力求顺应时代潮流,又参与世界竞争,处理好与世界其他国家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特别是注意防范来自外部的风险,比如,如何继续应对好国际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

  [杨再昌]:

请问李主任,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哪些“中国智慧”?

  【李忠杰】:

“中国智慧”应该说是很丰富的。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比如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这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一个大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道路和办法,而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所以,十七大也好,“十二五”规划也好,都把“三农”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而且根据中国的特点强调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对农民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这样一些政策与发达国家的政策是有很大差别。

  再如,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如何把全国的发展整合成一个整体?

这就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当中需要始终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大课题。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除了东部率先发展之外,还进一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而且使各方面的战略构成一个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继续实施好这两个战略,是“十二五”认真做好的一项大工作。

这项战略和工作的难度,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

不仅过去,今后都需要继续发挥我们特有的“中国智慧”。

  [杨再昌]:

请问李主任,您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地方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李忠杰】:

全国的“十二五”规划,确定之后,各个地方都要相应的制订和实施本地的发展规划。

如何提高各地制订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是各地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和课题。

那么,各地提高制订规划的科学性,我认为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本地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面临的课题、难题,具备的条件和资源。

在此基础之上,力求使我们各地的规划符合当地的实际,能够解决当地的问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个,要与各种类型的规划衔接好。

国家的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整体的规划,还有专题的规划,以及各种区域性的规划。

各地制订的发展规划,是这样一类大规划当中的子规划,所以,要服从于国家的整体规划,还要与专题的规划、区域的规划衔接好,不能脱节,不能冲突,也不能简单的雷同。

  第三个,要尽可能的集思广益。

现在我们制订国家的规划,已经采取越来越多的方式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

最后还要交人大、政协进行讨论审议。

地方的规划,也应该以多种方式深入研究,听取意见,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

可以以网络听政、市民论坛、群众讨论等方式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要组织专家就各个专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方案形成以后,最后也能够反复的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最后提交审议。

  当然,提高规划制订科学性的方式方法还很多,事实上各个地方都已有很多很好的经验。

各个地方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提高规划制订的科学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杜康]:

你能分析一下“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内国际环境吗?

有哪些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

  【李忠杰】:

总体上来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这个机遇期当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分析我们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要始终注意到这两个方面:

  从机遇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

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

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从国内来说,我们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

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所以,利用这些条件,我们在“十二五”时期能够办更多的大事、好事,使我们的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是,我们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

再如:

我们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

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

不仅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我们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

再如:

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总体上来说,我们要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认识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各方面的工作做的更好。

  [海纳百川中国沙河]:

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于我们国家这样的“五年规划”?

请嘉宾介绍一下,谢谢!

  【李忠杰】:

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在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也或多或少制订有自己专题性的发展规划或者规划。

原来的苏联、东欧国家搞市场经济,所以他们的五年计划历史比我们还早。

但是他们现在已经转向完全的市场经济,计划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从总体上来说,制订和实施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虽然,在改革开放前,这种五年计划,计划体制的色彩非常浓厚,有不少的缺点和不足。

但总体上还是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年计划和规划也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制订的方式和内容也更加科学,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中国的做法,表示钦佩和赞赏。

  2008年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与美洲国家组织的大使们举行会谈,介绍中国的情况和经验。

他们在发言的时候,就特别肯定中国能够从比较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发展,制订“三步走”战略和“五年规划”,他们很想学习这样的做法,也让我给他们介绍了更具体的情况。

  我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经验,但是我感到各个国家的制度和体制不一样,有些国家两党竞争,今天你上台,明天他下台,恐怕很难像中国一样有长远打算,也很难制订比较稳定发展的“五年规划”。

所以,我们要珍惜中国自己这样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好“五年规划”的指导作用。

  [丛林漫步]:

李主任,你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真有所谓“中国模式”吗?

  【李忠杰】:

“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但意见不是很统一。

我个人觉得:

(1)客观上中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我们说这就是中国特色。

如果要说模式的话,这客观上可以说是一种模式。

  

(2)中国的道路、体制和做法还在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创新之中,我们现在还很难说它已经定型。

而“模式”这个概念,比较容易把它固定化。

所以,我们从思想方法来说,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要停步,不要僵化,要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使我们的一套制度逐步地成熟起来。

  (3)过去,我们吃过照搬外国模式的亏。

所以,今天虽然很多国家都赞扬中国的做法,希望向中国学习。

我觉得,如果他们觉得管用的话,向中国学习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从他们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搬“中国模式”,更不要把中国的做法当成僵化的、静止的、不可改变的、固定的模式。

如果那样,又会重犯中国的错误。

所以,我觉得在对外交往当中,尽可能不要用“中国模式”这种语言。

要使反腐倡廉建设像经济社会建设一样取得更大的成效

  [杨再昌]:

请问李主任,您认为怎样才能提升我国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李忠杰】: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个国家都在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经济结构。

包括,面对能源、资源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一些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上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一种在全球经济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比如就制造业来说,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个“制造大国”,而且要成为一个“制造强国”,关键就是要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提升制造业的水平,要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

尤其是要发展国际知名品牌,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

  根据当代世界合作竞争的新态势,要特别注意培育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因为现在科学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一项重大的技术运用于产业当中,往往就能占领制高点。

所以,现在各国都竞相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方面下大力气,提高竞争力。

所以,我们要瞄准这些目标,实施一些重大的开发项目,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

把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另外,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与工业化更加全面、深入的融合起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物联网的开发等等。

要抓住现代能源产业的发展瓶颈,大力开发新能源,力求走在世界的前列。

海洋也是未来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场所,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海洋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设备工艺水平,从而有效的解决能源、资源的约束。

  所有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准能够有更快的提升。

  [E政案第7656号]:

E政案第7656号:

从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十二五,应该把反腐败放在一个什么地位?

  【李忠杰】:

腐败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问题,当然也是世界性问题。

多年来,世界上发生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所以在国外访问的时候,有人说到腐败问题,都往往把它当成好像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其实,并不是中国特有,比如说意大利、日本、韩国、包括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华尔街的那些高官以及美国政府当中的一些官员,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过腐败问题。

  所以,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已经制定了一个《反腐败公约》,对世界各国提出了共同的要求,也要求世界各国在反腐败问题上加强合作。

我认为,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就我们我们来说,腐败现象确实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很不满意。

但是,党和国家对腐败问题高度重视,不断地采取措施,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建立教育、预防、惩治相结合的反腐倡廉体系,取得的很大的成效,成绩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反对腐败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十二五”期间,如果光有经济发展的进步,而腐败问题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话,人民群众还是会不满意的。

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抓好反腐倡廉建设,要推进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腐败案件的工作力度。

同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外部管理,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多种措施结合起来,力求使腐败现象逐步减少。

要使反腐倡廉建设像经济社会建设一样取得更大的成效。

  [小小教书匠]:

你说过今天的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要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那么你认为十二五规划都是从哪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满足老百姓的最大关切?

  【李忠杰】: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里面,就明确提出,也是使用了十七大报告里面的一句话: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望,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以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当中的五个基本要求当中,有一个就是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于规划的《建议》里面,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专项问题提出来,其他的问题里面也都贯穿着、体现着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这方面的措施应该说还是很多的。

  比如说就业,是很多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当然也是一个世界难题。

政府在这方面以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要加强职业培训。

当然,这是一种政策取向和政策要求,落到实处还要做很多工作。

但在这方面做好了,做实了,对促进就业还是有很大益处的。

  还有,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之下已经开始建立。

改革开放之后,有新的变化和调整,成绩显著。

但总体上覆盖的面还不够广,水平还不够高。

所以,我们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比如说,农村已经基本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还要进一步实行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求覆盖更大的范围。

还要解决各地养老保险衔接不够的问题,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行跨省的可接续,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物价问题是当前老百姓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目前一个阶段,物价上涨比较快,这有多种原因。

其中也包括国际因素,控制物价问题是一个大课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前几天又刚刚出台了“十六条”,从整体状况来看,我国居民消费品的供应是充裕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可能的。

对此,我们有信心,但是通货膨胀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会不断出现问题。

“十二五”期间,将始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我们希望政府始终把这样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当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看到解决这样问题的难处,比如说农产品,作为农民来说都是希望价格越高越好。

但是如果价格太高,各方面的居民一定会感到难以承受。

如何寻找这样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就需要政府运用智慧,发挥好调控作用。

社会各方面人群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样一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总体来说,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十多年来是在不断的提升过程当中的。

我们相信,“十二五”期间会得到继续提升。

  【李忠杰】:

谢谢大家,感谢网友们提了这么多问题,需要交流的问题一定很多,我们以后还可以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交流。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