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257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用草纸、毛头纸或旧报纸供压一般植物标本吸水用

1

1、采集纪录册:

专供野外采集时作原始记录用,每采一种植物都要详细的填写

2、号牌:

用硬白纸裁成长约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块,一端打洞穿线,系于植物标本上

3、铅笔:

用来填写采集记录和号牌

4、样方测绳:

用来样地调查,测量样方的边长

5、海拔仪:

测量海拔高度

二、实习内容

1、识别常见的植物;

2、学会初步整理分析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规律;

要求对调查地区常见植物有一定鉴别能力;

3、了解实习区基本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4、样地的设置,观察描述样地环境特征,拉方、统计和登记样地植物种类、群落属性标志和数量标志,初步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5、学会采集、制作植物标本

6、编写实习报告50

三、XX省植被概况植被是地表生长着各种植物的总称。

是指一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

它包括由自然生长的植物组成的自然植物以及由人工经营、栽培管理的各种作物、林木组成的人工植被等。

聚生在地表的各种植物彼此以一定的相互关系,形成有规律的组合。

这种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因此,也可以说一个地区的植被就是该地区所有植物群落的总体。

植被是自然环境要索之一,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中其它因子(如光、热、水、气、土等)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因此,研究一个地区的植被,对于认识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对于充分利用植被资源和改造、利用、保护自然环境,进而提高生产能力,部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被概况

1、地带性植被:

本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构成群落的乔木全都是冬季落叶的阳性、半阳性阔叶树种,林下的灌木也是冬季落叶的种类,草植物到了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或以种子越冬。

到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树木的鳞芽开始萌发,形成新叶,花芽发育形成花序,林内的草本植物形成叶丛,整个群落季相全新。

进入夏季,群落枝繁叶茂,一片葱绿。

秋季是生长末期,整个群落个体以逐渐枯黄和落叶适应气候变化,最后到达冬季季相。

生活型:

组成XX省落叶阔叶林的生活型谱,体现了本地的环境特征。

我们对燕山、太行山落叶阔叶林区的植物作过粗略统计,核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42.1%,其次为高位芽植物占25.5%,第三位为隐芽植物占15.o%,其它为一年生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比例分别为9.8%和7.6%。

生活型谱的组成与秦岭北坡的落叶阔叶林生活型谱有较明显的不同。

秦岭北坡的生活型谱为高位芽植物占52%,地上芽植物占5%,地而芽植物占38%,地下芽(隐芽)植物占3.7%,一年生植物占1.5%。

两地比较,XX落叶阔叶林中,高位芽植物明显减少,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增多,这反映了XX地区在气候上比秦岭北坡更加寒冷和于燥。

主要植物种类:

根据《XX植物志》的记载,XX落叶阔叶林区植物约有201X种,其中乔木有100余种,灌木300余种(包括小半灌木),然而成为优势种的不多。

乔木中以栎属、杨属、胡桃属、梆木属、根属、鹅耳沥属、刺槐属、榆属、械属为主,灌木以胡枝子属、绣线菊属、接属、牡荆属、忍冬属等为主。

草本植物各个群落有所不同,但以中生和旱中生种类比较普遍。

群落结构:

在落叶阔叶林中,群落结构一般比较简单,除少数地段外,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所组成,林内较干燥,层外和层间植物很51少存在。

群落多为单优势种的纯林,在生境优越的沟谷或山体垂直带诺中,也可见到称为杂木林的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虽是XX省的地带性植被,然而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气候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落叶阔叶林的分布面积并不占绝对优势。

其中自然落叶阔叶林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40.%邦,人工落叶阔叶林占全省总面积的17%。

自然落叶阔叶林均为次生林,全部分布在山区,任煎山XX分布范围为海拔120——1800米,太行山山系海拔700一2l00米。

在平原自然落叶阔叶林已完全不存在。

XX人工落叶阔冲林主要分布在XX平原、冀北高原和太行山低山丘陵,成片状、带状或零散状分布,其主要功能是生态防护,有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海防林等。

低山丘陵也有部分木材林和薪炭林分布。

群落成员型:

主要的建群种是栎树,因此也可称为栎林,常见的有:

麻栎(quercusacutissima)林、栓皮栎(q.variabilis)林、槲栎(q.aliena)林、槲树(q.dentata)林、辽东栎(q.liaotungensis)林、蒙古栎林。

在落叶阔叶林带中常间有温性针叶林,如油松(pinustabrlaeformis)林、赤松(p.densiflora)林和侧柏(biotaorientalis)林等。

由于南北热量不同,南部栎林主要建群种是麻栎和栓皮栎,向北逐渐被辽东栎和蒙古栎的取代。

另从种类成分看,南部亚热带的成分较多,向北逐渐减少,东北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接。

但是,在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原始栎林保留不多,仅在偏僻山区、深谷、林场和庙宇等处,偶得残存。

多数地方这种落叶栎林都已破坏,出现了以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酸枣(zizyphusjujuba),黄背草(themedatriandravar.japonica)和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等为主的温性灌草丛,或由人工培育的各种幼林。

201X米以上的山体,在落叶阔叶林基带上面出现寒温性针叶林带,主要由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的植物组成,再上面出现亚高山草甸带,其组成种类很复杂,属于杂类草草甸。

2、主要阔叶林类型:

落叶阔叶林是发育在暖温带中低山地区,树种以温性阔叶为生态生物特性的森林类型。

分为典型落叶阔叶林(栎类林)、沟谷中生阔叶林、低山丘陵散生阔叶林三个群系组,建群种有栎属、胡桃属、械属(共建属)、刺槐属、鹅耳沥属等,分为l3个群系。

栎属植物在XX省有8种,其中有6种分布面积较大:

其中蒙古栎林是栎林中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冀北山地。

蒙占栋林是栋林中比较耐寒的类型,在栎属分布区中,位置最靠北。

在年降水量300毫米,最低气温一40℃的干冷环境中亦能适应。

蒙古栎为喜光树种,高生长迅速,深根系,耐干旱贫瘠,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山坡生长最好,在向阳干燥山地,只要上层较厚亦能生长。

辽东栋林:

辽东栋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北部普遍分布的森林52群落,在XX省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

栓皮栋林是栎林中较为温暖性的类型,在XX省分布位置偏南,以太行山的中南段分布较多。

平原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已几乎看不到自然植被,但在村庄、路旁、河岸、渠道等处可以见到栽培的树木,常见的有槐、刺槐(robiniapseudoucacia)臭椿、榆、加拿大杨、毛白杨、小叶杨、旱柳、桑树和合欢(albiziajulibrissin)等落叶阔叶树种。

低洼地也有芦苇或茭笋(zizaniacadudciflora)沼泽。

海边沙滩常有沙生植被,常见的植物有射干鸢尾(irisdichotoma)、沙钻苔草(carexkobomugi)和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等。

盐碱地尚有柽柳(tamarixchinensis)、罗布麻(apocynumvenetum)和藜科等耐盐碱植物群落。

XX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多样,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植被类型也比较复杂。

在植被分区上,高原即坝上“部分届温带草原地带,高原以下称坝下(山地、丘陵、平原)部分届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它们除有各自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即草原、落叶闹叶林外,还有针叶林、灌丛、灌草丛、农田、果园等。

另外在沿海一带,分布有盐碱地和沙地,其上有盐生植被和沙生植被。

各地的洼淀池塘之内,尤其是白洋淀洼荡之中,还有较繁茂的水生植被。

如此丰富的植被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正是广大植被及农、林、牧科技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XX省地处温带与暖温带地区,南北长约750公里,东西宽约650公里。

地貌单元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且处于欧亚太陆中纬度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植被区系的分布也有交替明显的特征。

境内地貌类型齐全,有冀北高原.燕山及太行山山地丘陵,华北大平原低地等自然单元,都表现出明显的植被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的规律。

冀北高原植被以旱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其西部干燥度较大,发育有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羊草(leymuschinensis)等组成的干草原植被。

而东部降水量逐渐增多,主要为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线叶菊(filifoliumsibiricum)等组成的草甸性草原。

大行山及燕山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变化较大,气候较湿润,主要为山杨(populusdavidianadode)、辽东栎(cuercusliaodungensis)、蒙古栎(cuercusmongolica)、白栎(quercusfabrihance)等组成的阔叶林,山杏()、虎棒子()、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等灌木,以及荆条(vitexnegundo)、酸枣(zizyphusjujuba)、鼠李(rhamnusdavurica)等灌木草丛。

(二)XX植被的区系概况

1、植物区系组成:

XX植物区系整体上属泛北极植物区,其中冀北高原草原属于欧亚草原植物亚区的蒙古草原地区,其它大部分区域则属于53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

区系处于暖温带—温带地区,西依黄土高原亚地区,北靠东北地区,东临渤海,南和华中地区相接,是由南部热带亚热带成分、西北部干旱成分、北部寒冷成分以及本地区温带成分相互交汇、融合形成的植物区系综合体。

从植物区系形成的条件来看,水热组合无疑是最重要的生态因素,而生态因素的区域差异则受地理空间位置和地形之制约。

XX省北部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干燥,风大,为草本、干旱成分的迁移、定居及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坝下燕山山系,地势高差变化大,各种自然条件立体组合分异明显,它和东北南部山脉连成一体,因而成为南部植物区系成分北迁的通衍,以及北部森林植物区系南来的必经之路。

太行山系的XX境内部分,西依黄土高原,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环境区域分异显著,容纳了不少西北方向迁来的干旱成分。

太行山、燕山山脉地质历史久远,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持化出不少XX或华北持有的种属来。

XX平原地势低乎,水热条件优越,成为我国主要

2、植物区系特征XX植物区系系系统在环境条件和植物变异进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以系列区系特点主要由四个方面:

(1)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温带成分占优势据我们最近统汁.XX省约有高等植物2800多种。

分属于204科940属。

其中厥类和拟厥类21科,占全国同类科数的40.4%。

我国现有裸子植物10科,XX省有7科,占全国裸子植物的7%,‘全国有被子植物291科,XX省有144科,占全国被子植物科数的49.5%。

按照XX省植物区系所包含的种类数日,我们求得单位面积上区系种类数量,XX省为14.3,而全国平均为2.6,XX省高出全国平均数5倍以上。

同周围省区比较,XX省种类密度属中等以上水平,低于XX、XX、北京等省市,而高于内蒙古、XX、XX等官和白治区。

从全国角度来看,XX省植物种类数量和种类密度力;

亦居中上位置‘由此可见,XX省植物区系种类是比较丰富的。

(2)起源古老,具有孑遗植物XX地区具有久远的地质历史,华北陆台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和新生代早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形成了现代地貌的雏形。

这一时期,正是种子植物发展演化的关键时期,地形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种子植物进化过程的展开。

从三叠纪到第三纪未的近两亿年中,XX地区一直处在暖热的气候条件下,气温要高出现代5—10摄氏度左右。

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物种进化的典型温度是37℃,这个温度既保住了生物内相当多的自由能,又能保证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高速度地、富于变化和持久地进行下去。

因而,XX地区这一时期的气温条件是54有利于植物起源和分布的。

朱罗纪末期至第三纪,气温仍较高,但干燥程度加深,使得原来的植物区系成分发生变化,干旱成分逐渐渗入进来。

第四纪冰期时,气候寒冷,间冰朗时气侯温暖,这种冷暖交替出现的气候特征,对于植物区系成分的塑造作用是巨大的,使植物朝着生态幅度增宽(泛化)和生态幅度变窄(特化)两个方向进化。

(3)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过渡性XX省地质历史久远,现代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不同种的区系成分起源、分化提供了外界动力和场所。

因而,构成现代植物区系的成分比较复杂。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是根据植物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类型而确定的。

根据吴征溢、王荷生所划分的中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类型及变型,分析XX植物区系成分可以发现,这些地理成分及其变形,在XX省均有分布。

这说明XX植物区系与全国其它部分有着广泛和不同程度的联系。

其中以北温带成分居优势,北温带成分的14个大属,XX省均有且种类丰富。

全国共有930个温带属,70%以上的属XX省有分布。

温带属中的许多木本属是构成XX省森林植被景观的重要成分,如械属(acer)、撵木届、鹅耳枥属(carpinus)、栎属及胡桃属(juglanslinn)等。

其它地理成分如古热带、泛热带的成分也延伸或经过这里,使得XX植被的区系成分印有某些热带的痕迹,如酸枣、荆条、柿等。

地中海成分在XX省也占有一定比例,常构成盐生和沙生植被景观。

典型属有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猪毛莱()、(atriplex)等。

在温带成分构成的大背景下,各种地理成分相互交锗渗透,构成了整个XX省植物区系的背景。

从发生成分角度来看,XX省有较为古老的成分,如朱罗纪时期的松科、柏科,白垩纪时期的菜黄花序类植物撵木科、壳斗科,现在仍是XX森林植被的建群成分。

同时也有许多相对年轻的成分,如报春花属(primula)、杜鹃花属(rhododendronspp)、龙胆属(gentianaceae)等。

这些成分是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分化出来的。

并延伸到了XX地区。

从区系综合特征来分析,XX植物区系是由邻近地区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而成的,虽然在融合过程中亦衍生山一些特有的种类,但在总体上,区系成分具有很大的过渡性,或热性成分北迁过境、终止,或欧洲西伯利亚成分南下之遗留。

大致说来,高原草原及山区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区,保留了较多的欧洲西伯利亚成分,且多是其分布区的南界;

另一方面,具有热带亲缘的种类,从西南或华南分布,路过XX地区,或以此地为北界。

南下的寒冷成分主要有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mayr)、白耕()、舞鹤草(dilatatum)、圆叶鹿蹄草(rotundifolia)、铃兰(keiskei)等。

北迁的热性成分代表种类很多,金露梅55(fruticosa)和迎红杜鹃(mucronulatum)从XX、XX经黄土高原到达XX地区。

薄皮木属()则由喜马拉雅而来。

其它种类如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臭椿(ailanthusaltissimaswingle)、毛黄庐()、臭椿也多从西南和华南北延到达此地。

(4)栽培植物区系丰富多彩XX平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样地之一。

很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从事着农耕和果树栽培等农事活动,使这里成为一些农作物和果树的基因中心,如桃、杏、梨、苹果、黍、葱、白菜、枣、柿、板栗等。

值得提出的是,这里还保存着许多野生经济植物。

如苹果、杏、李、野大豆和芦苇等。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本省还引种了许多外地的经济植物,并逐渐使之归化,成为本地的区系成分,使得栽培植物区系显得丰富多彩。

例如,来自中亚的小麦、多种豆类、核桃、洋葱等,来自近东的首秸、甜瓜、萝卜、葡萄等,来自印度的多种瓜类、蓖麻,来自中、南美的玉米、马铃薯、棉花、烟草等都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生活的主要种类。

近年来,XX又引进了一些外地的经济植物,多集中在药用、饲料、木材、环境净化等种类上。

农作物品系的更新也十分迅速。

据XX植物志记载,XX省共有栽培植物近500种,其中小麦、豌豆、蚕豆、胡萝卜、燕麦、首秸、苹果、梨、桃、杏、葡萄、栗、枣、核桃、亚麻、甜菜、瓜类、茄、玉米、马铃薯、棉花、烟草等百余种已普遍栽培。

(5)具有一定量的特有植物同西南、华南的省份相比,XX省发育植物区系的特殊环境不多,区系成分的构成又具有混杂性和过渡性。

因而,特有植物分部不多,特别是属以上的高级分类单位的特有性分布没有。

然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特有种或变种。

植物区系组成:

一方面保存了西伯利亚及欧亚温带草原的主要植物种类,另一方面也保存了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从喜马拉雅山区自西南向华北地区延伸的植物种局),从地质历史发展来看,以第三纪残遗植物为基本成分,存有大量古老植物科属,有很大的过渡性。

显然,地理位置反映在气候上的这种显著差异性,形成XX省植被具有南北差异不同的特征。

在全国植被区划中,冀北高原属温带草原区域中的温带草原地带;

高原以下山地平原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地带XX省地处暖温带与温带的交接区,植被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是全国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之一。

据初步统计有156科、3000多种。

栽培作物主要有: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等;

经济作物棉花、油料、麻类等。

木本植物500多种,包括用材树100多种,驰名56中外的树种有二青杨、香椿、检皮栎等;

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有云杉、油松、柏树、华北落叶松、榆、椴、槐、青檀、白楸及桦等;

特种经济树种漆、杜仲、泡桐、黄连木等也有分布。

全省的果树有百余种,干果主要有板栗、核桃、柿子、红枣及花椒等,板栗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居全国第一;

鲜果主要有梨、苹果、红果、杏、桃、葡萄、李及石榴等,梨的产量居全国第一;

野果猕猴桃、酸枣、榛子、山杏、山葡萄等也有一定产量。

XX省果品具有许多著名产品,如XX县雪花梨、深州密桃,宣化葡萄、昌黎苹果,沧州金丝小枣,阜平、赞皇大枣,迁西板栗等畅销国内外。

灌木的种类很多,分布较广,有些野果及药材也属灌木。

草木植物的种类也很多,仅坝上地区即有300多种,包括不少优良牧草,如禾本科的羊草、无芒麦草、冰草,豆科的紫花苜蓿、山野豌豆等。

药用植物已被利用的有800多种,较主要的有葛藤、甘草、麻黄、大黄、党参、枸杞、枣仁、柴胡、防风、知母、白芷、远志、桔梗、薄荷及黄芩等。

其中一些药材常大量出口。

四、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植物标本是指全株植物体或者其一部分,经过采集和适当的处理后能长期保存植物形态特征的植物体。

根据处理和保存的方法不同,分为数种,如干制标本和骎制标本。

干制标本可以分为风干标本、沙干标本和压制标本。

压制标本是最常用的一种,压制标本就是将新鲜植物的全株或者一部分用标本夹或者吸水纸夹压而成的标本,通常把压制标本称作腊制标本。

浸制标本是指用化学药剂组成的保存液将植物浸泡起来制成的标本。

下面介绍植物标本的制作采集和最常见的保存方法。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

1、采集用具:

标本夹(45*30厘米),标本纸(吸收植物水分用),采集箱或塑料袋,枝剪,掘根器,标本野外记录册,标本号牌,小纸袋,放大镜,米尺等。

57

2、标本力求完整为了鉴定植物的准确性,应采取具有花(果),枝(含顶端部分)、叶、根等器官的植株或其一部分。

一般高不足40厘米的草本就整株崛起压制标本,遇到很高大的植株则选取有代表性的上中下三段制作标本;

若个体较小,则可以多采取几株直到排满标本纸。

木本植物标本应选择采集具有花果的顶端。

叶过大者可以剪去一部分,但一定要保留顶端。

蕨类植物标本应具有根状茎、叶及有孢子囊的植株。

苔藓植物则应该有孢蒴。

植被调查中常遇无花无果的植物,也要采集标本,以共检验审核。

3、标本要编号登记。

每一种标本都要拴好标签,上面记有按一定顺序编排的号码,每种植物若重复多采时应挂相同的号码。

若植物叶片巨大,需要分段分别压制时,也要挂同号的但注明a、b、c等字样。

如果果实和种子单独用小袋子装置,袋上要注明和植物相同的号码。

采集记录要在采时及时登记,避免追忆发生的错误。

采集号、产地、海拔高度、习性、生存环境、植株高度均须记载清楚,凡压制后容易变异的各器官特征都应立即填写清楚,如颜色、大小等。

如果标本采于植被调查样地,而且已经暂定名,必须记录在册,防止混乱。

(二)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1、压制方法所采标本应当是压好,标本之间隔以数页纸。

果实较大时需要用纸填平;

适当剪除重叠过多的枝叶;

叶子必须正反两面都有;

花要展开;

脱落的果实、华、叶转入纸袋和标本放在一起。

放好后将标本夹58适当夹紧,放在阳光斜射的通风地方。

以后每天都要更换干纸,同时加以必要的处理。

当标本稍干时可以将隔纸稍减厚度,夹子则应稍加压力。

正常晴日七八天可干。

每天换下的湿纸在太阳下晒干或者烘干,以备换用。

现在人们使者用熨斗隔纸熨干,干燥快且变色少,效果很好。

2、上台纸这项工作一般在室内完成。

将干燥标本用针线或透明胶带固定在洁白坚硬的台纸上,同时附以采集纪录。

从而完成压制标本的全部制作过程。

压制标本的质地干脆易断,使用和搬动时需要注意保护,不能随意从成套标本中抽拉,也不能随意翻看干燥的叶片和花被等。

标本一般应按科属分类存放,既便于查找,又不易损坏。

注意:

采集标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不要乱吃乱尝,以防中毒。

 

附送:

森林植物室外实习报告

王方芳石灰岩山地由于土层浅薄或是土壤粘重,有效水供应严重不足,加之历年来的树种选择不当、经营管理不善、人为破坏严重,导致现有大面积的荒山和“小老树”林。

本文通过对皖南13个县市的石灰岩山地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群落的植被状况和对石灰岩土壤和立地类型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皖南石灰岩山地的不同立地类型的适宜树种及造林更新模式,从而为加快皖南石灰岩山地的荒山绿化、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现有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皖南的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划分为5个土种,分别为厚层棕色石灰土、中层棕色石灰土、薄层棕色石灰土、扁石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

根据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分析来看,皖南的棕色石灰土的pH4.4~7.58,呈酸性至中性反应,土壤的Ca、Mg含量均较低;

扁石石灰土pH8.09,偏碱性反应,土壤的Ca、Mg含量也较低;

黑色石灰土pH7.18~7.6,呈中性偏碱性反应,土壤的Ca、Mg含量较高。

皖南的石灰岩山地的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类型有麻栎-黄荆林,枫香-水竹林,枫香-檵木林,马尾松-刺柏林,黄连木-苦竹林,冬青-水竹林,乌冈栎-连蕊茶林,枫香-苦竹林,麻栎-黄檀林,马尾松-元林,枫香-檵木林,枫香-山胡椒林,麻栎林,黄连木-山橿林,板栗-六月雪林,马尾松-檵木林,麻栎-元林,苦槠-山橿林,马尾松林,枫香-山橿林。

依据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岩裸率、坡度、坡位等主导因子将皖南石灰岩山地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

岩裸、浅土草坡地,薄层棕色石灰土坡地,中层棕色石灰土坡地,厚层棕色石灰土坡地、岗地、洼地,岩窝土坡地,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