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63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docx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4.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水网稠密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5~7题。

 

5.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6.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7.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局部图,a、b、c是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8~10题。

 

 

8.a、b、c三界线交汇点所在省份(     ) 

A.主要生长春小麦       

B.有长江流过

C.煤炭资源丰富       

 D.降水多在50毫米以上 

9.图中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城市地域形态呈条带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关于图中地区所跨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  

B.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跨亚热带和暖温带    

D.跨内流区和外流区 

11.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12.关于长三角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该地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该地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回答13~15题。

 

13.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14.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5.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山东卷)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回答问题。

 

16.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和GIS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7(广东卷)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图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

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A.红外线        B.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19.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20.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反射率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21.(江苏卷)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2.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2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地势平坦  

24.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25.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图1),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

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二、综合题 

1.(高考广东卷)下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因,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

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山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门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

解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___________;100~200米的坡地宜种植_____________;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_______________;在沿海沙地应种植__________。

(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_______处、____________处和____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

 

(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2.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总产量(亿吨) 

材料二 1978~1996年各因素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 

(1)1995年至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   亿吨,其中最少年份产粮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

 

(2)在1978~1996年中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份额最大的因素是     和         。

 

(3)土壤改良对我国粮食增产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江南丘陵红壤的改良方法有哪些?

 

3.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并回答。

 

 

(1)据图中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着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并阐述划分的理由。

 

(2)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只要写出比较的项目即可)

 

(3)据资料试写出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分界线。

 

(4)图乙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           地带性变化。

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                  ,牧区③是                 。

 

 

4.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开发

 

条件

有利

不利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

 

5.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                      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                    ; 

乙为我国                               地区。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DA  6-10CBDBC11-15ADBBB16-20AAACCDAC   21-25BBB BD

 

二、综合题

 

1.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较长,人多地少等。

(2)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防护林   (3)BCDF

(4)由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海岛旅游、海水养殖,临海工业或者出口加工业,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2.【答案】

(1)0.81 ①自然灾害频繁;②粮食收购价格降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2)栽培技术革新推广良种 (3)①增施有机肥;②增施熟石灰以中和酸性;③增加沙子以减轻黏性。

 

3.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①地势影响: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②气温影响:

 

我国的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但由于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了转向。

③降水影响:

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只要答出三大自然区名称即可)  

(2)地形地势  气候   植被  土壤   水文人类活动  (3)大兴安岭—阴山一青藏高原东缘  (4)经度 气候干旱   高寒   

 

4.答案 

(1)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温带、亚热带)

濒临海洋

地处内陆

地形

均以高原山地为主

山脉南北纵列分布

山脉东西走向为主

气候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资源

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均很丰富

缺少稀土、铁等矿产

有稀土、铁等矿产

 

(2)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开发

 

条件

有利

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

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

不利

多山、气候干旱、水源紧张

 

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①立法管理:

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

 

②保护环境: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或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农业:

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工业:

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

 

⑤交通:

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⑥城市:

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

 

5.

(1)东北 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2)甲:

黑土 旱地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乙:

水稻土 水田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大面积分布(1分);土壤肥力高(1分);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好,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要(1分)。

(共3分)

 

人文条件: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不多,可提供较多的商品粮(1分);东北地区重工业基础雄厚,可提供农业发展所需得各种农业机具(1分),而大面积分布、地势平坦的耕地最适宜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分),农业生产的效率高。

(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