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787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docx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

语文课外名句100句(含出处和解释)

【先秦】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原文中意思,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有云: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错"是磨刀石的意思.表面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拿手来当磨石,可以来雕琢我们的玉石。

〖现在比喻〗:

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强调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小雅车辖》)

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靡:

无;初:

开始;鲜:

少;克:

能。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他送给我桃子,我拿李子回报他【比喻友好往来知恩图报】

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顶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会达到九仞,就会造山失败。

功亏于不能执着坚持。

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1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1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

1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

做人要认真,千万不要走错路啊

14.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

善于做的人不一定成功,善于开始的人不不一定有结果

15.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可以理解为不足)

18.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

1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21.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

修光明大道前必先修身。

用法:

致言欲成大事者时所用谏语

22.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2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2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庸》)

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预:

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

成就;废:

败坏。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2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3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3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4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三十三章)

4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4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5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5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5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5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5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用法:

用在心态上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5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水》)

6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6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6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6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6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6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

【两汉】

6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6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6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三国两晋南北朝】

6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7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

7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7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7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

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7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唐】

7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7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论诗》)

7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8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表示对旧事物的眷恋与执着)

8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如果看了所有以前贤人们关于国和家的事情,就可以发现,成功是因为勤奋、节俭,而失败的人则是因为奢侈。

【宋】

8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8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8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8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8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8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8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9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9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93.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9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9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清照《无题》)

【明】

9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清】

9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

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9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

10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国家的生和死是自己利益,怎么能因利益而躲避

 

按音序排列的名句

B

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C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如若耶溪》)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D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E

1、二人齐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F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3、非学无以广识,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G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年功夫老始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汉书》)

H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晋书》)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J

1、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可减,乃知其密。

(刘勰《文心雕龙》)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5、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卖柑者言》

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赠萧瑀》)

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K

1、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

L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M

1、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孟子》)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N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P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Q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无名氏《金缕衣》)

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5、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史记》)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

7、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R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论语集注》)

4、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

5、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7、S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国志》)

3、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谏逐客书》)

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汉韩婴《韩诗外传》)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说苑》)

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1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1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门北行》)

T

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

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冯梦龙《警世通言》)

W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

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偶题》)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X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西西楼晚眺》)

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

Y

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

5、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论语》)

7、《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8、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

9、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魏子安《花月痕》)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1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1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14、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诗经》)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

Z

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洵)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

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6、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