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80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姚林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解析文档格式.docx

诗人站在哪里?

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像----这飞流直直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

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老师小结: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

(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通过感知内容让学生想象诗人写此诗的意境。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

“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评,评出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

(如“行”不读xí

ng;

“泊”不读pò

)展示读,哪一小组读的好、有感情。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说话能力。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与阅读能力。

18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雷雨》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四、学情分析:

夏日的雷雨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可是粗心的小朋友却忽视了雷雨前、中、后周围景物的变化。

因此,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调动学生的观察举。

五、教学手段

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对比导入

1、教师板书“雨”。

引导: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春雨的色彩》里,下过这样一场雨(投影出示):

2、读一读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简单交流后,再读句子,体会这种感受。

(交流中板书:

蒙蒙细雨)

3、今天,要下一场这样的雨!

(板书补全课题:

雷雨)

齐读课题,几次反复。

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思量片刻,不要求作答。

不急回答!

我们还是先到课文中去读一读,相信稍后你会说得更好。

【这样设计导入部分,有两个目的:

其一,旨在引起一种阅读期待。

其二,在与蒙蒙细雨的对比中,反衬雷雨的来势汹汹,突出雷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雷雨景象的感悟】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交流朗读,相机出示生字:

彩虹、蝉、蜘蛛。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教师指导书写“虫”字旁,再范写一个不易写好的字:

蜘。

学生接着练习

【二年级的写字指导,不同于一年级字字到位。

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教师的指导要抓住重点于难点。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

(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情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设计意图:

文章是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它们有自己内在联系,有一定的顺序。

这篇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写的】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给学生时间充分自读自悟,在指名展示朗读中,在多元解读里形成语言意象。

预设:

你为什么这样读?

我读得快是想逃得快一点;

我读得重是因为我被大风吓坏了,一下子从树上掉了下来;

我读得轻是因为我下树的动作很轻巧,这都归功于我口中的丝;

我读得慢是因为,我对这样的事情已经很有经验了,我懂得该怎样去逃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选选读读”游戏,读组词或句子。

同学们,想玩游戏吗?

好!

老师这里有青蛙、白云、彩虹、太阳这些好东西,你们想要吗?

不过想拿到就得读好后面的词语和句子了,谁想要?

2、同学们真利害,这么快就把老师的图片拿走了。

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节课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教师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想看看下雷雨的景象吗?

好,老师马上带大家去看!

(一)课件展现课文内容。

1、看课件,听录音.

2、大家都看到雷雨是怎样的,那么,你们想读一读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吗?

默读全文,出示默读要求:

想一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观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课文的主要意思。

3、汇报。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二)朗读课文。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哦!

读文分别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请你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好吗?

2、出示读书要求:

(1)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一划:

边读边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

4、指名汇报朗读!

(三)研读“雷雨前”。

1、指名读第1—3段。

2、请同学评价。

3谁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4读了课文1—3段,你有什么地方或词语不懂的呢?

如: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

能把它去掉吗?

为什么?

“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

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

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

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比较这几个词的用法,体会这几个词用得确切这处。

5、有哪些同学也喜欢“雷雨前”这一部分呢?

请你们站起来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觉到夏天的雷雨发生的情景及周围景物的不同变化。

(四)研读“雷雨中”

1、按顺序看第一幅插图。

3、小组合作学习雨中的段落。

讲合作要求:

喜欢学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4、请小组读喜欢的段。

请小组长说一说该怎样读。

5、质疑:

这一部分中你们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呢?

为什么用3个“哗”?

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6、有感情的朗读。

男生读——女生读

(五)研读“雷雨后”

1、看第二幅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图中的小男孩,看到雨过天晴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3、请大家用开心的语气自由地读第7、8段。

4、指名读。

5、请同学评读。

6、请喜欢7、8段的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一下眼前出现了什么?

耳朵又听到了什么?

7、请同学说说想像到什么?

三、总结课文。

1、配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课文中哪个词用得最多呢?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越越。

(2)一条彩虹()在天空。

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蜘蛛又()在网上结网了。

(4)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 )了,( )也( )了。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知道该文章的主要意思,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下来。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板书设计:

前:

乌云、叶子、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雷雨中:

雨越下越大、看不清美

后:

天亮、太阳、彩虹、蝉叫、蜘蛛坐、水满、青蛙叫

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在自然界里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知识,普通的石头里也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易懂,内容学生也会颇感兴趣,以对话的形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对于化石的理解,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下关于化石的相关知识,课文基本上大部分内容就是两人的对话,因此朗读的重点可以放在川川和叔叔之间的对话,从对话中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这书上有什么?

书有什么用处等等问题。

学生的心中对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

他们也常在发问为什么?

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这种发问的精神,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

书。

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

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让我们从中找到答案。

1.回忆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最大的“书”》,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标题上“书”字的双引号故意不写。

通过与学生常见的书做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标题,看看黑板上的标题和课本上的标题有什么不同。

  过渡:

课文标题上的“书”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从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多媒体出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开火车”读,齐读。

  3.师生对读课文,教师读叙述语,男女生分别读地质勘探队员与川川的对话。

读后思考:

课文标题中的“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

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指名学生读,齐读。

)(板书:

岩石)指名分段读、分角色读。

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引发了学习兴趣,再指导学生学会出现的生字,这样会更好些。

过渡:

岩石除了样子像书外,还有哪些地方像书?

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

你想知道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

请赶快读一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

同桌分角色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让学生默读“叔叔”的话,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说?

  2.论中学。

  

(1)讨论交流:

①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

②岩石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和“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以及课文的相关句段,指导朗读、理解。

(板书:

雨痕波痕矿物画树叶贝壳小鱼为国找宝藏)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3.看中悟。

  用多媒体播放“地壳变迁、化石形成”等地质变化的录像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

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论、看、猜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四、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说说你从岩石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2.小结谈话,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最大的“书”》一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大自然的变迁,陆地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同学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吗?

  3.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岩石、化石方面的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想了解这座宝库中更多的奥秘,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自然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板书设计:

有字

19、最大的“书”岩石有图

有用

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再分段读一读。

  二、实践活动:

演一演

  1.四人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

  角色选定。

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虽然“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但要设计出相应的动作神态。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

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识记字形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字,“开火车”认读,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学生提出难记的字,老师指导记忆。

  3.巩固练习:

口头组词。

分组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质、厚、底”这三个字的书写。

  四、指导写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练习写字。

要求:

(1)写正确。

“厚”字上面无点,“底”字上下都有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理”字左边是王字旁。

(2)写美观。

在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

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五、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

  看看课文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发现规律,自主填字。

  宝石——石头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2.理解下面词语,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认真奇怪闪光透明

  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六、布置作业

  1.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我会写”中的字,每字写三遍。

  2.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和句子,把自己喜欢的新词、句子抄写在“好词佳句积累本”上。

  3.自编一份“奇妙的大自然”手抄报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小诗。

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

这首小诗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拓展实践中学习课文、拓展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重点指导书写“盏”“积”“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诗歌。

3、了解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和背诵课文。

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

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难点。

重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

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以读代讲”法:

《大纲》指出:

“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一、激趣导入故事导入。

小朋友,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

可要是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习兴趣、设疑,让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同桌帮助正音。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3、小老师教读生字。

明确“针、忠、盏、稠”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积累生词识字

(1)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

(2)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6、找反义词识字

南—北 

稠—稀 

快—慢

7、联系实际识字,如:

“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

8、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给同桌听,请他评价。

9、抽生分节课文,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

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几个词语。

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太阳 

(2)北极星 

(3)大树 

(4)雪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