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92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docx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

[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鱼叉反舰导弹M战术技术要求分析

“鱼叉”反舰导弹(AGM-84)

战术技术要求分析

导弹总体设计课程大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本文针对美国着名反舰导弹——“鱼叉”反舰导弹(AGM-84)从战术技术要求和方案设计两大方面进行了简要整理分析。

在战术技术要求上,本文根据美军武器战略发展背景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基本战术技术要求,之后又对三个子型号空射型(AGM-84)、潜射型(UGM-84)和舰射型(RGM-84)进行了战术技术要求的简要分析,最后又简要阐述了三款导弹在维护技术方面的要求。

在方案设计方面,本文从气动布局,推进系统,制导控制和引信战斗部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并阐述了简要的方案选择原因。

最后根据现阶段自己的见识对“鱼叉”反舰导弹整体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缺点,提出了未来的些许改进方案。

关键字:

“鱼叉”反舰导弹方案分析战术技术要求

一、背景

世界上最早的反舰导弹是德国于二战末期研制的Hs-292反舰导弹,在1944年末投入实战并击沉多艘盟军运输船。

1967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蚊子”级导弹快艇发射苏制SS─N─2“冥河”式舰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

这是舰舰导弹击沉敌舰的首次战例。

证实了反舰导弹是海上作战的有效武器。

而美国在此领域内仍为空白(因此前不重视反舰导弹的发展),因而决定加速反舰导弹的发展,缩小与苏联的差距。

1982年6月12日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阿根廷发射岸基飞鱼(MM-38)反舰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还用机载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引起世界震惊,导弹因此取代火炮成为现代海战的主力武器。

反舰导弹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

与飞鱼导弹类似的鱼叉导弹系列也因此得到大卖特卖,装备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个地区。

鱼叉导弹及其后期改进型也因此成为经典的飞航式导弹,成为一些国家重点研究对象。

图1巴黎航展上的“鱼叉”导弹

二、简介

AGM-84“鱼叉”(AGM-84Harpoon,或译为“捕鲸叉”)反舰导弹是由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已被波音公司收购)研制的反舰导弹,在1979年装备部队使用,也是美国海空军现役最主要的反舰武器,可以自飞机,各类水面军舰以及潜艇上发射。

导弹于1971年开始研制,1978年空射“鱼叉”AGM-84和舰射RGM-84进入服役,1981年潜射“鱼叉”UGM-84进入服役。

最初技术状态的“鱼叉”Block1A导弹已停止生产,现在生产的都是“鱼叉”Block1C和Block1D型导弹。

至1989年,美国海军已结束对“鱼叉”导弹的采购,但现在正在将原来购买的“鱼叉”Block1型导弹送回工厂,改进为更先进的导弹。

目前仍不断接到国外的订单,所以估计今后一段时间内该导弹仍不会停止生产。

到1997年末“鱼叉”反舰导弹共生产了7271枚。

美国海军购买数达到5000枚,其于导弹出售到了其他23个国家和地区。

AGM-84为空射型,RGM-84为舰射型,UGM-84则是水下潜艇发射型,一般统称为AGM-84,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

图2空射型AGM-84“鱼叉”反舰导弹

图3空射型UGM-84“鱼叉”反舰导弹

在AGM-84基础上,又研制出了对地打击型AGM-84E(Block1E)/SLAM导弹。

系以鱼叉导弹为基础发展而来,沿用鱼叉导弹的弹体、推进系统与战斗部,改采AGM-65D小牛导弹的红外线寻标器并加装GPS以及供发射机传输指令的L波段数据链,装置在战斗机上以攻击陆上目标,在波斯湾战争中有不错的表现。

SLAM在1990年代末期也出现了新的改良型──AGM-84H增程距外陆攻导弹(SLAM-ER),于1998年开始交付,2000年达成初始操作能力。

图4对地打击型AGM-84E“鱼叉”导弹

图5AGM-84H增程距外陆攻导弹

基本战术性能指标

性能

参数

最大射程

100km(9Block1)

124km(Block1C)

227km(Block1D)

最小射程

13~15km

飞行速度

飞行高度

61m(巡航)

15m(末端)

Block1C巡航高度约30m

发射深度

10~60m(UGM-84)

弹道最高点

750m(RGM和UGM-84)

可靠性

实验成功率达93%

命中概率

单发95%

弹长

(有助推器)

Block1D为(无助推器)

弹径

翼展

(Block1D的翼展面积较大)

发射质量

(有助推器)

Block1D为(有助推器为)

表格1基本战术性能指标

三、战术技术要求

战术技术要求

本节根据相关资料首先阐述了“鱼叉”导弹基本战术性能指标,其次分别对空射型(AGM-84)、潜射型(UGM-84)和舰射型号(RGM-84)的战术任务指标做出简要说明。

基本战术指标

主要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也具备打击小艇的能力,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战斗部。

具备较远的射程基本型超过100km公里。

采用自主式制导、自控飞行,巡航段为超低空掠海飞行,当导弹进入目标区,导引头自动搜索、捕捉和攻击目标。

可以从多种型态的载具上使用,包括从各类飞行器上发射的空射型,由地面发射的陆射型,由水面舰艇使用的舰射型以及自潜艇发射的潜射型。

具备良好的目标识别及抗电磁干扰能力。

空射型(AGM-84)

对于尺寸相近的水面舰艇,其雷达视距远近相差不大,它对敌舰的威胁与受到敌方导弹攻击的威胁也差不多。

因此,交战双方都想抢在对方之前发射导弹,同时利用近战武器和电子战系统对来袭导弹进行防御。

空射型武器则完全改变了这一作战原则。

因此,空射型号具备射程远,灵活,自我生存能力强的优点。

由于载机与载机电子系统的限制,空射型不同于其他两个型号要求具备以下要求:

更轻的重量;

不需要助推发动机;

更好地抗电磁干扰能力。

舰射型(AGM-84)

除了空射型满足基本的战术外,首先需要助推发动机达到一定速度,其次还要保证舰艇自身不被敌舰首先摧毁。

因此需要如下特殊要求:

需要助推火箭发动机;

相比较空射型较大尺寸和更远的射程;

可以从一般垂直发射单元(如MK41)中发射;

复杂条件下的发射能力(如舰体晃动)。

潜射型(AGM-84)

1965年,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启动一项空射战术反舰导弹的研究案,主要目的是攻击当时配备SS-N-3反舰导弹的苏联潜艇;由于SS-N-3导弹只能在水上发射,因此美国海军计划趁其在水面上进行发射作业时,抢先发射导弹将之击沉;由于这种攻击型态类似捕鲸船以鱼叉攻击浮在水上的鲸鱼,因此计划代号就称为鱼叉。

在当时,“鱼叉”的射程要求是25海里(40km)。

除了空射型满足基本的战术外,潜射的发射条件更为苛刻,基于水下发射的特殊环境,所以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需要加用壳体用于整流

可以从一般鱼雷管(如533mm发射管)发射;

加用助推器;

初段飞行快速的姿态调节能力。

图6潜射型(UGM-84)发射筒分解

使用维护要求

此节针对“鱼叉”导弹的战术维护需求和使用需求做了一些分析。

以差别较大的空射型(AGM-84)与潜射(UGM-84)和舰射型号(RGM-84)分别予以讨论。

空射型号(AGM-84)

基于基本战术技术的要求,“鱼叉”反舰导弹的机载型,需要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可以满足各个国家不同的战机的挂在兼容需求。

同时要减小气动阻力和对载机气动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在维护方面,一般来说,空射型导弹采用裸弹发射方式,没有发射筒(箱),因此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可维护性高。

同时也需要“鱼叉”反舰导弹采用可靠可以及时使用的发动机,如喷气式发动机或者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不宜采用加注燃料时间较长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舰射潜射型号(RGM-84和UGM-84)

“鱼叉”反舰导弹舰射潜射型除了具备和空射型基本战术性能指标外,还需要满足更为苛刻的发射条件,例如海水的腐蚀。

有导弹的运输发射筒维护起来也非常简便,无需加注液体和气体,对储存地区和载具上的微气候也没有特殊的要求。

导弹平时装入密封的运输发射筒内,“鱼叉”导弹与运输发射筒内壁之间没有任何缝隙。

所有这一切不仅简化了维护保养,还提高了其技术可靠性,使处于无故障保存期内的导弹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使用运输发射筒、广域的发射角度、发射无需复杂的操作规程,这使得“鱼叉”很容易挂载到各种载具上,即便是设计结构差异非常大的发射装具。

比如,小吨位导弹艇使用的结构极其简单的支架式发射装置,以及大排量水面舰艇(护卫舰、驱逐舰和巡洋舰)的舱式垂直发射装置都可以使用这种导弹。

图7“鱼叉”导弹可以从不同平台发射

四、方案分析

气动布局

气动布局

鱼叉导弹的弹体拥有两组十字形翼面,位于弹体中部是四片大面积梯型翼,弹尾则设有四面较小的全动式控制面,两组弹翼前后完全平行,而且均为折叠式,折叠幅度为弹翼的一半。

此外,舰射、潜射型的火箭助推器上也有一组十字形稳定翼。

气动布局如下图:

图8气动布局

弹体结构

整枚导弹由前而后依序为导引段、战斗部、推进段与尾舱,此外舰射、潜射型具有火箭助推器,如下图。

图9空射型(AGM-84)弹体结构

图10潜射型(UGM-84)和舰射型(RGM-84)增加助推段后的弹体结构

引导头舱内装有雷达引导头及其电子设备,捷联惯导装置,数字计算机,高度表及其发射天线等。

后期型号内有GPS模块,提供卫星导航数据。

战斗部舱内装有战斗部,引信及保险装置,其外部设有前吊挂凸耳和高度表接受天线。

推进舱由燃料舱和发动机舱组成。

燃料舱内有燃料箱和电池,以及主发动机的进气口和进气道,外部还有弹翼、后吊挂凸耳和外接线插座;发动机舱内装有一台涡喷主发动机和驱动操作尾翼的作动设备;

在潜射型和舰射型中,最后一部分是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其外部装有稳定翼。

助推器与弹体之间用爆炸螺栓连接。

推进系统

“鱼叉”导弹的推进系统是有涡喷主发动机和串联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空射型无助推器)。

“鱼叉”导弹族中

鱼叉导弹发动机段占据弹体后段,主要部件23型护卫舰发射鱼叉反舰导弹23型护卫舰发射鱼叉反舰导弹包括铝制的半埋固定式发动机进气道(进气流量s)、一具德利台开发的CAEJ-402-CA-400型单轴涡轮喷射发动机以及燃料箱,此外还有1个发射电缆插孔以及2个位于燃料箱前端的2个银锌电池;而弹体靠近尾翼以及连接发射架的后弹耳处还刻意加强了结构。

图11CAEJ-402-CA-400发动机

主发动机

J402-CA-400采用环形燃烧室,压缩机为一级轴流和一级离心组合式.

J-402-CA-400发动机参数

性能

参数

748mm

直径

318mm

质量

燃料箱长度

燃料重量

燃料类型

RJ-5

推力

转子转速

41200r/min

压缩比

压缩比58:

1

空气流量

s

耗油率

34mg/Ns

从起动到最大推力的额定时间

7s

寿命

1h

表格2J-402-CA-400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进气口采用潜伏式进气口,进气口是长方形的,位于弹体腹部弹翼之间,开口基本与单体外壳平齐,只是开口的后缘比弹体稍高一些。

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先透过负载弹性波纹管加压,接着进入燃烧室,混合加压空气然后点火燃烧。

发动机的点火装置采用固体推进剂起动器以及含镁量为62%的烟火剂,由电发火星塞引爆起动,在低温、低空速时亦能正常起动,在测试中于高温(71℃)、低温(-54℃)环境都能顺利启动。

位于尾舱的尾翼采用电力伺服驱动,每个翼面的舵机由连续运转马达、传动机构、摩擦圆盘离合器及制动器组成,偏转角度为正负各30度。

火箭助推器

舰射及潜射型鱼叉的弹尾拥有一具固体火箭加力器,该助推器采用圆柱形壳体,拉瓦尔喷管。

助推器通过连接环用4个爆炸螺栓串联式连接在尾端。

该助推器能在发射后秒内让导弹获得10G的加速度,飞行速度达到马赫,当导弹爬升至340m的高度时便自动脱离,由涡轮发动机接手工作。

火箭助推器参数

性能

参数

610mm

质量

119kg

喷管临界截面直径

喷管临界截面面积

×10-3m2

喷管出口直径

166mm

喷管出口面积

×10-3m2

面积比

工作时燃烧室压力

~13MPa

燃烧时间

推力

燃料

高氯酸按氧化剂%、铝粉6%、

亚氯酸铜2%、流1%、粘合剂%

表格3火箭助推器参数

制导与控制

“鱼叉”导弹及其衍生型号指导方式如下:

型号

制导方式

AGM-84A/B/C/G

惯性导航中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

AGM-84E/H

惯性导航+GPS中制导+红外成像末制导

GrandSLAM

惯性导航+GPS+地形匹配中制导+红外成像末制导

表格4“鱼叉”导弹及其衍生型号指导方式

中制导体系

鱼叉导弹的MGU包括飞行姿态控制系统和飞行高度测量系统,前者由利尔·西格勒公司的三轴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国际商业仪器公司的4PISP-OA数位计算机以及供电单元(又称数位计算机/供电器)/自动驾驶仪构成一个单一总成,重量仅11kg,耗电功率为100W。

4PISP-OA拥有7680个16位元二进制编码指令唯独存储器和512个word的随机存取存储器,ARA则拥有3个速率陀螺,负责向自动驾驶仪提供导弹在三个轴向的角速度,进而求得相对应的控制信号传给尾翼控制系统。

至于飞行高度测量系统则以AN/APN-194单脉冲主动式雷达高度计为主,用于维持低空巡航的飞行高度,其窄波主动雷达发射天线位于导弹战斗部外壳处下方。

图12制导系统剖面图

末制导体系

末段制导采用德克萨斯仪表公司生产的PR-53/DSQ-28主动雷达引导头,对目标进行搜索、捕获和跟踪。

该引导头完全晶体管化,重约34kg,占有的空间。

由于采用了宽频带频率捷变并同弹上计算机逻辑电路相连,因而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其圆形平面相控阵天线能在任何方向转动45°。

飞行期间导引头的扫描是在数字计算机控制下进行的。

正常的工作方式,包括大、中、小、三种搜索图形。

由相控阵产生的波束,不论晴天、雨天对快艇一类的小目标有相当圆的探测距离,对驱逐舰一类的大目标,探测的距离更远。

在预先选定的最大距离上,如果没有捕获到目标,导弹按程序终止飞行。

另外,末制导中还包含接近目标是的偏置比例高低制导,使导弹能进行突然跃升机动飞行。

引信战斗部

引信

“鱼叉”导弹战斗部由延迟触发引信引爆,以达到最大的内部爆破效应,出延时触发引信外,还配有近炸引信,即使导弹没有击中目标,也能靠引爆后的高压力和碎片重创目标。

此外也有近炸型,近炸引信可使导弹贴舰面飞越时,立即起爆,以冲击波和破片重创舰上的设备和人员。

战斗部

“鱼叉”导弹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重约230kg,外形为圆柱形,直径,长装药量约90kg以上。

壳体前段为平的穿甲头部,具有良好的防跳能力,能贯穿一般厚度的舰艇壳体。

战斗部以7°的俯冲角从加班或船舷穿入舰内,由延迟触发引信引爆。

战斗部爆炸后由炸药形成的一团高温、高压、高密度气体。

其破坏作用距离约为装药直径的10倍左右。

主要破坏效应有以下三种:

能摧毁爆炸点附近的人员,设备和隔舱。

可以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作用;

可以对穿甲孔起到扩孔撕裂作用。

五、评价及改进方案

该型导弹优点

用途广

用于攻击出水潜艇、驱逐舰、大型战舰、巡逻艇、导弹快艇的商船等水上目标。

可一弹多用,节省研制经费。

本身可用作空对舰、舰对舰或岸对舰的反舰导弹。

但既可用作空对舰和舰对舰、又能用作潜对舰的反舰导弹目前还只有“鱼叉”一种。

发射平台多

弹翼和控制尾翼可折叠,便于由舰船、潜艇和飞机运载和发射。

适应性好,可从多种发射平台发射,因此能大量装备部队,迅速形成战斗力。

导弹发动机进气口潜隐弹体内,适合潜艇标准鱼雷发射。

导弹水下发射运载器是一种无动力运载器,在水下运行无声音,隐蔽性好,不易被发现。

探测距离大

采用宽带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先进的弹上计算机逻辑电路,因而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它的圆形平面相控阵天线可向任意方向转动45°,按正常工作方式(包括大、中、小三种搜索图形),无论晴雨,对快艇一类的目标有相当远的探测距离。

多种爆炸方式

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和延时触发型及近炸型两种引信。

利用延时触发型引信可使战斗部穿入舰艇内部才爆炸,以获最大破坏效果;近炸引信可使导弹贴舰面飞越时,立即起爆,以冲击波和破片重创舰上的设备和人员。

攻击命中率高

可在±90°扇面内发射,中段巡航高度为61米,末段低于15米,接近目标时突然越升然后俯冲攻击目标,单发命中概率95%。

问题提出

飞行速度低

该导弹缺点在于飞行速度低,巡航速度只有马赫,在飞行过程中一旦被发现,增加了遭受拦截的可能性;

此外,较小的速度也使其动能杀伤威力较小。

末段制导方式单一化

主动雷达导引头辐射电磁波,对方电子支援设备能够探测和分析这种辐射,从而采取干扰措施。

重量相对较轻

相比一些重型反舰导弹(如俄罗斯“白玲”,“花岗岩”等),其战斗部威力较小。

相对较轻的尺寸也限制了其平台的大小,发展潜力较小。

飞行距离短

由于采用涡喷发动机,相比涡扇发动机,其耗油率较高,再加上平台尺寸的限制,使其射程较短,相比之下“战斧”式巡航导弹(BGM-109)射长可达2500公里,即使是反舰型“战斧”式导弹,射程也达到了四五百公里。

不具备隐身能力

正常的气动布局,普通的金属材料,其雷达反射截面较大,容易被探测到,增加了被拦截的概率。

可能的改进方案

改变导弹任务定位

单一的反舰任务越来越被其他类型武器所挤占(如BGM-109反舰型),在未来作战中,其发挥的余地较小。

因此,可以考虑改变其任务定位,通过改进增加对陆攻击型,考虑到其较小的尺寸,发展一种射程为1000km内的战术巡航导弹,与“战斧”系列导弹构成远近搭配。

改进气动布局

更改气动布局,提高隐身性,增加对复合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与红外特征,提高生存能力。

更换发动机

使用更为高效的涡扇发动机,提高射程,提高速度。

必要时可以更换为冲压发动机,是该导弹发展为一种超音速巡航导弹,提高生存能力,提高打击性能。

改进制导方式

改变末段单一的制导方式,增加红外制导或者图像匹配制导,提高抗干扰能力。

此外,对于对陆攻击型的中段,可以提供地形匹配制导和GPS制导,增加制导精度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诚成,谢晓方,张龙杰等.国外反舰导弹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飞航导弹,2013,

(2):

20-24.

[2]顾振杰,刘宇.反舰导弹精确制导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制导与引信,2010,(3):

23-26.DOI:

[6]李静海.半穿甲爆破型反舰导弹战斗部毁伤效果分析[J].飞航导弹,2005,(7):

52-55.DOI:

[9]佚名.世界导弹手册(战术部分)[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1,(7).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