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329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推广小麦高产田0.3万亩,建高效玉米示范种植0.1万亩。

拓宽砂石硬化田间道路17公里,其中:

干道5公里,支路12公里。

项目建设期限: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012年项目计划总投资1280.44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813.44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15万元,林业措施投资80万元,科技推广投资74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投资38万元,田间道路措施投资160万元。

在资金筹措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省级352万元、市级48万元,发动群众或集体筹资投劳80.44万元。

1.4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0亩,改善灌溉条件,节约水资源、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年节约水量75万m3、亩新增小麦80公斤、玉米100公斤,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4万公斤,新增优质小麦良种基地0.3万亩,生产优质小麦良种90万公斤,可满足9万亩大田所需用种。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项目由XX县财政局和XX县扶贫办组织实施,农业、水利、林业按归口设计并负责技术指导,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公示制。

在资金管理中,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和财政县级报账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2012年拟建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XX镇位于渭北黄土台塬区,距县政府驻地城关镇9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是XX县优质粮食生产重点区域。

2.1.2水文气象

2.1.2.1气象

项目区属内陆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多雨。

年均气温12.4℃,全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00℃,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19.5℃;

平均日照时数2134.3小时,日照率48%;

平均无霜期209天。

总体而言,项目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

2.1.2.2水文、地质

我县多年平均降雨541.7mm,各季节降水分布差异较大。

春季113.1mm,占全年降水量的20.9%,夏季261.1mm,占全年降水量的48.2%,秋季14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27.3%,冬季19.6mm,占全年降水量的3.6%。

这种时间分配不能很好地配合农时,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

2.1.2.3地形、地貌

XX县地处我国地形第二阶梯黄土高原南缘,渭河盆地中西部,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与宝鸡市中部地段。

XX县大体可分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山前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南部渭河阶地区四种地貌类型。

项目区地貌类型属于黄土台塬区。

该区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98-636m。

2.1.2.4土壤

项目区土壤以塿土、黄绵土为主,土壤层次分明,表层即熟化层厚度一般30-120厘米,母质为新黄土,层深厚,土体紧实,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抗旱,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耐旱耐涝,适耕期较长,耕性良好。

土壤有机质为11.42g/kg,碱解氮72.8mg/kg,有效磷为18.9mg/kg,速效钾为160mg/kg,适宜于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

2.1.3水资源

2.1.3.1大气降水: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1.7mm。

2.1.4.2蒸发:

项目区多年作物植被平均蒸发量在754mm。

2.1.4.3地下水:

该区属中部黄土台塬区,地势平坦,黄土层厚,降水多滞于地表或渗入土壤。

浅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流和农田灌溉入渗补给,浅水层埋深60—85米,最深95米。

含水层为砾石黄土,底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含钙质结核,承压水顶板埋深120—130米,含水层属下更新世三门细砂砾石层,区内地下水较富余。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属渭北黄土台塬区,共有耕地10323亩,具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开发条件。

该区虽有灌溉条件,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缺乏后劲。

主要表现在:

部分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年久失修,水源不足,渠道渗漏严重;

加之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同时化肥等施用不规范,致使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较差,耕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若对灌溉设施进行高标准配套,提高灌溉保证率,对地力进行改良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则具有很大的生产潜能。

2.1.6自然灾害

项目区气象性灾害主要有干旱、雨涝、冰雹、暴雨、大风、干热风和霜冻等;

地理性灾害主要有洪水、渍水、水土流失、地震四种,给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直接威胁。

据有关资料,1959年全县春、夏、秋大旱,全年受灾面积19.5万亩,全县粮食减产2839万斤;

1985年夏秋大旱,夏粮减产3700万斤,秋田8万余亩未灌,减产4000万斤;

1994-1995年持续大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灾害。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也给我县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共涉及XX镇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323亩,农业人口8197人,其中劳动力4191人。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耕地面积10323亩,人均耕地1.16亩。

项目区耕地的复种指数在150%,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一年两熟。

2.2.3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2010年粮食总产600万公斤,年耕地粮食单产750公斤,粮食总产值1230万元。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1524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126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农、林、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健全,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特别是在良种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施肥统测统配方面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

县、镇、村服务组织配合良好。

2.3基础设施

2.3.1交通设施

项目区位于佛教圣地XX寺东,法乾旅游专线贯穿项目区东西,另有乡村公路3条,长度5.6公里,交通条件便利;

项目区现有田间路、生产路42.5公里,宽度2-3米左右,布局不合理,素土路面,路面质量较差,不能保证晴雨通车,也不利于农作物机械作业。

2.3.2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属于冯家山水库灌区。

70年代初期修建的农田灌溉设施,利用冯家山北干渠进行农田灌溉。

项目区主要利用北干渠十三支、十四支两条支渠,长度7.2km。

十三支已于2009年改造完毕,十四支改建计划已经批复,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支渠运行情况基本良好,但支渠以下田间配套的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已不能正常运行。

2.3.3田间工程现状

XX镇项目区现有中深机井10眼,配套完好5眼,完好率50%,现有斗渠及斗渠以下各类渠道96条长度53.86公里,配套完好率16.1%。

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渠道衬砌率低,大部分灌区仍旧依靠土渠输水,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已有渠道由于缺乏维修改造资金,再加上经过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给用水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

2.3.4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2010年末项目区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主要有大中型拖拉机、农用三轮、五轮轻型货车、农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等。

2.3.5农田林网绿化现状

项目区属于我县平原绿化重点区,2001-2006年期间持续在村庄、田间路渠、主干公路两侧全面进行绿化造林,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但近几年林木开始老化、感染病虫害,加之近几年干旱、干热风、冻害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林网保存率逐年降低,防护性能减弱,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

林网集中分布在村庄周围,主要树种有杨树、泡桐、柿树、女贞等,森林覆盖率11.4%。

2.3.6电力设施

项目区5村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项目区距东桥110KV变电站2公里;

区内380V线路23.5公里,能够满足农村用电及灌溉设施所需用电。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项目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土壤理化性状较差。

项目区农户多年重化肥、轻有机肥施用,导致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不足,供肥保肥力不强,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较差,土地综合生产力亟待提高。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较差。

项目区虽属冯家山水库灌区,水源充足,但田间渠道配套率低,损毁严重,灌溉费时、费水、费工、周期长,遇旱不能及时保灌,这已成为多年来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是田间林网的生态屏障作用不强。

项目区林网发展滞后,田间网格化程度低,对农田的防护作用较差。

四是科技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导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推广应用面积不大。

五是田间干支道路多为土路基,且被耕种占用现象严重,群众生产耕作和出行极为不便,制约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之一,搞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结合我县实际,在新阶段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两个聚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区是XX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是县上确定的粮食高产、稳产创建基地。

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因此,项目建设意义重大,项目实施十分必要。

3.2.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XX县属传统农业县,2009年省政府把XX县列入全省新增粮食核心区16县之一。

项目区是XX县典型的粮食主产区,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在该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通过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改造中低产田,配套水利设施,修建机耕路,栽植农田林网,增强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项目建成后,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0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00亩,土壤改良面积10000亩,硬化田间道路17km,栽植农田防护林1.5万株。

3.2.2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项目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323亩,小麦、玉米的单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现有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作物产量波动较大,现有的产量水平与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相比差异较大。

目前,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26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更低于全省同期人均纯收入,急需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建成后,年增加粮食总产14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10万元,增加农民纯收入4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12元。

3.2.3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能够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联动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开发,加快构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带动力显著提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具有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的良好基础。

一是项目区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是XX县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

二是项目区地势平坦,虽然现有农业生产基础差,但只要配套开发综合治理,增产增收潜力巨大。

三是光热资源条件好,复种面积大,有高产高效的基础。

四是水源工程有可靠保证。

项目区为冯家山水库灌区,大的干渠、支渠运行良好,且地下水资源丰富,有机电井作为补充,这些可满足项目区耕地的灌溉水源需要。

再通过新打和修复改造机电井、配套建设田间渠道,新建和改造现有水利工程,可以解决项目区因水利工程设施差而造成的农业生产障碍。

五是项目区群众对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有着强烈的愿望。

近年来群众企盼改造水利工程,兴建田间设施,发展粮食生产。

如果项目工程启动,干部和群众积极较高,能够发挥主力军作用。

六是县上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非常重视,有能力、有信心组织好项目实施,同时落实项目自筹资金。

因此,在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可行的。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4.1.1水资源总量

4.1.1.1地表水资源量

项目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干旱温凉区,春旱、春寒突出,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无霜期较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低气温-19.5℃,最高气温42.7℃,降水受大气环流,纬度,地形的影响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541.7mm,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别较大,降雨多集中在7-10月,占年降雨量的60%。

项目区多年平均作物植被蒸发量为754mm。

全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3257万m3,人均占有径流75.86m3,相当于宝鸡市的22.5%、全省的12.8%及全国的8.5%,地表水资源量极为短缺。

因此,项目区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区,地势平坦,故项目区的地表水资源较少,对工程的建设贡献不大。

4.1.1.2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

XX项目区位于渭河北黄土台塬区,依据《陕西省宝鸡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35.49万m3。

(具体见以下计算)

4.1.1.3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

全县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为836万m3;

地下水资源量可开利用量为8981万m3,调引客水量8183万m3,全县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8000万m3,50%、75%、90%频率可供水量分别为21922万m3、18016万m3、15153万m3。

为了比较详实精确地反映XX县的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情况,现以1986年的《陕西省XX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为基础,根据水资源条件的基本稳定性,自然条件与水利工程的协调性,流域水系与乡镇界限的恒定性,同时结合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原分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结合我县水资源分布特点,分成四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即XX县低山丘陵区(Ⅰ区)、黄土台塬区(Ⅱ区)、山前洪积扇区(Ⅲ区)、渭河阶地区(Ⅳ区)。

各区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见表4—1。

4.1.1.3项目区过境水

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大部分用冯家山水,项目区处于黄土台塬区,从上表可以看出多年平均过境水为5096万m3,根据黄土台塬区的乡镇分布特点,项目区的过境水大约为687.6万m3。

4.1.1.4水质评价

4.1.1.4.1地下水化学特征

项目区水源为地下水,根据不同地貌单元水质化验分析,并按阿列金天然水分类法。

潜水主要以碳酸钙,重碳酸钙镁和碳酸钙钠型水为主,局部出现硫酸钙钠,氯化钙镁和氟离子水。

地下水的矿化度沿潜水流向增大,由0.36增至0.48g/升,矿化度平均为0.42g/升,PH平均是7.4。

4.1.1.4.2地下水水质分析

饮用水水质评价:

项目区地下水均无色,无味,无臭,肉眼可见物浑浊度基本合格。

PH值在7.1—7.5之间未超标,总硬度7.3—12度,未超标。

一般化学指标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均未超标,硫酸盐,氯化物及溶解性总固体也未超标,符合饮用水要求。

水平年

来水保证率

(%)

当地水资源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

总量

过境水

其他

分区1

多年平均

660

455

230

2281

180

410

 

785

1375

平水年

50%

669

452 

227

2194

172

403

780

1355

偏枯年

75%

482

429 

205

1603 

125

388

630

1143

枯水年

90%

306

390

183 

1013

224

299

520

1043

分区2

1537

5347 

343

6004

380

5053

5096

10529

1725 

5465 

353 

6625 

385

4936

6419

11740

1379 

4831 

362 

4704

307

4690

6955

11952

794 

4181 

109

3669

779

4300

4404

9483

分区3

224 

1095 

155 

2014

14

1628

478

2120

107 

889

135 

1991

1622

449

2085

32 

812 

124 

1840 

10

1608

308

1926

19 

735 

113

1751 

7

1588

288

1883

分区4

836 

4323 

300 

5956 

262

1890

4137

6289

575 

4321 

4893 

235

1888

872

2995

403 

4247 

200 

4648 

187

1872

936

249 

4123 

200 

3370 

142

1850

752

2744

全县

3257 

11220 

1028 

16254 

836

8981

8183

18000

3076

11127 

1015 

15703 

806

8849

12267

21922

2295 

10319

961 

12795 

629

8558

8829

18016

1368

9429

858 

9803 

526

8037

6590

15153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表4—1单位:

万m3

注:

1、枯水年来水保证率按90%计算。

2、其他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雨水利用、污水处理等。

农田灌溉水质评价:

冯家山调入水总硬度11—12度,氯化物含量12mg/l,耗氧量2mg/l,基本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项目区地下水灌溉水源,与人饮井取水层相同,完全符合农作物灌溉水质标准要求。

4.2供需平衡分析

4.2.1项目区可供水量

项目区10323亩农田,现有农灌井10眼,单井设计出水量30m3/h,部分机电设备老化,带病运行,渠道损毁较为严重,现有工程设施供水能力不能满足农作物适时灌溉的需求。

依据《XX县水利区划更新研究》中的有关资料,该区主要以开采浅中层承压水为主,故不受频率或保证率影响,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