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345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7、(2017•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8、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9、(2017•南通)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 

A、5cm

B、10cm

C、15cm

D、20cm

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2、(2017•营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13、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处在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二、填空题(共5题;

共10分)

14、(2017•南充)小南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并测出物距u=20cm,像距v=15cm,则光屏上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________.

15、(2017•襄阳)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

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________之间.

16、(2017•随州)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淸晰的像.则可以断定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 

20cm(选填“>”或“=”或“<”号).

17、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在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像,小红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若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间距离小于10cm,小红应该在__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

18、(2017•泸州)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验时,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由于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镜片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这个镜片是__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

三、实验题(共2题;

共6分)

19、(2017•赤峰)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之后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A.

(2)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则像B比像A________(填“大”或“小”)

20、(2017•广元)小华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按如图调整完毕,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

(1)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根据这种成像原理设计的.

四、综合题(共2题;

共7分)

21、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_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

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变小.综上分析可得,选项B正确.

故选B.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2、【答案】D

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之外,即u>2f;

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

也可能是u>2f,则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只有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可能出现.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3、【答案】A

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④,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

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①,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A.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

4、【答案】B

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即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

5、【答案】D

由图可知,u=50cm﹣30cm=20cm,成等大的像,一定为倒立、等大实像,则u=2f,即2f=20cm,凸透镜的焦距f=10cm.A、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u=20cm+10cm=30cm,满足u>2f条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向左移动15cm,u=20cm+15cm=35cm,满足u>2f条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u=20cm﹣10cm=10cm,满足u=f条件,不能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将蜡烛向→移动15cm,u=20cm﹣15cm=5cm,满足u<f条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变大,故D符合题意.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在焦点之外,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答案】A

由图可知,当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距凸透镜即像距v>2f.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7、【答案】C

AB、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则f=10cm,故AB错误;

C、当物距是3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

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

故选C.

(1)

(2)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可用来粗测焦距.(3)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8、【答案】A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选A.

【分析】首先根据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来解答此题.

9、【答案】C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u=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

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0、【答案】D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9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u>2f,即39cm>2f,解得f<19.5cm,则选项ABC都符合,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11、【答案】D

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时,所以f=10cm.不符合题意.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不符合题意.

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符合题意.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12、【答案】B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错误.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将物体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故C错误.

D、由图知,u>v,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后,由于光路可逆,所以能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其应用是照相机.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13、【答案】B

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所以,20cm>2f,

2f>16cm>f,

所以10cm>f>8cm.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二、填空题

14、【答案】缩小;

7.5cm<f<10cm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时,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20cm>2f,所以10cm>f.此时的像距满足:

2f>v>f,2f>15cm>f,则7.5cm<f<15cm;

故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为:

7.5cm<f<10cm.

故答案为:

缩小;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15、【答案】BC

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

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可逆,故在B点和在A点成像情况不同;

故一次成的是实像,一次成的是虚像;

由于AB间的距离小于AC间的距离,故当烛焰在B点时,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故凸透镜应该在B的左边;

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成的是实像,凸透镜应在AC之间,故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BC之间.故答案为:

BC.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是可逆的.

16、【答案】<

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40cm,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物距应大于2f,即40cm>2f,则f<20cm.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光屏上像的性质判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17、【答案】左;

幻灯机;

光屏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应将凸透镜向左移动,使物距变小,像距变大.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2)若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间距小于10cm,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红应该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故答案为:

左;

光屏.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而虚像则必须通过凸透镜才能观察到.

18、【答案】缩小;

上;

凹透镜

(1)由题意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据实验过程可知,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3)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像于光屏前,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

凹透镜.

(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

照相机;

(2)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三、实验题

19、【答案】

(1)右;

倒立

(2)小

(1)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小成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像距f<v<2f,故向右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故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则像B比像A小、故答案为:

倒立;

(2)小.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之一: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0、【答案】

(1)C

(2)投影仪

(1)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

只是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亮度会减弱.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蜡烛与光屏对调位置后,f<u<2f,v<2f,因此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

(1)C;

(2)投影仪.

(1)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

如果不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透过的光多,像就亮;

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四、综合题

21、【答案】

(1)照相机;

右;

(2)右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