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363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浅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摘要

《寒夜》是巴金先生最后创作的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令人发思的文学著作。

这部著作也标志着他在现实主义文学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小说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家破人亡的悲剧,给我们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作者在《寒夜》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孕育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和文化心理意蕴的人物形象。

其中曾树生的形象多年来有褒有贬,她以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时刻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关键词:

曾树生;

形象;

社会

1《寒夜》中的曾树生

在小说中曾树生是汪文宣的妻子,抗战爆发年代随丈夫、婆婆来到重庆,在家中因与婆婆的关系不和,种种因素下,她被迫无奈地到自己的追求者陈奉光工作的银行任职.期间,深得陈奉光的欣赏与追求。

但她都拒绝了,因为自己一直深爱着汪文宣。

抗战胜利后,她从兰州回来,得知自己心爱的丈夫已死,儿子和婆婆也不知去向。

2《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曾树生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她怀揣着“教育救国”的思想步入社会,可惜处处碰壁,没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面对失去理想的痛苦,环境及家庭等多种因素,促使她形成复杂的、多样化的形象,她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却又不失倔强的本色。

她追求物质享受时,时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她不甘屈服,却又流露出善良、正直和同情心的一面.她不甘屈服,在困境中挣扎的精神.这些多维化的塑造,使得曾树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具有深刻性,表现出很丰厚的审美内涵.

2.1曾树生的个性解放与爱慕虚荣

2。

1。

1个性解放

小说《寒夜》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深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女性。

作为一个新女性她知道要解放自己并获得自由的前提是自己的经济独立,只有不断的努力,她才可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使自己获得一定的经济基础。

由于在大社会的前提下,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他们不得不跑到大后方重庆,而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和残酷的剥削,导致她和一家人发生了许多误会。

她曾经有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理想,但在生活的重压下,她却逐渐走向了“沉沦"

她不能再从事自己的理想工作,被迫来到一家商业银行任职,并且担任着像“花瓶"

一样的角色,不断地为资本家赚钱。

对于自己的这一份工作,她有满肚子的不愿意和无助的委屈。

但是又想到这个家和自己理想的生活,她还是努力的工作,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她不断地努力着、奋斗着。

2爱慕虚荣

在小说中,巴金先生对曾树生的外貌有相关的描写:

每当她要出去和银行里的同事们应酬、享乐的时候,她总要在镜子面前花上很长的时间,来妆扮自己,使其变得漂亮,不在众人面前丢面子。

整理完一切,她才放心的出门。

这体现了她有着众多女性的一面:

爱打扮的特性。

有一次,她离开家庭去兰州避难的事情上,纵使她心里面一直犹豫不定,但她还是在最后选择和银行里的陈奉光一起飞往兰州,因为她知道陈奉光能给她物质上的享受,而这些是丈夫汪文宣所无法给予她的。

2曾树生的毫无主见与不甘屈服

1毫无主见

在《寒夜》这部小说里,我们不难看出,文中的曾树生时常处于矛盾状态中,有些时候她都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当战争爆发后,人们都在想办法逃难,而她所在银行单位里的陈奉光也要带她到兰州避难,而她却犹豫不决,使自己处于矛盾之中。

心中一直想,如果她离开的话,始终觉得对不起自己心爱的丈夫。

同时也不忍心将自己的家人抛弃在战火之中,但她不走的话,心中又开始忧虑,她知道自己在家里没有地位,整天要受到婆婆的辱骂,就连自己心爱的儿子也和她有隔阂,并且不断地远离。

自己的丈夫也患病整日卧床不起,也让她十分担忧,这样的生活和她以前所向往的截然不同.

2不甘屈服

曾树生与丈夫汪文宣相比,她是生活的强者,由于经济自立和广泛的社交生活使她的视野变得宽阔,性格变得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

为了这个大家庭,她不惜做大家所认为的“花瓶”,只有这样,她才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做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她一个女人家所能把控的。

在文中,正如她对丈夫所说:

“你以为我高兴在银行里做那种事吗?

现在我也是没有办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也是有难言的苦衷。

虽然自己的婆婆视自己为娼妓的时候,她没有绝望,更没有屈服.就这样她不顾众人的流言和冷眼,同时也不顾及婆婆的吵骂,依旧去银行“上班”。

当接到调职通知书,为了摆脱无休止的争吵,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她毅然地离去.即便在困境中也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也还苦苦地追寻着。

正如自己不满丈夫的懦弱和不思进取,并在信中对丈夫说:

“我只能怜惜你,我不能再爱你。

你从前并不是这样软弱的人!

”同时她也希望丈夫能渡过难关,勇敢地坚强起来,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3曾树生的善良正直与追求理想

2.3.1善良正直

曾树生在丈夫患病的过程中,一直都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对他非常关心,从而体现了她对丈夫的爱。

而婆婆受不了自己的花瓶生活,整天找自己的麻烦。

她虽然不满婆婆的挑衅,丈夫的无能与懦弱,但是她依旧割不断对丈夫及这个家庭的爱与怜悯。

自己却承受着精神与肉体上的煎熬,她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为自己患病的丈夫筹集医疗费用。

即使远在兰州,也不断地支援家庭,从来没有背弃自己心爱的丈夫。

在《寒夜》里,有这样一幕:

当病中的汪文宣偶然从妻子的包里发现银行委任曾树生去兰州工作的文件的时候,他开始用被子蒙头嘤嘤地哭泣,而这时候的曾树生就像母亲疼爱孩子一样安慰着他,并向丈夫保证说自己不会离开他,这也体现了她对丈夫的爱和对这个家庭的不舍。

3.2追求理想

《寒夜》中的曾树生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过上幸福的生活.她对丈夫汪文宣只有忠诚的妻爱,却没有对丈夫的依赖性。

文中有这样一幕:

有一次曾树生和汪文宣在国际咖啡馆谈话时,得知汪文宣有病,而他的吴科长仍旧让他加班时,曾树生便赌气的说:

“辞职,就辞职!

你不做事我也可以养活你!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上的独立使她摆脱了对丈夫的依赖,也不因夫妻关系而限制自己的自由生活。

她希望和男人一样,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可以和别人一起散步、跳舞、共餐,也可以和别人书信往还.因此她和丈夫产生了许多误会,也因此遭受到婆婆的侮辱与谩骂。

在《寒夜》里,有一幕是说:

曾树生在最后给汪文宣写的长信中更是直接喊出了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

“我只想活,想活的痛快。

我要自由。

”“我并不是一个坏女人。

我的错处只有一个:

我追求自由与幸福。

”通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是有着敢于追求的精神.

3《寒夜》中曾树生的悲剧根源

《寒夜》是巴金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作者以沉痛的笔调,通过描写抗战后期国统区一对夫妇汪文宣、曾树生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暴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提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曾树生的悲剧是独特的,她在生活方面突破了旧社会传统思想的束缚,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过渡时,被早已破落的社会扭曲成一个畸形的人.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生活。

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而又无法调和,而这些却充分地展示了曾树生的人生悲剧,从而道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也是体现了巴金先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理性的把握。

3.1黑暗社会

曾树生曾经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大学生,她有过崇高的理想:

“教育救国"

,通过创办“乡村化的学堂”来报效祖国.然而这一切却不让人那么如愿,由于残酷的战争时代,黑暗的社会没有给她机会,更是早早的撕碎了她的梦想。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随丈夫汪文宣来到大后方重庆,丈夫经朋友介绍有了一份工作,而自己在银行里找了一份工作.在我们正常人看来,他们小两口的生活条件应该不错,足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曾树生处处受到别人的排挤和家人的辱骂,但是为了生活,她可以忍受任何困难与挫折。

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生存是最起码的生活保障。

然而,曾树生就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为此,她只有突破常规,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哪怕受到婆婆的斥责,她也要努力去赚钱,确立自己的经济独立,来维持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是由于黑暗的社会,腐败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在此基础下,曾树生的努力和追求都是显得那么的无助,而她更是这个社会微不足道的的牺牲品。

3。

2传统观念

自古婆婆与儿媳妇难相处的观念,同样也在曾树生和汪母之间生效。

汪母对于曾树生有许多的不愿意和不满,在曾树生与汪文宣没有结婚时,他们俩就同居生活.这种行为冲破了旧中国封建传统婚姻观念,而对于汪母来说,那是有悖常理的。

还有曾树生在工作中爱应酬、爱打扮、还背着汪文宣写“情书”,这些都违背了一个作为媳妇的准则。

因此,她处处对曾树生使绊,并冷眼相对,恶语相向,时不时的引起家庭不和。

而对于自己的儿子汪文宣,她有着一种无私、宽厚、博大的爱,正是由于这种爱,导致了汪文宣的不成器,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实在难成气候。

她没有给予儿子重感情的权利,对于曾树生来说,自己的丈夫没本事不说,还要跟婆婆站在一起数落自己,说自己的风言风语。

由于两个时代,婆媳之间的意识观念冲突,导致他们之间不断地摩擦,不断地升温.可见,他们都是深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没能早一点的得到解放。

3.3婚姻缺失

曾树生和汪文宣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由于他们的入世,使得他们不像一个时代的人:

曾树生是一个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不甘寂寞的新知识女性,而对于汪文宣来说,处处谨小慎微,保守的思想让他变得懦弱、毫无斗志。

起初,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

教育救国,希望用这种信念,来维系自己的婚姻。

然而,没过多久,这种信念开始动摇了,由于汪母对曾树生的不满,社会的动荡,第三者的骚扰,使得他们给予对方的需要都限制了,梦想也破灭了。

虽然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抱负,但是相互的需求却变了质。

其中汪文宣的“老好"

思想,让曾树生觉得丈夫对于生活失去了斗志,使其看不到希望的火苗。

对于曾树生,她明显感受到丈夫已不再爱她,使她失去了对爱的寄托.尽管十年前他们的结合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把他们拉的越来越远。

对于曾树生的追求者陈奉光,他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在社会中有着丰富的社交关系,让曾树生觉得他就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与向往。

相比较而言汪文宣和陈奉光,前者没有可以凭借的感情基础,后者没有道义上的支持。

最后,由于事业上的不顺、婚姻上的缺失,导致了汪文宣和曾树生相隔两地,家庭破败不堪.

结语

曾树生是巴金先生笔下的一个“新女性"

她的性格最复杂、最矛盾、最典型,是美和丑交织而成的生活。

她心中有爱有恨,有私心有责任,有理想也有牵挂,她用自己独有的顽强力和生命力在矛盾的漩涡中挣扎着,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虽然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但她并没有像自己的丈夫汪文宣一样,整天的沉迷与堕落。

即使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被大家认为是“花瓶”时,她都能够从容地应对。

因为她要担负起家庭的重责,所以不得不变换自己的思想,时刻憧憬美好的未来。

面对生活的重压,她不断的挣扎与反抗,试图是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些.她用生命的抵抗方式唤醒了当时及现在的一些社会观念,她为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过上美好的日子。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传颂与发扬。

她的生活和命运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同时也突出当时的普通职业女性的生存状态。

在经济和精神的生活中,她靠自己的双手基本摆脱了对于男性的依附,她用自己的方式为女性赢得一个作为独立的人应有的生存权、经济权和自由权.她敢于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赞颂的,将激励后来的我们为实现一个平等、自由、和谐、进步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致谢

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就要结束了,感谢授予我知识的老师和给予我帮助的同学,因为有你们的陪伴,让我觉得这四年的时光是如此的短暂和美好.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道尧老师,感谢老师给予我的丝丝关怀和孜孜不倦的指导。

郝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学风、精深的理论素养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次论文指导过程中,导师从论文的结构、观点到内容,乃至文字的使用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感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化与艺术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启迪,师长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收货颇丰.他们渊博的学识,敬业无私的人格魅力将伴随我今后的学习生活旅程。

感谢本论文中资料的所有作者,感谢陕西省图书馆,他们在我搜集资料和数据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使得我能够顺利快速的完成调出工作。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朋友,感谢你们对我毕业论文的工作给予的理解和支持,给予我强大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3]胡永修.巴金研究[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汪应果.巴金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5]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卜照林.中国现代文学史[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

[7]李平.中国现代文学指导[M].中央电大出版社,1992

[8]巴金.寒夜[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9]巴金.关于寒夜[A].巴金论创作[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10]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11]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2]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