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385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文档格式.doc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学习技能和创新思维,养成严谨认真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通过实验帮助识记,突出重点);

难点:

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电阻相关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理解,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中谈谈。

二、说教学方法

1.教育理念

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

“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的活动”,结合重难点对内容进行更合理的重组,从探究性学习的“程序操作”走向“实质探索”。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全面了解,具体指导:

(1)“已知”:

学生已了解电流的测量、电路图的绘制及连接;

(2)“未知”:

检测物质导电性的方法及本课相关知识点;

(3)“能知”:

独立设计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概念,理解金属导电的根本原因,识记电阻的相关概念;

(4)“想知”: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具体应用,电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课件展示前四点,一句话概括:

分别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针对以上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多引导、多启发,运用以下方法突破各个目标:

(5)“怎么知”:

①设计实验检测物质导电性——启发指导,引导学生按“设计→讨论→实验”程序进行;

②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材料及应用——交流指导,实验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得出相关概念;

③金属导电的原因——讲授指导,根据不同类型班级进行不同深度的讲解;

④电阻相关概念——讲授指导,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忆;

⑤安全用电常识——渗透指导,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3.施教方法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和新课改的理论认识,结合课程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授。

(1)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为核心,使用“课堂知识练习卷”对知识点进行剖析,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导体、绝缘体的特性,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按:

“设计→讨论→实验”的步骤独立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3)情景教学法,根据知识点创设情景,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多媒体展示法,通过课件,Flash动画,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施教方法的设定,具体开展以下教学内容:

1.教具准备

(ppt展示,概括为:

本节课注重学生探究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需准备“课堂知识练习卷”、分小组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件,课堂知识练习卷,分小组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池组、导线若干、金属片、玻璃棒、铅笔芯、硬币、粉笔、牙签、橡皮、纸片等每小组1袋),自制装置烧红玻璃能够导电的演示实验器材(电池组、废弃灯泡、酒精灯、灵敏电流计、导线若干)。

2.教学流程:

(ppt展示,叙述流程:

以物质的导电能力做主线,由探究实验引入导体绝缘体概念,从两者区别讲解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最后通过学生自学识记电阻相关知识,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3.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分为:

置疑引入、合作探究、交流总结、拓展应用四个部分,逐步达到教学效果。

(一)置疑引入——复习旧知,切入课题,引入实验,时间3min;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创设问题情景:

导线内外材料的使用原因,能否调换及后果。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引出接下去研究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大胆预测,自主设计,充分探究;

时间20min。

(需教具展示和演示实验,同时板书)

【突出重点】

知识点一:

导体和绝缘体

思考书上125页问题:

如何说明电路中有电流?

在电路中接入灯泡,若发光则说明有电流通过,或接入电流表,试触后有示数产生则说明有电流通过。

即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

展示小组实验器材,进入{探究一}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的展示讲解

步骤:

①提出问题:

哪些物质能导电,不能导电?

②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建立假设;

③引导学生使用小灯泡检测法设计实验。

④在“练习卷”绘制电路图,请学生展示电路图并连接电路。

若接入材料可以是灯泡发亮,则是导体;

若不能,则为绝缘体。

根据实验现象板图、板书:

半导体:

展示课件,讲述:

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

板书。

知识点二:

导体和绝缘体的相互转化

提出问题:

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不容易导电的吗?

如何探究?

进入{探究二}导体和绝缘体的相互转化演示实验讲解

二者转化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建立假设:

可能与成分、湿度、温度有关。

③演示实验:

介绍自制装置:

将去除钨丝的灯泡代替玻璃,接入电路,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观察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变化。

没有加热接通电路时,灵敏电流计的示数无变化;

加热1-2分钟后,灵敏电流计的示数慢慢变大;

停止加热,随着温度降低,灵敏电流计的示数逐渐归零。

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当它被烧红时变成了导体。

(三)交流总结——交流展示,提升认识,形成新知;

时间:

10min。

【突破难点】

知识点三:

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投影课件,看flash动画及图片,回顾知识点: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闭合电路通电后,导体中形成了电流,说明导体中有大量的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我们把这样的电荷叫自由电荷,存在于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称为自由电子。

交流思考:

金属导体通电后形成的电流很大,而绝缘体形成电流很小,为什么?

因为绝缘体绝大多数电荷不能发生定向移动,都被束缚起来,所以绝缘体内的自由电荷非常的少,通过的电流也很小。

而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形成的电流很大。

板书:

【识记重点】

知识点四:

电阻

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物质容易导电,有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不同的物质导电能力不同,为了比较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我们引入电阻的概念。

请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电阻知识点,阅读课本126页电阻内容:

并回答“练习卷”问题。

从电阻角度分析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其实是电阻不同的三类物质,导体电阻大,绝缘体电阻小。

(四)拓展应用——课堂练习,解决难点,补充深化;

时间12min。

学习知识点后解决课堂引入问题:

导线内外材料的使用原因,能否调换及后果,同时讲解安全用电相关知识。

填写“练习卷”的知识检测部分,进行知识点巩固理解记忆,当堂巩固理解所学内容。

四、说板书设计:

如黑板所示,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点写在中间,板图画在左侧,右边作为即时交流用。

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体现知识点以便学生掌握。

五、说课堂练习:

从教学内容、环节和学生识记知识点的规律出发,编排课堂知识练习卷,分为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知识检测三个模块。

实验探究部分注重引导和及时记录,自主学习部分注重知识点的即时识记,知识检测部分则注重知识点的理解运用。

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六、总结:

以上是我对《物质的导电性》一课的教学设计,以物质的导电能力为主线,采用活动探究、直观讲解、自主学习、知识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步骤,以学生为主体,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认知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