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401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系列复习词语辨析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水库不只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

【辨析】“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8.不齿/不耻

此人坏事做绝,为大家所不齿。

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不耻于向别人讨教。

【辨析】“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

如“不耻下问”。

9.不及/不如

《梅花三弄》不及《春江花月夜》幽雅动人。

与其花这么多时间打电话,不如骑车去一趟。

【辨析】“不及”只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因此只能前后都是名词。

“不如”除用于比较人或事物外,还可以比较动作行为的利弊得失,因此除名词外,前后可以是动词或小句。

10.查看/察看

审计人员仔细查看了每一张销售单据,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气象员一天两次察看风向,及时向指挥所报告。

【辨析】“查看”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如查看灾情。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

11.出生/出身

1900年农历8月13日,方志敏就出生在这个山村里。

我是打铁的出身,大老粗,不会说客套话。

【辨析】“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动词。

“出身”指个人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名词。

如店员出身,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等。

12.窜改/篡改

这个成语用法已约定俗成,不能随意窜改。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辨析】“窜改”是改动的意思,窜改的对象一般指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变或曲解,篡改的对象适用于比较重大问题,具有贬义色彩,一般指经典、理论、政策等。

13.大肆/大事

这部电视剧播出前并未大事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热门话题。

台湾当局近年将“弹性外交”引入联合国领域,大肆鼓吹重返或加入联合国。

【辨析】“大肆”指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如“大肆吹嘘”、“大肆挥霍”,含贬义。

“大事”指大力从事,如“大事渲染”。

14.诞生/诞辰

今年,是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百周年诞辰。

外国把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

【辨析】“诞生”指人出生,动词。

“诞辰”是人的生日,名词。

15.典范/典型

这位作家留下了大量的典范之作。

雷锋是毛泽东同志亲手树起的典型。

【辨析】“典范”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只能用于好的方面,为名词。

“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有正面的、有反面的,为名词;

另一种意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为形容词,可受副词修饰。

而“典范”不能受副词修饰。

16.督促/敦促

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督促检查。

欧盟对伊朗重启铀浓缩这一举动表示忧虑,并敦促伊朗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辨析】“督促”指监督催促。

常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敦促”指恳切地催促。

常用于外交场合。

17.度过/渡过

人们的接济帮他渡过了难关。

在日本东京,单身独居的人,可以租用“临时家庭成员”伴随他度过寂寞的星期天。

【辨析】“度过”是经过的意思,用在时间上。

“渡过”也是经过的意思,用于经过江河、海洋等空间概念;

也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比喻跨越,如“渡过难关”。

18.遏止/遏制

他遏制不住内心的苦闷,终于痛哭起来。

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辨析】“遏止”是运用压力使之停止,在语意上比“遏制”重,常用于猛力阻止事物的发展。

“遏制”是用力限制、控制;

用于自己对自己,常跟情绪配合。

19.恶化/恶劣

如果不注意防护,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也可能受到污染,使水质恶化。

这种恶劣行径,一定会遭到人们的强烈谴责。

【辨析】“恶化”指某种情况或某种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另指某种情况或某种事物变坏,均为动词。

“恶劣”是很坏的意思,为贬义,形容词;

“恶劣”常跟“态度”、“行为”、“行径”、“作风”、“表现”、“影响”、“环境”、“气候”等词语搭配。

20.反应/反映

别人喊他,他好像没有什么反应,仍专心致志地看书。

美国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观众对这部电视纪录片的强烈反应,反映了美国人民盼望同中国人民有更多的友好往来。

【辨析】“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或由某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大多用作名词,亦可作动词。

“反映”有两种含义:

一是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二是把客观情况告诉给上级。

这两种含义都作动词。

“反映”的另一种用法是作名词,意思对人对事的批评性的意见。

21.法制/法治

广泛深入地开展法治教育,是实行法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

【辨析】“法制”指法律制度,名词。

“法治”指依法治理国家,作动词使用。

22.妨碍/妨害

吸烟妨害健康。

大声说话会妨碍别人学习。

【辨析】“妨碍”是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或阻碍事情进行。

“妨碍”是有害于。

23.分辨/分辩/争辩

青年人应当努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他们两人谁也不肯服输,分辩得很激烈。

你知道错了就赶快承认,不要再找借口为自己争辩了。

【辨析】“分辨”表示区别、辨别的意思;

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区别人或事物。

“分辩”是用语言辩驳;

动词,不带宾语,多用于争辩是非曲直。

“争辩”争论、辩论的意思。

24.伏法/服法

在这里,罪犯被培养成了认罪服法,遵守监规,文明礼貌的守法群体。

公审大会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已于当日伏法。

【辨析】“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

“服法”指服从法律。

25.扶养/抚养

一部分中年人生活负担很重,除了抚养子女,还要扶养老人

【辨析】“扶养”是用财物养活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对平辈。

“抚养”是用精神或行为爱护并教养的意思,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与“赡养”的适用范围相反。

26.富余/富裕

山东省近年来粮食富余,粮价下跌。

小王到外地做了几年苦活,挣到了钱,生活富裕起来了。

【辨析】“富余”是足够而剩余,语意的重点在“余”上,“余”是剩余、多余的意思。

“富裕”是专指财物充裕,语意的重点在“裕”字上,“裕”是丰富、充足的意思。

在语法上,“富余”不能被副词修饰,只能带宾语或补语;

“富裕”则能被副词修饰,如“不富裕”、“十分富裕”,又可带补语,如“富裕起来”。

27.给/给以

对于工作上作出成绩的同志,要给以适当的鼓励。

他有困难,我们应当给他帮助

【辨析】用“给以”时,受动者必须放在主语前或“给以”前。

受动者如放在动词后,就要用“给”。

28.顾问/过问

我的老师张教授是这本书的顾问。

因为王书记过问了这件事,张主任就不便插手了。

【辨析】“顾问”原是“顾而问之”两个动词的联合,现在专指有专门知识,提供意见或计划的人,为名词,如“军事顾问”、“法律顾问”等。

“过问”指管事,为动词。

29.雇佣/雇用

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

资本生存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辨析】“雇佣”是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为名词,作定语不加助词“的”,如“雇佣军”、“雇佣劳动”等。

“雇用”是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为动词,如“雇用临时工”、“雇用职员”等;

如作定语,一定要加助词“的”。

30.贯串/贯穿

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市。

众多的材料要用中心思想来贯串(贯穿)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辨析】“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多用于抽象事物。

“贯穿”,用于具体事物,使穿过、连通的意思;

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同“贯串”用法。

由此,凡用“贯串”的,大多可以用“贯穿”更换;

但用“贯穿”穿过、连通意义的,不能用“贯串”更换。

31.功效/功能/工效

这种洗衣机省水省电,功效齐全,很受消费者欢迎。

使用这种牙膏,不仅能洁齿爽口,而且有防治牙病的功能。

采用这种新工艺,工效可以提高三倍。

【辨析】“功效”指功能;

效率。

“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效能。

“工效”指工作效率。

32.工夫/功夫

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

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

【辨析】“工夫”指时间或空闲时间。

“功夫”指本领或造诣。

33.沟通/勾通

许多汽车出租单位都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沟通与乘客的联系,监督服务质量。

这个集团内外勾通,干了不少违法的勾当。

【辨析】“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属褒义词,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

“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属贬义词。

34.贯注/灌注

时间,对于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壮丽的革命事业中的人来说总是跑得太快。

工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连续灌注水泥的新方法,缩短了工时,提前完成了任务。

【辨析】“贯注”指在精神、精力、注意力等方面集中投入,不能带宾语,常带补语。

“灌注”原指液态物质浇进注入,引申为精神力量的输入,带宾语。

35.国是/国事

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国是。

新当选的总统将对我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

【辨析】“国是”指国家大计、方针、政策之类,是较为抽象的事。

“国事”指国家大事,是较为具体的情况。

36.核算/合算

对每一种新产品,他们都认真仔细地核算生产成本,再确定销售价格。

引进这套设备费用大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合算的。

【辨析】“核算”指核查计算,动词。

“合算”一作形容词使用,指人力物力花费少而收效大。

二作动词使用,多指算计。

37.化装/化妆.

根据自己的脸形、肤色等方面的特点,适当地进行化妆,才能有好的效果。

他化装成一位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老人,住进贫民窟中去实地考察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辨析】“化装”是假扮,以假的去冒充。

“化妆”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38.会合/汇合

把每个人的智慧汇合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无尽的人间奇迹。

两军会合后继续前进。

【辨析】“会合”指聚集到一起,常用于具体事物。

“汇合”指(水流)聚集、汇合。

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39.棘手/辣手

碰到这么棘手的问题,他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这个人怎么对朋友都这么辣手。

【辨析】“棘手”是指事情难办。

“辣手”指手段厉害毒辣。

40.骄纵/娇纵

从小父母溺爱他,娇纵他,使他养成了好吃懒做,骄纵任性的恶习,以致他目无法纪,走上了犯罪道路。

【辨析】“骄纵”指骄傲放纵,形容词。

“娇纵”(对小孩、晚辈)娇养放纵,动词。

41.娇气/骄气

这孩子一点苦都吃不了,太娇气。

这个同学太骄气,老是自以为是。

【辨析】“娇气”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

可作形容词和名词使用。

“骄气”指骄傲自满的作风,名词。

42.矫正/校正/校准

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审阅原稿,修改文句,校正错字,化了很多心血。

为了不让顾客吃亏,这家商店规定每天营业前营业员必须校准计量器具。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矫正发音。

【辨析】“矫正”指改正;

纠正。

如“矫正发音”。

“校正”指校对订正。

如“校正错字”。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

43.接受/接收

他们年轻,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

这座矿山刚接收过来时,破烂不堪。

【辨析】“接受”表示采纳承受的意思,“接受”的对象多指抽象事物。

“接收”表示接纳、收受的意思,一般多指人或具体事物。

44.截止/截至

截至本月底,报名人数已超过三百人。

报名日期在上月底已经截止。

【辨析】“截止”是指活动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再进行了,不能带宾语。

“截至”即“截止到”,可能还要延续下去。

后面能带宾语。

45.界限/界线

那条白线就是球场的界线。

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得清的。

【辨析】“界限”是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限度,多指抽象事物。

“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也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多指具体事物。

46.考察/考查

他训练刻苦努力,经考查,成绩优秀。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等五县的情况。

【辨析】“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

“考察”的对象多是重大的客观事物,也可指干部、领导者、工作人员等。

“考查”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考查”的对象多是人的活动,如学习、工作、业务、活动、言论、成绩等。

47.雷同/类同

这部电视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新闻作为大众媒体,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完全类同于一般党政部门的宣传工作。

【辨析】“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大都用作贬义。

“类同”是指大致相同,如式样类同。

48.厉害/利害

作为一名党员,不应计较个人利害得失。

他的心跳得厉害,可能有心脏病。

【辨析】“厉害”可表示威力大、剧烈、凶猛、毒辣等多种意思。

“利害”有两层意义,一层与“厉害”相同,读音相同:

l

hai“害”为轻声;

另一层意义表示利益和害处,读为lhi。

49.联结/连接

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地。

莫高窟中的壁画如果连接起来,可长达25公里。

【辨析】“联结”是结合在一起的意思,无具体动作,仅在人们的意念中,两物没有移动。

“连接”是事物或事物衔接的意思,有具体动作或假设动作,通过动作将两物连结起来,在人们意念中两物移动,也作“联接”。

50.寥寥/了了

因为参观者寥寥无几,所以展览会提前结束了。

我对此不甚了了,听说大约是三百多银子一年。

【辨析】“寥寥”是非常少的意思,可组成词“寥寥可数”、“寥寥无几”等。

“了了”是明白、懂得的意思,可组成“心中了了”、“不甚了了”。

51.留传/流传

这幅名画是祖上留传下来的。

英雄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到处流传,影响深远。

【辨析】“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大多指物。

“流传”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大多指事或作品。

52.曼延/漫延/蔓延

这一带的山脉曼延起伏。

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

那时候,革命风暴已蔓延到边境各省。

【辨析】“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

曼,长或远。

形容词,可作形容词谓语或定语。

“漫延”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喻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扩展。

动词,常作谓语中心语。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延伸、滋长,引申为传播、散布。

动词,也常作谓语中心。

“漫延”和“蔓延”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像水流一样向外延展,后者则指像蔓草一样向外延展,且能引申为传播、散布。

53.囊括/包括

这本词典共收词6万余条,包括了现代汉语的绝大多数词汇。

在校运会上,高二(5)班囊括了所有的径赛奖牌。

【辨析】“囊括”指全部包罗在内。

“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54.内涵/内含

他是个内涵很深的青年。

新鲜蔬菜内含叶绿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辨析】“内涵”是概念的内容,又指人的内在涵养,使一个名词。

“内含”是内部含有的意思,使一个短语。

55.年轻/年青

这门年轻的学科有宽广的发展前途。

这里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古老的城市变得年青了。

【辨析】“年轻”对年纪而言,意谓年纪不大,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如年轻人、年轻力壮、年轻的国家、年轻有为。

“年青”是处在青少年时期,一般指人;

指事物时,可用于精神面貌或活动。

56.偶尔/偶然

山区人烟稀少,沿途偶尔能见到几处炊烟。

隧道施工的时候,偶然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古墓。

【辨析】“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

“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57.启示/启事

征文启事登出以后,收到了近千份来稿。

他的成就启示我们: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辨析】“启示”是启发,使人有所领悟,为动词。

“启事”指为了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为名词。

58.起用/启用

这座新建的港口下个月正式启用。

领导干部要大胆起用德才兼备的青年人

【辨析】“起用”是指提拔使用或重新任用已退职免职的官员。

“启用”是开始使用,常指事物。

59.情义/情谊/情意

姐姐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待他很有情义。

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事业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贺新郎》这首词表现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厚情意。

【辨析】“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

“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

“情意”是指对人的感情,如“情意绵绵”。

60.祛除/驱除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祛除疾病。

爸爸新购买的“雷达杀虫剂”可以直接驱除蚊蝇,而且对人体无害。

【辨析】“祛除”是除去的意思,一般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等;

“祛除”一般用于抽象事物。

“驱除”是赶走、除了的意思;

“驱除”一般用于具体事物。

61.日前/目前

日前他曾来过一次。

“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仍在修复当中。

【辨析】“日前”指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

62.日见/日渐

有关法规对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发出了“封杀令”。

他的病日见好转。

【辨析】“日见”一天天地显示出,多用于具体事物。

不能与“泛滥”搭配。

“日渐”指一天一天慢慢地。

63.权利/权力

企业扩大权力后,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

【辨析】“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权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权利”是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相当于“权益”,跟“义务”相对。

64.人生/人身

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民的人身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

【辨析】“人生”指人的生存和生活,如“人生观”。

“人身”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名誉等(着眼于保护或损害),如“人身自由”。

65.任凭/无论

无论投弹还是射击,他们班的成绩都是优秀。

任凭你三番五次地催他,他就是不动。

【辨析】“任凭”后面一般不用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

“无论”后则常用。

66.溶化/熔化

今年天气很怪,春花开放时却下了一场雪,但这春雪很快就溶化了。

铁加热至153以上就熔化成铁水。

【辨析】“溶化”是指固体溶解,或冰雪化成水。

“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成液体。

67.煽动/鼓动

他的一番话说得真好,把大家的劳动热情都鼓动起来了。

法制观念不强的人,很容易在坏人煽动下干违法乱纪的事。

【辨析】“煽动”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含贬义。

“鼓动”指扇动;

用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68.申明/声明

为了避免误解,我需要再一次申明我的意见。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声明里提出的八项条件中,是国共两党和谈的基础。

如果先生这类意见也可以称作“谏”,我声明:

确实“拒谏”。

【辨析】“申明”只作动词,指郑重地申诉理由或道理。

“声明”是向公众宣布或说明,这里是作动词用,作动词时,“声明”

后常用逗号或冒号,其后是“声明”的内容;

也可作名词用,指所声明的文告。

69.审定/审订

厂领导广泛听取工人意见,重新审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并把它提交职工代表大会。

本教材由著名语言学专家审订。

【辨析】“审订”是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这是对编写人员而言的。

“审定”是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这是对出版单位或上级单位而言的。

70.施行/实行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为患者施行游离肌肉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我国最近三年内实行的治理整顿的方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辨析】“实行”是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或实行的意思。

“实行”是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71.十分/非常

今晚演唱会的节目非常非常(叠用)精彩。

这次他发挥得不十分好。

【辨析】“非常”可以叠用,“十分”不能。

“十分”前可用“不”,表示程度较低;

“非常”不能。

72.十足/实足

凭老经验办事,拒不接受新观念、新方法,这是十足的“狭隘经验论”。

实足的一车货物把车厢都挤歪了。

【辨析】“十足”指成色纯,如“十足的黄金”;

也指十分充足的意思,如“十足的理由”、“神气十足”。

“实足”

指确实足数,是属性词。

73.事态/势态

从刚掌握的证据来看,恐怕事态非常严重。

近几个月以来,巴以势态日趋缓和。

【辨析】“事态”局势、情况,往往指坏的情况,多就事情的现状而言。

“势态”指情势,多就事情的发展趋势而言。

74.收集/搜集

带工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包身工难得的佳肴。

这几年他走访了很多老革命战士,请他们讲述革命经历,从中搜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