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406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储蓄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各商业银行  B、信用合作社  C、邮政企业   D、中国人民银行

  8、利息的多少取决于(   )

  A、本金   B、存期   C、利率水平  D、银行利润

  9、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营利的主要来源

  B、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C、银行对此业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D、每一家银行都会本着真实性、安全性、营利性等原则,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10、央行从2005年3月17号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这说明( 

  A、中央银行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B、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C、政府可以直接配置资源,化解金融危机

  D、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唯一业务

三、非选择题

  从国家经济建设和公民的经济生活两个方面,比较储蓄存款和保存现金的优劣。

  【参考答案】

  巩固提高:

能力训练

  1.D2.A3.A4.C5.A 

6.D 

7.B 

8.A 

9B 

10D

  [学习测评]

  

(一)单选题:

1.A 

2.C3.C 

4.B5.B 

6.C7.A

  

(二)不定项选择题:

7.ABC8.ABC 

9.AB10、AB

  (三)非选择题

  储蓄可以获得利息,而保存现金没有任何收入;

  储蓄可以把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国家,保存现金不利于支援现代化建设;

  通过储蓄可以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保存现金则不能;

  储蓄比较保险,现金容易丢失,不宜保存,但使用起来方便;

  (只要结合储蓄和现金的优缺点进行,言之有理就给分)

一、选择题

  1.(2010年广东卷25)2005-2009年,广东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19051亿元增至31346亿元,若其间伴随如下变化:

  ①利息税税率上升 

②利息率上升

  ③居民收入上升 

④消费上升

  ⑤储蓄机构增加

  其中导致储蓄增长的原因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④⑤

  2.(2010年高考安徽卷2)风险性事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融债劵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3.(2010年浙江卷26)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4.(09江苏卷10)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

转型后的国家开发银行的主体业务是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 

D.股票买卖业务

  5.(09江苏卷11)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下列属于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是

  A.购买商业保险 

B.办理存款储蓄 

C.参加社会保险 

D.购买企业债券

  6.(09安徽卷1)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A.债务收入 

B.红利收入 

C.劳动收入 

D.资本收入

  7.(09浙江卷27)小张在2007年将30万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年底赚了10万。

而2008年同样的投资却亏损了16万。

小王在这两年内将30资金中的5万投资股票,6万投资国债,18万存入银行,1万购买保险,共获利2万。

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

  ○1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 

○2分散投资有利于规避风险

  ○3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 

○4投资项目越多收益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08广东卷10)2007年5月30日,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当日沪深两市跌停个股约860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财政政策 

B.货币扩张政策 

C.收入政策 

D.货币紧缩政策

  9.(08江苏卷16)股票与债券的相同点是

  A.都可以上市流通 

B.收益是一样的

  C.到期都还本付息 

D.都是筹资方式

  10.(08上海卷4)在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宣传单上常出现包赚不赔,高收益等字眼,而必要的风险提示很不明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举侵犯了消费者的

  A结社权 B知情权  C受尊重权  D获得赔偿权

11.(08四川卷26)假定债券市场上一年期的债券的利率有2.25%、2.50%和3.0%三档。

一般来讲,与此三档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债券的发行主体分别是

  A.政府 

金融机构 

工商企业

  B.金融机构政府 

  C.政府 

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

  D.工商企业金融机构 

政府

  12.(07北京卷29)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居民享受开放成果日益广泛。

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

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13.(07江苏卷28)下图反映了某一股票的价格波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A.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决定股票价格的波动

  B.股票价格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D.股票价格的波动取决于股民的心理预期

 试题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利息税税率上升和②消费上升只可能导致储蓄减少,⑤储蓄机构增加与储蓄增长与否无关。

  2.【答案】B

  【解析】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投资收益与风险”、“股票”、“债券”等知识对家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因此,债券的风险总体上小于股票。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其中,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最小;

企业债券以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而企业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风险较大;

金融债券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但高于国债。

故题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正确选项为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投资的认识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货币贬值对投资的影响。

一般来说,各国的利率都是在市场中形成的,对对外投资影响不大,而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有重大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故B项正确;

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C项不属于居民的投资方式;

购买商业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故A项正确;

BD作为投资方式不具备规避风险的特点。

  6.【答案】D

  【解析】材料以当前政府扩内的措施之一:

发行政府债券为背景,考查了政府债券有关知识,政府债券对于债务人来说是一种集子方式,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就是一种投资方式。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也是资本收入,既不是债务收入也不是红利收入。

故选D

  7.【答案】D

  【解析】○1选项本身有误,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而不是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4本身说法错误,故选D.②③

  8.【答案】A

  【解析】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提高,是为了通过减少交易者收入而达到调节居民投资方向的目的。

可见,这一措施属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货币的市场投放量而对市场进行调节的政策,与题目中的材料无关。

  9.【答案】D

  【解析】并非所有股票都可以上市流通,只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排除A。

股票与债券受益权不同,收益也各不一样,排除B。

股票不能还本付息,排除C。

二者同属于筹集资金的方式,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理财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材料中银行的宣传,掩盖了投资理财的风险性,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11.【答案】A

  【解析】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收益率是依次提高的,说明这三档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债券分别是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这三种债券的发行主体分别是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

  12.【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利率、汇率等问题,考查实际运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利息计算方法和汇率的换算方法。

假设存人民币,一年后合计:

7700+7700×

3%=7931元(不计税);

假设存美元,一年后合计:

7700÷

7.7+7700÷

7.7×

4%=1040美元(不计税),合人民币1040×

7.5=7800元。

据此判断,存人民币合算,是最佳理财方案。

  13.【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股票的知识,考查判断推理能力。

从图中可看出股票价格的波动,B项选;

这种波动说明了股票的风险与收益的关联,C项选;

图中没有涉及企业,A项不选;

股民心理预期影响股票价格,但它不是决定因素,D项错误。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上述材料中的两种制度

 ①前者决定后者 

②后者决定前者

 ③二者相互决定 

④都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④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对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为尺度进行分配

 C.按劳分配可“完全避免收入分配的差别”

 D.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2006年4月28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解决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下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

 ①投资房地产所获得的收益 

②存款取得的银行利息收入

 ③集体企业工人的工资收人 

④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06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确立接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③能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

 ④能确保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B.①②④ 

C.①③④ 

6.上题材料中强调的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主要表现为

 A.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B.收入分配上的无差别

 C.收入分配实行平均主义 

D.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7.目前我国农民工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就业限制多、同工不同酬、社会保障无保证、教育不平等等。

同工不同酬

 A.是对公平原则的否定 

B.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

 C.体现了效率原则 

D.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8.没有差距,就没有效率。

下面有关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投入越多,产出越多,效率就越高

 D.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率

9.2006年6月23日商务部网载文强调,应强化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激励,适当拉开不同岗位问的收入差距。

探索实行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

上述做法

  

A.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B.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

  C.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说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10.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

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刺激作用

  ②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1.2006年3月16日新华网载文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阶段,即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阶段。

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

  A.初次分配重视公平,再分配重视效率

  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C.既要防止收入悬殊,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D.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12.2006年5月24日,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对一些垄断行业的“垄断福利”正式叫停。

《条例》规定:

“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用户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

”对一些垄断行业的“垄断福利”正式叫停

  ①有利于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②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④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②③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某国有企业职工税后收入如下表:

(单位:

元)

项目

年度

工资

资金

股息

房屋出租

其它投资

合计

2003年

6000

2000

1000

11000

2004年

6500

2500

500

14000

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B.个人收入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C.个人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挂钩

  D.个人收入同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相联系

14.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考核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分为基薪和绩效年薪两个部分,绩效年薪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

如果企业经营得好,企业负责人除平时的基础薪酬外,绩效年薪甚至可高达几十万元。

上述薪酬制度

  A.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B.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相违背

  C.承认了生产要素对财富创造作出的贡献 

D.主要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

15.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社会特别关心的问题。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前列的国家之一。

下列对收入分配差距认识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C.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D.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6.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应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建立公平的一次分配体制。

为此政府必须

  A.调节过高收入 

B.整顿不合理收入

  C.取缔非法收入 

D.实行平均分配的工资制度

17.2006年5月18日农业部网载文强调,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下列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比效率更重要

  C.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D.公平与效率是互为目的的

三、简答题(9分)

18.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分)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什么重要意义?

(6分)

四、辨析题(11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9.公平与效率是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坚持公平就会牺牲效率,坚持效率就会牺牲公平。

五、论述题(16分)

20.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由1985年的l:

2.57到2004年扩大为l:

3.23;

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2000年为2.63倍,2003年升至3.98倍,2004年则扩大到4.25倍(其中不包括工资外福利收入);

就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

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3)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7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C。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所以①正确,②③错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均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所以④正确。

2.C。

题目考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②是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原因,故排除。

3.D。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的,故AB错误;

按劳分配不能完全避免收入分配的差别,所以C排除。

4.C。

③是按劳分配收入。

5.A。

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它不能确保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故含有④的BCD均被排除。

6.A。

公平只能是相对平等,不可能是绝对的平等。

7.A。

同工不同酬违反了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8.C。

效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投入增加,产出也增加,效率不一定提高。

9.B。

A本身错误且与题意不符;

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所以C不符合题意;

D与材料无关。

10.D。

②④与题干无关。

11.D。

12.A。

④本身错误。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ABCD。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他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A入选。

从工资和资金的增长看,CD入选。

从其股息、房屋出租、其他投资的收入变化看,B人选。

14.C。

国企实行年薪制,就是与管理要素挂钩分配。

15.BCD。

为促进效率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没有收入差距只能是平均主义。

故A说法错误。

16.BC。

过高收入不一定是非正常收入,故A不选。

D本身观点错误。

17.AC。

BD本身观点错误。

18.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第一,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第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四、辨析题(11分)

19.

(1)公平与效率有其对立的一面。

公平属于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效率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因此,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如果在分配中只强调效率,就会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形成社会不公;

如果在分配中只强调公平,就会搞成平均主义。

(4分)

  

(2)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就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