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499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送带plcWord文件下载.docx

一摘要

PLC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由于他有以下优点,

1编程简单方便,可以在现场修改程序。

  2.硬件维护与检修简单。

  3.高度可靠性,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4.体积小。

  5.资料之读取和联机容易。

  6.价格具竞争性。

  7.扩展时,原系统只做很少的改变

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如今我们有机会接触它,我们就应该掌握他!

传送带是很常见的短程运输工具,其便捷且易操作,成本低,所以在各大工厂得到广泛应用。

此次课题只是一个简单的输送带的控制,多用中间继电器,使我的设计变的简洁!

关键词plc传送带继电器

目录

第1章绪论…………………………………………………………1

第2章设计目的………………………………………………………2

第3章设计要求………………………………………………………3

第4章硬件设计………………………………………………………4

4.1I/O分配………………………………………………………4

4.2电气接口………………………………………………………4

第5章软件系统设计………………………………………………5

5.1设计思路………………………………………………5

5.2梯形图与指令表………………………………………………6

第6章结果与调试………………………………………………7

参考文献………………………………………………8

总结………………………………………………9

一绪论

此次课程设计是针对传送带的一个简单的控制设计,所应用的器件简单,要求实现的目的相对较简单。

被运送物料装在与牵引件连结在一起的承载构件内,或直接装在牵引件(如输送带)上,牵引件绕过各滚筒或链轮首尾相连,形成包括运送物料的有载分支和不运送物料的无载分支的闭合环路,利用牵引件的连续运动输送物料。

本次课题要实现两条传送带以及两个汽缸的控制。

我国早期的矿产资源传送带输送工序主要是采用手工传送,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采用机械化装箱。

我国最早使用的传送带输送机主要是从外国进口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天津力生制药厂就曾经进口过意大利生产的全传送带输送机,但由于当时我国传送材料的质量及矿产资源制作工艺等都达不到机械传送的要求,使得传送带输送机一直无法正常使用。

所以,全传送带输送机在我国的应用一直无法得到广泛的推进,以致我国矿产资源生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不放弃传送带输送机而采用手工操作,使生产效率极端低下。

20世纪80年代后,相关技术水平获得了飞速发展,传送材料的质量及箱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全传送带输送机开始得到了应用与推广。

也正是此时,矿产资源传送带输送机改变了国外矿产资源一统天下的局面,国产矿产资源传送带输送机开始面市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些生产量大的生产企业相机开始采用国产的全传送带输送机来代替手工传送,同时国内一些相关的企业也在研制与生产功能更加全面的全自动矿产资源传送带输送机。

目前,影响我国传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矿产资源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中低档矿产资源和设备占较大比重;

政府和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产业技术水平不高,性能要求高的传送带输送机设备和原辅料主要依赖进口;

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实力不强;

法规不健全,标准水平滞后。

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现代自动传送工业向高技术、国际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对传送工业的需要不能适应我国矿产资源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需要。

所以我国的传送带输送机应在质量发面、适应性发面、可靠性方面以及工作效率方面缩小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实现传送自动化。

整体的自动化传送方案的解决,对自动化是一种全新的飞跃,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各行业都会加入其中,发挥它强大的功能。

二课程设计目的

1.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plc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2.学会输送带的PLC控制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要求

1、按下启动按钮(X0),电动机1、2(Y0、Y2)运转,驱动输送带1、2移动。

按下停止按钮(X5),输送带停止。

2、当工件到达转运点A,SQ1(X1)使输送带1停止,气缸1动作(Y1有输出),将工件送上输送带2。

汽缸采用自动归位型。

当SQ2(X2)检测汽缸1到达定点位置时,汽缸1复位(Y1无输出)。

3、当工件到达转运点B,SQ3(X3)使输送带2停止,气缸2动作(Y3有输出),将工件送上搬运车。

当SQ4(X4)检测气缸2到达定点位置时,气缸2复位(Y3无输出)。

四硬件设计

4.1I/O分配

输入器件

名称

输出器件

X0

启动按钮SB1

Y0

电动机1

X1

限位开关SQ1

Y1

汽缸1

X2

限位开关SQ2

Y2

电动机2

X3

限位开关SQ3

Y3

汽缸2

X4

限位开关SQ4

Y4

传送带指示灯HL1

X5

停止按钮SB2

内部器件

功能

M1

电动机1的中间继电器

M2

电动机2的中间继电器

4.2电气接口

五、软件系统设计

5.1设计思路

本课题采用基本指令组合实现其控制功能,各部分功能如下:

电动机1与电动机2的转动与停止分别用中间继电器的M1与M2的开通关和断来实现。

当按下启动开关SB1时M1与M2导通,故将SB1的常开触点分别与M1与M2的输出线圈串联起来又因为是启动按钮所以需要再各自加上自锁,使其保持导通;

当按下停止按钮SB2S时M1与M2都断开,故将SB2的常闭出点再分别串入M1与M2的线圈中,以实现M1与M2的停止。

当工件到达A时,输送带1停止,汽缸1动作,因此将限位开关SQ1的常闭触点串入M1前面。

将限位开关SQ1的常开触点驱动汽缸1的动作,并将其自锁;

当到达限位开关SQ2时,汽缸1要复位,所以要在汽缸1的前面串入SQ2的常闭触点,从而实现汽缸1的复位。

当工件到达B时,输送带2停止,汽缸2动作,因此将限位开关SQ3的常闭出点串入M1前面。

将限位开关SQ3的常开出点驱动汽缸2的动作,并将其自锁;

当到达限位开关SQ4时,汽缸2复位,所以要在汽缸2的前面串入SQ4的常闭触点,从而实现汽缸2的复位。

由于只有一个指示灯,所以只要有任何一台电动机转动指示灯都会亮,所以将M1与M2并联,输出接指示灯从而实现设计目的。

5.2梯形图与指令表

六结果与调试

按I/O分配接好线路,在三菱软件中输入梯形图,开始监控,限位开关用普通开关代替,当需要限位开关动作是,手动按下。

据监控显示,各器件正常工作调试成功。

参考文献:

[1]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邓则明程良伦谢光汉编广东工业大学

[2]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指导书,李文娟编

[3]可编程控制器教程,黄云龙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5]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张万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机电电气自动控制(修订版),陈远龄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7]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王晖孙玉峰王文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获得了很多,首先我明白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很好的理解,一些新的器件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并不会对设计有太大的影响,在设计开始阶段由于没有注意汽缸是自动复位型,而使设计变得复杂,是用置位复位,还是用计数器?

但是当审清题目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传送带在实际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在各大工厂我们都可以见到,虽然我们今天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传送带控制设计,但这是我们在plc这一领域独立的向实践迈出的一步,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它却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