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650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再次,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1.2地方政府是地区内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的营造者和保护者

地方政府应从微观经济领域转移出来,把1切可以由市场调节的归还市场。

它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管理应从直接干预变为间接调控,主要是通过制定地区性法规、政策及地方市场规划为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

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以促进全国统1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在目前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应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培育市场的职能。

1.3地方政府是本行政区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地方政府应致力于弥补市场缺陷,在社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承担起经营管理的服务的任务,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加强公共服务职能。

2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必要性

经济体制改革伊始,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1重大问题,多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了1定的突破和进展。

但是,不容否认,转变政府职能步履维艰,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与要求,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两大问题:

1是政府职能的“越位”;

2是政府职能的"

缺位”。

总的来说,不论是“越位”还是“缺位”,都可以归之曰"

错位”。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还没有做到完全准确科学地定位,政府还没有真正进入它应该进入的角色。

2.1政府职能“越位”现象

政府部门,主要是地方政府出于对政绩的追求,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直接参与投资决策,依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扮演着企业“婆婆”的角色,直接插手企业的生产经营。

同时,大搞“政绩工程”,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

正如有学者所说的,地方政府“已彻底演化成了地方经济的董事长和经理。

”[1]行业垄断、地区垄断依然存在,而且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行政性垄断。

如为了保持其同类产品在本地区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采取地方保护主义。

行政审批是政府行政管理权膨胀的突出表现,既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使市场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成为1些政府部门和官员滋生腐败的温床。

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行政许可法》,对行政审批权进行了规范和限制,是遏制过度膨胀的行政管制权的1项重大立法举措。

但同时要看到,仍有1部分审批权掌握在政府手中,要使之依法行使尚需采取进1步的配套落实措施,任务依然是艰巨的。

1些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或者擅自制定规章、乱立名目、乱摊派、乱收费;

或者执法违法,随意侵犯公民权利;

或者进入1些竞争性行业,与民争利。

不论是侵犯公民的经济、政治、人身权利,还是与民争利,都违背了我国法律是代表人民意旨,维护人民合法权利的根本法制精神,都是政府超越法律规范的越位行为。

2.2政府职能“缺位”现象

目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已严重“缺位”。

转变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与社会

合理分权,促进市民社会发育,“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O⑵对于社会、个人能够做好的,政府就退出,放手让其发展;

履行好自己的监督职能;

对于社会、个人做不好或没有办法做的,政府应该切实的承担起来,不能“缺位”。

政府的职能普遍由经济管制为主导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转型,后者已演化成为现代政府处于优先地位的职能。

我国是正在向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更是最高宗旨,更应将公共服务和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能。

但实际状况是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这1点最明显体现在政府的财政支出的目标与功能上。

财政支出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渠道,反映出政府职能构架、取向与重点。

长期以来,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占优先目标和主导地位的是经济建设支出,其次是行政费用支出,而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份额较少。

这种财政支出结构与目标取向,直接说明了政府职能中应置于重要地位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被严重忽视和缺位。

正如刘国光先生所指出的:

“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和公共支出的消耗,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使得社会亟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公共设施、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等方面供给不足和无力供应。

由于若干年来我们没有把财政的行为目标锁定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投入太少、欠债太多,因此社会问题越积越多。

”[3]

政府在市场管理方面的缺位,政府在市场管理中,重视的是与部门利益相关税费的收缴,而忽视了为各方面的市场主体服务,创造、改善市场环境,维护公开、公平、公正自由的竞争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各方面特别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违法违规经营、欺行霸市、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状况比比皆是。

我们正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第1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4]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政府积极提供公共物品。

从社会安全预警职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与机制来看,公共卫生安全是整个社会安全系统中关系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的状况是政府忽略了自身在构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角地位。

建立以社会救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今世界现代政府的1项重大职能,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以所有劳动人员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要求来衡量,目前我国覆盖面还不足20%。

公共卫生是由政府或者公共部门筹资,向全国居民提供卫生服务方面的公共产品,是社会群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主要是预防治疗危害社会群体的流行疾病,现已向慢性疾病的预防发展。

我国目前处于公共卫生突发的高峰期,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因为我们缺乏健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1度处于被动状态。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历史上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例子和经验。

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不断摸索,不断改革,政府的职能不断转变,以达到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本文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并对历次政府改革的成败,改革前后机构数目,职能的转变情况作比较。

政府机构改革始终无法走出"

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循环圈。

其次,经过对我国政府职能现状的分析,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行政垄断大量存在;

二是行政审批过多过滥;

三是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过弱、微观领域的干预过多;

四是社会的管理能力较弱。

并提出了对相应措施。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政府职能存在问题措施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机构的变革

(一)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机构变化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我国政府机构历经多次改革与调整。

1951年12月,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精兵简政工作。

其主要内容有:

(1)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下层;

(2)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

(3)精简机构,减少层次;

(4)明确规定干部与杂勤人员的比例;

(5)要求划清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和开支;

(6)严格编制纪律。

这次机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

到1953年底,政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42个。

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

中央一级机关的精简包括:

(1)在划清业务范围的基础上,调整精简了机构,减少了层次;

(2)各级机关根据业务的需要,紧缩了编制,明确了新的编制方案;

(3)妥善安置精简下来的干部。

各级地方机关也进行了精简,专员公署和区公所分别是省、县政府的派出机关,精简比例较大。

以后,随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到81个,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

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

这是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以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务院精简所属工作部门,下放权力,以达到扩大地方自主权的目的。

这次改革一直持续到1960年。

1958年,撤销合并了国家建设委员会等10多个单位。

经过这次调整,国务院部委减少8个,直属机构减少5个。

到同年底,国务院设68个工作部门。

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撤并,到同年底,国务院设39个部委,21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机构总数为60个,比1956年减少21个。

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一是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两次比较集中的干部精简运动。

第一次是1960年7月到1961年9月,主要集中在中央一级机关。

这次干部精简以事业单位为重点,对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同时进行精简。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机构方面,中央各部门司局级机关减少15%,事业单位减少26%;

行政机构精简L6万余人,事业单位精简6.5万余人。

第二次精简从1962年2月到1964年,范围包括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央国家机关在1961年的基础上,又精简了1万人。

全国共精简81万人。

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

二是中央收回了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量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

1966—1975年:

“文革”中,政府机构发生非常的大变动,1970年,国务院的79个部门有攵销合并为32个,其中13个还由部队管理,达到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机构数的最底点。

1975年,邓小平同志开始住持国务院的工作,并对各个领域进行整顿,与之相适应,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恢复到52个。

1976—1981年: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为了尽快把经济搞上去,恢复了五十年代后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到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进行了六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目前,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7个。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在领导班子方面,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

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

在人员编制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也有所下降,部委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局级平均年龄由58岁降到54岁。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

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通过改革,国务院有68个部门,其中部委有41个;

直属机构有19个,办事机构有7个和1个办公厅。

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7915人。

但是,由于经济过热,这次精简的机构彳艮快又膨胀起来了。

这次改革的内容第一是党政分开;

第二是权力下放,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三是精简机构;

第四是提高效率。

1993年又进行了一次改革。

这次机构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在于:

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根据这一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加上直属机构、办事机构18个,共59个。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这次改革起点高,力度大。

精简合并了一些专业职能部门,人员减半,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2008年3月11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3月15日,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现状

在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的职能的完善与健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政府的职能正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政府机构改革缩小了政府的规模,减少了政府的工作人员;

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理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厘清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政府管理的方式正向宏观调控转变,以间接手段为主的调控体系初步形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有所加强。

基本上完成了由计划经济时期在处理革命和建设关系上的以革命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政府的主要职能在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清晰:

并将政府的主要职能确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o目前我国尚未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的行政体制只是过渡型的行政体制。

要建立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我国的政府机构还要不断进行改革。

(二)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国务委员刘延东、马凯、孟建柱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应邀出席会议。

温家宝指出,十年来,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大力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增强,法治国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温家宝指出,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监督机制还不健全。

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

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犒前置审批。

突出三个重点领域:

一是投资领域。

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

二是社会事业领域。

加大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

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

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要一律取消。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机关设定审批事项必须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

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

加强政务中心建设。

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

(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

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

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

温家宝强调,要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

监察部、商务部、农业部和四川省、广东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教授宣藉在《宏观经济管理》撰文说,我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或者说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下一步到底往哪里去,涉及到对改革大局的把握。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整个经济社会改革的关键环节。

纵向看,转变政府职能触及政府,而政府目前处于顶层决策位置。

如同人的“神经中枢,牵一“枢”而动全身。

从改革进程看,政府职能改革是关键环节,可以影响垄断性行业改革、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横向看,转变政府职能具有综合性或交叉性。

牵扯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多个维度,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交叉点和结合部。

从具体操作看,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比较平滑地推进其他难度较大的改革,有助于减少摩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