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416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docx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要实验题探究

一、测量质量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十四个字:

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

A.“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质量方法B、特殊测量:

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偏大偏小:

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砝码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体,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码的读数。

二、测量密度

1.测固体的密度:

①原理:

原理:

ρ=m/v

②方法:

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d.得出固体密度ρ=m/(V2-V1)

(说明:

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2.测液体密度:

①原理:

ρ=m/v

②方法:

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

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

(3)分析与结论:

.

四、弹簧测力计

1.右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

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l(△l=l-l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拉力F/N

1

2

3

4

5

6

7

长度l/cm

伸长△l/cm

(1)弹簧的原长度l0=cm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l的关系是:

拉力F/N

8

9

10

11

12

长度l/cm

伸长△l/cm

(3)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右表:

从右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

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N

4.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5

6

甲弹簧的长度/cm

6.O

9.O

15.O

21.O

24.O

表一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S

6

乙弹簧的长度/cm

lO.5

12,0

15.O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选壤“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

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

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五、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G/m

(N/kg)

物体1

物体2

物体3

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kg。

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

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地理纬度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

六、牛顿第一定律

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

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七、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图b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八、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

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九、探究惯性

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填“左”或“右”),大小是N.

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

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

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

作出简要评价.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十一、液体压强

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

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十二、大气压和流体压强

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cm2。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Pa。

(保留二位小数)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2.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

(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

(3)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Pa.

(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一个猜想:

高度h/km

大气压p/×105Pa

0

1.01

0.4

0.97

0.8

0.92

1.4

0.86

2.0

0.79

3.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小丽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她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_________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_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车的重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1)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

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

管中的水面较高.

(2)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提示:

流量不变)

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1,速度为v1;小华吹气后,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丙所示,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2,速度为v2.则:

p1p2,v1v2.

(选填“<”、“=”或“>”)

十三、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填序号)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g取10N/kg);

(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他在弹簧测力计

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

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

(1)在四次测量中,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图示的两次测量;

(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

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

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填“大”或“小”)

(3)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

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