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46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docx

UASB常见问题疑难解答

1、什么类型的废水才适合用UASB技术?

它对进水水质有哪些要求?

或者说进水的水质对用该技术产生什么影响?

答:

大家都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废水适合用UASB技术”,这样问就犯大错了!

拿水来试,如果长期(6个月以上)稳定(正负5%)地保持BOD5去除率在90%左右,并且,器内污泥量增加,和有足够量的沼气产出。

对这种水就能用UASB处理。

少谈论,进实验室去!

2、三相分离器设计的主要核心是什么?

它的角度如何根据水质及工艺参数来确定?

如何防止出水带泥花何克服浮沫问题?

答:

三相分离器的关键(核心),就是保证:

产生的污泥量大于流失的污泥量,反应器中的污泥量是增加的。

凡能达到此目的的,就是“好”三相分离器,别拘泥形式,别落入“前人”的桎梏。

所以,我说多了会增加此方面的危险,不便多说。

出水带泥不能防,不必防。

浮沫不是问题,克服它干什么?

3、UASB的布水系统如何设计才能让处理效果比较好?

如何设计能形成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

如何防止进水通过污泥床时形成沟流和死角?

如今比较常见的在UASB池底布穿孔管,然后用泵将进水抽进,请问这样的布水方式对处理效果有何影响?

答:

布水器和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明确。

搅拌不是靠水力,而是靠“气”比水轻。

产气良好的反应器可能无此问题。

布水器对处理效率的影响,我没有定量的数据支持,不清楚,不敢讲,我想大家呢!

谁有定量的数据支持的观点?

你们研究研究。

这类布水器用起来还可以。

4、颗粒污泥如何培养?

据称国内的UASB绝大多数难以培养出处理效率比较高的颗粒污泥。

答:

废水的类型、反应器结构一旦确定,颗粒污泥不是培养出来,是结果,是设计和操作的产物。

你的意思是国内UASB没有颗粒污泥吧?

我基本同意,但不是所有的国内所有UASB,都无颗粒污泥,我知道有些UASB,在很长时间内都有很好的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和处理效率的关系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厌氧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废水的类型、停留时间等关系更密切一些,和是否颗粒污泥关系不很紧密。

所以,“处理效率比较高的颗粒污泥。

”这里可能有二个目标,一是处理效率,二是颗粒污泥。

5、UASB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如何控制的?

我觉得现在生化处理很多是靠个人的经验控制,缺乏成熟的方法,这是一项技术发展的障碍,如何整理出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答:

这是厌氧问题的关键。

有些“专家”在追求高负荷,能达多少多少千克(语不惊人死不休)!

而工程上真正的主要目标是“稳定”。

我同意现在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控制为主”的说法。

但是,这就是方法的一种吧。

所以,我看过前年的春节晚会后,就老讲:

我们是污师(污水处理工程师),是“巫师”(靠个人的经验来办事)。

不是“技术发展的障碍”,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是目标,是大家用武的舞台。

我在许多场合下讲自己的“梦想”(这里是第一次):

“把一个反应器的水取出来,用某种仪器一分析,就知道三天之后会出事。

2、ABR是个非常先进的技术,我毕业论文就做的ABR技术,您为什么不进行研究和应用呢?

答:

一个技术是否先进,很难判断,我个人认为:

(1)看其本质上和其他技术的区别;

(2)分析使用对象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讲,越离自然状态远的,人工控制能力越强的技术,就越“先进”。

例如,自然界中的厌氧、好氧反应现象,比人类的历史早多了,我们能惊叹在大自然的奇妙,而不能讲大自然的技术水平很高。

从厌氧发酵罐——UASB——IC,反应器结构越来越复杂,人对厌氧过程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

单位体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大,单位体积的造价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依赖控制能力、控制水平。

对于“地多人少”的个案,厌氧氧化塘可能最好;而对于“可用面积极小”的个案,IC系列的反应器可能最好。

总之,

(1)厌氧技术是一种实用技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讲某种技术先进;

(2)如果其它技术还存在,说明有其存在的理由。

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技术,我院研究的很多很早,从公开发表的文章的数目看,我院做得可能是最多的。

ABR是厌氧技术的一种,脱离“个案的实际情况”我不好谈其是否先进,但是,有二点请你注意:

(1)应用实例并不多,成功的个案也极少;

(2)属于多级(或多相)串联反应器。

厌氧技术的最大问题之一:

容易酸败,多级串联对“酸败”的发生“更有利”些。

我们对ABR很早就关注,也反复讨论。

看一个实用技术,不应该看它的优点,而应分析其缺点。

我们一直没有找到ABR比UASB等技术更适合的个案,所以,一直没有用。

当然,多少也有点“门派”的思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怕别人生气。

去年,有一个啤酒厂,有二条氧沟,想改一条为厌氧,一条为好氧。

我们看这个CASE挺适合的,就悄悄地改一条沟氧化沟为ABR,今年调试下来,和预想的没有大的出入,进水3000m3/d,2500mgCOD/L,出水500~600mgCOD/L。

如果能稳定一年,就可给自己打75分了。

如果,想知道CASE更详细的内容,我们可以面谈。

1.三相分离器关键是那里,如何设计,请给指点一下.

答:

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个关键,关键之处各人看法不一,这样才有了各式各样的“三相分离器”。

我个人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1)三相分离器的功能是什么呢?

A:

是保留足够多的、活性的污泥在UASB内部;B:

对污泥进行筛选。

设计时要牢牢抓住主要功能,兼顾辅助功能。

(2)设计UASB时就应该预先估计(设定)污泥的粒度、比重(将来的污泥是不是颗粒的),并估计污泥所产的气泡大小。

(3)弄清楚UASB污泥“流失”的原理。

我认为:

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正常运行时(不是酸败期、没有急性中毒、没有水力和负荷冲击、……),流失是缓慢的,灾难性的结果是长期问题的积累。

污泥流失是污泥上所附的气泡所致,当污泥和气泡形成的“团”和水流同速运动时,就要流出去了。

(4)“理论计算”的重要性远低于工程经验和教训,而对教训的把握又靠“理论”,否则盲目的“改进”,事倍功半。

(5)除工艺问题外,还应抓住力学、材料、防腐、……等工程问题,往往小问题引发大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6)造价也是大问题,过去的价格不是很正常,现在应该从设计上提高和其他技术的竞争力。

还有许多,但我的“二传手”(年轻人)告诉我:

别写多!

写多了没有人看。

2.布水系统如何设计才能布水均匀?

还有是扩大单体的大小好,还是使用串并联比较好,请教了?

答:

这方面更是“百花齐放”,我们自己也有三四种方法,在这个方面大家吃亏很多。

还是从头分析,什么是均匀(指标是什么)?

为什么要均匀?

我个人认为:

(1)只能是相对均匀;

(2)过去也谈过,我们没有掌握布水均匀和效果的定量关系;

(3)堵塞是最大问题,而均匀性最多只能是第二。

后面的“还有是扩大单体的大小好,还是使用串并联比较好,请教了?

”内容不知所指,可进一步探讨。

3.污泥更新和颗粒污泥培养是如何进行的,请给以指点.

答:

一般情况下,污泥不需要更新,也就是加一次就行了,最起码这是我们追求的工程目标。

污泥填加也是一门技术,如果量小问题不大。

在这一年内我们加了上万吨的污泥,量变引起质变,提醒你一下。

颗粒污泥的培养注意几点:

(1)判断某种水能培养出颗粒污泥,我个人认为,可靠的办法:

到实验室里做出来。

可能没有捷径可走。

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进行判断,万望请不吝赐教,如果我们“俱乐部”都不说真话,会很快消亡。

(2)在什么条件下能生成颗粒污泥。

也要实验室的。

注意:

A、尽量模拟实际情况、条件。

B、如果你让企业花很多的钱去满足你的条件,你就离失败很近了;如果你要求工人很勤快、很有能力,你离失败就不远了。

C、所以,我过去发过“牢骚”:

什么水都别用UASB,只有其他技术都不行了才用。

(3)如果小试成功了,还有从非颗粒到颗粒的问题,在工程实践中主要限制因素——时间,大家都是急性子(投资之后如此,在投资前性子都慢),环保局也不论青红皂白地要求“限期”。

所以,一般设计和调试合在一起,也应该把二者一起考虑。

5.请教专家,您设计的UASB上升流速一般控制在多少

答:

我设计过几十套UASB系统,一般在几十厘米/小时到几米/小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请问,国内的UASB设备达到设计负荷的比例是多少?

我听说过国内的UASB形成真正的颗粒化污泥的设备比例不到50%,是这样

答:

在前天,一位清华的博士生和我的朋友聊起UASB现状,他说:

没有好的!

上月咱们“俱乐部”有人也指出这个问题。

你就婉转了,问“达到设计负荷”情况?

也就是设计者自己给自己打分。

国内的全面情况,我们小单位不太了解。

但是,确实看了不少,听了不少,大家都不乐观。

我个人认为原因:

(1)大家对UASB期望值太高;

(2)对业主许诺太多,导致业主期望值过高;(3)设计人员看书多,做实验少,实验时间不足够长,什么水都敢做;(4)设计的负荷太高,没有考虑工业生产的波动、操作水平的低下、设备的粗糙、……等不利因素;(5)某些环保设备厂在起哄,只考虑接工程,不考虑做好工程;(6)UASB的稳定性本身就有问题,研究所里的同事讲:

UASB就是减肥药,谁接都要瘦一圈。

所以,我们现在采用MIC了。

MIC比UASB稳定性好些。

(7)UASB一旦出问题,要花钱——重新投加菌种;要花时间——重新调试,所以,一出事,大家都在扯皮。

正常运行的时间就不多了。

还有,大家对“厌氧行”都是瞎子摸象,记得前年,我国某著名厌氧专家在文章上讲(并由他的同事在一学术会上宣读):

他们做的3万立方米深度厌氧反应器,占全国的96%。

幸亏我在现场,我说:

我这次的文章中(我也写了文章去凑热闹)就提到某厂UASB的体积就达2万多立方米!

由此可见,大家之间信息多么不灵通。

这也是我参加这个“俱乐部”的原因。

我不知道“比例”!

我们设计了15万立方米左右的深度厌氧反应器,达到设计目标的有60%~70%吧!

主要原因:

厂里没有那么多的水。

所以,我们最近的合同都有:

“……达到设计水量,或把厂方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完,即为完成合同,……”。

正常使用率在80%左右吧,有个别的厂已停产。

产生颗粒污泥可能不是工程目标吧?

当然大部分长期正常运行的、高效率的UASB都有颗粒污泥。

我们一般也要求管理和操作人员,每周分析污泥的“品相”一次。

7.我做过的几个UASB设计负荷都在10公斤左右,和书上说的国外的30公斤相去甚远呀

答:

你呀!

你不是害我吗!

我在前面说了那么多的话,貌似个专家。

这样,不删了,给需要的人看看。

10公斤左右是很好的,你是专家。

实际运行在多少公斤?

能不能给大家举个实例,让大家分享?

谢谢了!

哪书上讲:

国外30公斤?

我的印象是:

有高有低

8.是吗?

我对UASB十分感兴趣,是否可以寄一点资料让我们拜读一下,另外我想问一下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中含高浓度硫酸根离子是否对UASB工艺又影响多搞的浓度又影响,

答:

看到上面的问题,知道你是专家。

我过去对我的学生说过:

大家的问题是对于UASB知道太多。

知道多了有害,正如你自己的判断,国内UASB做得不太好,你看他们的文章(东抄西抄,甚至胡编乱造,为了职称、学位,为了广告)有什么利呢?

走自己的路,你设计的负荷在10公斤,如果能长期稳定地运行,你应该自己写书,请和大家分享,中国是个大市场,不要怕别人也会UASB。

制药废水你做过实验了吗?

水质?

小试结果怎样?

硫酸根的浓度多少?

估计你是问:

硫酸根浓度多少时影响UASB吧?

这个问题是个难题,我们在解,但还不敢说:

“没有问题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

硫酸根的影响有时是很大的,大到导致厌氧UASB失败。

9.公司的处理设施即将运行,UASB池厌氧菌也准备购置和培养,请问培养这一段时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污水浓度控制多少适宜

答:

我是个“间接上网”者,有个“二传手”。

不知是“二传手”的问题,还是你太急了,看不清这个问题。

哈工大的一位博士问过我这个问题,记的我当时的回答:

相对待刚刚出生婴儿一样对待你的UASB,这是大家应该注意的。

你是专家,UASB的文章你可能看过成百上千篇,细节尽知。

如果硬逼我讲点什么,就抛砖引玉:

你先做小试,从小试获得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之。

如果在工业规模,时间又很紧的情况,压力就大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浓度控制是调试阶段的“表相”,不是内核。

控制负荷在你污泥能承受的负荷之下。

我用普通厌氧(严格上讲应该是水解)后面加好氧池处理印染废水。

因为废水呈碱性,所以要用酸中和。

但我用钛厂的废硫酸后,厌氧出现跑泥现象,而相同条件下用另外的酸却不跑泥(但不知另外的酸为什么厂的废酸,因为商业原因,原来的供酸者不提供)。

经化验废硫酸中钛含量4.1g/l,铁含量1g/l。

是不是钛对厌氧菌产生毒害作用?

另外的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废酸能避免对厌氧的影响。

不管怎样,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1、极可能是加废硫酸造成的跑泥,分析原因如下:

(1)在有硫酸根存在的情况下,由于硫酸根的化学活泼性比CHO中的C高,厌氧微生物首先选择硫酸根为电子的受体,硫酸根接受电子后生成硫化氢、硫氢酸根、硫离子,也可能生成少量的元素硫。

而硫化氢、硫氢酸根是对厌氧微生物有毒的,杀死或抑制了厌氧微生物生长。

使厌氧污泥(微生物)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不再容易沉淀。

(2)也可能由于硫化氢、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污泥上附着有极小的微气泡,使污泥漂浮。

(3)也可能是突然加入硫酸,微生物还没有驯化好,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不易沉淀了。

2、加硫酸的好处

便宜!

可以在水解区去除更多的COD。

3、加什么酸好

有机酸(如乙酸等)最好,次之盐酸!

注意盐酸中的氯离子也是一种有毒(对厌氧微生物)物质,不能浓度太高。

4、不加酸更好

分析一下,印染废水PH高的原因,采用生物调理的方法就更好。

二、能产生多少沼气废水中的COD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气体从水中逸出、生成固体(微生物体)沉下来、生成不是污染的水等,好氧也是如此,物理化学法也是如此。

厌氧的特点之一,COD用于生成微生物量的比例很低,用于生成沼气的比例很高,在进行沼气产量计算时,假设全部生成沼气误差不大。

厌氧系统没有添加任何“氧化剂”,根据前面的假定,从水中去除的COD,必然全部进入气体(沼气)中。

340L甲烷相当于1kg的COD。

所以,从水中每去除1kgCOD可以产生340L甲烷。

这样,我们能根据去除的COD量计算出来甲烷的产量了。

沼气是由于CHONSP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例如C元素,一部分被氧化了就生成二氧化碳,另一部分被还原了生成甲烷,N、S元素也是如此。

一般假定H、O不参与氧化还原过程(除非有大量的氢气等生成)。

沼气中的主要组分就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二者之间的比例和CHO的三元素比例关系而定,Bussel有个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来。

例如,碳水化合物中H、O比例为2:

1,碳的化合价为0,所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比例为1:

1。

去除COD产生的甲烷量恒定,而甲烷与二氧化碳的比例是变化的,所以,沼气的产量也是变化的。

如果,是1:

1,沼气产量就是680L/1kgCOD去除。

注意,二氧化碳比甲烷容易溶于水,所以,沼气中的二氧化碳比计算值要少。

三、沼气的价值

(一)沼气的燃烧热

上回讲到在厌氧反应器中每去除1kgCOD能产生340L甲烷气体,如果沼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比例是1:

1,沼气产量为680L。

如果某种废水流量5000立方米/日,浓度为10000毫克COD/升,在厌氧反应器中的去除率为90%,那么,该系统的甲烷产量为15300立方米甲烷/日,大约30600立方米沼气/日。

1立方米废水产生3立方米甲烷,6立方米沼气。

查“化工手册”、“燃烧手册”、“化学”等有关书,可以知道甲烷的燃烧热:

数值单位数值单位数值单位

210kcal/mol877.8kJ/mol877.8MJ/kmol

13.125kcal/g54.9kJ/g54.9MJ/kg

9.37kcal/L39.2kJ/L39.2MJ/m3大家可能得到一些相差不大的数据,注意:

燃烧热有低值燃烧和高值燃烧热之分,这里给的是高值燃烧热,对于沼气利用采用低值燃烧热就行了。

我们的连续剧重新开始。

上回书讲到沼气用于能源的价值,那个例子水量好象有点大,最后的产出都百万元、千万元级,有点吓人。

但工程实践证明确实如此,不改了。

如果你的水量小、或浓度低,只要换成去除的COD量就行了。

如果用于化工原料是否更有价值?

大家可以讨论。

用于能源都要一般总要燃烧,我们污师对《燃烧学》所知不多,但一点都不知道也可能不行,我们试着向燃烧方面探索着前进。

错误总是难免的!

请求大家原谅了!

我们看到“点击数”远比“跟帖数”多,说明我们社区有不少游客(浏览者),他们对此可能不十分了解,因此,尽管我们估计你对此早已熟知,还是把这些基本知识贴出来抛砖引玉。

四、沼气的燃烧

(二)沼气的价值

我们查了一下,甲烷的低值热值为35.9MJ/Nm3,如果假定沼气中甲烷含量为50%。

主要能源的热值比较如下:

1、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66kg标煤。

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相当于20000kg(即20吨)标准煤。

2、原煤的热值若为5000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86kg原煤,如果500元/吨原煤,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原煤,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

近4百万元/年。

3、煤油的热值若为10300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42kg煤油,如果5000元/吨煤油,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煤油,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

近2千万元/年。

4、液化石油气的热值若为12000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35kg液化石油气,如果5000元/吨液化石油气,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石油气,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

近1千5百万元/年。

5、煤气热值若为1200kcal/立方米,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3.5立方米煤气,如果2元/立方米煤气,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煤气,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

近3千万元/年。

6、气田天然气热值为8500kcal/立方米,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5立方米天然气,如果3元/立方米天然气,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天然气,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

近1千4百万元/年。

我们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1)给大家一些背景数据,以后可能用得上;

(2)告诉大家替代不同的燃料,价值差别大了。

(一)沼气燃烧的空气量

我们还假定沼气的组成为甲烷比二氧化碳为1:

1。

同时假定:

空气氧气和氮气比为1:

79/21=1:

3.76

沼气燃烧的化学计量方程为

(CH4+CO2)+2(O2+3.76N2)==2CO2+2H2O+7.52N2

通过化学式可见:

1、空燃比(空气沼气比)(空沼比):

4.76:

1

即1立方米沼气燃烧需要4.76立方米的空气,通过此结论,我们可以大致计算沼气燃烧所需的配风量。

注意:

实际燃烧过程中空气量都是稍稍过量的,不同燃烧器的过剩系统不一样,一般不会超出1.0~1.2。

2、空气甲烷比:

9.52:

1即1立方米甲烷需要9.52立方米的空气,通过此可以计算不同甲烷含量沼气所需的空沼比。

(二)沼气燃烧的烟气量

通过燃烧的化学计量方程,可知1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的所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5.76,沼烟比为1:

5.76。

实际烟气量比理论烟气量多,多的部分就是过剩的空气。

注意:

用烟气量设计烟囱等,千万别忘了计算排烟温度下的体积流量。

爬树的猴子

一个猴子每天从地面上出发向一棵树顶爬,树顶结的果子是它的唯一食物,摘了果子后回到树下吃。

树越长越高,猴子每天要爬高度也越来越高,大家可以想象,总会有一天,果子给猴子的能量和猴子爬树摘果子所需的能量相等,从这一天起猴子就会越来越瘦了,直到猴子饿死。

大家还都知道:

水向低处流,要想让水从低处向高处流,必须借助于“水泵”。

大家肯定也都知道:

在水中某物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但是,水中的COD(营养物)浓度比微生物体内的COD浓度低,但微生物却能将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处向浓度高处迁移,靠什么呢?

我们可以称为微生物拥有“营养泵”。

微生物利用营养产生的能量如果和“营养泵”所消耗的能源一样大时,就象猴子吃果子获得的能量和爬树需要的能源一样大的道理一样。

微生物体内COD浓度和水中COD浓度的差别越大,“营养泵”所消耗的能量越大。

如果水中的COD浓度低于某个值后,某种微生物就无法正常生存生长了。

这个浓度就是这种微生物的“最小营养物浓度”。

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厌氧微生物通过有机物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分解有机物,前者的反应能远远大于后者,所以,好氧微生物“营养泵”具有的能量要比厌氧的大,好氧能将水中COD浓度降得更低。

微生物的最小营养物浓度

(1)和微生物的种类有关;

(2)和微生物群落的食物链有关;(3)和营养物的种类有关。

定量的关系还要靠大家努力去研究、实验、测定。

有人将最小营养物的浓度Cmin定义为:

Cmin=Ksb/(Yk–b)

Ks是半饱和浓度[mg/L]

Y是生物合成率[g生物/gCOD去除]

KCOD利用率速率[gCOD/(gVSSd)]

B世代时间[1/d]一般好氧生物法,对BOD能利用到浓度为几个毫克/升,而厌氧可能利用到十几仍至几十个毫克/升。

从此看到,在低浓度下(十几~几十毫克/升)厌氧微生物也能生存生长,反过来,厌氧微生物能处理BOD浓度仅有几十的低浓度废水,而且效率还可以。

我们从此可以看到,我们从技术上只能驯化反应器中的“厌氧群落”,只能给好的“群落”,就是精度高的群落,提供好的生存生长条件,以降低反应器的出水浓度。

因为背靠我国最早的卫生填埋的垃圾场,我们对卫生填埋研究起步早,其中对垃圾渗沥液的研究也进行了多年。

渗沥液的处理工艺根据渗沥液性质和处理要求等等具体情况而定,技术上有几个方面请注意了:

(1)渗沥液的浓度变化大

渗沥液的浓度受许多因素影响:

填埋场的设计结构、填埋场的建设质量、填埋场的填埋工艺、操作管理、天气、气候、城市所在的地埋区域、填埋场的年龄、……。

所设计的渗沥液处理厂、所制订的处理厂操作管理方法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渗沥液的可生化变化大

如果采用生物法为主的处理工艺,渗沥液的可生化性、及其变化会影响处理的效果。

一般新填埋的区域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好一些,老堆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就差了。

(3)渗沥液的不可生化部分造成问题

渗沥液一般是垃圾生化的产物,又在垃圾层中停留很长时间,渗出垃圾填埋区后又在“调节池”中停留很长时间。

其可生化的部分已在进入渗沥液处理厂之前降解了相当部分,所以,应该注意其COD中的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尤其是老垃圾堆。

渗沥液在调节池中产生气泡,尤其在新启用的填埋场常见,令渗沥液处理的污师们振奋,但是,仔细分析就令人不那么不振奋了。

微生物和“阶级斗争”(文革的嘴脸暴露出来了)一样: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调节池中有一些(有一点)不令人奇怪。

工程中有个“相对论”,微生物总是相对于你的要求,不够多,或不够少;能力不够弱,或能力不够强;……,想它它不来,不想它时它出来捣乱。

在调节池里总是有,在厌氧池中又不够多。

还有,如果在调节池中的厌氧微生物足够多,足够强,厌氧池就可省去了。

如果在厌氧池中降解的很好,为什么不在垃圾堆里、调节池里降解呢?

对于具体工程的调试我们很希望帮忙,但也怕帮倒忙,越帮越忙。

所以,请你把具体的情况告诉我们,才敢发言。

如果你不愿将具体情况公开,请给我们电子邮件,并请注明“保密,不上贴”等。

王老五先生:

我们可能没有能将你的问题理解透彻,我们先试着回答,如果“不对题”你再下帖子。

厌氧系统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设计的污染物去除率,这段时间,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

在达到设计的去除率的同时,还必须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