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47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docx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

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广西金土矿权评字〔2019〕第0209号

 

广西金土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九年三月七日

通讯地址:

广西南宁市金湖路63号金源CBD现代城B座2429号邮政编码530022

电话:

(0771)5858819传真:

(0771)5891300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

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摘要)

广西金土矿权评字[2019]第0209号

评估机构:

广西金土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评估委托人:

岑溪市国土资源局。

评估对象: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

评估目的:

岑溪市国土资源局拟出让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该采矿权进行评估。

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评估委托人提供采矿权出让收益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

2019年2月28日。

评估方法:

收入权益法。

评估主要参数: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区保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1.92万立方米(荒料量),评估利用资源储量31.92万立方米,可采储量23.66万立方米。

生产规模3.00万立方米/年(荒料量),矿山服务年限7.77年,评估计算年限为7.77年,评估动用可采储量23.66万立方米(荒料量),产品方案:

饰面用花岗岩荒料。

矿产品销售价格(坑口价,不含税):

425.00元/立方米,正常生产年份销售收入1,275.00万元。

折现率8%。

采矿权权益系数4.50%。

评估结果:

经评估人员尽职调查及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采矿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计算和验证,确定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评估计算年限为6.22年、拟动用可采储量23.66万立方米)在评估基准日的出让收益评估值为323.16万元,大写人民币叁佰贰拾叁万壹仟陆佰元整,单位可采储量评估值约为13.66元/立方米(荒料量)。

提请报告使用者使用本报告时注意报告正文中所载明的评估假设、特别事项说明、报告使用限制等事项。

评估有关事项声明:

评估结论使用有效期:

评估结果公开的,自公开之日起有效期一年;评估结果不公开的,自评估基准日起有效期一年。

本评估报告只能由在业务约定书中载明的评估报告使用者使用;只能服务于评估报告中载明的评估目的;除法律法规规定、相关当事方另有规定或约定外,未征得矿业权评估机构同意,矿业权评估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被摘抄、引用或披露于公开媒体。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摘自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评估报告全文。

(本页无正文)

 

法定代表人(签字):

 

矿业权评估师(签字):

 

矿业权评估师(签字):

 

广西金土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二О一九年三月七日

第一部分:

报告正文

第二部分:

报告附表

附表一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

附表二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评估资源储量估算表;

附表三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评估销售收入估算表;

第三部分:

报告附件

附件一附件使用范围的声明;

附件二评估委托书;

附件三《<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产资源核实报告>矿产资源评审备案证明》;

附件四《<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产资源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

附件五《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产资源核实报告》;

附件六《<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

附件七《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附件八广西金土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附件九广西金土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

附件十中国矿业权评估师注册执业证书;

附件十一矿业权评估机构及矿业权评估师承诺函;

附件十二评估人员自述资料。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

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广西金土矿权评字[2019]第0209号

广西金土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受岑溪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根据国家矿业权出让转让和矿业权评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矿业权评估准则,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所委托评估的“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进行了调研、市场调查、资料收集和评定估算工作,对其在2019年2月28日的价值作出了反映。

现将采矿权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评估机构

名称:

广西金土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

南宁市青秀区金湖路63号金源CBD现代城B座2431号;

法定代表人:

丁汉龙;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

矿权评资[2002]033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50103667006398X。

2.评估委托人

单位名称:

岑溪市国土资源局。

3.矿业权申请人

采矿权申请人: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

4.评估目的

岑溪市国土资源局拟出让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该采矿权进行评估。

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评估委托人提供采矿权出让收益参考意见。

5.评估对象和范围

5.1评估对象

本次评估的对象: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采矿权。

5.2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岑溪市国土资源局委托评估的范围。

采矿权地理位置为岑溪市三堡镇,矿区面积为0.0756km2,开采深度自+332.00至+167.00m标高,矿区共由7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编号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X

Y

1

2549719.261

37493331.695

2

2549509.260

37493129.694

3

2549423.260

37493123.694

4

2549319.259

37493233.695

5

2549491.260

37493397.695

6

2549577.261

37493435.695

7

2549729.261

37493449.695

采矿权开采矿种:

饰面用花岗岩,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保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1.92万立方米(荒料量),评估利用资源储量31.92万立方米,可采储量23.66万立方米。

生产规模3.00万立方米/年(荒料量),矿山服务年限7.77年,评估计算年限为7.77年,评估动用可采储量23.66万立方米(荒料量)。

5.3矿业权历史沿革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2018年3月3日获得由岑溪市国土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450481*********0003427,矿区由7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为+332.00至+167.00m,矿区面积为0.0756km2,采矿许可证具体内容如下:

证号:

C450481*********0003427;

采矿权人: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

地址:

广西岑溪市三堡镇蒙冲村;

矿山名称: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

经济类型:

私营独资企业;

开采矿种:

饰面用花岗岩;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生产规模:

1.00万m³/年(荒料);

矿区面积:

0.0756km2;

开采标高:

由+332.00m至+167.00m标高(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有效期限:

壹年自2018年3月3日至2019年3月3日。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本次申请延续采矿权同时变更生产规模为3.00万立方米/年(荒料)。

5.4矿业权评估史

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人未提供既往评估资料。

5.5矿业权有偿处置情况

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人未提供原采矿权有偿处置资料。

6.评估基准日

根据委托人委托,本项目评估基准日为2019年2月28日。

本次评估报告中的一切取价标准均为评估基准日有效的价格标准。

7.评估依据

评估依据包括法律法规依据和经济行为、权属、取价依据等,具体如下:

7.l法律法规和评估准则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修改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

(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

(4)《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国土资发[2000]309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业权价款评估备案核准取消后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5号);

(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9)《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36号);

(10)国土资源部2008年第6号《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

(11)《矿业权评估技术基本准则(CMVS00001-2008)》;

(12)《矿业权评估程序规范(CMVS11000-2008)》;

(13)《矿业权评估报告编制规范(CMVS11400-2008)》;

(14)《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MVS12100-2008)》;

(15)《矿业权评估利用矿产资源储量指导意见(CMVS30300-2010)》;

(16)《矿业权评估利用地质勘查文件指导意见(CMVS30400-2010)》;

(17)《矿业权评估利用矿山设计文件指导意见(CMVS30700-2010)》;

(18)《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30800-2008)》;

(19)《矿业权价款评估应用指南(CMVS20100-2008)》

(20)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18号《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及《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

(21)《<矿业权评估指南>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和参数》(2006修订);

(22)《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

7.2行为、权属和取价依据

(1)评估委托书;

(2)《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产资源核实报告》;

(3)《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4)评估人员收集的其他资料。

8.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概况

8.1矿区位置和交通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区位于岑溪市中心方位337°,与市区直距约14km,行政区域属岑溪市三堡镇新安村管辖。

矿区范围地理坐标:

东经110°56′47″~110°57′55″,北纬23°02′27″~23°03′31″。

矿区东距207国道约18km,有简易公路直通矿区,交通便利。

8.2自然地理与经济

矿区地处丘陵地带,周边属典型矿区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6~22度,年降雨量1000~1583mm,5~8月为雨季,雨季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3%左右。

矿区南高,北低,地形较陡。

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南部高程为340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北部冲沟,高程为145m,相对高差195m,山坡坡度约10~40°。

矿区北侧约12米处有铁炉水库,矿区地表水汇入矿区北西侧的冲沟。

矿区位于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120m)以上,水系不甚发育,露天开采可以自然排水。

开采区内地表残坡积层较薄,植被较发育,为松树和灌木丛覆盖。

矿区及外围地表无大的水系。

矿区地表水汇入矿区南东侧冲沟。

8.3地质工作概况

本矿的花岗岩岩体属“长岗顶岩体”,1962~1966年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二分队完成1:

20万容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含本矿区),对侵入岩进行了相带的划分和时代的研究,进行了放射性测量。

后来,广西第八地质队、原建材部广西地质勘探大队先后对本矿区所在的“长岗顶岩体”作了不同目的、不同性质的调查和取样分析工作。

该矿于2013年11月提交了《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内累计查明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333)121.84万m³。

截至2013年11月底累计动用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333)66.21万m³,保有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333)55.63万m³(按30%成荒率计,荒料16.69万m³)。

2014年底提交了《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2014年矿山资源储量年报》,动用矿石储量10.54万m³(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内动用10.53万m³;矿区范围内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外动用0.01万m³);2014年末保有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333)45.10万立方米(荒料13.51万m³)。

2015年底提交了《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2015年矿山资源储量年报》,动用矿石储量4.11万m³(其中荒料量1.23万m³,荒料率30%),损失0.20万m³,损失率5%;2015年末保有资源储量(333)40.99万m³(荒料量12.28万m³)。

2015年在矿区范围内储量估算范围外动用花岗岩矿1.28万m³(荒料量0.38万m³,按荒料率30%计算)。

通过收集以往地质成果及相邻矿山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宝贵的地质资料。

2016年10月提交了《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止2016年8月25日,核实范围内累计查明饰面用花岗岩矿资源储量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29.20万m³(荒料量45.84万m³),历年累计开采资源储量(333)45.75万m³(荒料量9.15万m³),保有资源储量(333)183.45万m³(荒料量36.69万m³),成荒率按20%计算。

该报告于2016年11月3日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三O七核地质大队评审,并于2016年11月14日由岑溪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岑国土资备[2016]15号)。

2018年8月31日核工业贵港工程勘察院提交了《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18年8月31日,矿区储量估算范围内累计查明保饰面用花岗岩矿资源储量(333)矿石量228.05万m³(荒料量45.61万立方米),历年累计开采饰面用花岗岩矿资源量(333)矿石量68.47万m³(荒料量13.69万m³),保有饰面用花岗岩矿资源储量(333)矿石量159.58万m³(荒料量31.92万m³),荒料率按20%计算。

8.4矿区地质概况

8.4.1矿区地层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区出露的是侏罗纪粗、中粒斑状角闪黑云二花岗岩。

属于广平超单元龙凳单元花岗岩,即“长岗顶花岗岩体”。

8.4.2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位置处于云开台隆北部边缘,陆川-岑溪断裂北段东侧。

8.4.3岩浆岩

岑溪市铁炉红花岗岩矿,从地表到深部,划分为有机质腐植层、花岗岩风化层和饰面用花岗岩矿体。

其中,矿体表层为有机质腐植层,平均厚度约5m;腐植层往下为花岗岩风化层,平均厚度20m;风化层以下为饰面用花岗岩矿体,分布在整个矿区。

8.5矿产资源概况

8.5.1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

矿区圈定的饰面用花岗岩矿体赋存于有机质腐植层、花岗岩风化层之下,分布于全矿区,平面上呈被覆状,矿体出露呈岩基状产出。

矿体顶面受地形起伏影响,呈波状起伏,剖面形态变化较有规律的矿体。

本次核实工作圈定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内花岗岩矿体平均长约130m,平均宽约100m,分布面积约0.0429km2,位于+332m~+167m之间。

8.5.2矿石物质组成

开采阶段矿区花岗岩主要为侏罗纪粗、中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J3γH2),花岗岩矿石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次要矿物为角闪石(5%左右),少量为辉石、微斜长石、绿泥石等。

副矿物有钛铁矿、磷灰石、电气石、黄铁矿等。

钾长石:

浅肉红色,半自形宽板状,有时呈不规则状,解理完全,玻璃光泽,卡氏双晶,参差断口,含量25~50%之间,粒径5~20mm。

钠长石:

微玫瑰色,呈长条状,解理完全,玻璃光泽,它形晶,含量16~25%,粒径2~4mm。

石英:

无色透明,断口油脂光泽,它形晶,粒状,含量在25~35%,粒径2~5mm。

黑云母:

黑色,片状,珍珠光泽,解理完全,断面呈六角边形,含量2~6%。

岩石属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8.5.3矿石的化学成分

岩石的化学成分比较稳定,基本属于SiO2过饱和富碱的岩石,钙、镁、磷、锰等氧化物含量偏低。

8.5.4矿石物理性能

矿石为花岗岩。

岩石呈肉红色、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抗剪、抗压、抗折强度等较好,放射性强度一般低于国家有关规定,矿石体重约2.58t/m3,摩氏硬度6.7,膨胀系数小于8×10-6,吸水率0.12%,熔点1650℃。

岩体形成时,由于物质来源充沛,温度、压力等较稳定,从而使得岩体内部结构紧密,粒度差异小。

整个岩体内节理裂隙不发育,因此岩石的完整性较好,天然块度较大,在剥离表土及风化层后开采即可获取大量的岩石巨块。

8.5.5矿石类型和品级

本矿区只有一种矿石自然类型,名为红色中—粗粒斑状含堇青二长花岗岩。

工业类型即石材的品种为“三堡红”饰面用花岗岩。

本矿区矿石为饰面用花岗岩没有划分等级。

8.5.6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顶板为风化半风化层。

风化残积层位于残坡积层下部,为红色花岗岩完全风化后原地残积而成,呈黄白色,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已完全风化成高岭土,结构松散,厚约5~15m,平均厚约10m。

半风化岩石位于风化残积层下部,基本上保留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但颜色变浅,硬度减弱,结构松散,少量长石风化为高岭土和绿帘石,往下逐渐过渡到新鲜岩石,该层厚约5~15m,平均厚约10m。

矿体下伏矿体为侏罗纪粗、中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J3γH2),分布于整个矿区范围内,矿物组分及化学成分与矿体大体一致,厚度不明。

矿体上部为第四系残积土及风化-半风化的花岗岩。

夹石主要为矿石中含有少量分散的花岗闪长岩的析离体和个别暗色捕虏体。

夹石是影响矿石装饰性能的主要因素。

这些夹石分布不规则,只能在开采时进行剔除。

8.5.6矿床共(伴)生矿产

矿床内可利用矿石主要为饰面用花岗岩,无其他伴生矿产。

8.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6.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处丘陵地貌,地形上为南部高,北部低的陡坡地形,海拔145~340m,相对高差195m。

矿区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6~22度,年降雨量1000~1583mm,5~8月为雨季,雨季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3%左右。

地表水系不发育,设计开采的矿体分布区地势较高,在+332m~+167m之间,区内降雨的汇水面积极小,不到0.2km2,即使遇有大雨,也会雨停时短时间沿冲沟而下,对矿山的开采不会造成影响。

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

采坑位于山坡处,采矿活动对矿坑的充水因素没有改变,矿体不含水且隔水性强,矿坑主要还是以大气降水直接充水为主,与地表水及其它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不变。

开采活动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不大,只是开采过程中简易公路的开拓和剥离的表层弃土对溪沟填埋堵塞,改变了地表水的自然排泄途径,局部会形成堰塞,对山洪的排泄不利,采矿时应对剥离的弃土及开采过程产生的废碴集中堆放,同时保持沟谷溪流的畅通,避免山洪暴发,影响下游农田及村庄的安全。

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圈定的矿体均分布于+332m~+167m的山体,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附近无大江、大湖等地表水体,仅在北侧山脚处有铁炉水库,但对矿区采矿无影响。

采场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为主,矿床自然排水条件均较好。

综上所述,本矿区属于简单类型水文地质条件。

8.6.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岩组按工程地质特征可划为三组:

第四系残坡积层岩组、花岗岩风化带岩组、花岗岩新鲜带岩组。

第四系残坡积层岩组:

褐黄色,矿物粒径较细,主要为松散的粘土、粉质黏土层,遇水可塑性强,具滑感。

矿石具吸水性,遇水易变软崩解,工程地质性能良好。

为本次露天凹坑开采边坡上部的岩土层,其边坡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采矿工程的安全。

花岗岩风化带岩组:

岩石以块状构造为主,质地尚坚硬,岩体较连续。

由于风化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呈碎块状。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当露天凹坑开采至较深部时,该岩组将是采坑边坡的组成岩土层之一,其边坡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采矿工程的安全。

花岗岩新鲜带岩组:

矿石以中粗粒花岗结构为主,部分为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石质地坚硬,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不大。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现状:

矿区露天采矿活动现揭露的岩土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花岗岩风化带及新鲜花岗岩。

目前采场残坡积层的边坡角约50°,据调查,没有滑坡等地质灾害出现,边坡尚属稳定;而开采的矿体岩性为花岗岩,较坚硬,其台阶坡角面约90°,也较稳定。

说明矿区内岩石斜坡岩体质量良好,整体稳定性较好,斜坡稳定性属稳定型。

过去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过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矿区边坡目前较稳定,没出现过滑坡等地质灾害,而以花岗岩为边坡的采区,由于花岗岩力学强度高,较坚硬,工程地质性能良好,不存在严重的工程地质问题。

矿区范围无松散的断裂破碎带、岩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故岩石工程地质特性较好。

整体稳定性较好,斜坡稳定性属稳定型。

矿山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8.6.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矿段位于云开隆起区西缘陆川—岑溪断裂的西侧的低山-丘陵地带,区域地壳稳定,不存在活动构造。

矿区内未发生过大于3.0级的地震。

矿区地表水流由渗出地表的地下水和雨水汇聚而成。

未发现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由于矿体是用切割机滴水切割,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和废水,但对周围的影响影响不大。

矿山开采范围较小,同时在未采矿地段植被茂盛,自然地质灾害现象不发育,环境保护较好,没遭到破坏。

由于矿段采用的是露天开采方式,开拓运输方案采用公路开拓,用汽车运输的方案。

矿山露天开采将不可避免破坏天然斜坡,从而破坏了天然坡体的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如强降雨或连续降雨的诱发下,将有产生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或岩崩等的可能。

同时剥离残坡积覆盖层(即地表浮土层)及采矿过程荒料开采将产生大量的弃土、废石碴,部分弃土已堆放到采区北西侧的沟谷中。

下雨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淤积于冲沟中,流砂量过大造成农田损坏等环境问题。

因此,应选好弃土废碴堆放场地,集中堆放。

另外矿山开采,运输车辆较多,天气干燥时,灰尘较大;雨天时,道路泥泞,需做好道路建设及防尘工作。

本矿主要开采矿石为饰面用花岗岩。

矿体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开采时的废弃物主要是覆盖残坡积层,矿区把剥离的表土排到弃土堆放场,可用于后期矿山复垦。

矿山由上自下台阶开采,覆盖层剥离边坡角小于45°,而矿区未风化的花岗岩,岩石较坚硬,不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性地质现象。

由于矿山离居民点较远,开采产生的烟尘和飞尘对附近的居民影响不大。

另外对堆放排土和废料的废石场,主要建在矿区中,建好拦砂坝,能够有效防止由于降大雨而冲垮坝体造成泥石流。

总的说来,本矿属无三害排放的矿山,只要做好废石场的堆土安全措施,就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先要剥离地表风化层,再开采下面新鲜的花岗岩矿石。

在采、选矿过程中,其废石、粉尘、废水都对环境、地下水源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采用湿式凿岩开采,使排放的粉尘废气达到排放要求,加大环境保护设施的投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止次生灾害。

总的说来,本矿属山坡露天开采,最低开采标高线在当地侵蚀基准面10m之上,大气降水能自排;矿山只要开采时注意覆盖层的边坡角及弃土堆放场的堆土安全措施,矿山开采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此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8.6.4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矿区内矿体埋藏较浅无地表水体,矿体无构造破碎带,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花岗岩岩组,岩石坚硬,稳定性较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小,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矿山周边环境简单,为露天开采,开采矿体在含水层之上,无不良工程地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