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50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0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docx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

15分钟内可达“紧急避难所”

V9MTG-3GX8P-D3Y4R-68BQ8-4Q8VD

·2007-10-238:

56:

40·来源:

新京报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公布,此类场所中心城每年至少建20处

  本报讯 (记者马力)北京的中心城每年要建设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2010年前需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建设,基本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

日前,市规划委公布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其中要求紧急避难场所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市民步行5分钟至15分钟即可到达。

  紧急避难场所步行5至15分钟到达

  该纲要是由市规划委、市地震局委托市规划院编制的。

应急避难场所可适用于多灾种,如火灾、水灾等。

按照用地分类,避难场所分为紧急避难场所用地和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用地。

  纲要提出,一般情况下,紧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不小于4000平方米以上。

紧急避难场所中人均面积的标准为1.5平方米至2平方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为2平方米至3平方米。

由于四个老城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用地较少,因此紧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可以略低,但最低不应少于1平方米。

  紧急避难场所虽然面积较小,但有距离住宅区较近的特点。

包括小公园绿地、小花园、小广场等,服务半径定为500米,市民步行5分钟至15分钟内到达为宜;长期(固定)避难场所面积较大,主要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服务半径定为2000米至5000米,步行半小时至1小时内到达为宜。

  新城每年建设3至5处应急避难场所

  纲要提出,北京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场所建设任务,首先要保证规划重点地区的重点地段,尤其是奥运村、CBD地区。

从2006年起,中心城每年要完成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可接纳150万至200万人。

各新城每年建设3至5处应急避难场所,可接纳6万至10万人。

奥运会前,还要完成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等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各国运动员的避难需要。

  同时,各区在安排和推动避难场所建设时,要先选择基本具备避难场所必需的各类设施,且场地条件较好的市级、区级公园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开。

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

  此外,在2020年前,北京还将继续完善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以及场所配套设施建设,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地震、火灾等避难演习的规模,进行大级别避难演习。

  应急避难场所需装无障碍洗手间

  纲要表示,要保证全部用地无障碍化

  ■相关新闻

  本报讯(记者马力)《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中,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配套设施进行了规定。

要保证全部用地无障碍化,安装无障碍洗手间或专用厕位。

  纲要提出,要坚持就近布局的原则。

紧急避难场所应设置2条以上疏散道路,宽度不小于3.5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应设置4条以上疏散道路,宽度不小于15米。

对于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以及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园,要慎重对待将其作为避难场所,必要时可以根据其“保护规划”划定部分场地,避免人为地对历史建筑和环境进行破坏。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任务来源、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第二章 规划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第二部分

  第三章 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

  第三部分

  第四章 中心城人口、建筑及其特点

  第五章 中心城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情况

  第四部分

  第六章 避难场所用地分类、等级和场所建设类型

  第七章 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

  第五部分

  第八章 规划实施步骤

  第九章 避难场所建设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十章 规划实施条件

  第六部分

  第十一章 后续工作

  附件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任务来源、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第1条任务来源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等精神,市规委会同市地震局

委托市规划院编制《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市园林局、民政局、体育局、市政管委、

教委等配合参与工作。

  第2条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要确保北京的城市安全。

  

(2)北京是我国防灾减灾重点设防城市,也是世界上三个历史上曾遭受过八级以上地震灾害的国家首都之一。

北京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

  (3)要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有关综合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

以及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

  (4)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安全方面的需要。

  北京在全国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在国际上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北京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总体综合防灾体系,

以抗御可能发生的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这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

另外,作为党中央和

国务院等领导机构所在地、外国驻华使馆、国家交通、通讯、金融部门集中的城区,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后,外国大公司和企业纷纷汇聚北京,北京地区一旦发生类似唐山那样的大地震破坏性大地震,如果事先没有很好

的防范、疏散准备措施,没有抗震救灾减灾系统和应急避难场所,那就不单是北京市人员和财产损失的问题了,将

会对全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也充分反映出了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应急避难场所承担着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中的两项职能:

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另一项为监测预报)。

因此,编制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可以确保首都的安全,提早做好防震应急准备,将地震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

减少到最低程度,间接地对于确保我市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正常进行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纲要所述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在设计原则中考虑了可适用于多灾种,如火灾、水灾等的应急避难问题。

但应注意根据火灾、水灾等的灾害特点,考虑不同类别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所处的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地质等情况,

以确定场所利用的适用性。

  本规划纲要经专家审定、市政府批准后,各区、县、新城等要参照本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关规划设计原则、场地

建设标准、管理要求等,编制各自详细的避难场所规划,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避难场所的位置、规模、

服务范围,以及配套建设避难场所所需相关设施等。

  第3条规划纲要编制的迫切性

  

(1)北京地区分布多条地震断裂带,直接威胁市区安全

  

(2)北京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北依燕山,西拥太行,南控平原,东濒渤海”,地理位置在北纬39度26分至41

度03分,东经115度25分至117度30分,处于华北主要地震区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中段。

对于北京而言,威胁最

大的是市域内分布的顺义—前门—良乡、南苑—通县、黄庄—高丽营、来广营—平房、南口—孙河、小汤山—东北

旺等主要断裂带,带长大多在10公里—20公里左右。

2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

  断裂带情况见附图01《北京市域地震断裂带及动参数区划图》。

  根据有关地震史书记载,震源在北京地区的震级大于4级的地震共计发生过近200次,大于5级的地震10余次。

北京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出现在1679年,即清代康熙年间,地点在三河—平谷一带,最高震级为8级、烈度为11度。

据有关地震周期估测:

6级地震(强震)最长间隔大约280—300年左右发生一次。

上一次这样的地震发生在1730年,即清代雍正年间,地点在北京的西北郊地区。

北京地区存在发生中强级别破坏性地震的背景。

由此可见,我市面临的防震减灾形势非常严峻。

  注:

根据地震不同的强弱程度,一般分为弱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震,4.5——≤6级;强震,≥6级;巨大震,≥8级。

一般中强震,即4.5级以上地震,就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表一 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五级以上地震情况(震源在北京)

  (市地震局提供)

  (3)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北京市是五朝古都,今日的北京是从一个历史名城和相对古老的城市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中心城建筑集中,居民密度大,新旧建筑同时存在的特点。

老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胡同比较狭窄,对于防震防火都十分不利。

  1、地震时直接性灾害—建筑倒塌

  地震灾害相对于其他灾种,对城市的破坏性最大,范围最广。

实践证明:

城市化程度越高,现代化水平越高,人口密度越大,建筑密度越高,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就越严重。

地震将会造成大批建筑物倒塌以及大量人员伤亡,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城市瘫痪。

  2、地震后的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有害物质毒素扩散中毒

  对次生灾害也应给于足够的关注,其中火灾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危害最大。

特别是东、西、崇、宣四个老城区,破旧房屋多,木结构建筑多,一旦发生震后火灾,加上消防系统也可能受到地震的破坏,火势很难扑灭,容易形成大灾难。

美国旧金山和日本关东地震时地震火灾的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如果相关的减灾措施跟不上,次生火灾也很有可能成为北京地震的又一个重要灾害。

  第二章规划纲要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第4条规划纲要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减灾法规定:

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震害预测结果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会同发展计划、经济、规划、财政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地震避难场所规划纲要是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条例规定:

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3)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批复指出:

北京市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援能力。

  (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总体规划提出:

北京市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

要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5)《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

  办法确定: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6)《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预案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要尽快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或修订工作,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

  (7)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

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备必要的避险救生

  第5条规划纲要编制的指导思想

  规划纲要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确定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立足于抗防。

力争提早做准备,常备不懈,有备无患,力求在震前做好各项减灾工作(措施),实现新总体规划确定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作者:

59.108.16.*

 

2008-5-2215:

30 回复此发言 

4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

  第8条避难场所建设应配套的基本内容

  一般应急避难场所,尤其是大型长期(固定)避难场所配套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

除划定棚宿(居住)区外,还要有较完善的所有“生命线”工程要求的配套设施(备):

配套建设应急供水(自备井、封闭式储水池、瓶装矿泉水[纯净水]储备)、应急厕所、救灾指挥中心、应急监控(含通信、广播)、应急供电(自备发电机或太阳能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应急物资供应(救灾物品贮存)用房、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备消防器材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洗浴设施,设置应急停机坪。

  第三部分

  第四章中心城现状人口及密度

  第9条人口及人口密度

  北京市域面积为164101平方公里,中心城面积为1088平方公里。

不含海淀区山后、丰台区河西地区,包括新增加的昌平区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

根据2004年《北京统计年鉴》按户籍统计,北京市人口1149万,根据总体规划资料,中心城为约870万人。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0人,中心城为约8000人,比全市平均人口密度高出10多倍。

  另外,东西崇宣四个老城区面积为87.1平方公里,人口25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29162人,比全市平均人口密度高出近42倍。

表二 中心城人口密度(2003年《北京统计年鉴》)

 

 

  注:

1.丰台列入中心城部分计算为:

全区总面积304.2平方公里—116.3平方公里(河西地区)=187.4平方公里。

列入部分人口计算为:

丰台区总人口86.4万—15.5万(河西地区)=70.9万人。

 

  2.海淀区中心城部分计算为:

全区总面积426平方公里—213.5平方公里(山后地区)=212.5平方公里。

区中心城部分人口计算为:

海淀区总人口178.4万—9.5万(山后地区)=168.9万人。

 

  3.未加入中心城新增加的昌平区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的用地45平方公里,人口27.5万。

 

表三 中心城人口最稠密街道

 

 

  第10条中心城人口特点

  人口集中,且密度大。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心城潜在的地震以及其他灾种的破坏性要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因此,增加中心城避难场所用地工作的重要性要比其他区大得多。

  第五章中心城现状避难场所用地资源

  第11条总用地规模及人均面积

  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主要指公园绿地、其他各种绿地、体育用地、学校操场用地等。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资料,中心城现有上述各类用地约150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768公顷(不包括水面面积);其他各种绿地11517公顷;体育用地(市、区级体育场)13处,面积22公顷;学校操场693公顷。

  2003年中心城常住人口870万,人均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17平方米。

  截至2004年底,中心城已建包括海淀区海淀公园(见附件图05)、朝阳区太阳宫公园(见附件图06)在内的24个避难场所(见附件图03),总面积344.3万平方米,可容纳160.1万人。

  注:

1.其他各种绿地:

指除公园绿地以外的街旁绿地、防护绿地以及单位内和住宅之间的附属绿地等。

  2.体育场用地为场地面积(见表五)。

  3.学校操场用地只统计了1000平方米以上操场(见表六)。

  4.未计算中心城新增的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45平方公里用地和人口(27.5万),公共绿地(67.97公顷),绿化隔离地区绿地(93.5平方公里)以及其他绿地(323.67公顷)。

  5.《北京中心城避难场所用地资源现状图》见附图02;《北京中心城避难场所用地资源规划图》见附图03。

  6.区县和新城在做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时,应将可用作避难场所用地按类别进行编号,以便于输入市避难场所数据库。

  7.在纲要绘图时,参考了国内外城市避难场所资料,见附件07台湾台北信义区避难区(据点)分布图,08日本东京避难场所分布图,09日本东京新宿区广域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图。

  

(1)公共绿地—公园面积

作者:

59.108.16.*

 

2008-5-2215:

30 回复此发言 

5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

 

表四中心城公共绿地公园面积表(平方米)

 

 

  

(2)体育用地

 

表五 市、区级体育场(平方米)

 

序号

  名   称

  场地面积

 序号

 名  称

 场地面积

 

  1

 先农坛体育场

 20000

  8

 石景山体育场

 30000

 

  2

 陶然亭游泳场

 3000

  9

 海淀体育场

 16000

 

  3

 宣武体育场

 19000

  10

 奥体中心

 16000

 

  4

 月坛体育场

 10000

  11

 地坛体育场

 10000

 

  5

 工人体育场

 20000

  12

 东单体育中心

 10000

 

  6

 天坛体育场

 20000

  13

 国家体总运动场

 15000

 

  7

 丰台体育场

 30000

  

  

  

 

 

       

  

 总计

  

 219000

 

 

  第12条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汇总表

 

表六 各区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汇总表(公顷)

 

区名

 公园绿地

 其他绿地

 体育用地

 学校操场

 总计

 

东城区

 74

 43

 2

 24

 143

 

西城区

 99

 46

 1

 46

 192

 

崇文区

 218

 48

 3

 19

 288

 

宣武区

 49

 41

 4

 23

 117

 

朝阳区

 585

 6801

 3

 258

 7648

 

海淀区

 1015

 2268

 2

 187

 3472

 

丰台区

 311

 1781

 3

 93

 2188

 

石景山区

 417

 489

 3

 343

 952

 

   总计

 2768

 11517

 22

 693

 15000

 

 

  第13条人均用地资源

 

表七 现状各区人均避难场所用地资源

 

区名

 常住人口

(万人)

 可用作避难场所用地

(公顷)

 人均避难场所用地面积

(米2)

 

东城区

 69

 143

 2

 

西城区

 83

 192

 2.3

 

崇文区

 41

 288

 7

 

宣武区

 61

 117

 1.9

 

朝阳区

 236

 7648

 32.4

 

海淀区

 237

 3472

 14.6

 

丰台区

 102

 2188

 21.5

 

石景山

 41

 952

 23.2

 

 

  

  

  

 

总计

 870

 15000

 17.2

 

 

  如果体育用地和学校操场用地在建筑物倒塌范围以外,基本上全部面积都可以用作避难用地。

但公园绿地作为避难场所,因为有大量的树木,水面、假山石、陡坡等,因此,并不是所有面积都可用来搭建帐篷避难。

根据有关资料,作为2004年建设的24个应急避难场所之一的海淀公园及大多数场所,总面积中仅有60%左右能够作为避难场所用地。

考虑到北京市公园绿地的实际用地情况,除去水面外,本规划纲要推荐按其总面积的60%计算避难用地。

 

  表八 按60%标准计算,各区人均避难场所用地资源

 

区名

 可用作避难场所

用地(公顷)(100%计算)

 可用作避难场所

用地(公顷)(按60%计算)

 常住人口

(万人)

 

 人均避难场

所用地面积

(平方米)

 

东城

 143

 86

 69

 1.3

 

西城

 192

 115

 83

 1.4

 

崇文

 288

 173

 41

 4.2

 

宣武

 117

 70

 61

 1.1

 

朝阳

 7648

 4589

 236

 19.4

 

海淀

 3472

 2083

 237

 8.8

 

丰台

 2188

 1313

 102

 12.9

 

石景

 952

 571

 41

 13.9

 

 总计

 15000

 9000

 870

 10.3

 

 

  注:

1.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按照60%计算,体育用地和学校操场用地按100%计算。

2.未加入新总体规划增加的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以及丰台区河西和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绿地。

  第14条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情况分析

  综上所述,从可用作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和体育场、操场等用地情况来看,总面积较大,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地面积,除宣武区为1.9平方米以外,都已经达到了2平方米以上。

但加上暂住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宣武区和东城区就不足2平方米了,西城区勉强达到2平方米。

若采用推荐的标准,按照总面积的60%计算实际可利用面积的话,东城、西城、宣武三区都仅为1平方米多一点。

作者:

59.108.16.*

 

2008-5-2215:

30 回复此发言 

6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

  此外,还有其他情况也要考虑:

  第一,中心城避难场所用地资源分布不均衡。

  作为老城区的四个区,即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平房多,数量大,又较集中,一些地区能够作为避难用地的公园绿地等很少,尤其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如西四北头条—八条,前门大栅栏保护区等。

此外,一些旧城改造区,平房改建成了楼房,但是其绿地面积却增加不多,主要是应该规划安排的人均1—2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在改造时没有建设。

这样地震等发生时,那里的市民就很难找到能够安全疏散的避难场地。

城四区增加“避难用地”,即增加公园绿地,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全市能否达到人均避难场所用地标准的关键。

  第二,新大型居住区的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望京、回龙观等大型居住区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建筑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