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69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docx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法规政策4

1、行业管理体制4

(1)行业主管部门4

(2)其他行业管理机构4

2、行业法规、政策5

二、行业发展概况6

三、行业规模10

四、行业发展趋势14

1、灯具产品更新换代14

2、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14

3、产业整合、集中度提高15

五、行业风险因素15

1、行业发展周期性风险15

2、市场竞争风险15

3、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16

4、贸易风险16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6

1、有利因素16

(1)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扶持16

(2)LED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市场渗透率提升17

(3)全球LED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18

2、不利因素18

(1)产业整体水平较低18

(2)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滞后19

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9

1、研发与技术壁垒19

2、销售渠道壁垒19

3、专利壁垒20

八、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20

九、行业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22

1、国外企业23

(1)MAXLITE23

(2)COOPERLIGHTING23

(3)LITHONIA23

(4)RABLIGHTING23

(5)HUBBELL24

(6)GE24

2、国内企业24

(1)厦门格绿能光电股份公司24

(2)格兰照明有限公司25

(3)深圳市鑫盛洋光电有限公司25

(4)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5

(5)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6

一、行业管理体制、法规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科技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照明行业产业政策,研究拟订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及实施行业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对照明产品进行产品认证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2)其他行业管理机构

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我国照明电器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行业自律性组织包括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主要负责提出行业规划和政策等方面的建议、统计行业数据并发布行业信息以及开展行业内学术交流等活动。

2、行业法规、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只白炽灯,开启了人类照明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近年来,随着LED技术发展,半导体照明以其突出的节能和环保特性正在照明领域掀起第二次革命。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寿命长、防震、便于智能控制等特点。

20世纪90年代,随着InGaN材料技术的发展,蓝、绿和基于蓝光的白光LED被研制出来并逐步产业化。

随着技术进步,LED发光效率不断提高,LED照明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户外照明、景观照明、室内照明和特种照明等领域。

下表为现阶段半导体照明与传统光源关键指标的对比:

传统照明与半导体照明对比

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全球通用照明行业销售收入可达825.05亿欧元,其中,LED照明产品的销售收入将达569.28亿欧元,占整个照明行业的69%。

2011-2016年和2016-2020的全球通用照明行销售收入增长率预计为6%和3%,其中,LED照明产品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分别可达45%和15%。

全球照明产品发展趋势(单位:

百万欧元)

照明行业发展主要受政府政策、制造成本和终端用户购买意愿等多方因素影响。

2012年之前LED照明行业发展较慢,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是LED照明产品定制程度高,无法达到传统照明产品规格标准化的生产,从而难以降低制造成本,对其大规模推广形成一定障碍。

2013年受光源成本下降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LED照明产品渗透率快速上升,市场景气度不断提高。

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生产带来了元器件封装与应用成本快速下降,导致LED照明产品销售价格逐渐接近传统灯具售价,据美国能源部预计,到2020年LED芯片成本较2013年将减少82%,LED封装成本减少78%,60瓦等级LED芯片成本将减少66%,成本的下降将是推动LED照明产品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政府的资源持续投入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也推动着市场发展,2012年是全球第一波白炽灯禁止高峰期,如韩国、日本等地区进入全面禁止阶段,2014年欧盟、美国、中国等地也将陆续进入主流白炽灯禁止阶段,将再次提升LED照明渗透率。

下表所示为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所做的LED照明成本分析:

注:

投资成本是将一个灯泡的购买成本(每兆流明)分摊到整个寿命周期;运行成本是指一个灯泡运行时的成本(每兆流明),主要是电费和维护费;拥有成本是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之和,反映了灯泡整个寿命周期的总成本

因此,从代表灯具整个生命周期总成本的拥有成本来看,目前LED灯已经低于白炽灯和普通荧光灯,并且随着LED灯未来性价比的不断提升,其相较于传统照明的综合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其市场渗透率和普及率不断提高。

下表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制定的淘汰白炽灯时间。

全球淘汰白炽灯时间

同时,各国政府陆续推出激励政策,如日本政府推出积分换购LED产品的计划,韩国政府推出支持半导体照明在道路和室内照明推广的计划,澳洲、阿根廷、哥伦比亚及印度的主要城市纷纷开启LED路灯安装项目,美国能源之星计划将LED照明产品列入补贴目录;我国将LED照明列入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截止2012年,已累计拨付41.7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节能环保照明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步对白炽灯的禁止销售和对LED照明的推广,照明行业将迎来发展起飞点。

三、行业规模

全球照明耗电量最多的区域依序为北美、欧洲、中国,合计约达60%,因此上述三个区域是照明产业的主力市场所在。

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中国、北美、欧洲通用照明产品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92.65、145.09、197.91亿欧元,2011-2016年和2016-2020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预计分别为9%和6%、4%和1%、4%和1%。

全球通用照明市场(单位:

百万欧元)

在全球照明市场稳步发展的情况下,LED照明也将在上述区域快速发展。

根据DIGITMESResearch预估2014年北美、欧洲、中国三个区域LED照明占全球比重合计将达59.4%,较2013年增加2.4个百分点,成长原因包括产品线重心由原先商业照明市场转向消费市场、传统照明比重下降提升LED产品线比重、政府持续投入资源及推动LED照明计划等。

我国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照明行业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预估,到2015年照明全产业链销售金额达6728亿(含出口),2010-2015年照明产品销售复合年均增长率在18.43%左右。

中国照明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仍是全球白炽灯、气体灯具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照明产业产能占据全球50%以上。

2013年我国LED照明灯具出口量较2012年实现翻番,达到4.1亿只,出口数量约占产量的50%;出口金额也较2012年增长71%,达到55亿美元。

从出口地区来看,欧美市场呈现超高速增长,亚洲市场增速较慢。

其中欧盟是我国LED灯具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整体28%,北美洲是我国第二大市场,占比超过18%,日本占比近9%,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也会是我国LED灯具重要的出口地,大约占整体的8%左右。

照明产品出口类型正跟随着市场结构调整发生变化,各国政府对LED照明产品的补贴政策和激励制度对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同时,随着技术进步,LED发光效率不断提高,LED应用也正全方位渗透户外照明、景观照明、室内照明、专业照明、大尺寸背光源等领域。

目前户外照明的主体需求主要集中在道路、隧道和轨道交通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主要特点是耗电量巨大、照明质量要求高、维护不便,而LED照明的节电效益明显,照明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这些特点更好的满足了户外照明需求,从而将逐步替代传统的CFL、HID光源灯具。

据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户外照明销售收入中,LED光源灯具占比将从2011年的6%发展到74%。

户外照明光源需求趋势(单位:

%)

户外照明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建设领域投资增长和节能环保产品替换传统照明产品两方面,包括户外照明控制系统市场、户外照明光源替代市场和户外照明市场三部分组成。

根据麦肯锡公预测,到2020年,户外通用照明市场规模将达110.07亿欧元,新增需求占比约90%。

全球户外照明市场规模(单位:

百万欧元)

根据LEDinside数据,截至2013年底,美国已有600个城市准备或已经安装LED路灯,其中纽约市宣布2017年之前将汰换25万盏LED路灯;英国伦敦2016年前汰换3.5万盏LED路灯;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住房建设、城市道路和公路隧道建设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再加上考虑到铁路隧道、地铁、轻轨等其它类型隧道的需求,户外照明市场容量巨大。

四、行业发展趋势

1、灯具产品更新换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照明产品也在经历快速的更新换代。

传统的白炽灯已经明确将会被淘汰。

整个照明领域未来最大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基于LED的绿色照明技术。

LED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驱使LED照明渗透率将逐渐提升;而随着大功率LED在配光、散热等方面的技术不断完善,户外照明也将会成为LED照明的主要应用领域。

2、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在国际品牌的竞争压力下,国内的众多照明厂商将快速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从原来简单的销售产品逐渐转变为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从粗放式竞争逐渐转变为品牌竞争。

未来国内的厂商将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设计水平,通过高端化的产品、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来打造高水准的品牌形象,从而直接与国际一线厂商争夺市场。

3、产业整合、集中度提高

随着一批领先企业不断铺开销售网络,强化品牌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未来一轮大的行业整合成为必然的趋势。

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将有很大一批将被收并或者淘汰,领先的厂商将与国际巨头一同划分市场。

五、行业风险因素

随着国家各部委指导、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等政策的出台,市场快速成长和规模快速扩张,使得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各类社会资本纷纷进入照明行业,照明企业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形成的主要风险包括:

1、行业发展周期性风险

照明行业与其下游产业的景气度高度相关,因此伴随着下游产业公共交通、市政建设、商业、房地产业等的投资节奏、产业政策和景气程度等因素的变化,照明行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国内不少地方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大支持力度,但也同时存在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的现象、过度投入、同质化生产,导致产业无序竞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最终可能导致局部产能过剩、供求失衡,影响消费者信心,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3、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LED行业技术进步快,产品更新换代迅速,LED发光效率不断提高,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却逐步降低,产品价格也呈下降趋势。

同时,随着传统照明市场份额正逐渐下降,LED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产能扩张导致竞争不断加剧,造成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行业面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4、贸易风险

随着我国LED灯具出口逐年快速递增,同行业之间出口低价竞争日趋加剧,国际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后势必采取对我国LED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制裁手段,国内出口型企业将面临出口贸易摩擦风险。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照明能耗逐年攀升。

高能耗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在全球应对能源缺乏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LED照明在提升照明质量的同时能耗远低于传统照明,且使用寿命长、无环境污染、易控制,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国家鼓励政策的重点扶持。

国务院、科技部、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推出多项扶持政策,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

2003年6月,科技部联合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

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产品”被列入中长期规划第一重点领域的第一优先主题。

2010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现阶段对包括半导体照明在内的节能环保产业将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行业内企业竞争力得到快速提高,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也相继推出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加大研究开发和扶持力度。

比如,美国的“半导体照明国家研究项目”、欧盟的“彩虹计划”、日本的“21世纪光计划”等。

(2)LED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市场渗透率提升

LED照明长期受制于上游芯片成本较高,对应用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形成一定障碍。

近年来随着LED行业技术进步,LED芯片发光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却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LED照明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高,极大激发了终端用户的需求,市场替代效应将得到快速释放,LED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

(3)全球LED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LED芯片制造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核心技术目前都掌握在欧美少数几家企业手中。

随着LED市场的快速增长,LED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竞争力,同时也为了迅速占领快速增长的中国LED照明市场,处于LED产业链上游的美国、日本、欧洲和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台湾、韩国企业向中国转移。

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LED芯片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中下游企业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LED元器件,降低了我国LED企业对国外芯片制造商的依赖,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产业整体水平较低

由于传统照明产业市场体系趋于成熟和半导体照明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节能照明产业,一些地方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一哄而上、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导致行业竞争越加激烈。

(2)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滞后

传统照明产品已经形成较完整的行业标准,LED照明产品标准制定工作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产品标准尚未建立,无法对现有半导体照明产品进行质量评价或认证,造成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企业无序竞争。

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研发与技术壁垒

照明产业特别是LED照明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封装的一次LED光源进行结构、机械电子、光学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开发设计与生产,涉及光学、热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装饰艺术等多个技术领域。

行业领先的厂商在配光、散热、恒流驱动、控制、结构等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都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开发设计经验,在研发、设备、生产、人才、管理等方面比新进入者具有明显先发优势,较高的技术壁垒。

2、销售渠道壁垒

市场先进入者由于多年的经营,其产品品质、品牌已经得到市场的了解与信任,并与经销商、代理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渠道。

特别是在欧美市场,高要求的技术和安全标准频频被作为贸易保护措施。

这些国家通过制定技术法规、安全标准等方式对商品设置了苛刻的市场准入条件。

一个新品牌在其产品通过欧美国家严格的技术安全认证后至少还需要经过3年多时间才会被市场接受,才可能有经销商愿意经销。

行业新进入者面临重新瓜分市场、建立销售渠道的壁垒。

3、专利壁垒

照明行业特别是LED照明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生产涉及配光、散热、结构、驱动、控制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

行业领先企业往往将自己的设计产品、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加强自身竞争优势,给行业新进入者造成壁垒。

八、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LED照明产品及照明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处在LED产业链的下游。

LED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衬底、外延片和芯片,中游的封装,下游的照明、显示和背光源等应用。

LED照明产品及应用,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LED的整体产业链示意如下图所示:

其中,上游产业主要为本行业提供芯片光源,这也是半导体照明产品最重要的原材料。

另外,结构件、电源等生产行业属于本行业的配套行业。

目前,世界LED产业已形成美国、亚洲、欧洲为主导的格局。

科锐、流明、日亚化学以其在高端芯片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占据LED上游的主导地位。

台湾LED产业近年迅速崛起,其芯片及封装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下游应用需求的推动下,我国LED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LED产业链。

我国LED产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并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据国内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我国LED照明产业的产值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增速接近40%。

LED照明产业的渗透率将从8%上升至15%-20%,2015年将进一步提升到40%。

随着我国半导体照明市场的迅速崛起,上游的芯片光源行业近年来有向我国转移的趋势。

台湾企业鼎元光电和璨圆光电分别在武汉和山东投资建设了以芯片生产为主的元茂光电和威海LED生产基地,美国Cree在惠州的芯片生产厂在2010年12月正式投产,日本企业日亚化学也计划在中国建立生产工厂。

上游芯片产业的适度竞争,给中下游产业带来更高性价比的供应产品。

而结构件、电源等配套行业生产商众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相关厂商和供应商,产业链完善。

本行业的用户主要是终端消费者、政府和企业。

下游产业主要是房地产、商业、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等行业,涉及面广。

九、行业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

中国照明企业发展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是外资企业凭借其优质的产品质量、高效的销售网络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严重挤压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呈现过渡投资现象,中小企业林立,大部分照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低,与外资企业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目前市场上,国际跨国公司飞利浦、GE和欧司朗等占据市场较大份额,这些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掌握照明核心技术,产品覆盖面广;雷士照明、佛山照明和勤上光电等国内行业龙头占据中端市场,品牌知名度高,实现规模生产,产品主要面向家居照明;低端市场主要被资金少且产品价格低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分食。

1、国外企业

(1)MAXLITE

该公司是在美国设立的韩资企业,以生产LED照明产品为主,产品全部由中国厂家代工生产,品牌定位为中端市场。

(2)COOPERLIGHTING

库柏照明起源于托马斯爱迪生公司,旗下拥有15个知名照明品牌。

库柏照明在全球拥有40家分公司以及遍布全球的数十个生产基地,库柏照明产品系列丰富,向全球提供全方位的室内、室外,工业、商业与民用照明灯具。

(3)LITHONIA

美国大型灯具生产企业,有60多年的荧光灯生产历史,是全球最大的荧光灯具制造商。

目前所生产的灯具已不局限于荧光类产品,也生产制造各类室内室外照明灯具,但其荧光灯的生产经验与技术使其在近年的节能灯具生产中脱颖而出。

目前,它是家得宝主要的节能灯具供应商,不少产品由中国企业以OEM提供。

(4)RABLIGHTING

该公司成立于1946年,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主要在小功率户外照明市场占有率较高,以产品款式新颖来吸引客户。

(5)HUBBELL

哈勃集团成立于1888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通过合作开发和并购,公司产品已覆盖几大领域:

线路系统、照明系统、工业级防爆系统和电力系统,并已在美、加、意、瑞士、墨西哥、巴西等国建立生产基地,是北美市场大型的照明,电气,电子,电信类产品供应商,市场定位在高端市场,产品线略显稀少,主要是靠电子和电信方面的产品带动照明产品。

(6)GE

GE照明分为LED、光源和灯具三大业务板块。

LED业务板块提供LED照明系统及解决方案,包括指示照明、建筑照明、交通照明、展示照明和普通照明等各种应用场合。

光源业务板块生产和销售全系列的光源产品,包括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节能灯、高强气体放电灯以及汽车和特种照明。

GE特种照明主要开发和销售飞机以及其他交通系统的照明、前投与背投、录像投影、医疗、建筑、光纤、舞台、摄影棚和剧院的照明产品。

灯具业务板块涵盖工商业照明灯具,道路照明灯具,泛光及区域照明灯具,以及相配套的电子电器产品。

2、国内企业

(1)厦门格绿能光电股份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厦门,在国内外拥有20多个分支机构。

它是集大功率LED照明设备和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厦门生产基地设有研发中心、实验室、生产制造车间、产品质量检验室、仓储物流中心、营运大楼等,具备年产20万台大功率LED户外灯具和200万只LED室内灯具的生产能力。

(2)格兰照明有限公司

该公司1976年在台湾建立,于1986年在大陆设立生产基地﹐基地座落在珠江三角洲惠东县太阳坳工业城。

产品主要销往美洲地区、东南亚等国家。

产品获得了中国CCC、美国UL、英国BS、加拿大CSA、德国GS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安全认证。

(3)深圳市鑫盛洋光电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LED节能光电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工程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LED工矿灯、泛光灯、隧道灯和路灯方面。

(4)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半导体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成员,广东省LED产业联盟主席单位,是LED道路照明、LED显示、景观照明、商用照明、家居照明、LED太阳能、LED风能应用、LED特种照明等LED照明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5)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内的信达光电大楼,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生产全系列直插LED、贴片LED、大功率白光LED、LED道路照明灯具、LED隧道照明灯具、LED室内照明灯具、LED交通显示产品、LED显示屏等系列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