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706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0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体流动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容器B内的压强

;

根据静力学基本原则,水平面a-a’是等压面,所以

由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得

将已知数代入上式得:

(2)U管压差计读数R’;

由于容器A液面上方压强下降,U管压差计读数减小,则U管左侧水银面上升(R-R’)/2,右侧水银面下降(R-R’)/2。

水平面b-b’为新的等压面,即pb=pb’,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得

所以

将已知数代入上式得

【例1-5】本题附图所示的压差计中以油和水为指示液,其密度分别为920kg/m3及998kg/m3,U管中油、水交界面高度差R=300mm。

两扩大室的内径D均为60mm,U管的内径d为6mm。

试分别用式1-10及式1-10a计算与微压差计相连接的管截面上气体的表压强。

该题意在比较微压差计的测量误差。

当U管中油、水交界面高度差为300mm时,两扩大室出现高度差为R’(图中没有标出R’),R与R’的关系为

得:

用式1-10计算气体表压为

忽略R’的影响,用式1-10a求表压

两式计算的相对误差为

【思考】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例1-6】常温的水在本例附图所示的管道中流过,为了测量a-a’与b-b’两截面间的压强差,安装了两个串联的U管压差计,压差计中的指示液为汞。

两U管的连接管内充满了水,指示液的各个液面与管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

h1=1.2m、h2=0.3m、h3=1.3m、h4=0.35m。

试根据以上数据计算a-a’及b-b’两截面间的压强差。

选两液体的交界面作参考面(如本例附图中的1-1’、2-2’、3-3’及4-4’诸面),利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从系统的一端开始,逐面(或点)计算其上的静压强,最后可以求出所需的数值。

本例先从4-4’面开始计算。

点3与点3’在同一种连通着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故p3=p3’,于是

同理;

上面右侧诸式相加并整理,得到

(1)

令各U型管内指示液读数用R表示,即

及;

故式1变为

推广之,若为n个U管压差计串联,则计算两个测压口之间压强差的通式为

式中

ρA指示剂的密度,kg/m3;

ρ被测流体的密度,kg/m3

应指出:

用式2计算压强差时,两串联压差计的连接管内必须充满被测流体,如本题中连接管内充满了水。

将已知值代入式1,得

【例1-7】用鼓泡式测量装置来测量储罐内对硝基氯苯的液位,其流程如本题附图所示。

压缩氮气经调节阀1调节后进入鼓泡观察器2。

管路中氮气的流速控制得很小,只要在鼓泡观察器2内看出有气泡缓慢逸出即可。

因此气体通过吹气管4的流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吹气管某截面处的压力用U管压差计3来测量。

压差计读数R的大小,即反映储罐5内液面的高度。

现已知U管压差计的指示液为水银,其读数R=160mm,罐内对硝基氯苯的密度ρ=1250kg/m3,储罐上方与大气相通。

试求储罐中液面离吹气管出口的距离h为多少?

由于吹气管内氮气的流速很低,且管内不能存有液体,故可认为管出口a处与U管压差计b处的压力近似相等,即pa≈pb。

均用表压力表示,根据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得

故:

h=10.88R

【例1-8】如本题附图所示,某厂为了控制乙炔发生炉a内的压强不超过14.7kPa(表压),需在炉外装有安全液封(又称水封)装置,液封的作用是当炉内压力超过规定值时,气体便从液封管b中排出。

试求此炉的安全液封管应插入槽内水面下的深度h。

当炉内压强超过规定值时,气体将由液封管排出,故先按炉内允许的最高压强计算液封管插入槽内水面下的深度。

过液封管口作等压面o-o’,在其上取1、2两点。

其中

及;

因;

故;

解得:

h=1.498m

为了安全起见,实际安装时管子插入水面下的深度应略小于1.498m。

【例1-9】真空蒸发操作中产生的水蒸气,往往送入本题附图所示的混合冷凝器中与冷水直接接触而冷凝。

为了维持操作的真空度,冷凝器上方与真空泵相通,随时将器内的不凝气体(空气)抽走。

同时为了防止外界空气由气压管4漏入,致使设备内真空度降低,因此,气压管必须插入液封槽5中,水即在管内上升一定的高度h,这种措施称为液封。

若真空表的读数为86×

103Pa,试求气压管中水上升的高度h。

设气压管内水面上方的绝对压强为p,作用于液封槽内水面的压强为大气压强pa,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知:

于是:

【例1-10】如本例附图,将油水混合物连续送入倾析器中。

油(密度ρ1=780kg/m3)由A口流出,水(重液,密度ρ=1000kg/m3)由B口经

形管流出,EO管为平衡管。

已知:

倾析器中液体总深度H=4.5m,

形管的高度h=4.0m。

忽略

形管中水的流动阻力和动能,试求油水界面的高度h1。

在忽略

形管内流动阻力和动能的前提下,可当作静力学问题处理。

对点C和点D列静力学方程可得

则:

【考虑】若EO管上的阀门1关闭,O点处的静压强将如何变化?

倾析器中的油水界面能否保持恒定?

例题及解题指导

【例1-21】如本题附图所示,密度为950kg/m3、粘度为1.24mPa·

s的料液从高位槽送入塔中,高位槽内的液面维持恒定,并高于塔的进料口4.5m,塔内表压强为3.5×

103Pa。

送液管道的直径为45×

2.5mm,长为35m(包括管件及阀门的当量长度,但不包括进、出口损失),管壁的绝对粗糙度为0.2mm,试求输液量为若干m3/h。

.

该例为操作型试差计算题。

计算过程如下:

以高位槽液面为上游截面1-1’,输液管出口内侧为下游截面2-2’,并以截面2-2’的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

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即

式中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两式,经整理得到

(a)

,故需试差。

试差方法一:

先取先取

值,求

值,在阻力平方区查取

,然后按如下方框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取ε=0.2mm,ε/d=0.2/40=0.005,在图1-25的阻力平方区查得λ=0.03。

将λ值代入式a计算u,即

由ε/d及Re值,再查图1-25,得到λ=0.0322,与原取0.03有差别,进行第二次试差,解得u=1.656m/s,Re=5.08×

104,λ=0.0322。

于是u=1.656m/s即为所求,故液体输送量为

试差方法二

根据流体性质初设u,按如下步骤进行计算。

对于一定管路系统,已知流量求能量损失则不需试差。

【例1-22】从高水位塔将20℃的清水送至某车间。

要求送水量为45m3/h,管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为600m,水塔与车间水面均通大气且维持恒差12m,试确定管子直径。

本题为管路的设计型计算。

在管路两端水面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以车间水面为基准水平面)并化简,得到

由于λ=f(Re,ε/d)=f’(d),故需试差计算。

其步骤为

初取λ0=0.027,则

初选φ121×

4.5mm的热轧无缝钢管,并取ε=0.3mm。

20℃水的有关物性参数为ρ=1000kg/m3,μ=1.005mPa·

s。

由Re及

值查摩擦系数图得λ1=0.027。

原λ0的初值正确,求得的管径有效,即选φ121×

4.5mm的热轧无缝钢管。

【例1-23】如本题附图所示的并联管路中,支管1是直径为φ56×

2mm,其长度为30m;

支管2是直径为φ85×

2.5mm,其长度为50m。

总管路中水的流量为60m3/h,试求水在两支管中的流量。

各支管和长度均包括局部的当量长度。

为了略去试差法的计算内容,取两支管的摩擦系数λ相等。

该例为并联管路操作型计算,由于该题作了简化处理,从而避免了试差计算。

计算的两个基本关系式为:

VS=VS,1+VS,2=60/3600=0.0167m3/s

(b)

联解式a与式b,得到

Vs,1=0.0051m3/s=18.3m3/h

Vs,2=0.0116m3/s=41.76m3/h

【例1-24】12℃的水在本题附图所示的管路系统中流动。

已知左侧支管的直径为φ70×

2mm,直管长度及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之和为42m;

右侧支管的直径为φ76×

2mm,直管长度及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之和为84m。

连接两支管的三通及管路出口的局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a、b两槽的水面维持恒定,且两水面间的直距离为2.6m。

总流量为55m3/h,试求流往两槽的水量。

该题为分支管路操作型试差计算(因入为未知)。

截面基准水平面的选取如本例附图所示。

计算中作两项简化假设:

忽略三通及管路出口局部阻力,两槽液面上的动能项可忽略不计,即u1=u2=0。

则可得两个基本关系式,即连续性方程

能量方程

将有关数据代入并整理得:

取ε=0.2mm,假设一系列ua,进行试差计算。

试差过程示于本例附表。

例1-24 

附表

次数

项目

1

2

3

假设的ua/(m/s)

2.5

2

2.1

133500

106800

112100

ε/d

0.003

0.003

从图1-39查出的λa值

0.0271

0.0275

0.0273

从式a算出的ub/(m/s)

1.65

2.07

1.99

96120

120600

115900

0.0028

0.0028

0.0274

0.027

0.0271

从式b算出的ua/(m/s)

1.45

2.19

结论

假设值偏高

假设值偏低

假设值可以接受

试差结果结果为

ua=2.1m/s,ub=1.99m/s

【例1-25】如本题附图所示,用泵输送密度为710㎏/m3的油品,从贮槽输送到泵出口以后,分成两支:

一支送到A塔顶部,最大流量为10800㎏/h,塔内表压强为98.07×

104Pa;

另一支送到B塔中部,最大流量为6400㎏/h,塔内表压强为118×

104Pa。

贮槽C内液面维持恒定,液面上方的表压强为49×

现已估算出当管路上阀门全开,且流量达到规定的最大值时,油品流经各段管路的能量损失是:

由截面1-1’至2-2’(三通上游)为20J/㎏;

由截面2-2’至3-3’(管出口内侧)为60J/㎏;

由截面2-2’至4-4’(管出口内侧)为50J/㎏。

油品在管内流动时的动能很小,可以忽略。

各截面离地面的直距离见本题附图

已知泵的效率为60%,求泵的功率.

本例仍为分支管路操作型计算.泵的轴功率为

式中,ws为通过泵的总流量,㎏/s。

而We需由分支管路中要求的最大值为依据。

现计算如下:

截面和基准水平面的选取如本例附图所示。

在截面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得到

令 

 

将有关数据代入上两式并整理,得到

为保证油品自截面2-2’送至两塔内,则应从两塔分别计算,并取其中较大者。

以A塔计算

以B塔计算

显然,当

J/kg时,才能保证两支管中的输送任务。

于是

操作时,应关小去A塔的调节阀,提高其能量损失,以保证工艺要求的输送量。

应指出,直接在3-3’截面与1-1’截面或4-4’与1-1’之间列柏努利方程,按简单管路计算,可得到相同结果。

【例1-26】在内径为300mm的管道中,以测速管测量管内空气的流量。

测量点处的温度为20℃,真空度为490Pa,大气压强为98.66×

测速管插至管道的中心线处。

测压装置为微差压计,指时液是油和水,其密度分别为835kg/m3和998kg/m3,测得的读数为80mm。

试求空气的质量流量(以每小时计)。

解题思路

Vs=3600uA。

(1)测管中心处的umax(微压差计)

umax=14.8m/s

(2)平均流速u

20℃时空气的粘度μ=1.81×

10-5Pa·

s,则

查图1-39

u/umax=0.84

u=0.84umax=12.4m/s

(3)空气的质量流量

【例1-27】密度为1600kg/m3,粘度为1.5×

10-3Pa·

s的溶液流经φ83×

3.5mm的钢管。

为了测定流量,于管路中装有标准孔板流量计,以U管水银压差计测量孔板前、后的压强差。

溶液的最大流量为600L/min,并希望在最大流量下压差计的读数不超过600mm,采用角接取压法,试求孔板的孔径。

本例为设计型试差计算题。

基本关系式为式1-67。

设Re>

Rec,并初取C0=0.65,则

=0.00164m2

于是

m,即45.7mm

核算

由图1-51可知,当A0/A1=0.362时,上述的Re>

Rec=1.06×

105,即C0确为常数,其值仅由

决定,从图上亦可查得C0=0.65,与假设相符。

因此,孔板的孔径应为45.7mm。

此题亦可根据所设Re>

Rec及C0,直接由图1-51查出

值,从而算出A0,校核步骤与上面相同。

本章小结

本章讨论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包括流体的密度、流体的压强、流量与流速、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流体的粘度、牛顿粘性定律、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滞流与湍流、流动边界层、流动阻力)等和计算流体流动的基本问题(包括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流动阻力方程、流量计流量方程等)。

各位学员要认真学习本章内容,对一些基本定义、公式要牢记,要灵活应用上述概念和方程,掌握各方程的意义和应用条件等,解决工程上的流体流动问题。

思考题

1.流体的连续性假设和理想流体假设在工程上有何意义?

2.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何不同?

3.20℃的清水以一定流速从细管流入粗管(如本题附图所示),测得U形管压差计读数为R。

保持管内流动状况不变,将管路从水平放置改为垂直放置,U形管压差计的读数将如何变化?

并判断从1-1’截面到2-2’截面间的能量损失和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哪项数值大?

4.某液体分别在本题附图所示的三根管道中稳定流过,各管绝对粗糙度、管径均相同,上游截面1-1’的压强、流速也相等。

问:

(1)在三种情况中,下游截面2-2’的流速是否相等?

(2)在三种情况中,下游截面2-2’的压强是否相等?

如果不等,指出哪一种情况的数值最大,哪一种情况中的数值最小?

其理由何在?

5.试比较滞流和湍流的主要区别。

6.边界层概念的提出对分析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有何意义?

7.一定量的液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流动。

若管长及液体物性不变,而管径减至原来的1/2,问因流动阻力而产生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若干倍?

[答:

16]

8.敞口容器底部有一连接管,容器内水面维持恒定,管内水流动的速度头u2/2g=0.5m。

试比较当水从容器流出和水流入容器两种情况下连接管上的截面2上静压强是否相同?

各为多少mH2O(表压)?

9.流体通过圆管湍流流动时,管截面的速度分布可按下面经验公式来表示:

式中y为某点与壁面的距离,即y=R-r。

试求证平均速度u与最大速度umax的比值为0.82。

10.为什么各种流量计的流量系数不相同?

11.孔板流量计与文丘里流量计的测量中,如何保证液体流动的连续性?

问题解答

问1-1.如图所示,在两个压强不同的密闭容器A,B内充满了密度为

的液体,两容器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连接两支规格相同的U行管水银压差计,连接管内充满密度为

的液体。

试回答:

(1)pM和pN的关系;

(2)判断1-2,2-3,3-4及5-6,6-7,7-8等对应截面上的压强是否相等;

(3)两压差计读数R与H的关系。

答:

(1)pM>pN。

(2)1-2,3-4,5-6,6-7为等压面(连续的同一介质在同一水平面上)。

(3)R和H相等。

证明:

即 

R=H

问1-2.本题附图中所示的高位槽液面维持恒定,管路中ab和cd两段的长度、直径及粗糙度均相同。

某液体以一定流量流过管路,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温度可视为不变。

(1)液体通过ab和cd两管段的能量损失是否相等?

(2)此两管段的压强差是否相等?

并写出它们的表达式;

(3)两U管压差计的指示液相同,压差计的读数是否相等?

(1)由于管路及流动情况完全相同,故

(2)两管段的压强不相等。

在a、b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并化简,得到

表示a、b两截面间的垂直距离(即直管长度),m。

同理,在c、d两截面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并化简,得到

(3)压差计读数反映了两管段的能量损失,故两管段压差计的读数应相等。

问1-3.上题图示的管路上装有一个阀门,如减小阀门的开度。

试讨论:

(1)液体在管内的流速及流量的变化情况;

(2)直管阻力及

的变化情况;

(3)液体流经整个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情况。

(1)关小阀门,局部阻力加大,管内流速及流量均变小。

(2)直管阻力减小,摩擦系数

变大(Re变小)。

(3)整个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不变,即

(包括出口阻力)

问1-4.如本题附图所示,槽内水面维持不变,水从B、C两支管排出,各管段的直径、粗糙度阀门型号均相同,但

槽内水面与两支管出口的距离均相等,水在管内已达完全湍流状态。

试分析:

(1)两阀门全开时,两支管的流量是否相等?

(2)若把C支管的阀门关闭,这时B支管内水的流量有何改变?

(3)当C支管的阀门关闭时,主管路A处的压强比两阀全开时是增加还是降低?

(1)C支管流动阻力大,管内流速及流量均小于B支管。

(2)B支管内水的流量增大(但小于两支管均全开时的流量和)。

(3)

增加(主管能量损失及管内动能比原来减小)。

问1-5.从水塔引水至车间,水塔的水位可视为不变。

送水管的内径为50mm,管路总长为

>

,流量为

,水塔水面与送水管出口间的垂直距离为h。

今用水量增加50%,需对送水管进行改装。

(1)有人建议将管路换成内径为75mm的管子(见附图a)。

(增加176%)

(2)有人建议将管路并联一根长度为l/2、内径为50mm的管子(见附图b)。

(增加26.5%)

(3)有人建议将管路并联一根长度为l、内径为25mm的管子(见附图c)。

(增加17.7%)

试分析这些建议的效果。

假设在各种情况下,摩擦系数

变化不大,水在管内的动能可忽略。

(1)由于

,管径变为75mm时流量为原来的2.756倍(净增175.6%)。

(2)并联一段等径管后,流量净增26.5%(题解过程略)。

(3)并联25mm管子后,流量净增17.7%。

问1-6.粘度为0.05Pa·

s的油品在φ112×

6mm管内流动。

管截面上的速度侧形可表达为:

式中y为管截面上任一点到管壁面的径向距离,m;

uy为该点的速度,m/s。

(1)在管内的流型;

(2)管截面上的平均流速,m/s;

(3)管壁面处的剪应力;

(1)速度侧形为抛物线方程,故管内为滞流。

(2)管中心的最大流速为

m/s

Pa

问1-7.在一管路中安装一标准孔板流量计,某一流量下汞柱压差计的读数为R1。

现拟用一喉径与孔径相同的文丘里流量计取代孔板流量计。

试判断在同一流量下,文丘里流量计的读数R2和R1的大小关系。

R2<R1(C0<Cv)。

学生自测

一、填空或选择

1.某设备的表压强为100kPa,则它的绝对压强为____kPa;

另一设备的真空度为400mmHg,则它的绝对压强为____。

(当地大气压为101.33kPa)

201.33kPa,360mmHg]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ρ=800kg/m3的油品,U形管中指示液为水(ρ=1000kg/m3),a1、a2、a3在同一水平面上,b1、b2、b3及b4也在同一高度上,h1=100mm,h2=200mm,则各点的表压pa1=____,pa2=____,pb2=____,pb3=____,h3=____。

(表压值以mmH2O表示)

0,100,200,300,340,200]

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型曲线。

其管中心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倍,摩擦系数λ与Re关系为____。

抛物线,2,=64/Re]

4.流体在钢管内作湍流流动时,摩擦系数λ与____和____有关;

若其作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则λ仅与____有关。

Re,

]

5.流体作湍流流动时,邻近管壁处存在一____,雷诺数愈大,湍流程度愈剧烈,则该层厚度____。

滞流内层;

愈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