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89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docx

江西省上饶市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春耕秋收,再到工业社会的流水线生产,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职业”有了新的定义,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新的认知。

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

工作性质的变革》,就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②传统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早已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

例如无人驾驶就让卡车司机顾虑重重,不少拥有清晰评估标准、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也面临机器换人的可能。

一份报告显示,到2033年,美国将会有47%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电话营销、保险业务员、运动裁判等。

甚至微软机器诗人“小冰”还出版了诗集,尽管众人对其作品所见不一,但说明如写诗、作曲这类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

③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开花结果,科技进步带来的系统跃迁和资源重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智能时代,怎样不被机器打败?

马克思关于机器使工人失业的担忧是否会成为现实?

面对“人类命运之问”,了解是沟通的前提,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更新教育和职业观念是当务之急。

④在基础教育领域,有人建议在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人机交互操作经验。

其彰显的教育理念,正是倡导数据读写和动手实践,弱化简单记忆与复制。

事实上,从儿童早教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训到成人教育,学习人工智能都将成为必备的技能。

有人说:

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学会与机器人“相处”,正是不断跟进科技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时刻准备应对变化的表现。

⑤学习、掌握高级技能就能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契机,适应工作性质变革。

反过来说,新技术也是职业迭代转型的催化剂。

如著名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让机器人操作切割、电烧等手术,而医生凭借抽象感知、运筹决策能力,在远程控制终端随时指导和干预。

人机协作,取长补短,既释放了医生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与稳定性。

归根结底,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其价值持续攀升,人们理应做大做强优势项目:

另一方面,人与机器人合作的技能愈发重要,机器人做人的千里眼、顺风耳,人做机器人的指挥官、把关者,或许是未来的常态。

⑥把吸纳新知当作燃油,将终身学习视为引擎,开掘职业发展新动力需要这样的坚持。

当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只有搞懂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理解数据算法的本质规律,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构建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实现人机共舞。

(摘编自康岩《走向“人机共舞”的未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给传统职业带来了挑战,其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引发了关注。

B.若想智能时代不被机器打败,就须转变教育和职业观念,紧跟时代,更新知识体系。

C.人类进行了在其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等多种尝试,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

D.未来的职业常态可能是人机协作:

机器人是辅佐者,人是机器人的指挥者和把关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引出“人类命运之问”,现实针对性强。

B.第②段举例论证传统职业甚至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

C.文章着重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优点这两个方面介绍智能时代的职业特点。

D.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告诉人们应如何实现人机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远古时代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了职业性质的变革。

B.相较于其他职业,评估标准清晰、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更严峻。

C.如果人们能够掌握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就应该把它做大做强,因为这是优势项目。

D.智能经济形态是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人们在智能时代构建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在天人合一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而成,我们可以把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的特征概括为:

春生、夏长、秋收、冬成。

这也恰可比拟为个体生命一生的途程。

四时各有当今节庆、合今节俗:

冬成:

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以过年为中心安享一年劳动成果,并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到了辞旧迎新的高潮。

中国人具有时间不断更新的意识,旧年之将逝意味着新年之到来。

新生命的诞生,也可视为旧生命的延续。

所以把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把冬储和迎春连在一起,都属于过年。

同样,人的一生中,中华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意义,元宵节是过年的压轴大戏,狂欢热闹后就投入新的劳作。

春生:

中华文化重视“生生之德”,《易·系辞》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大自然“变易”之理,表现为四时流转;而变易的深层意义在于“生”,有了生机,宇宙才多姿多彩,活活泼泼。

春生正是草木初生、万物化生的最佳季节,宜有体现生命精神的节日。

清明时节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在春播眷种之时感谢先人和大自然母亲及生身母亲,赐予我们生命和生机。

前者是清明节,后者是中华母亲节。

夏长:

夏季是生命加速生长繁茂之时,百虫也孳生,所以也是人体需要特加保护健康生长之时,需要及时加强养生卫生健身。

端午节正是迎夏的大节。

夏末七夕节银汉秋光,瓜果成熟在望,爱情也充满期望,如以生命途程为喻,已进入婚恋阶段,七夕堪称中华情侣节。

秋收:

秋季农作物收成了,相应阶段的人生也成熟了,有成就了,祈愿人月两圆共享成就的中秋节备受重视。

九九重阳,阳极将转阴,惜秋敬老,敬老从敬自己父亲始,重阳节可叠加上中华父亲节。

同时感谢以老师为代表的所有有恩的长辈,中华教师节也设在这时段。

这个年节体系,盖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是一幅自然节候的流程图,也恰是生命的流程图。

(摘编自李汉秋《对传统节日建设的思考》)

材料二:

某机构围绕传统节日建设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你了解以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吗”,调查结果如下图:

第二个问题是“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调查结果如以下表格:

选项

比例

电视、网络等媒体

88.89%

生活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00%

课堂教学

0%

杂志、报纸

38.89

材料三: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从古至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祝福。

这些节日除了有计时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以特殊的情感内涵和需求。

拿春节来讲,中国人最伟大的创造就是“大年三十情结”。

过年的高潮就是大年三十。

年文化心理是无形的,但它深深铭刻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

所以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便在天南海北,也要回家过年。

从文化角度看,这个巨大和无形的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五千年,合而分,分而合,始终是一个坚实的整体,就源于这种凝聚力。

它蕴涵着共同的生活愿望、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以及优良的道德传统。

一直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

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连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之情。

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都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

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

只有广大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摘编自冯骥才《重新认识和建设传统节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其年节体系既是自然节候也是生命的流程图,春节、端午等节日都体现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和谐。

B.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如:

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丰富意义,重阳节寓含惜秋敬老及对老师的感恩,七夕节寓含对爱情的期望等。

C.调查对象中,每个人都能了解除夕、春节的文化内涵,大部分人能了解冬至、中秋节等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了解腊八节、重阳节文化内涵的人不多。

D.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使离家再远,也要回家过年,这是因为年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年文化对中华民族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节日循天时而成,春生、夏长、秋收、冬成是大自然生命的时间次序,也和人类个体生命一生的每个阶段相呼应。

B.人们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渠道很多,如生活环境、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受其影响的程度各有差异。

C.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因而让广大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使其精神和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于传统节日的传承而言至关重要。

D.材料一、材料三都阐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所不同的是,材料三还阐述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

6.应该如何加强传统节日建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粮食

熊立功

一个冷得打寒战的深夜,叶子爹爹又回了,还带着两个人,破衣烂衫的,腰间缠着树藤。

相同的是,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

回来了。

娘说。

嗯,叶子睡着了?

爹爹问。

嗯,我给你们做着吃一点,看把你们冻的。

他们低沉的声音,还是吵醒了稻草中睡着的叶子。

几年来,爹爹总是深更半夜回家,多半是拿粮食。

娘揭开锅盖,上了几瓢水,在灶下把着了火。

再扳开地窖,舀出一碗米。

一个长个子走过去,拿过娘刚要下锅的米碗,从屁股后面摘下一个袋子,倒进去。

回头冲娘笑笑:

嫂子,谢你了,这粮食,还是存下吧,随便给我们吃点东西,就行了。

说完,长个子把灶台上的一把野菜倒进了锅里,那野菜是娘白天带叶子去挖的。

一会,香香的野菜味道弥漫了整个草棚,叶子听到父亲他们滋滋响地吃,馋得吐口水。

这几年,家里产的粮食都被爹爹拿走了,就是野菜叶子也没有饱餐过。

趁爹爹他们吃的空隙里,娘拿出针线帮他们缝补起破衣来。

娘像怕人看到光亮一样,把豆油灯放在灶门口,借着微光做。

爹爹他们出门的时候,拿走了地窖里的所有可以吃的东西。

长个子临出门时,又折回来,走向叶子,她连忙闭上眼。

长个子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叶子的脸,带着愧意说:

孩子,苦了你啊。

说着,就解开了袋口,也不听爹爹还有娘的劝阻,硬是从中捧出了几捧粮食。

并说:

不能让孩子饿着啊,以后解放了,还得靠他们建设新中国哩。

叶子不晓得爹爹他们在外干啥,也不晓得爹爹他们为什么连吃的也没有,她只知道爹爹他们,总是三更回,半夜走。

每一次回,爹爹总是都要带走家里好多东西,或者是粮食,或者是衣物。

但,叶子通过爹爹他们和娘的对话,偷偷地听到,村子里的大恶霸地主是他们打死的。

活该,报应。

大恶霸霸占了好多人的田地,还逼死了村子里的几个穷人……能够打死穷人恨的人的人,能够打死没人敢惹的人的人,就是好人!

第二天,娘把长个子留下的几捧稻谷,研成米粉,想单独为叶子打一个糊糊汤,叶子硬是把米粉存下了,她想,就是饿死,也要把粮食留给爹爹他们吃,吃饱了,好打穷人恨的人。

并坚持和娘吃着野菜,在娘面前,她还吃得格外香。

吃完野菜,叶子就有劲,就天天陪同娘存粮食。

白日,陪娘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

夜里,娘俩再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

一天半夜,睡在稻草里的叶子,被吼叫声吵醒。

几个拿枪的兵,闯进来,在草棚里到处翻,逼着娘拿出藏的粮食,他们嘴里骂着:

你个赤匪婆,快把粮食交出来,不然,捂死你……娘不动,也不开腔。

那些兵就对她拳打脚踢。

末了,没搜出粮食的几个兵,就用绳子把娘绑了,带出了门。

上前抱扯娘的叶子,被一个兵一脚踢昏过去……

那之后,娘再也没回,巴望了几天几夜的叶子,哭着叫着娘,泪哭干了,喉咙喊哑了。

慢慢地,叶子不哭不叫了,她开始一个人做着和娘一起做的事。

白日,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夜里,再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

一天又一天,叶子重复着自己做的事。

又是一个半夜,长个子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依然戴着八角帽,叶子看到他们,就扑上去,哭不出声。

孩子,苦了你啊!

长个子紧紧地抱着叶子说。

我爹呢?

长个子低下头,看着长高的叶子,说:

孩子,两天前,你爹爹和我们送粮食到前线,遇到了敌人。

为保全粮食,你爹爹把敌人引开了,也把子弹引到了自己身上……你,和我们走吧?

叶子嘴唇咬出了血,老半天,她摇摇头,很坚决地摇摇头。

然后,默默地把藏的粮食,拿出来,交给长个子他们,说:

以后,你们来拿粮食,就找我吧。

第二天,荒野上飘动着像一片叶子一样的叶子。

那一天,叶子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叶子就成了绿色的叶子……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运用了肖像描写,“破衣烂衫”“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分别暗示了他们革命斗争生活的艰苦及身份。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叶子嘴唇咬出了血,老半天,她摇摇头,很坚决地摇摇头”,寥寥数语,叶子内心的痛苦及坚强就显露出来了。

C.小说从孩子的视角来写,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红军战士的斗争生活,同时孩子的形象和其爹娘的形象相互映衬,写了两代人的革命,构思巧妙。

D.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夜里,“夜”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叶子悲伤的心情、深化主题等诸多方面的作用。

8.小说以荒野上的“叶子”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以“粮食”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

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

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

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

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

除蔡河拨发纲运官。

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

丁内艰,起复。

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

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

因范格以进。

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

既成,子淔奏今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

旬日,易得百余万缗。

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

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

靖康初,复秘阁修撰。

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

渍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

时建督府,军需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

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

卒于家,年六十七。

子淔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

“此公家千里驹也。

”及长,善谈论,工诗。

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赵子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B.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C.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D.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荫补,在古代,子孙因先世是高官或有功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得以任职。

B.御,对帝王及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及所用之物的敬称,如御书、御览、御驾亲征等。

C.奉祠,古代官职名称,担任奉祠的官员只领取俸禄而无具体职事,是闲散之职。

D.三京,是古代三个都市的合称,宋时以洛阳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大名为北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子淔能力突出,凭借功劳升迁。

治理西内时因才华突出而受到漕使宋昪的器重;担任江西都转运使时,因运送粮饷有功而被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

B.赵子淔体察民意,进行钱币改革。

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给百姓带来不便,请求铸造小铁钱,并献上模型。

虽然皇上高兴,但此举得罪了蔡京。

C.赵子淔忠于国家,劝说溃兵救国。

他在金人侵犯洛阳时逃至荆南,而时值溃兵攻破了荆南城,他抓住机会劝说溃兵为国效力,得到了溃兵积极响应。

D.赵子淔为官正直,然而也有不足。

宋昪事情办得不妥时,他据理力争,常使宋昪改容道歉;皇上大兴土木时,他监管工程而不劝谏,为此招致鄙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

丁内艰,起复。

(2)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北塘避暑①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

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

“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

“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15.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劝学》中,荀子以“,”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2)苏轼《赤壁赋》中,“客”希望与神仙相游,与明月同在,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发出“,”的感慨。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以“,”两句写出了敌军的来势汹汹、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上,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作家的。

有人评价说:

“《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记录。

”()。

《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

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

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

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

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恰到好处。

():

《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

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寥寥可数鞭长莫及作壁上观天衣无缝

B.屈指可数鞭长莫及袖手旁观无懈可击

C.屈指可数望尘莫及袖手旁观天衣无缝

D.寥寥可数望尘莫及作壁上观无懈可击

18.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B.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C.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D.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对包身工制度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包身工制度,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D.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0.下面一幅漫画反映了一些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请拟一条宣传语,倡导节约粮食。

要求:

宣传语由两句话构成,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且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语言表达得体、准确。

(5分)

21.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部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请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部进行推荐,并写出推荐理由。

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突出所选作品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50字左右。

(6分)

备选作品: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巴金《家》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尔扎克《高老头》朱光潜《谈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我选:

推荐理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七十华诞。

在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成就令世人瞩目,但也面临着困难与挑战。

作为和新时代密切相关的青年,你对国家的发展有怎样的思考?

请以“我为共和国献策”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作为国庆献礼。

要求:

所献之策具体合理,有针对性,有建设性,有说服力;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进行了……多种尝试"错,原文是说"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

2.C【解析】"着重从……人工智能的优点"错,文章写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但并没有着重写其优点。

3.B【解析】"更严峻"错,从文章第②段来看,文章没有这方面的比较。

4.B【解析】"重阳节寓含惜秋敬老及对老师的感恩"错,重阳节寓含惜秋敬老,教师节寓含对教师的感恩。

5.D【解析】"材料三还阐述了……形成原因"错,材料三没有阐述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

6.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

②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课堂教学广为宣传,让人们充分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③要有创新意识,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如七夕节上叠加中华情侣节、重阳节上叠加父亲节。

④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