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90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岳麓版必修3

2014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岳麓版必修3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课标解读】

应该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包括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等。

注意分析新中国取得辉煌科技成就的原因,理解这些高科技成就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标要求中提到的科学技术比较笼统,所以还需要适当了解新中国在其他方面的科技成就。

如人工合成胰岛素等。

【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知识梳理】

一、两弹一星

1.背景和目的: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⑤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⑥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历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影响: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

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③1964年发射第一枚;

④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⑤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⑥1975年,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3.“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二、“东方魔稻”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

(1)理论上:

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2)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

解决了中国以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信息技术的重大成就:

(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型机诞生

(2)1992年,“”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

(3)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4)2009年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

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2.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神舟”号飞船

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顺利送上了太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两名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

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思维拓展】

1、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科技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4)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2.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商科技侧重点的不同及原因。

(1)80年代前:

主要是为了冲破美苏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原因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企图扼杀新生人民政权;B、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2)80年代后:

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原因A、80年代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B、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

3.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一)两弹一星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附:

“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

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②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两弹一星的意义:

①维护了我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②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

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二)东方魔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年

(1)理论上:

袁隆平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2)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东方魔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1.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2.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用

1983年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年

“银河–II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30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年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外科技比较

类别

外国

中国

电脑与网络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1983年“银河—Ⅰ”

1969年国际互联网

1997年“银河—Ⅲ”

19C70S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73年袁隆平培养出第一个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1993年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1999年中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7年“克隆羊”出现

1999年中国第一只克隆羊

21C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

1964年“原子弹”;“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9年,美“阿波罗—11”登月飞船

1966年核导弹、1967年氢弹、

1986年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1993年美国、俄罗斯等组成“国际空间站”

1970年“东方红—Ⅰ”号人造地球卫星

2004年欧美火星探测器大闹火星

2003年“神五”,2005年“神六”

【走进高考】

例1.(2006上海综合,13)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

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解析 B.题干中有两大信息:

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

例2.(2009山东基本能力,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C“两弹一星”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果,大庆油田是十年建设时期的成就,排除①和③。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核武器研制成功B.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1”型机问世D.“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

2.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世界性的植树造林运动B.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

C.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D.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

3.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是:

A.1978年巨型计算机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B.1983年“银河-1”巨型计算机诞生

C.1993年“银河-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1997年“银河-1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4.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研制氢弹成功B.“东方魔稻”

C.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5.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B.袁隆平C.杨利伟D.邓稼先

6.“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现实意义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

7.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核武器研制成功B.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Ⅰ”型机诞生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8.“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青藏铁路通车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D.银河系列研制成功

9.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10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③正确的发展科技的规划④一些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下图是“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照片,标志着我国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12.2008年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进行了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欧洲和日本前面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5号”

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

发射成功

13.有人说:

“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14.下图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所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它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15.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经典物理学的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1)依据“贺电”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2003年10月15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

号”成功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

(2)这艘飞船上的宇航员是谁?

这次飞行具有怎样的

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

发展的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

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

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9分)

(4)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5分)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DA  6―10 CACAD 11-15ACACC

二、非选择题:

16.

(1)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

(2)杨利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证;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创新精神;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

17.

①答:

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4分)

②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分)

③答: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B、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C、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9分)

④答:

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