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966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2019年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复习要求:

1、熟记本提纲内容。

每一个同学务必认真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督并签字。

2、认真复习《作业本》。

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复习要点: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电有不同的种类:

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

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4、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7、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如:

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

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如:

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9、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1、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

  12、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3、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

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科学实验:

1、制造“电路监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

2、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0页;

3、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

4、熟悉实物图和电路图。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普通的油菜花由萼片(4)、花瓣(4)、雄蕊(6)、雌蕊

(1)四部分组成。

生长变化的过程:

花蕾-开花-凋谢-果荚。

 2、不同植物的花是各种各样的。

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

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有雄蕊和雌蕊的称两性花。

但花不会又缺雄蕊又缺雌蕊。

  3、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作用。

植物繁殖新生命的主要过程:

花的雄蕊产生花粉,传播到雌蕊上使胚珠受精,然后形成果实和种子。

按花粉的传播方式,可分:

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鸟媒花。

  4、不同植物的果实有很多不同,但果实里都有种子。

不同植物的种子也有很多不同。

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不都是一样多,但荚里种子多少是有分布规律的。

  5、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

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有利于生命的延续。

撒播方式:

利用:

水流传播(椰子、莲蓬等)、弹射传播(喷瓜、凤仙花、豆类等)、风力传播(蒲公英等)、动物传播(苍耳、野果等)

  6、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

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

蚕豆种子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胚芽长成茎和叶,胚根长成根。

子叶有提供种子发芽所需养料的作用。

  7、动物在繁殖上与植物有相似的地方:

分为雄性和雌性,卵受精后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产卵繁殖的动物:

鸟类、两栖类(青蛙等)、昆虫(蜻蜓、蚂蚁等)、软体动物(蜗牛、田螺等)、爬行动物(乌龟等)、鱼类……

科学实验:

1、研究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见科学书第33页。

2、研究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实验,见科学书第32页。

 

 

三、食物单元

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般分三类:

来源于植物的食物叫素食(水果、蔬菜、粮食等);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叫荤食(肉、蛋、水产、奶等);其他(水、调味品等)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3、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膳食营养原则:

多种搭配;荤素搭配;每天都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吃垃圾食品;不暴食暴饮……

  4、食物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烧熟可以杀灭细菌、使食物味道更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5、面包等食物放久了有的要长霉菌。

霉菌生长需要湿润温暖的环境。

  6、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霉菌、细菌等)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用冷冻、晒干、腌制、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就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了解食品,可以从包装上获取不少信息。

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方法、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保质期。

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但有的可能有害。

保质期短的往往有利健康。

科学实验:

   1、检测淀粉的方法:

往食物上滴碘酒,如变成蓝紫色,则说明该食物含有淀粉。

2、检测脂肪的方法:

拿食物在白纸上反复擦,如有油迹,白纸变透明,则说明该食物含有脂肪。

3、食物营养金字塔,见科学书第47页。

4、霉菌生长实验(对比实验,注意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见科学书第47页。

说明:

1、以上四块面包,只有在桌下滴水的面包上霉菌会长的最快,说明霉菌生长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

2、研究太阳光对霉菌的影响,只需表格二中放置的地点改为阳光下和阴暗处即可。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科学概念:

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2、岩石按形成的原因,分为:

沉积岩(水成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地球表面物质沉积胶结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砾岩。

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地球从里到外分为:

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岩浆岩如浮石、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等。

  3、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不同矿物有不同的特征。

见科学书第61页。

  4、岩石有不同的光泽,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蜡烛光泽、丝绸光泽、泥土光泽等。

矿物也有不同的光泽。

  物体有不同的软硬,矿物也有不同的软硬。

标准见科学书第73页。

  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条痕,可以在瓷板上摩擦。

在识别矿物时,条痕的颜色比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5、地表的岩石在慢慢地不断地变化着。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叫风化,岩石的风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6、岩石和矿物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如:

石英用于制造钟表和计算机;石墨制造铅笔芯;铁矿石炼铁;花岗岩用于雕刻等。

附送:

2019年教科版四年级下语文期末监测试题品贞版

一、基础知识:

(60分)

1.看拼音,写汉字。

(20分)

pútáopāoqìpáoxiàoyìlìjǐnduàn

làzhújuānqūgēbochuǎnqìbàngwǎn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

刹那间(chàshà)抡起(lúnlūn)

矗立(zhùchù)膝盖(qīxī)

3.补充词语。

(6分)

()钉()铁井然有()心()胆()

失()落()无所()惧()如()来

4.填上合适的词语。

(6分)

灿烂的()胆怯地()驾驶()

()的瀑布()地掩护躲避()

5.判断。

(7分)

(1)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美国的安徒生。

()

(2)“慈祥”的反义词是“严厉”。

()

(3)“我一定会再接再励,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句中没有错别字。

()

(4)盘古死后,他的头发和汗毛变成了雨露甘霖。

()

(5)“挑子”和“挑货”中“挑”的意思相同。

()

(6)《猎人海力布》一文中“海力布最终变成了石头。

()

(7)“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

()

6.按要求写句子。

(12分)

(1)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

(2)田里的高梁狂乱地摇摆着。

(缩句)

(3)敌人的子弹向五位壮士飞来。

(改为比喻句)

(4)我们讨论并参与了这次会议。

(用修改符号改错)

(5)()你答应了大家,()应该把事情做好。

(填关联词)

(6)(仿写)爱像一股暖流浸润着我们的心,爱像。

7.填写诗句和名言。

(7分)

(1)野旷天低树,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可怜九月初三夜,

(4),更堪岁里闰添长。

(5)农夫心内如汤煮,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7),勿施于人。

8.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不是同地类的成语,写在括号里(5分)

①()A.公而忘私B.公正无私C.大公无私D.损公肥私

②()A.负荆请罪B.讳疾忌医C.痛改前非D.知错必改

③()A.一朝一夕B.长年累月C.天长地久D.成年累月

④()A.江山如旧B.焕然一新C.耳目一新D.万象更新

⑤()A.坚定不移B.坚忍不拔C.犹豫不决D.坚持不懈

二、阅读:

(33分)

(一)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代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

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有的说:

“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

”有的说:

“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

”……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

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

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

这些孩子不明白:

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

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查字典知识。

(6分)

“撞”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

“撞”字是()结构。

“撞”在字典里的意思有:

①击打;②碰;③莽撞的行动。

“别人才不会撞上他”在这里“撞”意思应选的解释是()。

(填序号)

2、这位盲人为什么晚上出门总是跳着一盏灯笼?

(用“√”选择)(2分)

(1)为他人照亮夜路。

()

(2)怕别人撞到他。

()

(3)既为他人照亮又不会被人撞到。

()

3、下列句子中的“明灯”分别指的是什么?

请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2分)

ɑ、明亮的灯b、为别人着想的思想c、放在明处的灯。

(1)他们心中没有明灯。

()

(2)他们手上没有提明灯啊!

()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填序号)(2分)

A、要学习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B、我们夜晚出门都应该有灯亮。

C、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二)

——————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一下只好拉倒了。

我坐在门口,望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

“你看,雨水都溅到身上了。

”我没理会,却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  爸爸  你看  房檐下的石头怎么隔一段距离  就有一个小窝  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jiěshì(    )说:

“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房檐上的雨点打的。

”“是吗?

”爸爸故意jīngqí(    )地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凑过来笑着说:

“这叫‘滴水穿石’,咱们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是滴在这个地方,渐渐地就打成现在这样的小窝。

”接着,爸爸又说:

“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听着爸爸的话,我心里想:

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发。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

(4分)

2、在第2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5分)

3、从文中找出一个适当的词语作为文章的标题,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3分)

4、形容雨大的词是(        );“奇妙的东西”在文中是指 (       

                                           ) ;用“——”在文中划出能说明“滴水穿石”这个词意思的句子。

(3分)

5、文中最值得我牢记的一句话是 (                       

                                )(3分)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发?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