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05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政治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14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13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17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18.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汉武帝时,设州作为监察区,长官为刺史。

②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

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

③隋,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

④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

唐朝中后期,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⑤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

路—州—县三级。

⑥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省的长官叫平章政事。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在地方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在中央,1380年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③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3.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③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④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

2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直接原因: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6.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第二次鸦片战争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

其间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11.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给英国。

12.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13.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4.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1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94年丰岛海战。

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16.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17.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19.《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0.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注意:

不反封建)

21.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2.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激战,史称凇沪会战。

营长姚子青牺牲,副团长谢晋元坚守仓库,上海失守。

24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

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失败。

胜利的战役有: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总体失败

25日军的滔天罪行:

①1937年,南京大屠杀,被杀的总计三十万人以上。

②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③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26.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

27.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取得胜利

28.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9.193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2.1851年的广西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建立;

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3.太平天国北伐的目的是推翻清朝,西征的目的是巩固天京,东征的目的是断绝清朝的财源,充实自身的经济力量,东征(领导者——秦日纲)过程中摧毁了清政府建立的江南和江北大营,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4.《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制度是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方式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5.《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

它没有真正实行的原因是:

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使它没有真正实行。

5.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1856年,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石达开出走。

7.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了清军的江北大营,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

8.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9.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方面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方面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2课辛亥革命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日本东京和上海成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两个中心。

民主革命思想家有:

章炳嶙、邹容、陈天华

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4.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其中民权主义为核心思想

5.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在武昌率先发动起义,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史称“辛亥革命”。

6.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1912年2月,在袁世凯威逼下,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9.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的标志是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2.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运动主力军由学生转移到工人。

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

5.五四运动中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

6.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不久在北京也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任书记。

8.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还决定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9.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11.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大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

大会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12.1925年的五卅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新高潮。

13.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14.北伐期间各地人民的反帝斗争成果最大的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15.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

16.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全面破裂,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失败。

17.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观原因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8.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领导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称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

22.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其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其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左”倾冒险主义。

23.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5.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26.1937年8月,中共在陕北洛川开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7.1941年,中国共产党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在民主政权中,实行团结各抗日的阶级、阶层;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还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开展整风运动。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8.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作了报告,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29.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30.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开始。

31.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

32.1947年,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

33.1947年6月,刘邓率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4.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5.1949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36.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覆灭。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3.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一届人大选举国家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

5.二届人大上,刘少奇当选为主席,朱德为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总理

6.在第三届人大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7.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8.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五个,最早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

10.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11.1967年,由张春桥等策划,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

1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

13.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15.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16.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7.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1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1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20.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

21.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2.台湾成立海基会。

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3年两会会长在新加坡进行会谈。

“汪(汪道涵)辜(辜振甫)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23.1995年初,江泽民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3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4.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5.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6.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7.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这一事件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的标志。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

8.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9.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原则基础。

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最大难那题。

10.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1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

12.中美建交后不久,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关系的发展。

13.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973年,中日两国互派大使,日本早于美国正式同中国建交。

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4.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

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邓小平还提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强调反对霸权主义。

15.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16.中法两国互访,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

1998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17.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18.2001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2003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律

1古希腊的文明孕育于爱琴海地区

2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征,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

3.希腊城邦政体的类型大致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等。

雅典和斯巴达是最著名的城邦,斯巴达实行贵族制,雅典以民主制著称。

4.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5.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6.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

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可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7.雅典实行民主制的根本目的是凝聚本城邦的公民,防范外敌,保持独立;

对外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雅典的民治制度是小国寡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