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130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docx

班主任培训简报第二期

 

第二期诸佛庵黑石渡落儿岭主办

“安徽省2013年度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远程研修项目培训”启动已有一个星期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各位老师有哪些收获呢?

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合,榜样示范,现身教育,才最有说服力。

(孙义会)

现代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在现代信息日益发达、迅速的今天,在教育中日显力薄。

但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鼓励的表情,却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或一个阶段,让孩子受益终生。

因此,我们又怎能妄自菲薄,胡言乱语?

(陈明生)

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不需要太多的辞藻,言简意赅说明白即可。

就像教育学生,自己良苦用心他们理解知道就好!

(陈明生)

虽然从教二十多年,谈到学生成绩自己还是满引以为傲的,但是在教学理论方面却比较匮乏。

与大多数同行一样,在工作中,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一直认为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

随着培训的深入,我深深的意识到一名好教师没有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就无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班级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提高自己。

我想随着班主任远程培训的深入学习,我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肯定会有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很好的基础。

不仅有爱,更要学会尊重。

(余宏军)

看了《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之后,我很有感想。

三个故事中的老师之所以值得被人称道,就是在于他们对待学生不仅有爱,更是懂得学会尊重,他们何尝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查道全)

打破传统思维,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

平时看到早出晚归的学生背着与身体不协调的书包,感叹学生的不易,作为一个普通老师,自己却无力改变什么。

看着“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死亡诗社‘”中基丁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感动,学生不是机器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怎么能以同样的教学模式禁锢他们独特的思想?

基丁老师是伟大的,我们老师也要打破传统思维,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

(叶菊)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班主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是大有必要的。

班主任工作,从读书做起,读有关班主任的专业刊物,学科专业书籍,社会热点书籍,学生爱读的书等。

总之,一个班主任,首先是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人不一定要长美丽,但一定要有魅力。

(罗会报)

耐心和细心是一个合格班主任老师必备的条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这些没有形成完整人格的学生,有耐心和细心我们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

(汪为明)

《地球上的星星》让我看到流泪,是为伊夏的痛苦经历,也为伊夏的成功。

尼克老师成功地让一个人人唾弃的坏孩子变成了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孩子,真的让我佩服。

我们其实都有这样的慧眼,但要像尼克这样去主动发现,需要有尼克老师这样的耐心。

尼克老师不仅激发、放大了伊夏绘画的天赋,更多的是让伊夏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快乐的生活。

(黄家桂)

感谢师大的专家们!

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次学习有具体的理论指导,有不同的案例分析,还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感谢师大的专家们为我们搭建这么好的学习、研修平台。

我将学以致用。

(胡训玲)

当我教一年级语文时我更多的是采用多媒体、游戏、奖励等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现在孩子们要上三年级了,我更多的是奖励小星星、学习用品、课外书的形式来激发兴趣。

当然,要想孩子对你的课感兴趣,那就要在课堂上多运用你的智慧喽,让你的课更生动,更幽默,更多的让孩子参与,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黄家桂)

 

看《平凡的教师感人故事<死亡诗社>》有感

黑石渡镇戴宗芹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班主任课程培训,观看了《平凡的教师感人故事<死亡诗社>》这部影片,片中的感人情节历历在目。

影片开头即向我们展示了名校威尔顿教会学校的校训“传统,荣誉,纪律,优秀”,让我们感受到这所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循规蹈矩。

然而新学期文学老师JohnKeating(RobinWilliams)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他通过种种对这所学校来说可以是离经叛道的行为,让学生“抓住今天,即时行乐”,这些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看着他们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

让我也不禁热血沸腾。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渺小的,ohnKeating(RobinWilliams)最终离开了学校。

影片中的尼尔是一个有理想,有热情,充满着青春朝气的少年,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着他,但是他选择自杀来祭奠自己的自由这引起了我的沉思,难道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后,自杀就是唯一的出路吗?

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只有一次,张海迪就曾经说过: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做为残疾人的她尚且如此,那我们四肢健全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善待生命,呵护生命呢?

我们的教育真的该好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了。

教育学生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我们的教育应该进行反思。

学校和教师到底是为分数服务,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

学生在校的时间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成绩成了唯一可以衡量他们好坏的标尺。

当学生找不到认同感时,就开始对抗学习,厌恶学校和班级。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可是当代教育却越来越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在这种日益喧嚣应试教育思潮中,教育离育人的宗旨越来越远,越来越成为组织升学的工具,教育的功能异化了。

很喜欢马丁·路德·金一句话:

“意识到、看到不好的事情,就请大胆的说出来,不必避讳,没有必要掩饰,更不要对一些违背规律的事情默认,服从,执行。

这样的话,这个世界就有救,教育就会有救。

”我喜欢当教师,是因为我对教育充满‘信仰’,我相信好教育能帮助这个世界变好很多很多。

我坚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我肯定要做一辈子的教师。

 

《讲台前的我》观后感

诸佛庵镇熊远琴

看完《讲台前的我》,我感触颇多,深有茅塞顿开之舒畅:

原来应该这样做,可以这样做!

便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反思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应该有许多细节需要改进,需要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

感谢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是他成就了卓越,是他拯救了优秀。

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灌输式的教学,为什么总是效果平平,也许许多“天才”被我们忽略。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我觉得我们的教学方式应该有实质性的改变。

记得小时候伙伴们在一块玩游戏,如下五子棋、“抓子”等新游戏大家很快学会,并没有“教师维持课堂纪律”。

这说明平等、理解、尊重、兴趣在教学中有着巨大作用。

孩子是活的精灵,他们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他人的尊重,作为与孩子们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师,我们要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重视他们的感受、需要,理解、尊重他们,并且要让他们感受到这一点,这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让我们转变教育理念,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平等的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也许我们也能做到像他们一样。

 

观《死亡诗社》有感

霍山县黑石渡中心小学杜延伟

 

死亡诗社?

刚从课程里看到这名字我就很好奇了,赶快点击打开视频来看,你可别说,看完之后,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很欣赏基丁老师,我发现他在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这部电影发生在美国大学最好的预备学校——威尔顿教会学校,可是这也是一所充斥着教条与古板气息的学校,学校的宗旨:

“传统、荣誉、纪律、卓越”。

可是新来的老师基丁先生他的教学宗旨却是:

反对教条,鼓励各抒己见,这和威尔顿教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相违背的,所以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冲突。

课堂上基丁先生带领学生们远离井然有序的教室,表面上离经叛道,却直指生命。

他让同学们停下浮躁的脚步,去面对那一张张年代久远的发黄照片,去聆听,去感悟时光的短暂和生命的消亡;他让学生站在桌子上换一个视角去看世界,他甚至将课堂搬到操场上,让学生在他面前排队行走,从走路的姿势分析他们的个性和心态;他让学生们踢球之前每人念一句激励自己的诗歌,告诉他们,在理性的现实之下,隐藏着一个梦幻、浪漫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感知。

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将课堂搬到了室外,让学生亲自感受,比如,数学在辨认方向时,语文在写一篇景物作文时。

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

课堂上基丁先生甚至站到讲台上面,因为他认为站在讲台上面可以提醒他自己要经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而且他还鼓励他的学生也站上去,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他告诫他的学生,当你认为你知道某件事时,必须再以不同的角度看它。

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想当然的去理解学生,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然后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在基丁老师的鼓励下,一直生活在父母阴影下的尼尔迈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第一步,他瞒着父亲去演了话剧并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胆小的托德最终也在基丁老师的鼓励下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怯懦,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查理无所畏惧的做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诺克斯更是不顾一切的去追寻他的爱情。

他们秘密的成立了“死亡诗社”,那对他们而言是自由是梦想,因为在那个黑暗的山洞里,他们可以摆脱学校的束缚,家长的管教,尽情的诵读、歌唱,在那里他们可以抛弃一切杂念,尽情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方向,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听话顺从的尼尔终究还是没能摆脱父亲的阴影,了结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以一个自由而鲜活的生命姿态发出他最后无言的愤懑,他结束了被操控的人生。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也在为我们的教育而担忧:

家长的重压、学校的束缚埋没了很多学生的才华,也吞噬了不少年轻的生命,我们一昧地追求成绩追求分数,却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说创造力。

每一对父母,每一位老师都在以他们自己的经验或多或少的干涉着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未来发展。

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的确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大学生,优秀的律师、医生,培养了很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然而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个性的发展,我们过于信赖书本,缺乏大胆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我们都太安于稳定的生活,缺少去挑战生活的勇气。

相比而言,我个人很欣赏基丁老师的教学方式,他是学校的“另类”,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不是分数,不是升学率,甚至也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敢于挑战敢于怀疑一切的精神,是一种会受益终生的思维方式,是发展个性保持自我的坚定信念,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给问题学生以自信

——《平凡的教育》观后感

学校做好问题学生的转换工作,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育人质量,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

自信则是转化问题学生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因为问题学生出现问题也不是一日、一时。

而是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或是家长面对孩子错误时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下,出现的不健康或是不正常的行为习惯。

所以我们在转化她们时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另外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任何有助于帮助学生的方式、方法,根据她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对转化自我的自信心。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名学生,老师说的话,她总听不明白是什么。

平日里非常好动,上课精神不集中,总是与同学打闹,作业书写错误百出,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效。

三年级时,连最基本的加减法都不能正确计数。

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跟她玩。

经过观察我发现,该生由于是父母报养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她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

上课时总是想一些家庭中的伤心事,上起课来就感到很没意思。

所以上课时才会注意力不集中。

明白了她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

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

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

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最简洁、明白的语言与她沟通。

每次做作业,我也总是把她叫到我的跟前,让她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各种作业,开始的时候,她总是出错。

有的时候说七、八遍还是不明白。

有的时候看到她这样真的很生气,但更多的着急,怕她这么小就跟不上,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困难了。

在担心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我首先与她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她的家长尽可能的不要在孩子面前诉苦。

这样对她在学校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还指导家长在家时,多指导她写作业。

这样家、校联合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她取得进步。

在做题时看到她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表扬。

她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由最开始的惧怕到我旁边写作业到现在只要一有作业就主动到我这里,有的时候我看她完成的很好,让她回到座位去写。

我知道她在进步,她对学习的热情也在一点点高涨。

现在她上课不再与他人交谈,每次作业也都能比较认真的完成了。

她的点滴进步不仅她自己感受的到,就连以前不愿意跟她一起玩的同学也感受到了,她们发现她进步了,都很高兴跟她一起玩,还有学生说要永远跟她成为好朋友。

同学的支持与关心更加增强了她的自信,她也表示:

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再也不在上课时开小差,她要好好学习,将来跟同学们一起上大学。

看到她的进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问题虽然有时让我们很头疼,但是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去关心她们,教育她们。

运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去引领她们,帮助她们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寻找自信,那么,她们是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从问题中走出来的。

反思:

一、一个都不能少。

不仅是指班级里不缺少学生的数量。

而是指她们都能在教师的教育下取得进步。

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后或掉队。

虽然这样做会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而对教师来说,问题学生也是学生,她们同样应有受教育,被关爱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这种权利。

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才有拯救那些问题学生,帮助她们从问题中走出来。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问题,就否定她们的存在,或是忽视她们的存在。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个小魏老师那样,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们建立自信,并依靠自信从问题中解脱出来,逐步与其她学生看齐。

二、教育孩子的前提是:

了解孩子。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自己教学生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

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

其一,教师的工作往往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能力,并不是全方位的;其二,基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会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

其实“问题学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有那么多问题。

她们中多数只是某一方面落后。

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了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

这还不足以给教师们以警醒吗?

三、自信,是问题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教师们面对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行为习惯、技能技巧,所以她需要的帮助很多很多,我们根本就来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弥补,只能给予她最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培养她的自尊自信。

每个人潜力的大小,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于自我评价的高低。

而这个自我评价的水平,是受她人长期暗示的结果!

最容易给予这种暗示的人,就是学生眼里最具权威最值得信赖的人,往往正是她们的父母或者老师。

而在她们心里,老师的评价则比父母更重要,因为教师所否定的,往往不是一件事,很可能是一种能力,一种希望,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什么不多给学生一份肯定一份鼓励?

为什么不多给她一份成功的希望呢?

也许真正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开始。

《讲台前的我》观后感

诸佛庵镇张波

观看了《讲台前的我》后,我在思考。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

Cohen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孩子,从小患有妥瑞氏病,一种精神方面的心理疾病。

这种疾病时常会发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是无法控制的,且无法医治的病,因而在同学们当中感到非常的自卑。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校长用对话的方式,让大家耐心地倾听Cohen的声音。

这个举动改变了他的一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了解与热爱学生,尊重与赏识学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客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等,这些差异应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依据。

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待遇,势必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学生的成长需要爱,在学校尤其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赏识和支持,老师要睁大眼睛找学生的优点,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力争做到。

观看《死亡诗社》有感

落儿岭杨丽丽

观看了关于基丁老师的教学片断,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想想我们的教学实际,我可以肯定的说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都还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当然这也是无奈之举。

升学的压力,家长对分数的期望,不得不让我们在尝试走新路的时候畏首畏尾,不敢大踏步的向前。

走着走着又回到了起先的原点。

这么多年的教学抹去了我们太多的激情,所以这次看了基丁老师的教学短片让我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次反思。

在平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能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能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能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火花的爆发;只能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和“乐学”的体验。

所以我们要致力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带着积极性的去学习,去思考。

真正做到认识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的综合培养,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从而取得潜能最大的开发。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和创造。

充分的展现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我们应拒绝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

并且,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说到这,也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欢迎各位指导老师和同班同学们批评指正。

 

我在《死亡诗社》中看到的

诸佛庵镇张圣杰

基丁,一位帮助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船长;基丁,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引导者;基丁,一位活泼开朗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基丁,拥有另类教学方式的执教者......

看完培训资料后,我也在网上粗略的观看了一下《死亡诗社》。

悲剧,一部彻底的悲剧。

我认为造成这种悲剧的是这样的一串矛盾——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决策部门之间的矛盾。

学校、家长与部分教师联合起来,通力约束学生,使其按照他们“预定的轨道运行”;而真实的社会,却对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提出了质疑;部分开明的教师与人士开始思考,我们怎么才能赋予孩子“真正的灵魂”;决策者却在“政绩”、“体制”、“变革”中,艰难的徘徊。

多么相像呀!

......唉!

做为基层教师的我,还是谈谈基丁的教育教学方法吧!

基丁老师是一个活泼、幽默、善于使用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法)来让学生感受、感悟、感知的优秀教师。

他在校史课中吹口哨带领学生参观,让学生对他有了一个另类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进而让学生在已故校友的死亡中感知生命的存在,体验生命的意义,思考生命的价值。

他还善于使用以点代面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考。

比如让学生站在桌子上,环顾四周(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让学生从这个很小的动手实践中感知换位思考或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的优越性,从而让学生展开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思考。

这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可以借鉴的,但是要让学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也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

他善于创造与抓住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顺藤摸瓜”,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灵感与思维能力。

那个封闭、“压力山大”的小伙子——陶德,在基丁“连珠炮”式的“语言攻击”与引导下,先呼喊出自己内心的野性,进而从“华特叔叔”的照片为切入点,先引后放,让那个孩子有了自己得意的“铿锵”之作。

还有一个可贵的地方就是他对学生们的态度。

虽然他让学生们叫他“船长”,但他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他是学生们思想上的“船长”,基丁想把他那群可爱的“水手”,从禁锢的海洋中释放出来,带领他们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然而优秀的方法却酿造了一个失败的案例——尼尔自杀了!

资料上有这么一句话“基丁老师被诬陷与尼尔的死有关”,我认为尼尔的死确实与基丁老师有关。

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基丁老师第一课就在跟学生们讲生命的重要,我们要抓住今天。

而当理想与自己身边的一切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当怎么处理呢?

难道我们要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理想”吗?

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是要靠自己的生命去实现的。

我认为,过渡的夸大了理想的价值,是尼尔死亡的直接原因(这也可能是导演安排,剧情需要吧)。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自我伤害的现象越来越多,我认为教育学生适当的“放弃”,在现在是很重要的。

以上均是我的个人看法,很可能也有点另类,请大家斧正,谢谢。

教师评语: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比较同意你的观点,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我们要懂得取舍,能够“放弃”,幸福的生活。

愿每一颗星星都发光

与儿街余宏军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伊夏是一个很特别很也有个性的孩子,有阅读障碍,但却是充满奇思妙想。

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彩色的,是可爱的。

然而生活中他却是人人不受欢迎的调皮男孩。

伊夏让他父母感到无奈和失望,他是老师们眼中的弱智生。

老师经常找他的父母来学校谈话,他经常受邻居孩子欺负,受家长们的责怪,生活习惯也不好,谁都不喜欢他。

伊夏对学习差点患上了恐惧症,幸亏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对他伸出了关爱的手,尼克老师耐心地说服伊夏的父母和校长,用他的爱心以及独特的教学方法为伊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小男孩伊夏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快乐。

看完这段视频,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常说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静候花开,可是我们也知道花有自己的特点,要让他开就要给予他所需要的,没有合适的条件花是无论如何也开不了的。

伊夏的成功,是尼克老师的成功,也是素质教育的成功。

而面对他们的成功,在看看我们教育现状,我不禁发起内心地声声呐喊。

应试教育严重摧残着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而作为殉葬品的老师,却间接地充当着刽子手的角色。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喊实施素质教育,而又有谁不是在努力践行着应试教育。

谁都知道看重分数的恶果,但谁都在追寻高分的荣耀!

分数就是质量,名校才是人才。

这样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改变,要想实施素质教育纯粹是无稽之谈。

在学校这片土地上,虽然我们走进了有效教学,但老师们对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衡量还是几乎成了对一个学生评价的全部,就像视频中除了美术老师以外所有的老师衡量伊夏一样。

看了这个视频,我有了一个希望,希望将来我们的教育,不单单在成绩方面对学生列出名次,给予奖励,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比如记忆力,创造力,设计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爱心,责任心,音体美等多方面给出多元化的肯定和奖励,多举办相关的比赛活动,不要等到大学,因为那时就晚了。

很多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仅仅是为了加分,为了奖学金,而不是兴趣,不是为了提升自己。

我相信,也许创造力强的孩子经过发现和培养,将来就会有很伟大的发明;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经过锻炼就能成为很强的公关人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经过深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