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27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保康县高二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0.1NA

B.1.6gNH2-离子所含质子数为NA

C.22.4LHCl溶于水,溶液中H+数为NA

D.9gD216O所含的中子数为4.5NA

2.下列各种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0的溶液中:

Fe2+、NO3-、SO42-、I-

B.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

Na+、[Al(OH)4]-、S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Na+、I-、K+、NO3-

D.c(H+)=10-14mol·L-1的溶液中:

Mg2+、NO3-、Fe2+、ClO-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加热分解HgO可制得单质Hg

B.炼铁时,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中还原出来

C.沙里淘金是利用金和沙子的密度不同,从而将金粒分离出来。

D.活泼金属Na、Mg、Al的冶炼都是通过电解其熔融状态的氯化物制得的

4.某同学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

①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②在海带中加入少量酒精,点燃使其燃烧为灰烬,在灰烬中加水搅拌;③加四氯化碳并振荡;④过滤;⑤分液。

该实验的合理操作顺序是

A.①③⑤②④B.②①③④⑤

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②⑤④

5.已知反应2A

B+3C,在200C进行时其v(A)=5mol·L-1·s-1。

如果温度每升高100C,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

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至500C时,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v(C)是

A.20mol·L-1·s-1B.40mol·L-1·s-1

C.60mol·L-1·s-1D.150mol·L-1·s-1

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H=+119kJ/mol,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C.稀溶液中:

H+(aq)+OH-(aq)=H2O(l)△H=—57.3kJ/mol

D.在25℃、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表示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

7.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容器的平衡3A(g)+B(g)

2C(g)△H<0,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

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①容器内的温度一定升高

②v正一定变大

③容器中C物质的浓度一定升高

④容器内的压强一定降低

A.①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100mL6mol·L-1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Na2CO3(s)B.水C.硝酸钾溶液D.盐酸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H=—184.6kJ/mol

B.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

C.2C8H18(g)+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

D.CO(g)+1/2O2(g)=CO2(g)△H=—283kJ/mol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1.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1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13.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和溶解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反映了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可能进行的限度

B.四种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其数值都增大

C.一个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参与反应的每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都有关系

D.纯水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水的离子积常数都会减小

14.常温下,体积相同、pH也相同的HCl、HNO3、CH3COOH溶液分别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体积

A.同样多B.HCl最多

C.HCl、HNO3一样多D.CH3COOH最少

15.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最终使水电离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为c(OH-)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D.向水中加醋酸钠晶体

16.95℃时,纯水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0-6mol·L-1,若把0.01molNaOH固体溶解于95℃水中配成1L溶液,则溶液的pH为

A.12B.10C.4D.2

17.因离子间彻底双水解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Ag+、NH4+、PO43-、Cl-B.AlO2-、K+、I-、HCO3-

C.K+、Fe2+、NO3-、[Fe(CN)6]3-D.Na+、Fe3+、Cl-、AlO2-

18.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A.化合价的升降B.离子定向移动

C.氧化还原反应D.电能的储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46分)

19.(9分)A、B、C、D四种化合物,其中A、C、D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而B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A、C和盐酸反应均得到D,将固体C加热可得到A,若在A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又可制得C,若B的溶液滴加到硫酸亚铁溶液会先后出现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E。

试推断(各1分)

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E:

写出A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0.(8分)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制成的铝热剂可用于焊接钢轨。

现取不同质量的该铝热剂分别和100mL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所取铝热剂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关系如下表(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铝热剂质量/g

7.5

18.0

20.0

气体体积/L

3.36

6.72

6.72

(1)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1分)

(2)该铝热剂中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1分)

(3)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3分)

(4)求该铝热剂中铝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3分)

21.(12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

KIO3+KI+H2SO4====K2SO4+I2+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

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已知:

I2+2S2O32-====2I-+S4O62-。

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mg/kg。

22.(17分)铜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配制Cu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稀H2SO4,其原因是(只写离子方程式)。

(2)某同学利用制得的CuSO4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图甲是根据反应Fe+CuSO4=Cu+FeSO4设计成铁铜原电池,请图甲中的横线上完成标注。

②图乙中,I是甲烷燃料电池的示意图,该同学想在II中实现铁上镀铜,则应在a处通入(填“CH4”或“O2”),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4OH-;

若把II中电极均换为惰性电极,电解液换为含有0.1molNaCl溶液400mL,当阳极产生的气体为448mL(标准状况下)时,溶液的pH=(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电池生产工业废水中常含有毒的Cu2+等重金属离子,常用FeS等难溶物质作为沉淀剂除去[室温下Ksp(FeS)=6.3×10-18mol2·L-2,Ksp(CuS)=1.3×10-36mol2·L-2]。

请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上述除杂的原理:

当把FeS加入工业废水中后,直至FeS全部转化为CuS沉淀,从而除去溶液中Cu2+。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A.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的物质的量是1.12/22.4=0.05mol,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数是0.05NA,A项错误;B.NH2-离子所含质子数为7+2=9,1.6gNH2-的物质的量是1.6/16=0.1mol,因此含有的质子数是0.9NA,B项错误;C.22.4LHCl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其物质的量就不一定是1mol,C项错误;D.D216O含有的中子数是1×2+16-8=10,所以9gD216O所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是9÷20×10=4.5mol,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及计算

2.B

【解析】

试题分析:

A、pH=0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条件下Fe2+和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可为酸性溶液,也可以为碱性溶液。

当此溶液为酸性溶液时,则不能共存;若此溶液为碱性溶液,则可以共存,正确;C、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c(H+)=10-14mol·L-1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氢氧根与Mg2+、Fe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考点:

离子共存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差异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热分解法:

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热还原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电解法:

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

A、Hg为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正确;B、Fe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O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正确;C、特别不活泼金属,可用物理方法分离金,即沙里淘金是利用金和沙子的密度不同,从而将金粒分离出来,正确;D、Na、Mg、Al为活泼金属,通常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铝是电解熔融态的氧化铝制得的,错误。

考点:

考查金属的冶炼。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按反应顺序分析:

先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再过滤,取滤液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然后加入CCl4振荡,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①③⑤,选C。

考点:

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

5.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200C进行时其v(A)=5mol·L-1·s-1,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C)=7.5mol·L-1·s-1。

如果温度每升高100C,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

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至500C时,温度升高了30℃,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23倍,则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v(C)是7.5mol·L-1·s-1×8=60mol·L-1·s-1,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反应速率计算

6.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气态S的总能量高于固态S的总能量,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A错误;B.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H=+119kJ/mol,这说明A的总能量低于B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单质A比单质B稳定,B错误;C.稀溶液中:

H+(aq)+OH-(aq)=H2O(l)△H=—57.3kJ/mol表示中和热,C正确;D.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在25℃、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表示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7.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方程式可知正反应是放热的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如果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这说明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容器内的温度不一定升高,v正不一定变大,容器中C物质的浓度不一定升高,容器内的压强也不一定降低,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8.B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Na2CO3(s)消耗氢离子生成CO2,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的氢气体积也减少,A错误;B.加入水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生成的氢气不变,B正确;C.加入硝酸钾溶液,此时硝酸根、氢离子与金属反应生成NO而不是氢气,C错误;D.加入盐酸增大氢离子浓度和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和生成的氢气体积均增加,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9.D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A、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不能表示燃烧热,A错误;B、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B错误;C、应该是1molC8H18(g),C错误;D、该反应可以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燃烧热的判断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A错误;B.根据△G=△H—T·△S可知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B正确;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但焓变或熵变不能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C错误;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反应自发性判断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A正确;B.反应需在300℃进行,但该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B错误;C.充入大量CO2气体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因此可提高H2的转化率,C正确;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A错误;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C错误;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能量转换的有关判断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A.对于同类型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意义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限度,A项正确;B.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变化做相应的变化,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和溶解平衡常数温度升高其值都增大,但是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和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有关,B项错误;C.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参加时,分子间的碰撞只能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没有影响,因此,固体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就不写固体的浓度,C项错误;D.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盐酸和硝酸都是一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所以在pH相等的条件下,醋酸的浓度最大。

因此在溶液体积相等的条件下,醋酸产生的CO2最多,而盐酸和硝酸产生的一样多,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金属钠,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离子浓度降低,使水的电离向右移动,碱性增强,c(H+)

考点:

考查电离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95℃时,纯水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0-6mol·L-1,KwW=1×10-6×1×10-6=1×10-12,0.01molNaOH固体溶解于95℃水中配成1L溶液,c(OH-)=0.01mol/L,c(H+)=1×10-12÷0.01=1×10-10,PH=-log[H+]=10,答案选B。

考点:

考查PH的计算。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A.Ag+和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B.AlO2-+HCO3-+H2O=Al(OH)3+CO32-,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C.Fe2+与[Fe(CN)6]3-反应呈蓝色,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Fe3+水解显酸性,AlO2-水解显碱性,水解相互促进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和Al(OH)3白色沉淀,符合题意,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原电池是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能量转化的,我们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

19.1)(各1分)A:

Na2CO3、B:

KOH、C:

NaHCO3D:

NaCl、E:

Fe(OH)3

(2)(各2分)CO32-+H2O+CO2=2HCO3-;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考查钾、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A、C、D应为钠的化合物,而B为钾的化合物;A、C和盐酸反应均得到D,则D必为NaCl;

将固体C加热可得到A:

2NaHCO3=Na2CO3+H2O+CO2↑,则A、C分别为:

A:

Na2CO3、C:

NaHCO3

红褐色沉淀E必定为Fe(OH)3,则B为KOH;

20.

(1)2Al+Fe2O3

2Fe+Al2O3(1分)

(2)2Al+2NaOH+2H2O=2NaAlO2+3H2↑(1分)

(3)n(H2)=6.72L/22.4L/mol=0.3mol(1分)

n(NaOH)=0.2mol(1分)c(NaOH)=2mol/L(1分)

(4)n(H2)=3.36L/22.4L/mol=0.15mol(1分)

n(Al)=0.1mol(1分)Al%=2.7/7.5=36%(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铝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2Fe+Al2O3。

(2)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3)生成氢气6.72L时,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说明NaOH完全反应。

n(H2)=0.3mol,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知n(NaOH)=0.2mol,c(NaOH)=2mol/L。

(4)加入铝热剂7.5g时,固体完全反应,此时n(H2)=3.36L/22.4L/mol=0.15mol,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知n(Al)=0.1mol,m(Al)=0.1mol×27g/mol=2.7g,Al%=2.7g/7.5g×100%=36%。

考点:

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混合物计算。

21.(12分)

(1)1、5、3、3、3、3(2分)

(2)I2+SO32-+H2O=2I-+SO42-+2H+(2分)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2分)②1.0×10-5(3分)③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

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5、3、3、3、3。

(2)单质碘被还原,说明作氧化剂,亚硫酸钠作还原剂,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I2+SO32-+H2O=2I-+SO42-+2H+。

(3)①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时依据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Na2S2O3的物质的量是2.0×10-3mol/L×0.01L=2.0×10-5mol,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2.0×10-5mol÷2=1.0×10-5mol。

③根据

(1)中的反应式可知,KIO3~3I2~6Na2S2O3,所以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2.0×10-5mol/6,因此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关计算等

点评:

在进行该试题的计算,一般采用关系式解答,即根据有关的反应方程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即可。

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一般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并结合原子守恒进行。

22.

(1)Cu2++2H2O

Cu(OH)2+2H+

(2)①(见图)

②CH4O2+4e-+2H2O13

(3)存在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