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662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

19、美国电影《巴顿》主题——尚武精神或英雄主义。

20、美国电影《邦妮和克莱德》主题——反派精神。

21、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22、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但他又说:

“艺术是创造性的工作。

”可见,创造人物,实际上指的是“创造人物性格”。

23、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

“刻画‘性格’,应如安排情节那样,求其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

某种性格的人物说某一句话,做某一桩事,须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

一桩事件随另一桩而发生,须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

24、《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看着骆驼嚼草,自己的上下腭也不由自主地动起来的动作,表现了她的天真和稚气。

25、《红衣少女》中安然那双纯净坦荡的眼睛,表现了这位少女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视。

26、法国戏剧作家乔治·

普罗第所归纳的著名的“三十六种模式”。

27、剖析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影片例子:

中国影片《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

西方电影《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野草莓》、《八部半》等。

28、《泰坦尼克号》中8个把故事推向前进的情节点。

29、19世纪末,易卜生首创了一种舞台剧,它形成了嗣后75年后起剧作家们的主要模式。

30、“生活流”电影主张“让生活本身说话”,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流动”,对生活作一种“纯”客观的记录。

31、“意识流”电影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心灵的非理性的下意识去表现世界,这就必然使下意识成为影片情节的基础。

32、1981年获得法国电影艺术最高凯撒奖,由特吕弗拍摄的《最后一班地铁》便是一部被西方电影理论认为“恢复了传统的叙述方式”的影片。

33、影视剧作结构的表现技巧:

对比、平行、象征、动作的交叉发展、重复、视点。

34、在现代电影中,主观视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影片中,特别是在意识流影片或中国的心理影片中。

如法国影片《广岛之恋》便是以法国女演员的视点来结构全片的,而在中国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则主要通过女主人公宋薇的视点展开剧情的。

35、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是拒绝使用电影声音最激烈和最严厉的一个。

36、戏剧性观念形成的风格样式,四种风格样式对应哪几部电影:

《玛丽亚·

布劳恩的婚姻》、《红衣主教》、《鳄鱼邓迪》、《坠入情网》、《致命的诱惑》、《漂亮的女人》。

37、影片《魂断蓝桥》拍摄于1940年,据有关资料记载,作者雷缪是在影片中运用“回忆形式”最先的设计者,而影片《魂断蓝桥》又是美国影片中运用“回忆形式”较早的一部。

38、影片《魂断蓝桥》所以要在安排情节时,用罗依回忆的形式。

39、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说:

“一个新手就会把惊心动魄的雷电,一撒手,全部朝人们心里仍去,结果毫无收获,而艺术家则是不段放出小型的霹雳,一步一步向目的走去,正好这样完全穿透别人的灵魂,只有逐渐推进、层次加深,才能感动被人的灵魂”。

40、一般的电影史均以阿瑟·

佩恩拍摄的《邦妮和布莱德》(1967年)为新与旧的分界线。

4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及影片有柴戈蒂尼编剧、德·

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德·

桑蒂斯导演的《罗马11时》,罗西里尼导演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等。

42、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是一部“以完整影片体现纪实风格”的影片。

43、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奠基人、著名新现实主义电影编剧柴戈蒂尼(《偷自行车的人》、《温别而托·

D》、《米兰的奇迹》等)。

44、散文式风格样式影片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纪实性,要求纪实主义地表现现实生活;

第二个特征是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写真情实感;

第三个特征是“接一轮之,一索引千钧”,虽着笔于细小微末之处,却又处处与整体相联系,起着“以一当十”的作用;

第四个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45、在《基督山恩仇记》一书中,基督山伯爵曾批评过一个青年人画的一幅画,他说:

“照搬生活,是背叛生活”。

46、《广岛之恋》是由法国著名导演阿仑·

雷乃执导于1959年,是一部黑白影片。

47、从《广岛之恋》这部影片可以看出:

第一整部影片是依据法国女演员的意识活动结构起来的;

第二影片包含了两个时空;

第三影片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目的,在于剖析法国女演员的内心世界。

48、1914年——《黒籍冤魂》

49、西方第一部改编影片1902年,这就是法国的梅里爱根据儒勒·

凡尔勒和H.G.威尔斯同名小说《月球旅行记》改编。

50、1981年,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天云山传奇》,根据鲁彦周同名小说改编。

1982年,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根据鲁彦周同名小说改编。

1983年,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人到中年》,根据谌容同名小说改编;

《骆驼祥子》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

1984年,第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乡音》,由王一民编剧,不是改编作品。

1985年,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红衣少女》,根据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

1986年,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野山》,根据贾平凹的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改编。

1987年,第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芙蓉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

1988年,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老井》,根据郑义同名小说改编。

1989年,第九届空缺。

1990年,第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开国大典》,不是改编作品。

1991年,第十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焦裕禄》,不是改编作品。

1992年,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大决战》,不是改编作品。

1993年,第十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秋菊打官司》,

1994年,第十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凤凰琴》,根据刘醒龙的同名小说改编。

1995年,第十五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被告山杠爷》,根据李一清的同名小说改编。

1996年,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红樱桃》,不是改编作品。

1997年,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鸦片战争》,不是改编作品。

1998年,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安居》,不是改编作品。

1999年,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那山,那人,那狗》,根据彭见明的同名小说改编。

51、《城南旧事》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

52、《广岛之恋》的编剧玛格丽特·

杜拉和影片《去年在巴里昂巴德》的编剧阿仑·

罗布—格里叶。

阿仑·

罗布—格里叶曾于1984年6月应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的邀请来我国访问。

53、我国电影三种改编方式及对应的影片:

第一,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对应影片:

《祝福》、《骆驼祥子》、《城南旧事》;

第二,忠实原著文字语言的改编(也被成为“描红式”的改编),对应影片:

《乡村牧师的日记》、《老人与海》;

第三,最不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对应影片:

《名字:

卡门》。

二、选择

1、连续式蒙太奇:

这是电影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蒙太奇手法,因此是影片的主要叙述方式,它按照电影故事的结构、情节线索的发展,条理分明、层次井然地表现下去,造成叙事上的连贯性。

(选择)

2、平行式蒙太奇:

平行式蒙太奇和连续式蒙太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单线索的,而前者是多线索的。

3、交叉式蒙太奇:

如果让具有同时性的两个以上的平行动作或场面交替出现,这就是交叉式蒙太奇。

4、积累式蒙太奇:

把一连串性质相近、说明同一内容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造成视觉形象的积累效果,叫做积累式蒙太奇。

5、复现式蒙太奇:

影片的前面已经出现过的画面,包括人物的动作或对话,场面、道具、音乐等等,后面重复出现,产生出前呼后应的艺术效果,叫复现式蒙太奇。

6、颠倒式蒙太奇:

把剧情从现在转到过去,又从过去转回到现在,造成倒叙或插叙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颠倒式蒙太奇。

7、对比蒙太奇:

把不同内涵,不同画面形象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这就是对比式蒙太奇。

8、隐喻蒙太奇:

它和对比蒙太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蒙太奇是将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对比,

而隐喻蒙太奇则是将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加以并列,以此喻彼,顾又称“类比蒙太奇”。

9、象征蒙太奇:

用某一具体事物去和另一事物并列,用以表现出这一事物的某种意义,叫象征蒙太奇。

10、抒情蒙太奇:

电影属于叙事艺术,但好的电影往往又具有诗情。

抒情蒙太奇就是创造影片诗意的一种手法。

三、名词解释

1、会话电影:

电影一旦能发声,便导致了影片创作者过于依赖声音的倾向。

如大量使用“对话”,故而早期的有声片又被称为“会话电影”。

2、声画合一:

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的声音同时出现,又同是消失,两者相互吻合。

所以又可以叫做“声画同步”。

3、声画分立:

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离异;

或者说,观众听到的声音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不一致,所以叫“声画分立”。

4、声画对位:

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它们各自以其内在节奏独立发展,分头并进,最终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着同一含义。

这种声画结构的形式,就叫做“声画对位”。

5、蒙太奇:

(MONTAGE)这个词的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借用到电影中,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

6、强迫性的艺术:

通过各种镜头的运用,去突出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并引导观众去欣赏和注意这些内容的。

7、叙事性的蒙太奇:

是用来讲清楚故事,交代清楚情节的。

可以分为连续式、平行式、交叉式、积累式、复现式、和颠倒式等基本形式。

8、表现性的蒙太奇:

是指用来加强情绪感染力的。

可分为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等。

9、长镜头:

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所以,又称“段落镜头”。

10、视觉的主题:

著名的法国电影导演雷内·

克莱尔把电影的主题称为“视觉的主题”。

11、主题:

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是,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

12、无中生有:

主题在作家的心中逐渐明确和清晰起来之后,它就成为创作的目标,作家始终在这一灵魂的统率下进行着全部创作活动。

13、情节:

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14、类型片:

就是按照不同类型的规定去制作影片。

15、情节点:

是一个事件,它‘勾住’动作,并且把他/它转向另一方向。

16、影视剧作的结构:

结构就是对创作素材的布局和裁剪,也就是对情节的安排。

17、镜头:

是指从开机到停机所摄制的影片中最小的单位。

18、主观视点:

是用影片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他身边的人和事。

这种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视线拍摄的镜头,又可以叫做主观镜头。

19、叙述性的语言:

包括人物造型描写,造型动作描写(包括表情、手势等)以及景物描写。

20、独白:

是指角色在规定情景下产生的内心活动,并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它也就成为一种从内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段。

21、旁白:

在影视剧中往往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它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22、风格:

最初的意思是柱子或棍子,后来把写字用的棍子就叫做风格。

并由此演变出另一种含义,即把“笔调”或“阐述思想的方式”叫做风格。

23、舞台化:

戏剧家根据舞台的法则,在创作中为适宜于舞台演出而创造的诸种条件。

24、新现实主义:

强调以高度的纪实性去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和表现普通人的精神美,并借此揭露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于意大利生活中的许多尖锐问题:

失业、贫困、抵抗运动。

因此,新现实主义被成为新时代条件下的批判现实主义。

25、诗电影:

一种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的电影风格样式,叫做诗电影。

26、描红式改编:

忠实原著文字语言的改编。

四、思考

1、为什么说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这是因为,人物是影片主题的体现者,矛盾冲突要靠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安排、场面的处理、细节的选择和运用,也都要以人物为依据。

所以,影视剧创作必须抓住写人物这个中心,抓住了人物也就抓住了影视剧创作的关键。

2、怎样塑造人物性格?

把人物放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也就是一定的人物关系中去,特别是放到包含着矛盾冲突(或“抵触”,或“差异”)的人物关系中去,就可以展示出他的行动和语言,看到他的性格特征。

3、在影视剧中塑造人物形象,需注意什么特点?

影视剧注意依靠视觉形象作用于观众,因此,影视剧中的人物必须具有视觉造型的特点。

它又包含造型的动作、具有视觉造型性的环境,以及用造型的手段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为什么强调情节的典型化和提炼?

虽然情节来自生活,而生活又是广阔无限的,是纷纭复杂的,是绚丽多姿的。

但生活是以杂乱无序的、平淡无奇的自然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因此,电影编剧在从生活中选择素材,组织情节时,首先要熟悉生活、理解生活,但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去“编”,要编出个“乌有之乡”来。

但这个“编”绝不允许脱离生活,去胡编乱造,相反,“编”的目的,正是典型作品比生活本身更能说明生活。

5、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情节特征是什么?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对传统情节的否定。

他们主张以非理性的直觉、本能和下意识来体现创作者的“自我”,采用了适宜于非理性的主观想象任意跳跃的非情节的模式。

五、问答

1、什么叫“视觉造型性”的艺术?

答:

指的是电影剧作者所写的东西必须是看得见的,是能够被表现在银幕上的。

2、所谓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包含哪些方面?

电影的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是电影的特有表现形式,它综合了画面的光影、色彩、构图以及镜头剪辑所造成的节奏和情绪冲击力等。

3、如何正确对待画面的造型功能和叙事功能?

总的来说,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要偏废。

因此,电影工作者不应脱离人物命运而专门去追求造型。

如果只强调了画面的造型功能,而忽略了画面的叙事功能,必然会导致造型失去意义。

这样的画面造型再美,光影、构图再讲究,它的意义最多也就局限在画面本身,不可能产生出更丰富的内容和含义来。

这是因为:

电影毕竟是造型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一门艺术,说得通俗些,电影是一门用镜头(或造型画面)讲故事的艺术。

离开造型不行,离开叙事也不行。

作为一名电影艺术工作者,应同时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

4、电影中的声音和画面哪一个更为重要?

首先应当说明,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比如,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不要分什么主要和次要,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

但有更多的电影工作者却认为,电影应是一门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的艺术。

如英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欧内斯特·

林格伦、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等都持这一观点。

其次,要看如何使用电影声音。

如果电影声音的三个组成部分——对话、音响、音乐——交叉出现,并与画面配合,凝结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和谐而又复杂的完整的银幕形象,那么,声音就不在于它的多寡,即使多了仍不失为成功之作。

更何况,视觉空间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和声音联系在一起的,也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时,才能给人以完整的真实感。

所以,电影编剧在重视电影的视觉造型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对声音的描写,要善于在剧作中把两者结合起来。

5、电影中的声音包括哪三个方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人声、音响、音乐这样三个方面。

它们不是简单地相加。

只有当它们结合在一起,相互交织,相互补充,成为一个艺术整体时,才有意义。

6、音响在整个电影声音中占有多大比重?

它能起到哪些作用?

音响在电影声音中是占比重最大的一个,约占电影声音综合的三分之二。

它所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如显示环境,造成空间感,又如能衬托人物的思绪,甚至能成为剧作的元素。

7、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哪两类?

它们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电影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故事空间内的音乐(又称画面音乐或写实性的音乐)和画面空间外的音乐(又称表现性的音乐或假定性的音乐)两种。

前者是指影片中的人物所演唱。

演奏或播放的音乐,后者是指不是画面中的人物发出的,属于画面以外的音乐。

画面内音乐可以起到展示人物身份、性格和内心情感的作用。

画面外音乐,应用的范围甚广,即可展示环境,烘托气氛,又可抒发人物感情,表述创造者的主观评价,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表现各种情绪效果。

8、为什么要提出“声画分立”的原则?

它的依据是什么?

普多夫金在《有声电影的一个原则——音画分立》一文中说:

“有声电影的主要因素不是音画合一,而是音画分立”,因为,“音响的首要作用是增加电影内容的可能的表现力。

”这说明,“音画合一”局限于告诉观众他们已经知道了的东西,而“音画分立”则能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声画分立”的依据,来源于现实中人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在生活里,往往会出现客观的声音不等于感觉到的声音的现象,而如果电影剧作者让画面去表现客观部分,而让声音去表现主观部分,则会出现“音画分立”,达到刻画人物心里的目的。

“声画分立”的依据,还来源于人们的感觉过程。

在现实生活里,音响和形象并不总是同时出现的,人们或是先听到音响,或是先看到形象。

如果电影剧作者掌握这种感觉过程,就会让音响和形象相互补充,不仅能增强电影的表现力,更能逼真地表现生活的形态。

9、什么叫“速剪艺术”?

它的特点是什么?

在现代的西方电影中,出现了一种艺术倾向,创作人员在剪辑一部影片的时候,不像过去传统的做法那样,主要依靠画面,而是依靠声音的节奏。

这就使得电影声音在影片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也使得画面的变化显得非常简明、快速。

这就是所谓的“速剪艺术”。

速剪艺术片,不仅重视声音的作用,对画面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摄影师像画家那样,把画面拍摄得非常优美。

而且,主张画面具有象征意义。

从技术方面来说,速剪艺术片运用的都是最新技术,如电脑绘画、动画卡通、蓝幕合成等。

总之,它追求高、精、尖,追求艺术的高质量。

10、有没有这样的影片,它的故事时间和放映时间是相等的呢?

或者说,电影中的时空和现实中的时空是同步

的呢?

美国影片《正午》追求故事时间和放映时间的同步。

故事发生在上午10点到12点,放映时间差不多也是两个小时。

这说明还没有完全做到同步。

这是因为影片使用了蒙太奇的穿插,破坏了时空的连续。

苏联著名导演罗姆说:

“任何蒙太奇的穿插都将破坏实际占用时间的连续性,从而不可避免地使时间缩短或拉长。

此外,强求电影时间和生活时间等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为电影中的时间似乎总是随着人物的心理或表现内容的需要,被缩短或拉长,因此,它总是需要破坏生活时空的连续性。

11、影片怎样造成电影的新时空?

造成影片新时空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运用光影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景色的变化、服饰的更换,或用更迭地名的方式来表现,等等。

但是,造成电影新时空的最根本的手法,是时间和空间的交织。

具体来说,就是让时间随着空间的变化而流动,空间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化。

在电影里,时间的体现离不开空间,空间的表现也离不开时间。

就连表现时间的长短,也离不开空间的变化。

因此,电影剧作家无论是组织一场戏、一段戏或整个剧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也就是说,必须具备电影的时空结构意识。

12、就整部影片而言,因时空结构的变化而造成的电影的不同样式,基本上可以分成哪两大类?

“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

“时空顺序式结构”是指那种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向前推进的一种结构样式。

属于这种结构样式的影片主要有两种,一种叫“戏剧式结构”,一种叫“散文式结构”。

“时空交错式结构”是指那种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把现在、过去、未来相互穿插起来结构成的一种影片。

13、电影时空包括哪三个含义?

第一,放映时间。

一般为100分钟到120分钟。

第二,表现时间,即影片故事的时间长度。

第三,观众心理感受时间。

在不同层次的观众中,其时间长度是不等的。

对于电影剧作家来说,放映时间要遵守,必须让自己所写的剧本,在拍成影片后,局限在规定的放映时间内。

剧情展示的时间是自由的。

也就是说剧作家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表现得或长或短。

最重要的是观众心理感受时间,如果剧本写得拖沓、冗长,毫无艺术感染力量,那就是失败之作了。

14、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卢米埃尔——记录性电影时空阶段。

这一阶段的电影,在时空上与现实时空完全等同。

属于电影对生活最简单的摹写。

第二,梅里爱——舞台式的电影时空阶段。

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原则,用一个镜头拍摄一段戏,类似舞台上的一幕或一场,局部该报了现实时空。

第三,格里菲斯——电影的新时空阶段。

格里菲斯从梅里爱的“停机再拍”原则中得到启示,用以分解每段戏中的动作和事件,并用不同方位、不同景别的镜头来造成空间运动?

?

形成电影自由处理时空转换的原则。

至此,电影时空出现了飞跃,形成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

第四,伯格曼——心理时空阶段。

伯格曼之前的电影,都是按照顺时空的表现人物的外部动作;

而他在《野草莓》中,运用时空交错的方式,人物内心在心理活动,创造了电影的心理时空。

15、电影和戏剧有哪三个主要不同之处?

第一,电影打破了舞台演出和观众之间所保持的一定距离,使电影的镜头能够迫近人物。

电影正是通过各种镜头的运用,去突出电影所要的表现的内容,并引导观众去欣赏和注意这些内容的。

并通过电影艺术家所做的“蒙太奇处理方案”,让观众接受电影艺术家对银幕形象所做的解释。

所以爱森斯坦说,“蒙太奇的力量就在于:

它把观众的情绪和理智纳入创作过程之中,使观众也不得不通过作者在创造形象是所经历过的同一条创作道路。

第二,电影的蒙太奇语言使得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中变为可能,这就是动作的平行发展。

电影可以使发生在同一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