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60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亚洲最美的溶洞腾龙洞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卧龙吞江,天下奇观”。

乘坐电瓶车不多时,就来到了校场坝,这里又宽又平,“沙场秋点兵”,活脱脱一个古时练武阅兵的校场。

仔细查看,地上有许多奇特的“大脚印”,长达1米左右,甚至能分辨出脚趾。

据传,古时有一条孽龙横行利川大地,一位美丽善良的牟慧仙姑见此情景,率百姓占据此地,练兵习武,后降伏了孽龙。

再往前就是凉风垭,真是地如其名,一进入就觉得冷飕飕的。

前面是白沙槽,这里遍地白沙,犹如龙宫沙滩,水滴在上面镌刻出一片片波浪状的白花,精致玲珑,远望恰似来到雪域高原。

沙地旁的溪水里,一群群浑身透明的小鱼在里面游荡,恰如一对对羽衣霓裳的精灵。

人们都叫它“透明小鱼”,其实它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叫“红点齿蟾”的古生物的幼虫。

它浑身黝黑如黛,腹缘长满一圈火红的斑点,十分漂亮。

继续前行,又是一片开阔地,仰望穹庐空旷,名为“圆螳子”。

在右侧洞壁,有一长50米、高几十米自上而下堆积而成的钟乳石屏,白褐相间,酷似一幅大型立体壁画。

画面上江山荟萃,有的如飞流直下,一泻千里;

有的似惊涛拍岸,白雪千堆;

有的像千峰竞秀,各呈雄姿。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妖雾山下。

相传,最初洞中并无此山,是孽龙与牟慧仙姑争斗时从洞外移入的,并在山上布满了水精、怪兽和妖气,以此为屏障,所谓“山上怪兽出没,妖光化人”。

据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有采硝人举火把入洞,行十数里,见妖雾山,惧而返,从此再无涉足者。

从山脚往上爬,山势十分险峻,曲折的山道上时有巨岩挡道,不少地方只得手足并用、依次通过,颇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感。

上到半山腰一处,两巨石中间有一底部如鼓的石笋,俨然一正襟危坐的罗汉。

左边有一对两米左右的石笋,相向而立,像一对恋人,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到了山顶,只见四处雾气氤氲,如入仙境,隐约间可见遍地怪石,影影绰绰,似向人扑来。

时有浓雾突然卷来,将人团团围住,令人不分南北,抬头望向洞顶,一样的雾海迷蒙,这即是妖雾山的由来。

○激光秀表演

现在我们来到激光秀表演现场,这是全国唯一的洞穴激光秀表演。

激光秀的水幕高5米、宽20米,包括音效、投影、灯光、烟雾、水幕、激光等所有设备均由德国进口,剧本也是中德合作完成的。

其故事情节融入了腾龙洞的美丽传说,其间包含腾龙洞的地质形成、火山喷发、山崩地裂、斗转星移、溪水湖泊、巨龙喷火、孔雀开屏等场景片段。

激光秀将复杂的空中激光效果、大规模的场景投影、如梦似幻的水幕视频、亦真亦假的真人表演交叉使用、有机结合,集声、光、电、水、雾于一体,让游客置身于变幻莫测、空旷神秘的梦幻世界,带给心灵强烈的震撼。

○《夷水丽川》情景歌舞表演

欣赏完洞内色彩斑斓的景点后,现在我们来到全国最大的原生态洞穴剧场,稍后我们将观看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丽川》。

它由国内顶级导演精心编排,以土家文化为背景,是一台反映土家历史、民风、民俗的情景歌舞。

《夷水丽川》是腾龙洞景区的主要看点之一,它通过歌舞的形式向游客们展示土家先民在大迁徙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精神以及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让您在感受腾龙洞震撼之美的同时,还可领悟到原始古老的土家歌舞风情并与之同乐。

《夷水丽川》演出时间50分钟,演员100多人,由《序》、上篇《白虎雄风》、中篇《巴裔风情》、下篇《龙船古韵》及《尾声》构成,场面恢弘,气势宏大,舞台绚丽,服饰华丽,情节精彩,具有大气磅礴的舞台震撼效果。

○水洞·

卧龙吞江

欣赏完《夷水丽川》,返回旱洞进口,右转前行,我们就来到了水洞入口处。

古人描述利川有四大风景,即“东有玉笔朝天,南有八宝炼丹,西有万里城墙,北有卧龙吞江”。

其中“北有卧龙吞江”,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落水洞瀑布。

清江从利川齐岳山发源后,蜿蜒流过如花似玉的利中盆地,到这里又猛然地跌入落水洞中,变成一条幽幽伏流。

大家请看,落水洞口高45米,宽20米,飞瀑落差30米,最大洪峰流量达676立方米/秒。

站在卧龙桥上,只见银浪翻滚,水声如雷,气势磅礴,这水洞恰似一条巨龙张开它的大口,正在咀嚼吞食着清江一样。

“银涛卷入冰壶浆,余沫飞溅游客裳。

”“一口吸尽狂澜狂,雷转犹听鸣饥肠。

”古人对“卧龙吞江”的描述,绘声绘色,恰到好处。

清江在此进入伏流,在水洞蜿蜒16.8公里后,黑洞才“重见天日”。

水洞洞高一般在30~50米,洞底呈阶梯状,存在多处跌水、急流、深潭,洞中有18处天窗与溢流支洞及旱洞相连,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复杂排水系统。

这时大家可能会问这水洞和旱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利川古为浅海,腾龙洞奇观是大自然的创造,是水的奇迹和功劳。

常言道:

“铁杵可磨针,滴水能穿石。

”这道理在腾龙洞随处可见。

科学考察论证表明:

强大的清江河水塑造了腾龙洞群,其形成大致分为3个地质变化塌陷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海拔1140~1150米之间,然后继续塌陷至1100米,即现在旱洞入口的水平高度,那时,旱洞是清江伏流通道;

第二阶段,由于妖雾山的大型岩崩致使清江伏流廊道朝北改向,清江河道由1100米下降至1060米,即今天清江河床的高度。

现腾龙洞内白玉石林的塌落石乳年龄,经磁辐射测定表明,第一次大型岩崩发生在22.9万年前,第二次大型岩崩发生在15.6万年前;

第三阶段塌陷发生在今伏流所处水面,河道标高140米。

伏流周围严重的溶蚀现象表明,伏流河道的变更至今尚未停止。

当然,清江固然堪称能工巧匠,但还得有上好的石料以供雕刻,腾龙洞恰恰具备这样的条件。

清江所穿越的石灰岩层,其质地纯、厚度大,盐酸钙含量大于98%,不溶解的物质少于1%,对穿越巨大洞穴系统极为有利。

加上地壳剧烈运动,加速了洞穴的形成。

如今,腾龙洞以其特有的巨大洞穴系统、巍峨的峰丛群山、险峻深邃的峡谷、奔腾不息的清江等自然景观,系统完美的地质遗迹、厚重独特的人文历史、浓郁的土家风情和丰富的山野特产,成为鄂西南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好了,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相信震撼的腾龙洞、跌落的清江水、浓郁的土家风情带给您难以忘怀的回忆。

腾龙洞期待着您的再次光临,祝大家旅途快乐,一路顺利!

一圈走遍土家一日穿越千载——恩施土司城

今天我们游览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文化标志性建筑——恩施土司城。

我是您此行的导游,希望我的讲解能增进您对土司城的了解,祝各位在此旅游愉快!

恩施土司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于恩施市城区西北,占地面积20余公顷,距市中心1.5公里。

包括门楼、风雨桥、廪君庙、土司校场、九进堂、土司城墙、百花园、白虎雕像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土家族历史及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

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

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到达川东地区。

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人国。

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到湘鄂川黔山水毗邻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或“贝京卡”。

宋代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土家族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3代,前后达450余年。

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

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

土司生杀在握、称雄一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土司管辖范围包括恩施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门楼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恩施土司城,见证其辉煌的庄园建筑群落吧!

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建筑就是土司城门楼——墨冲楼,这主要是彰显土司威仪和功德的。

它为纯榫卯结构的木楼,高25米,宽12米,由200扇雕花戏文门窗、189块镂空雕花木板组成。

门楼高4层,由12根通天大柱、24根过梁组成。

既体现了土家族的空间观念,又意喻土家人在一年四季、12个月和24个节气里和睦共处。

右侧左上角栩栩如生的浮雕壁面——摆手舞,表现的是民族大团结。

右上角的壁画名为“毛古斯”,“毛古斯”是土家族语,即“稻谷神”的意思,民以食为天,对“毛古斯”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农耕初期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

左下角的壁画上有两个彪形大汉,环眼凸睛,虎视眈眈,警惕地望着每个过往的行人,那是土家语称作“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的两尊门神,是土司城的守护神。

土司城门楼具有朝门和看楼的意思,楼中陈列了恩施古往今来历史名流的画像、生平和文人墨客的作品,故名“墨冲楼”。

○虎纽钅享于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虎纽钅享于,系土家族先民巴人的一种军用乐器。

巴人崇虎,在钅享于上以虎为纽,故名“虎纽钅享于”,它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

虎纽钅享于盛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双虎纽钅享于的原件,1974年出土于建始县景阳镇一个叫“革坦坝”的地方。

以双虎为纽的虎纽钅享于,代表着土家族历史上某种非凡的尊贵,国内目前出土的仅湘鄂各一件,属罕见的珍贵文物。

○风雨桥

接下来欣赏这座精美的风雨桥。

它是侗族传统建筑智慧的结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致美观。

桥廊两边有朱漆栏杆和长坐板,称为“美人靠”。

昔日,侗族人在河流渡口处横木建桥,供过往商人农夫歇息纳凉或遮阳避雨之用,以解肩挑背负之苦,因此叫“风雨桥”。

为什么土家土司城却有侗族的踪迹?

原来土司政权建立在封建农奴制经济的基础之上,人口成为土司强政固基的要素,因而常从相邻的湘黔边界掠夺侗族人,以服劳役或兵役。

久而久之,被掠夺而来的侗族和土著民族相互交融,便以一个固定族别生息繁衍至今。

○月亮湖

土家语言叫作“素素卡斜车”,“素素”是月亮的意思,“卡斜”是大山的意思,“车”是水的意思。

像月亮一样的山形围绕着的水泊,就是月亮湖。

非常形象,非常美丽。

客人可划着龙头木船,随波荡漾,十分惬意。

○廪君祠

它是彰显鄂西南土家族“族脉”文化的圣地,是国内土家族敬怀祖先廪君,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祠堂为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坐东朝西,雄峙山腰,气势巍峨,和“怡情水榭”相对而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祠前两座坐骑石雕,传递着一种凝固的坚韧质感,表达廪君率巴人迁徙之旅的勇气和艰辛。

第一进是门殿,是守护廪君祠的执事房。

第二进是慎终追远殿,一组组生动的图画,再现了廪君的生平业绩。

第三进是主殿,即廪君殿,殿堂正中供奉的是廪君巴务相的塑像,匾牌“祖德长昭”4个大字,表达后代对先祖的崇敬难忘之情。

○土司校场

这是土司爵爷点练兵丁的场所。

梅花桩是用于士兵练习步法和迷踪术的地方。

石杠是士兵练习气力的工具,石杠训练,与现在的举重运动类似。

人物雕像上展示的是土司头领及亲将英勇善战的杰出代表。

左侧是一代名将容美土司田世爵,右侧是“土家花木兰”——施南女官冉氏,旁边手执流星锤的是她的随从。

○九进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到了土司城的核心部分——九进堂。

它是土司理政和生活的宫廷,展示了鄂西南土家族“文脉”文化的无限神韵。

整体建筑由低向高递进,有九重九进,故称“九进堂”。

九进堂由333根顶梁柱、333个石柱基、333道门、90余个窗、数千个雕花门窗、上千个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

纵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

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屋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

首先,我们看见正中虎门上面的府徽标志,由书、剑、犁图案组成,表明土司崇文尚武和勤耕的思想。

左侧门为“哭来门”,右侧门为“笑去门”,哭来笑去,从生到死,表达的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坚强的生命意识。

现在到达第一进王府门楼,分设龙、凤、虎3门。

土家崇虎,虎门居中,左为死门,右为生门。

门内为土王宫卫房,王府的卫兵主要有三大职责:

一是保卫王府及土司等人的安全,对前来拜见土司和办事的人验帖登记;

二是在土司迎接贵宾的时候,举行相关礼仪活动,类似现在的军队仪仗队;

三是护卫土司出巡、出访、朝贡的安全。

第二进为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

“三歌四舞”集中体现了巴文化的无限风情与神韵。

第三进是看台,它是土司接待贵宾、观赏文艺、闲谈事务的地方,正中的雕花木椅,就是土司当年常坐的地方。

第四进为“什用殿”(土家语为土司的办公场所),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因此是土司王城的中心。

殿堂的风格非常壮观和独特,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寓意土家族“上圆下方”的宇宙观和“处世圆融、操守方正”的从政理念。

堂中是白虎图腾塑像,上面高悬“仁民爱物”4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第五进为逸院,它是土司家居的后院入口,相当于后院的牌坊,反面正门上书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

第六进是土司王府的仓廪之地。

左边是粮食仓库,叫“常喜库”;

右边青砖砌封的叫“储备库”,从厚重结实的砖墙看,里面自然秘藏着金银珠宝和钱财。

实际上,它就是土司王府的金库,反映了土司经济实力的强弱。

“常喜库”和“储备库”是土司的命根子,非不得已不能动用这两个仓库,平时还专门有人日夜看守。

“常喜库”和“储备库”上面分别是“太安阁”和“淑芳阁”。

“太安阁”是土司父母居住地,“淑芳阁”是土王妃子的居室。

第七进为双层亭楼,是土司子女的住所。

右边的“积墨轩”是公子的书房,意为启示公子勤奋学习,博学多思,为承袭司位而积累更多的学识。

左边的“芹香阁”是小姐的绣楼,小姐不仅要学绣花、织锦、弹琴,也要学习文化知识,并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土司时期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第八进和第七进相连,通道入口右侧是土司王爷书房——“明德轩”,柱壁上挂着土司吟诗唱对的字画,书桌上摆放着土司王曾经常用的文房四宝,这里也是土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

第九进为“惹巴楼”,土家语为很美的地方,是内府中最高贵圣洁的地方,共四层。

第一层是“退思斋”,这是包括土司在内的土司家族闭门思过的地方。

第二层是王爷寝宫“宁馨宫”,里面的陈设极为奢侈华贵。

传说土司享有一种特权即“初夜权”,土民新婚时新娘必须送到土司王府寝宫,验其贞洁,随王爷取悦3天,土民的婚姻才被土司所认可,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婚姻登记。

第三层是土司晚上处理政务的“悟策居”,普通人不可入内的禁地。

第四层是最高之处,是土司处理绝密政务的地方,第三层和第四层也是土司平常散步思量的地方,登高望远,一览众生小,土司难免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

请大家上楼体验,观赏九进堂的旷世全景。

○捞此罗汉

出九进堂不远,便到了捞此罗汉(土家语为太阳寨的意思),它是土司的“躬耕园”。

过去,土司在这里扬鞭掌犁,率家人和奴仆耕耘劳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现在,这里居住着土苗两家人。

这里有典型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土家族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用“依山而建,分台而筑”的方式构筑民居。

充分利用斜坡地形,将正屋建在实地上,除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楼上面住人,底层用来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属干栏建筑的一种形式,称为“准干栏建筑”或“半干栏建筑”,富有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

○城墙

沿陡峭的阶梯而上,便登上了威武绵延的土司城墙。

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块石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有“金城汤池”的味道。

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

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人之幽思”。

○鼓楼

鼓楼为塔形建筑,底座多为方形,上面有多角形屋檐,是民族传统庆典的地方。

鼓楼也是敌人来犯擂鼓报警之地。

另外,还有报时的作用,俗话说“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钟楼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

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

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司城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漫长历史。

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祭祀和朝贺。

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听涛茶楼

从钟楼而下,不远处就是“听涛茶楼”。

听涛茶楼位于卧虎沟僻静处的泉水溪,是座造型朴实、自然、优雅又别致的水上茶楼。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家台富硒茶”、“云雾茶”、“白鹤茶”等名茶。

茶楼右侧还有一株年逾300余岁的“茶树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时便抽枝吐芽,凸显出茶树王的精神。

○白虎照塘

品茶香后,悠然而出,过“卧虎桥”便到了白虎山下。

白虎山上立有白虎雕像,它栩栩如生,威风凌厉,似乎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对白虎的崇拜。

白虎飞跃而下的雄姿,倒映在美丽的月亮湖中,形成大吉大利的白虎照塘。

穿行于土司城,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纵览土家族千年的历史文明;

走读土司城,似是一场文化风情的荟萃,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醒。

这正是“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

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

各位朋友,不知不觉,土司城的参观游览到此就结束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一圈走遍土家,一日穿越千载”,但愿土司城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期待与您再次相逢,祝您旅途愉快,万事如意!

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恩施大峡谷风景区

大家好!

在这美好的季节,很高兴与您相约在美丽的恩施,我是您此行的导游。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游览能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的恩施大峡谷!

○大峡谷概况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和板桥境内,属于清江大峡谷的一段,正处于恩施-利川-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318国道横穿景区,距恩施市区30公里。

峡谷以庞大著称,险峻神奇,山头高昂,有仰天长啸之浩气,水质清洌,有脱胎换骨之感受。

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

万米绝壁画廊,千丈飞瀑流放,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谷,这些绝美、奇美、雄美、优美的景色与原始森林、梯田山庄、远古村寨构成一副雄伟壮观、古朴和谐的景象。

若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论壮观,清江大峡谷与之难分伯仲;

若论风景的秀美、景观的丰富、层次的多样,清江大峡谷的恩施段则远胜于科罗拉多大峡谷。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巴文化发源地,人文特色浓郁,而科罗拉多大峡谷仅有少数印第安人居住。

大峡谷主要景区集中在前山和后山。

前山是2.1~2.5亿年前形成的三叠纪地层,气势恢弘、棱角分明;

后山是2.5~2.9亿年前形成的二叠纪地层,景观秀丽,形态圆润。

前山和后山景观风格各有所长,目前已开发出来最主要的是前山七星寨景区。

○大峡谷特色

壮美无比的恩施大峡谷空间宏伟开阔,景观层次丰富,山体变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与五岳奇观相比它具有显著的五大特色。

一是清江升白云。

与大多数名山的云海显得闲散无序不同,恩施大峡谷由于有清江的凝聚,从清江里升起的云海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曲折,延绵百里,形态丰润,美不胜收。

二是绝壁环峰丛。

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

大峡谷不仅兼而有之,而且面积大、品位高。

有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者,也有四面绝壁突出凌驾于丛峰之上的。

其他地区多见单面绝壁、双面绝壁,这里是三面绝壁和四面绝壁,世界上目前尚未发现类似奇景。

三是天桥连洞群。

洞穴群落是大峡谷中又一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大峡谷沿线有大小洞穴200余个,最大的是利川腾龙洞。

暗河上的“热云洞”,一年四季仙云飘飘,有石壁相隔形成两个洞口,一洞通热风,一洞出冷风,冷热交融,烟雾缭绕。

更有天桥匹配,水天相谐、人物相映,宛如世外仙境。

四是暗河接飞瀑。

大峡谷中的暗河与飞瀑并生,瀑群大小各异、高低悬殊,构成一幅幅瑰丽画卷。

中法探险队历经十年考察,于最近宣布,重庆的奉节县龙桥河至沐抚大峡谷的地下暗河全长50公里,为世界之最。

五是地缝配天坑。

大峡谷内的云龙河地缝全长17.5公里,最深达75米,地缝怪石五彩斑斓,碧流潺潺,奇花异草,古木苍翠。

恩施市的沐抚和板桥境内,天坑随处可见,仅暗河之上的竖井就有108个。

○七星寨景区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主要游览大峡谷的七星寨景区,它位于恩施市的东北部,距市区40公里,由云龙河地缝、大楼门、中楼门、小楼门及大河碥绝壁组成,主要包括地缝、绝壁、奇峰、峡谷等地质景观,是整个清江大断裂景观的精华,总面积23.9平方公里。

景区内包含了地缝、绝壁、奇峰、石林、石芽、峡谷等地貌奇观,天门界地缝,峰林傍绝壁,独峰傲峡谷,深壑藏暗河,是整个恩施大峡谷风景的缩影。

目前已开放的游览步道全长7.5公里,沿途景点有小龙门群峰、龙门石林、一线天、绝壁长廊、轿顶山、鞠躬松、一炷香、天路、母子情深等。

▲云龙河地缝

它形成于2亿年前,全长17.5公里,平均深75米、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连莽莽清江。

地缝上共有7道瀑布。

大家看到的云龙桥上游那道瀑布,它水质清澈且在太阳照射下会出现一道彩虹,被称为“七彩瀑”。

下游的那道瀑布,名为“开阳瀑布”,水流中含有黄铁矿,经天长日久冲刷,石头就变成了五彩颜色,又名“五彩黄龙瀑布”,下方即是五彩河。

云龙河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侵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以面世。

经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考证,这是世界上唯一两岸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

右岸为1.8~2.3亿年前形成的三叠纪地层,左岸是2.5~2.8亿年前形成的二叠纪地层。

原因是:

在早期地壳变动中由于断裂作用,使三叠纪地层与二叠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后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断裂薄弱带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现在的深谷地缝。

▲云龙暗河

国际洞穴权威及其探险队。

2006年11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