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战国时期,思想领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 )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2.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那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时期
史实
西汉
归属会稽郡,称夷洲
三国时期
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A.新疆B.南海C.台湾D.西藏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4.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
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5.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德国闪击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
6.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运动。
并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家。
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B.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C.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D.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7.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镇的探索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C.颁布苏联新宪法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8.据图可知。
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工厂制度日趋完善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9.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0.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A.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B.推动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D.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二、非选择题:
本题3个小题,共30分.
11.(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材料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
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读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
(2分)
1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并归纳这些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6分)
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重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绕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材料二: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而西欧联合的关键是法德两个国家实现和解。
1950年,法国外交都长舒曼提出“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这个计划得到了德国的支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法德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德两国在一战前后对立的表现。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的方式并分析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
(5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战国时期,思想领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 )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知识考点】百家争鸣.
【思路分析】本题以战国时期,思想领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
【解题过程】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2.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那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时期
史实
西汉
归属会稽郡,称夷洲
三国时期
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A.新疆B.南海C.台湾D.西藏
【知识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台湾管辖的史实。
【解题过程】根据题干中图表中的史实,可知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归属会稽郡,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
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继位不久,就派人前去流求,先后有三次,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
隋炀帝曾经派人三次赴流求,“。
元朝时,1281年元世祖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夷洲”流求”琉球是今天的台湾。
故选:
C。
【总结归纳】识记有关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知识考点】洋务运动.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解题过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题干描述表明当时的中国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海军兴衰的相关知识。
4.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
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知识考点】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题过程】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指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旗帜是三民主义。
这反映出三民主义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
5.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德国闪击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
【知识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知道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解题过程】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运动。
并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家。
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B.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C.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D.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知识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
【解题过程】据所学知,14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猛,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文化上的变革,发起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知识的掌握。
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原因、内容与影响。
7.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镇的探索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C.颁布苏联新宪法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知识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
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解题过程】据题干“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镇的探索”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
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8.据图可知。
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工厂制度日趋完善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知识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解题过程】图中反映的是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从中可以得知城市的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并大大超过农村的人口,这反映了当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故选:
C。
【总结归纳】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
9.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知识考点】罗斯福新政.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解题过程】据题干“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可知,罗斯福新政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
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与影响。
10.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A.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B.推动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D.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知识考点】WTO的建立.
【思路分析】本题以成立于1995年,以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为职能的组织为依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题过程】成立于1995年,以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为职能的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文简称世贸组织,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它推动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贸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本题3个小题,共30分.
11.(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材料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
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读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
(2分)
【知识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解题过程】
(1)据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可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繁荣;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据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
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可知,经济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打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
(3)据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可知,“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等。
故答案为:
(1)原因:
社会经济繁荣;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史实:
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作用:
经济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打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
(3)时代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等。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并归纳这些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6分)
【知识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思路分析】本题以二组图片和一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题过程】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2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图3反映的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建立。
这些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是新中国的建立。
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故答案为:
(1)史实:
图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图3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建立。
共同作用: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2)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国的建立。
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表现:
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总结归纳】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重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绕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材料二: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而西欧联合的关键是法德两个国家实现和解。
1950年,法国外交都长舒曼提出“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这个计划得到了德国的支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法德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德两国在一战前后对立的表现。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的方式并分析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
(5分)
【知识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欧盟的成立.
【思路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法德两国在一战前后对立的表现、法德和解的方式并分析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
【解题过程】
(1)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法德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是争夺煤铁资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两国在一战前后对立的表现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抗;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战后法国参与签订惩罚德国的《凡尔赛条约》。
(2)根据材料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和解的方式是经济合作(经济利益绑定,煤钢联营);这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随着欧洲各国合作的不断加强。
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故答案为:
(1)根源:
争夺煤铁资源。
对立表现: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抗;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战后法国参与签订惩罚德国的《凡尔赛条约》。
(2)方式:
经济合作(经济利益绑定,煤钢联营)。
作用:
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随着欧洲各国合作的不断加强。
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总结归纳】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