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63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docx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09年11月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编制单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主管院长:

朱鲁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主管所长:

毛亚平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主任工程师:

张民辉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冯云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刘晓彤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毛亚平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洪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处长

主要参加人:

王伟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副处长

董燕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主任科员

裴国强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经济师

夏侯玉泉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总工程师

王继红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研究员

唐家风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高级工程师

周永盼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工程师

常征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孙瀚冰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孙金莹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王大志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施华栋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杨柳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陈晨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董少伟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前言1

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现状2

(一)发展现状2

(二)存在问题3

(三)综合评价3

二、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5

(一)发展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分析5

(二)吞吐量预测7

三、沿海港口发展战略目标8

(一)港口战略定位8

(二)港口总体发展目标8

(三)分阶段发展目标8

四、港口岸线利用规划9

(一)岸线基本情况9

(二)岸线资源评价10

(三)港口岸线利用规划11

五、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2

(一)布局原则22

(二)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划22

(三)重要货种运输系统规划23

(四)各港口的总体规划25

六、环境保护28

七、措施建议29

前言

沿海港口布局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资源利用、人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等密切相关,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山东省及中西部腹地经济、社会和外贸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合理布局港口对提升全省港口综合竞争力,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机遇,沿海港口正日益在政治、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山东省沿海港口经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重要口岸,成为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依托,在推动我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为主,威海、滨州、东营、潍坊等港共同发展的格局,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在港口布局、码头功能、岸线利用、规划建设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的需要,岸线、海域、土地等资源亦呈现日益紧张的局面。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沿海港口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有限的港口岸线资源,适应山东省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使沿海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要求,特制订《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山东省沿海港口,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现状

(一)发展现状

山东省共有大陆海岸线3121公里,岛屿岸线686公里,是我国岸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目前,全省沿海有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日照港共七个港口。

并形成了青岛港前湾港区、黄岛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日照港石臼港区、岚山港区等规模化港区。

截至到2007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共有各类生产性泊位35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0个,综合通过能力3.3亿吨。

2007年,全省沿海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75亿吨,2000-2007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20.1%。

目前,港口吞吐量主要集中在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2007年三港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2.72亿吨、1.315亿、1.306亿吨吨,分别占全省港口总吞吐量的47.2%、22.8%和22.7%。

山东省腹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进出需求旺盛,同时山东省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依托腹地内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山东省沿海港口煤炭、石油、金属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发展迅速,2007年四大货类吞吐量达3.97亿吨,占总吞吐量的69%,在港口运输中的地位突出。

(二)存在问题

目前,山东沿海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港口总体能力不足和缺少铁矿石、原油、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泊位,难以充分满足腹地经济发展需要;第二,港口发展受到城市发展空间的制约,青岛港老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威海老港区等紧邻市区,港口集疏运通道兼有城市道路功能,相互干扰严重,制约了港口能力的发挥和功能的拓展;第三是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能力不足、与港口联系不畅等,在铁矿石和集装箱运输中尤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的发展;第四是港口岸线开发利用问题突出,部分港口岸线开发规模小、布局零散,没有发挥优良港口资源的优势,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规划和建设中多占、乱占港口岸线。

(三)综合评价

目前山东沿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一般港口的发展格局。

沿海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状况良好,总体上呈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并在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山东省沿海港口是我国能源运输的重要口岸和冶金、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青岛港、日照港是我国“三西”基地煤炭外运通道的装船港,也是我国铁矿石进口的重要口岸,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港口后方通道的建设,山东省港口在我国重点物资调运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

其次,港口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

目前5个国家级开发区、33个省级开发区均分布在沿海港口城市;围绕港口山东省积极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创造条件接纳全球产业转移,港口已成为山东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

第三,港口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影响,北方地区是全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重化工业实力雄厚;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加工工业密集,轻工业所占比重较高,能源和原材料匮乏。

我国南、北方之间经济互补性强,原材料、能源及产成品运输量大。

山东省沿海港口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岸,发挥了联系南北方经济的纽带作用。

第四,港口是海峡间、陆岛间海上运输通道的桥头堡。

山东省沿海地区毗邻朝鲜半岛和日本,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域间频繁的经贸往来带动了海峡间客货运输发展,客货滚装运输成为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间海上运输的热点和山东省与日、韩之间物资和人员往来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第五,港口是综合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贸活动中心。

作为人员、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港口汇集了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同时,随着运输规模的扩大,与港口运输紧密联系的贸易、金融等商业活动也都在快速发展,港口正逐步发展成为商贸活动的中心。

二、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一)发展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我国在新时期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近期又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是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山东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未来山东省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于巩固和增强石化、冶金等基础工业优势,发展壮大家电、机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培植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为适应经济发展,山东省沿海港口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运输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通畅、便捷的运输保障;同时以市场运作和高效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

2、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仍在加快,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世界新的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将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山东省是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省份,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面临新形势,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着力构建经济文化强省,这就要求港口积极拓展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港口体系,实现港口的分工协调和优势互补,在吸引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山东省沿海港口是中西部地区重要出海通道之一,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要求山东省沿海港口充分发挥内引外联的纽带作用,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沟通,为港口自身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对内、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加快开发,将推动内陆的大宗货物、外贸货物的快速增长,也要求山东省尽快建立和完善“东出西联”的综合运输体系,对山东省沿海港口运输能力、集疏运通道条件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求加强港口间、港城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港口发展走集约化、注重内涵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港口进一步优化后方产业园区布局、相应扩展港口功能,适应循环经济对运输的多样化、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要求。

5、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山东省沿海港口深水岸线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而城市发展、港口建设及功能拓展等对岸线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造成岸线开发利用中的种种矛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加强港口间、港城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港口发展走集约化、注重内涵的发展道路。

(二)吞吐量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对外贸易,以及能源、冶金、石化等主要产业的发展需要,并综合考虑未来山东省及内陆腹地综合运输的发展趋势,预测山东沿海港口2010年、2020年吞吐量将分别达到7.6亿吨和10.6亿吨左右,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将分别为4.0亿吨和5.8亿吨。

主要货物2010年、2020年吞吐量的发展水平预测如下:

煤炭吞吐量分别达7800万吨、10300万吨;石油吞吐量分别达7500万吨、11150万吨;金属矿石吞吐量分别达16500万吨、17900万吨;钢铁吞吐量分别达2000万吨、3000万吨;粮食吞吐量分别达1800万吨、2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500万标准箱、3400万标准箱;滚装汽车吞吐量分别140万辆、175万辆。

主要港口2010年、2020年吞吐量的发展水平预测如下:

青岛港分别为3.4亿吨、4.5亿吨;烟台港分别为1.7亿吨、2.4亿吨;日照港分别为1.8亿吨、2.5亿吨。

三、沿海港口发展战略目标

(一)港口战略定位

从经济社会、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产业布局、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要求出发,为适应腹地经济社会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结合《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国家能源、原材料运输的重要口岸,是保障我国煤炭输出和北方地区石化、冶金等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山东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山东省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加快沿海产业带开发的重要依托。

(二)港口总体发展目标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保障我国能源、原材料运输;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航运市场为导向,提供高效优质物流服务;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港城和谐发展,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三)分阶段发展目标

1、2010年规划目标

到2010年,沿海港口总体能力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达到1.1,基本形成大型专业化的煤炭、原油、铁矿石码头建设布局;形成集装箱干线、支线、喂给港运输系统布局,基本建成主要港口的信息化网络,为实现港口现代化奠定基础.。

2、2020年规划目标

到2020年,沿海港口总体能力适度超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达到1.2以上,满足重要货类运输对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和航道的需求;拓展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和商贸活动等功能,主要港口的物流中心作用明显;主要港口在技术装备、管理体制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港口与城市和谐发展,沿海港口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一)岸线基本情况

山东省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的大口河河口,南至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全长3807km,其中大陆岸线3121km、岛屿岸线686km,拥有500m2以上的岛屿299个。

按照海岸带基本属性,可划分为三个自然岸段:

平原和黄河三角洲海岸,西起鲁冀交界的大口河河口,东至莱州虎头崖。

岸线比较平直,滩涂宽度5~10km,沿岸水深较浅,-5m等深线距岸7~20km,沉积物以粉砂和淤泥质粉砂为主。

鲁东基岩港湾海岸,北起蓬莱城,南至青岛与日照交界处的吉利-白马河口,包括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在内。

本岸段以基岩港湾海岸为主体、海岸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沿岸大部以低缓的波状起伏的低丘陵和剥蚀、侵蚀平原为地貌特征;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岛屿众多;海湾的水深和掩护条件较好。

龙口、日照沙质海岸,龙口岸段西起莱州虎头崖,东至蓬莱城,主要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海岸带,以基本平直的沙质海岸为特征,沿岸沙质潮滩发育,海湾宽浅,-10m等深线平均距岸1~10km;日照岸段北起白马河口,南至绣针河口,沿岸以平缓剥蚀平原和小型河口冲积平原为主体,岸线基本平直,以沿岸沙堤和滨海泻湖带砂质海岸为特征,-10m等深线距岸1~8km。

(二)岸线资源评价

1、海岸线绵长,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港口岸线资源丰富

山东省大陆海岸线长3121km,位居全国第二。

其中2/3岸线属基岩港湾海岸,岬湾相间,具有优越的建港条件,是长江口以北深水大港备选港址最多的岸段之一,有50多处可建深水泊位的港址,其中可建10~20万吨级泊位的20多处,可建5万吨级泊位的10多处;较好的港口深水岸线多达355.9km。

2、深水近岸,水域宽阔

全省除莱州湾和黄河三角洲沿岸外,大部分岸线深水近岸,-5m等深线平均距岸1.1km,-10m等深线距岸1.6km,-15m等深线距岸2.1km;沿岸有众多海湾,其中面积大于5km2的海湾17处,龙口湾、套子湾、芝罘湾、威海湾、石岛湾、靖海湾、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琅琊湾和棋子湾等都具有优良的建港条件。

3、泥沙来源较少,海湾淤积轻,港池航道长期稳定

黄河、徒骇河、小清河、马颊河、潍河等本省较大的河流均流入渤海,虎头崖~绣针河口沿岸的入海河流水量小、入海泥沙甚微。

除莱州湾和黄河三角洲沿岸外,泥沙来源较少,水体含沙量低,对港池、航道不构成威胁;很多港口、航道多年不需要疏浚即可保持长期稳定。

(三)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本次规划的港口岸线共61段,包括了现已开发的港口岸线、近期开发的港口岸线以及远期预留的港口岸线;共涉及沿海7个设区市的524.3km岸线,占全省岸线的14%;绝大多数为大陆岸线,岛屿岸线仅5.1km;规划的港口岸线中深水港口岸线为355.9km、占港口岸线的68%,其中公用码头岸线370.7km,占港口岸线的71%。

各部分岸线规划如下:

1、滨州市

滨州市共有大陆岸线144.2km,岛屿岸线219.5km,为淤泥质海岸。

规划港口岸线29.8km,其中深水岸线为5.6km,主要集中在套儿河口内和徒骇河口内。

套儿河口内东西两岸宜港岸线长12.8km,其中深水岸线2.7km;大口河保留1km港口岸线;徒骇河口两岸保留16km的预留港口岸线。

2、东营市

东营市共有大陆岸线350.3km,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规划港口岸线16km,其中深水岸线为7.5km,全部集中在五号桩至济军虾苗场之间。

该处-5m等深线距岸2.1km,-10m等深线距岸6.4km。

岸线基本稳定,局部水域有冲淤,但幅度不大。

3、潍坊市

维坊市共有大陆岸线113.3km,为淤泥质海岸。

规划港口岸线34.8km,分为中港区岸线、西港区岸线、东港区岸线和内河码头岸线。

该岸线的水深条件较差,-5m等深线平均距岸15km,码头需建在离岸较远的水域,建深水码头难度较大。

4、烟台市

烟台市共有大陆岸线702.5km,岛屿岸线231.8km,其中龙口岸线为砂质海岸,蓬莱、烟台市区等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

规划港口岸线98km,其中深水岸线为78.8km,主要集中在龙口、烟台市区和蓬莱。

(1)龙口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14.8km,全部为深水岸线,自屺母岛端角至南立标,-10m等深线距岸0.3~9km;受屺母岛掩护,湾内泊稳条件好;岸线稳定,泥沙来源少,港池、航道的淤积量不大;地质条件良好,适宜开挖,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港的良好条件。

(2)蓬莱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25.3km,全部为深水岸线,位于蓬莱角以东,有滦家口角岸线、蓬莱角岸线、沙口河~刘家旺岸线。

港区附近泥沙来源少,受登州水道的峡道效应影响和庙岛群岛的掩护,岸段较稳定,-20m等深线离岸200m~600m;水域较开阔,易受偏北向风浪的影响;后方陆域开阔、平坦,靠近开发区,适宜成片开发。

其中赵格庄村北~刘家旺岸段为预留港口岸线。

(3)芝罘湾港区、西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长36.5km,全部为深水岸线,位于九曲河~八角、芝罘岛~烟台山。

其中:

八角至东岛咀长约5km,受岬角掩护,水域泊稳条件较好;东岛咀至九曲河口岸线长约17km,岸线较平直开阔,滩宽一般50~100m,岸滩较稳定。

5、威海市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临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属基岩港湾海岸,岸线长984.9km,岛屿岸线105km。

已开发的有威海湾港区、龙眼港区、蜊江港区、石岛港区、张家埠港区和乳山口港区,该市有良好的建港岸线,适宜建设超大型泊位。

本次共规划港口岸线95.9km,其中深水港口岸线为62.2km。

规划的主要岸线有:

(1)威海湾港区

位于威海湾南部,自新港作业区西端至卫家滩,长12.0km。

-10m等深线离岸0.2~1km,-20m等深线离岸最近处仅250m。

岸线曲折,有多个小海湾;掩护条件较差,易受NE和E向风浪影响;水域含沙量小,无淤积问题;水域开阔,后方陆域为低丘,较易形成港区,是建设大宗散货和综合性码头的理想港址,目前已建有威海新港区、电厂码头、油品码头等。

(2)石岛港区

位于威海市石岛湾,自烟台咀至黄石板咀,岸线长度为2.7km,其中港口深水岸线为2.0km。

主要承担集装箱、客货滚装和水产品出口运输服务,并结合镆铘岛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考虑油品中转运输,逐步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港区。

(3)张家埠港区

共规划两段港口岸线,分别位于张家埠老港区和靖海湾港区。

其中:

张家埠老港区规划岸线1.0Km,均为非深水岸线;靖海湾港区规划港口岸线32.0km,港口深水岸线20.0Km。

6、青岛市

青岛市共有大陆岸线730.6km,岛屿岸线122.9km,为基岩港湾海岸。

规划港口岸线220.1km,其中深水岸线175.8km,主要集中在胶州湾两岸以及鳌山湾、灵山湾、董家口等地。

(1)鳌山湾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28.6km,均为深水岸线,位于青岛市区东北、即墨市以东,自鳌山湾顶黄埠滩至女岛。

该岸段是难得的具有良好水陆域条件和开发环境的大型深水港址,目前基本未开发,仅湾口两端有规模较小的鳌山和女岛港点。

(2)黄岛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10.7km,全部为深水岸线,位于胶州湾东侧大殷家至黄岛一期油码头西侧,该岸段尚未开发,但是后方已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并开工建设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

(3)前湾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30km,全部为深水岸线,位于胶州湾南部、前湾两侧和海西湾西侧,自黄岛小港池南侧至薛家岛轮渡码头。

目前,该岸段已有大型集装箱、矿石和煤炭码头,为青岛港主体港区,岸线利用已近一半。

(4)灵山湾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18.6km,全部为深水岸线,位于胶南市东部、灵山湾西侧,自灵山船厂西侧至拟建龙门顶。

该段岸线大部分为砂质海岸,局部为基岩海岸,-5m、-10m等深线离岸分别为1.5km和6km,目前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5)董家口港区

位于青岛市南端,西起青日交界,东至胡家山前咀。

该湾-5m等深线横穿湾口,-10m等深线离湾口0.5~3km;东侧水域较开阔,易受东南向波浪影响;附近水体含沙量较小,无明显淤积;后方陆域纵深较小。

该岸段基本未开发,仅有一个小型交通渔业共用码头,占用岸线约200m;湾底规划建设钢厂。

规划该岸线为港口岸线,岸线全长29.0km,均为深水岸线。

7、日照市

日照市共有大陆岸线94.9km,岛屿岸线7.2km,为砂质海岸。

规划港口岸线29.7km,其中深水岸线26km。

规划的深水岸线包括石臼岸线11km,岚山岸线15km。

(1)石臼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14.7km,其中深水岸线11km,位于日照市中部,自万平口向南至奎山咀电厂灰库北。

该岸段为基岩港湾海岸,湾内水深平均为4m,-5m等深线横穿湾口,-10m等深线离岸0.5~3.0km;目前大部分岸线已开发,仅奎山咀以北有不足4km岸线未开发。

(2)岚山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15.0km,均为深水岸线,位于日照市南端,自岚山老港至虎山龙王河口以北。

该岸段水深条件良好,-10m等深线离岸0~3km,可形成深水岸线;该岸线已建岚山港区,尚有6km岸线可供开发。

表1  山东省沿海港口岸线利用规划汇总表

序号

岸线名称

岸线起止点

岸线长度(km)

其中深水岸线

岸线利用现状

规划主要用途

 

全省合计

 

524.3

355.9

 

 

 

滨州市

 

29.8

5.6

 

 

1

套儿河西岸线

环海二路至东风港区

6.0

2.7

公用码头,1100m

公用码头、电厂、客运、仓储等

2

套儿河东岸线

环海二路对岸至航务工程码头

6.8

2.9

公用码头,125m

公用码头、临港工业等

3

徒骇河岸线

徒骇河口两岸

16.0

0.0

未开发

预留港口岸线

4

大口河岸线

大口河河口东岸

1.0

0.0

公用码头,301m

公用码头

东营市

 

16.0

7.5

 

 

5

五号桩岸线

五号桩至济军虾苗场

16.0

7.5

油田、公用码头占用1.0km

油田、公用码头

潍坊市

 

34.8

0.0

 

 

6

中港区岸线

白浪河口至新弥河口防潮闸

9.0

0.0

未开发

公用码头、临港工业等

7

西港区岸线

新弥河口防潮闸至小清河口北

15.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