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73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方案.docx

《土方开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方开挖方案.docx

土方开挖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施工合同及设计图纸,工程技术资料及地质勘测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管理手册,

1.2相关法律、法规及本企业管理文件,主要相关规范、标准、规程、图集等。

主要规范及规程有: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专家论证支护图纸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区(张庄镇)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

工程地点:

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张庄村

建设单位:

张庄镇政府及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勘察单位:

太原长平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山西鑫蓝市政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山西鑫昌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试验单位:

阳泉市建信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厂项目拟建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官南线与张庄村线交汇处贝特瑞公司西南部空地处,占地面积约6613.23m2,合9.92亩。

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企业及张庄镇所属沿阳胜河三川分部的村镇产生的生活污水,设计规模4000m3/d,采用雨污分流制。

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粗格栅及提升泵房:

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9m,长度15.1m,宽度7.8m,±0.000为814m,建筑面积45.95㎡。

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6.1m,长度15.03m,宽度5.96m,±0.000为814m,建筑面积57.06㎡。

生物池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7.6m,长度24.8m,宽度20.85m,±0.000为813.6m,建筑面积417.38㎡。

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污泥泵站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5.6m,长度29m,宽度15.7m,±0.000为813.6m,建筑面积22.99㎡。

二沉池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6.7m,长度8.55m,宽度6.9m,±0.000为813.6m,建筑面积226.20㎡。

高效沉淀池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5.6m,长度10.4m,宽度11.2m,±0.000为813.6m,占地面积:

132.6㎡,建筑面积40.12㎡。

滤布滤池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4.3m,长度6.1m,宽度5.3m,±0.000为813.6m,建筑面积23.4㎡。

接触消毒池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5.3m,长度8.2m,宽度6.3m,±0.000为813.6m,建筑面积24.5㎡。

污泥浓缩池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4.8m,长度6.4m,宽度6.4m,±0.000为813.6m,建筑面积19.64㎡。

生产辅助用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层屋顶采用钢屋面,预埋件连接,独立基础。

建筑高度12.4m,长度64.1m,宽度9m,±0.000为813.7m,占地面积:

572.85㎡;建筑面积778.05㎡。

综合楼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层屋顶采用钢屋面,预埋件连接,独立基础。

建筑高度11.4m,长度24m,宽度8m,±0.000为814m,占地面积:

199.73㎡;建筑面积599.19㎡。

1#门卫及在线监测用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屋顶采用坡屋面,预埋件连接,独立基础。

建筑高度3m,长度20.7m,宽度3.9m,±0.000为814.2m,占地面积:

40.74㎡;建筑面积37.63㎡。

出水在线监测用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屋顶采用坡屋面,预埋件连接,独立基础。

建筑高度3m,长度5.1m,宽度3m,±0.000为813.75m,占地面积:

40.74㎡;建筑面积37.63㎡。

反应沉淀池底板,池壁,池顶,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筏形基础。

建筑高度5m,长度20.2m,宽度5.7m,±0.000为814m,建筑面积160㎡。

三、建筑地貌

施工场地范围内,地层土质自上而下分布情况如下表:

土层

编号

土层岩质

层厚(m)

承载力

特征值(kPa)

1

杂填土

1.8~2.8

fak=70kPa

2

素填土

0.7~2.5

fak=80kPa

3

粉土

1.1~302

fak=150kPa

3-1

粉砂

1.0~4.5

fak=140kPa

4

粉土

8.3~13.4

fak=170kPa

4-1

中砂

12.1~17.8

fak=270kPa

5

粉土

8.23

fak=150kPa

6

粉土

11.83

fak=160kPa

6-1

粉质粘土

0.57

fak=160kPa

7

粉土

11.13

fak=160kPa

8

粉质粘土

3.38

fak=180kPa

9

粉质粘土

——

fak=200kPa

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类型上层属孔隙潜水,水位标高770.16—771.77。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四、施工部署

建设方另行委托施工的工作内容:

1.基坑支护设计、施工

2.基坑土方开挖论证、施工(我方人工配合)

开挖型式:

采用放坡开挖型式,放坡系数1:

0.75、1:

0.5、1:

0.3(放坡部位:

地下车库周边)。

开挖方法:

采用机械大开挖方法。

开挖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首先A座及地库开挖(地库开挖范围A轴线至C轴线往北4100mm后浇带位置)

第二阶段:

B座及地下人防层开挖。

B座及地下人防层开挖。

开挖时间:

计划开工日期为2020年7月03日。

安全:

无倒塌、无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0.1℅。

人员配备:

测量人员3名,机械操作人员为4人,(装载机操作人员2名、挖掘机操作人员2名),自卸汽车司机10名,配合土方开挖施工人员为15人,洒水车司机1人。

项目管理人员9人。

4.1施工准备

4.1.1技术准备

(1)认真研究并掌握设计图纸、勘察报告、施工规范及专家论证方案等,确保土方开挖的施工质量。

(2)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资料,施工前做好书面交底。

(3)技术交底

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别向施工员、作业班组和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安全措施交底等。

技术交底采用三级制即:

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机械操作人员及配合人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员进行交底必须细致、齐全,并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讲解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施工员接受交底后要认真反复向操作班组及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

4.2机械准备

4.2.1施工机械配置计划(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用途

1

反铲挖掘机

270型

2

挖土

2

小型挖掘机

80型

1

挖土

3

自卸汽车

斯太尔等

10

运土

4

装载机

ZL-50型

1

卸土场用

5

洒水车

1

避免扬尘

4.2.2一般机具有:

镝灯(4套)、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4.3作业条件及施工现场准备

4.3.1测量放线

4.3.1.1根据建设方给定的M1点(X=4173889.756,Y=471697.638)、M2点X=4173862.8515,Y=471738.605)、M3点(X=417381.834,Y=471824.670),使用全站仪引测出B座和人防层边线坐标点见附图

(一)。

再根据测出的点用钢尺量出基坑的外边线,用白灰撒出线。

4.3.1.2根据甲方提供的M3点(H=814.758m),控制挖土标高。

4.3.2测量放线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办完预检手续并经监理、甲方复核合格后。

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及现场实测。

4.3.3提前掌握地下埋设情况,如管道、电缆、古墓等,并向建设单位进行核实,并清除。

4.3.4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3.5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写好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4.3.6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足够人工进行。

4.4、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4.4.1工艺流程:

清理及场地平整→根据图纸尺寸和规范要求放出主楼轴线→沿轴线放出坑边轮廓线→对现场放线进行复核无误,定桩保护→第一步土方开挖→人工配合小挖机修整坑边→放出第二步基坑上口开挖线→第二步土方开挖→人工配合小挖机修整坑边→第三步土方开挖→人工清底→验槽。

4.4.2坡度的确定:

按专家论证支护方案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放坡系数为1:

0.75、1:

0.5、1:

1、1:

0.3。

4.4.3开挖方法及顺序:

选用反铲挖掘机采用分层开挖,逐步推进。

第一步开挖由北向南、由东至西,开挖至-3m第二步开挖由南向北、由东至西,开挖到-5m第三步,坑内土开挖由南向北、由东至西,开挖至垫层底标高。

4.4.4土方开挖

4.4.4.1土方开挖:

第一步:

根据测量放线的灰线,土方开挖的同时人工配合挖机进行边坡进行修整,按照支护图纸进行支护施工,挖至-2m;第二步:

根据第一次放线时埋下的点,撒出第二步土方开挖线,按1:

0.75进行放坡处理,进行第二步土方开挖,开挖至-4.5m,土方开挖的同时人工配合挖机对边坡进行修整;第三步:

待大挖机挖出小挖机工作面时,使用小挖机开始挖桩间土,预留300mm人工清槽至底标高。

第二、三步挖土时,大挖机挖土、小挖机挖桩间土、人工清槽相互协调配合,保证让大挖机全部挖走土方,将土清运完成。

4.4.4.2人工清运土时在挖好的坑底面上铺设竹架板,较少碾压坑底面层。

4.4.5根据设计图纸及放坡系数,将基坑边线及放坡的坡度边线分别撒出,并将其告知机械操作人员。

4.4.6机械挖土过程中边坡应预留150-200mm厚土层,由人工对边坡进行修整。

要求配合机械挖土的施工人员清楚挖土区域及机械前后行走范围。

4.4.7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把土拋到机械挖得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4.4.8修帮和清底。

在距基坑底设计标高1000mm坑壁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500mm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坑边尺寸,确定基坑宽标准,依次修整坑边。

最后清除坑底土方。

4.4.9基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4.4.10坑边防护:

本工程东、西、北三面采用Φ48钢管连接做护栏,南侧由于现场施工条件所限使用借用南侧围墙,护栏距基坑边1000mm处竖立杆打入土层中深600mm以上,基脚砌筑三皮砖,外抹水泥砂浆,防止雨天地表水灌入基坑。

护栏间距2000mm,高1200mm,距地面600mm和1200mm各设一根横杆,刷黄、黑色相间颜色,里侧挂密目网。

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及物体坠落。

4.5成品保护

4.5.1土方开挖前应将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引测到基坑外3米,标准水准点引测到围墙上,引到机械或车辆不经过的地方,将桩体用砼浇筑并告知施工人员其准确位置避免碰触。

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一星期复测一次和检查是否正确。

4.5.2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4.6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4.6.1监测项目

(1)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基坑支护、边坡稳定、坑顶周边地面水平位移开裂及沉降、围墙的变形。

(2)仪器监测项目包括:

边坡、支护顶部水平位移、边坡顶部竖向位移。

(3)巡视检查的内容包括: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规定堆载。

3)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4)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

4.6.2检查方法:

(1)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2)对自然条件、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

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3)监测单位应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建设、监理单位。

(4)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组织处理。

4.6.3监测点布置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周边中部、角点处布置,监测点水平间距20m且每边数目不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同点,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坡顶。

4.6.4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

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施工进程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

≤5

5-10m

开挖深度m

≤5

1次/1d

1次/1d

5-10

1次/1d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7

1次/2d

1次/2d

7-14

1次/3d

1次/3d

14-28

1/次7d

1次/5d

8

1/次10d

1次/10d

五、项目部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姚文亮(副)

项目工程师:

智伟

技术员¨吴煜辰

取样员¨郭

质量员¨王

安全员¨李原忠

材料员¨杜建东

预算员¨李晓玲

资料员¨郭

安全员¨王

施工员¨张晓东

测量员:

徐宏伟

 

劳务队施工小组

六、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注意事项:

6.1质量标准

6.1.1保证项目

基坑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6.1.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测标准(mm)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坑基

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

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向两边量)

+1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

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6.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2.1基底超挖:

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2基底保护:

基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6.2.3施工顺序: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区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

6.2.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基坑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等所需的宽度。

6.2.5在开挖时配合人员应将基坑边缘松散的杂物及土块及时清理。

6.2.6验槽:

基坑施工完毕后,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建设、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验槽,验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3质量保证措施

6.3.1土方工程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正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复测和检查,保证其正确性。

6.3.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土质情况和标高等变化情况经常检查,做好原始记录,若发现地基土质与设计不符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确保基坑工程质量。

七、安全施工措施

7.1配2名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督检查;

7.2基坑周边严禁堆放东西,不得影响边坡稳定。

7.3清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

7.4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

7.5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机械挖土和人工修边坡、清土。

7.6弃土应及时运出到指定地点,不得在场内堆放。

7.7土方开挖工程完成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8基坑四周及坑内设排水沟、集水坑,排水沟设在距基坑边缘1m位置,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

7.9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7.10机械挖土时,不得跨越自卸车的车头装土,装土时自卸车内不得坐人。

7.11人工挖土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两台机械同时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7.12开挖应严格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强处理。

7.13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7.14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7.15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的基本安全措施等内容。

7.16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17土方工程的边坡坡度等必须按规定请专家论证、审批,并按通过后的施工方案执行,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基坑的施工安全。

7.18机械前后行走时必须看清楚前后是否有人或障碍物,机械回转时必须看清楚作业范围内是否有车辆和行人。

且机械施工至围墙处时必须有专人配合指挥挖掘机驾驶员,防止由于驾驶员的距离错觉造成对围墙的碰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7.19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开挖及运输过程中有专人看守,防止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

7.20人员修整边坡与机械开挖保持在挖机作业半径以外,且夜间施工时操作人员应穿反光衣服。

7.21进行预防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7.22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

7.23装载机和挖机、汽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配备具有资质的指挥人员。

7.24装载机和挖机、汽车运转半径内严禁站人。

7.25施工现场四处张挂好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宣传牌,警示、提醒每个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7.26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要求配戴好安全帽,凡衣冠不整、穿拖鞋者一律不许进场,对发现违规者予以罚款处理。

八、重大危险源清单的识别和预防措施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规范标准,识别出以下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清单

序号

重大危险

项目

地 点

施工阶段

危险源

事 故

控制措施

1

基坑工程

现场

基础

土方塌方

塌方伤人

执行施工方案,班前进行安全交底,专人观测基坑土质情况

2

基坑工程

现场

基础

装载机

汽车挖机

碰撞伤人

按指定的路线行走,挖机的作业半径之内严禁有人

3

基坑防洪

现场

基础

雨水

雨水引起的塌方、沉陷

设置排水沟,边坡遮盖,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和冲刷边坡

4

基坑临边

现场

基础

不规范、未防护或防护不当

高处坠落

基坑周边设置1.2米的防护栏杆

5

临时用电

现场

基础

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

按要求设置漏电保护器

九、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识别和预防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规范标准,识别出以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序号

环境因素

活动点/工序/部位

环境影响

时态/状态

管理措施

1

噪声的排放

施工机械:

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

影响人体健康和附近

居民休息

现在/正常

晚上10点以后停止施工

2

运输过程中尘土的遗洒

现场渣土,生活垃圾,原材料运输当中

污染路面、影响居民休息

现在/正常

洒水、覆盖

3

照明

夜间现场照明

光污染,夜间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现在/正常

晚上10点以后停止施工,停工后,现场照明灯光减弱

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0.1发生事故或发现有发生事故的迹象时,要以人为本,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到首位作为突发事件应急的指导思想。

10.2基坑开挖过程中项目部必须至少有2人在现场指挥,黑夜至少有2人在工地值班,发生个别(2人以下)的轻伤时,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将病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医院治疗,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10.3当根据现场情况发现基坑有塌方迹象时,应迅速将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严禁发现塌方迹象时不顾人员安全派到现场支护。

将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应及时向公司总工汇报,总工和相关专家察看现场经过论证提出处理措施后再行支护。

10.4发生土方塌方或其他突发事件时造成人员受伤时,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将病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医院治疗,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由项目经理向分公司经理汇报,分公司经理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汇报。

当某一级人员暂时无法联系时,直接越级汇报,同时安排专人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

10.5为了防止自然地坪地表水及大雨应设排水沟、集水坑,安装排污泵排水,以免水灌基坑,冲垮边坡,应合理安排施工,及时铺设垫层,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10.6本工程基坑面积大,相应受水面积大,计划在基底周边设排水沟、集水坑,一旦基坑集水,由水泵从基底集水坑排至基坑上口排水沟,最后汇集至大集水坑由水泵排出。

这样就形成了二级排水体系,同时项目部成立防洪应急小组,24小时指导监督防洪,确保基坑不浸泡边坡不坍塌。

10.7该工程基坑土含沙量较大,受雨水影响较大,在雨水来临之前利用彩条布将基坑边坡进行覆盖防止遇水下陷造成边坡塌方。

 

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区(张庄镇)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二0二0年七月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建筑地貌-1-

四、施工部署-4-

五、项目部组织机构-9-

六、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注意事项:

-10-

七、安全施工措施-11-

八、重大危险源清单的识别和预防措施-12-

九、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识别和预防措施-13-

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