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80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8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8页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8页
亲,该文档总共1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1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docx

三年数学上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目标

1

时、分、秒

2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

(一)

3

测量

4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

(二)

5

倍的认识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长方形和正方形

8

分数的初步认识

9

数学广角——集合

10

总复习

 

 

 

1、会笔算三位数的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估算、验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人数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换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可确定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对可能做出正确的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思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思,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共(4)课时

(1)周第

(1)周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1、掌握时间单位换算方法。

2、会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难点:

1、计算间隔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2、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和简单的时间计算。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同时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时,要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共(7)课时

(2)周第(3)周

1、使学生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够准确的进行计算。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注重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策略。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共(8)课时

第(4)周第(5)周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能力。

重点:

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和1吨实际质量;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表象,能恰当的选择单位和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要注重动眼估计,动手测量 ,动口交流。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千米、吨的认识时要注重体验、感受、推象。

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

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共(9)课时

第(6)周第(8)周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重点:

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本单元是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巩固笔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本部分知识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速度不能太慢,要有竞争意识。

,并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好习惯。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共(4)课时

第(9)周第(10)周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

建立倍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应用倍的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时应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注重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认识。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共(12)课时

第(10)周第(13)周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连续进位。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乘法的估算和笔算乘法。

本单元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教学中要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加强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尤其是估算,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共(6)课时

第(13)周第(14)周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擦汗那个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

重点:

理解四边形、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有关周长计算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展现每种计算方法的思考过程,不必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进而形成表象。

四边形的分类教学;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引导。

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条件,不要包办代替,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教学,要深刻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教学中要做到数形结合,提升学生思维。

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要注重变式练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共(8)课时

第(15)周第(16)周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难点: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问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材在编排上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

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时要强调平均分。

教学本单元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习分数加减法做必要的准备。

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

同时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借助操作、直观进行教学,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2)课时

第(17)周第(17)周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几何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时教案

课题

五、秒的认识(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难点

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2、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

钟表课件、主题图、实物钟表。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5分)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他们正在倒计时:

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

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

(1秒)

师小结: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板书:

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

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学习新知:

(20分)

1、出示课本60页的情境图。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

(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

2、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说明:

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

请同学仔细观察。

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 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生: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6、体验1分钟有多长。

师:

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

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

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

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7.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

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

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8、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

三、巩固练习:

(5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四、课堂作业(9分)

1、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

1分钟写(   )个字。

2、填空:

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4、请同学们在课外查找有关时间的名言。

五、课堂小结:

(1分)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时间的计算

 

秒的认识

秒针一小格1秒

1分=60秒

课时教案

课题

秒的认识(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

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

钟表。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教学过程(2分’)

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3、1时=( )分  1分=( )秒

二 学习新知(18分)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

2时=120分

(3)练习:

3分=()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小明7:

30离校,7:

45到校。

(2)提问: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

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5分)

1、3时=(  )分,4分=(  )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

0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

“现在才8:

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师问:

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从8:

40到9:

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8分)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5分’)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

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

他每天早晨要在7:

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