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87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消防安全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一.docx

《消防安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安全一.docx

消防安全一

消防安全

(一)

安全誓词

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不可再生,为了那些平常而又珍贵的生命,为了家庭的幸福团圆,为了企业健康发展,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决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扭转要我安全,变成我会安全、我要安全。

安全为主,安全从我做起。

注意自身安全,并不仅仅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忠告,万一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痛心的是亲人,尴尬的是企业,永远追不回的是生命与健康。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家庭的幸福,是工作的快乐,是单位的效益,是平安、是幸福,更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安全上班、安全回家、会让亲人少一份牵挂,父母多一份安慰,家庭多一份快乐!

不讲卫生会生病,不讲安全会送命!

第一章、火灾基本知识

第一条火灾的分类

第二条火灾的三要素

第三条、火灾燃烧的四个阶段

第二章消防安全

第一条、消防工作的方针

第二条、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防止火灾措施

第四条、灭火的基本方法

第五条常用灭火器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六条、火灾预防

第七条、火灾现场如何逃生

第八条、火场逃生十三诀

第九条吸烟的危害

第三章、安全防爆

第一条、爆炸极限的概念:

第二条、爆炸压力

第三条、生产中常见的火灾爆炸现象

第四条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

第五条防火防爆措施

第六条火灾爆炸灾害的物质条件

第七条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

 

第一章、火灾基本知识

第一条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第二条火灾的三要素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1).可燃物:

是燃烧的主体,如木炭,棉花,汽油。

  2).助燃物:

参与燃烧,与主体物质起化学反应,加速燃烧进程,如空气。

  3).着火源:

使可燃物达到燃点的物质或方法,如雷电,炉火。

点火源的种类:

A明火及高温表面B摩擦与撞击C电火花D静电E雷击

防止火灾措施

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的防火措施,这种措施是把有起火危险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燃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使它们无法造成起火条件。

第三条、火灾燃烧的四个阶段:

火灾过程一般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

在灭火中,要抓紧时机,正确运用灭火原理,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1.初始阶段:

一般固体可燃物质着火燃烧后,在15分钟内,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所流活动缓慢。

燃烧速度不快,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在70%以上是由在场职员扑灭的。

 2.发展阶段:

初起之火没有及时发现并扑灭,随着燃烧时间延长,温度上升,四周的可燃物质被迅速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面积迅速扩大,形成发展阶段,这是灭火的关键性阶段,必须投进相当大的气力,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控制火热发展,以便进一步加以扑灭。

 3.猛烈阶段:

火灾在发展阶段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由于燃烧时间继续延长速度不断加快,而积迅速扩大,温度急剧上升,气流达到最快,是灭火中最困难的阶段。

 4.下降、熄灭阶段:

火灾将要烧尽或被扑灭的阶段,要进步警惕防止复燃。

第二章节消防安全

第一条、消防工作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第二条、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

消防工作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计划,但由于情况极其复杂,各单位要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管理权,才能发挥各个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搞好消防工作。

2、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是消防管理的专门机关,对消防管理负有组织、监督、指导的责任,但消防管理又是每个成员的事,只有发动群众参加管理,各项措施才能落实,才能做到防有基础,消有力量。

3、安全与生产相一致的原则: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安全与生产相一致的原则的具体表述,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应按照“生产服从安全”的原则,解决安全问题后在生产。

4、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原则

严格管理即制定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消防章法,规范人们的行为。

科学管理即,运用科学的理论,现代化的技术解决消防管理问题。

依法管理即严格依照消防法规、法令进行管理。

5、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简单的说就是谁主管那项工作,就要对那项工作中的消防安全负责,它的原则核心就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五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全面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原则的知道作用,才能作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三条、防止火灾措施

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的防火措施,这种措施是把有起火危险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燃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治理使它们无法造成起火条件。

 1、三懂:

懂本岗位火灾险性,懂得预防措施,懂得灭火方法。

 2、三会:

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之火。

 3、初起火灾的扑救原则:

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第四条、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灭火

接喷洒在燃烧的物质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

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和容器等,以防止它们受热后压力增大变形或爆炸。

冷却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温度低于燃点而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四周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起火点,主要灭火剂有水,二氧化碳。

2、隔离灭火

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分散开,使燃烧停止。

这种灭火方法,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隔离法:

就是将火源处和四周的可燃物质隔离或将可燃物质移走,没有可燃物,燃烧就中止了。

3、窒息灭火

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因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

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性较强的空间或设备容器内的火灾。

窒息法:

就是阻止空气流进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所而熄灭,如用二据化碳灭火,氮气,水蒸气,用不燃或难燃的物件直接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尽空气,使燃烧停止。

4、抑制法:

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这种方法须足够的灭火剂参与和中断燃烧反应,否则起不到抑制作用。

第五条常用灭火器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种类有:

二氧化碳、干粉、沙桶、铁箱、自动灭火装置,室内消防栓和室外消防栓,消防栓、水带、水枪、水灭火、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

灭火器是扑灭初起火灾的有效器具,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准确、快速地处置初起火灾。

2、灭火器的特性及使用

(1)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组成:

由喷嘴和管路组成。

原理:

通过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使其达不到支持燃烧的浓度。

二氧化碳在空中达到15%以上使人窒息死亡;达到30%—35%时使一般物质的燃烧逐渐窒息;达到43.6%时能抑制汽油蒸汽及其它易燃气体的爆炸。

使用方法: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的喷桶对准火源,打开启闭阀,液态二氧化碳立即汽化,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喷出,使用鸭嘴式时,可用右手拔去保险销,同时用左手紧握手把,并压下压把,则启闭阀即被打开。

或先拔出保险销,再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或发生火灾时,通过手动阀打开钢瓶的瓶头阀,延伸软管将二氧化碳灭火器向着火点喷射。

注意事项:

使用时要尽量防止皮肤因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而造成冻伤。

扑救电器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伏,切记要先切断电源后再灭火。

应用范围:

适用于A(固体)、B(液体)、C(气体)类火灾,不适用于D(金属)火灾。

扑救棉麻、纺织品火灾时,应注意防止复燃。

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痕迹,因此适宜扑救家用电器火灾。

不导电,常用于扑灭贵重精密仪器、电气、油类和酸类及资料场所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物质火灾。

(2)、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与二氧化碳灭火器基本相同。

但应注意的是,干粉灭火器在使用之前要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使用ABC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将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喷射,尽量使干粉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因干粉冷却作用甚微,灭火后一定要防止复燃。

应用范围:

手提式或推车式ABC干粉灭火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有效期长。

它既可以扑救燃气灶液化气钢瓶角阀油锅起火和废纸篓、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和天然气设备等可燃物质的各类初起火灾,灭火效率高,但常对火灾现场造成较大污染,不便于扑灭贵重仪器及资料场所火灾。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但不宜扑救旋转电机火灾。

公司的灭火器都是干粉灭火器。

BC干粉灭火器不适用于固体可燃物火灾,它们都不能用于扑救轻金属火灾。

(3)、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用手握住灭火器的提环,平稳、快捷地保持直立抬到或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

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部,将灭火器颠倒过来(使灭火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压力),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

注意事项:

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扑救油类、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

不可扑救忌水和带电物的火灾。

3、灭火器使用注意事项

A、拔掉保险插销,立于火场上风,对准火焰根部进行喷射,将火熄灭后注意是否可能再燃,然后手持灭火器倒退离开火场。

B、水、泡沫灭火器,绝不可用于电气火灾。

C、在狭小空间或密闭火场应注意保护自己(包括呼吸防护)。

D、对于火势将会封闭逃生路线者(包括火势、熏烟),则应先脱离火场。

E、灭火器必须定期进行自检,以保持其可用性,干粉灭火器表面指针区域红色表示压力偏低,绿色表示安全气压,黄色表示压力偏大。

4、灭火器放置要求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或便于取用的地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灭火器应设置牢固,铭牌必须朝外。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

●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第六条、火灾预防

1、不要随意乱扔烟头。

2、使用明火或电熨斗、电吹风等电热器具时人不要离开。

3、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尤其是在酒后或疲劳时。

4、过道里、楼梯上不要堆放物品,安全出口不要上锁。

5、室内供电线路应套管保护,要按照功率要求配置电源线和配电盘。

6、电焊、气割作业时注意通风和温度,严禁明火和排除可能产生的火花,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分开5米直立。

第七条、火灾现场如何逃生?

火灾中的“隐形杀手”:

有毒气体。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都生成很多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很多是有毒气体。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

根据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进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二氧化碳,它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在有的火场中浓度可达15%。

它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进量增加,从而引起头痛、神智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因此,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智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0.1%时,即可导致人在60分钟之内感到头痛、呕吐;达到0.5%时,有致人死亡的危险;达到1%时,人呼吸数次,就会失往知觉,在一两分钟之内即可导致人中毒死亡。

案例:

1993年12月,福州市马尾镇一台商独资企业发生火灾,60余名打工妹大多是被毒烟熏倒后被火烧死;同年4月,唐山林西百货大楼发生火灾,79人丧生,经过法医鉴定,这些遇难者中除一人系跳楼摔死以外,其余均为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毒气窒息死亡后被焚烧;同年5月,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苗岭大酒店二层的洗浴中心发生火灾,7名外地打工职员都是被烟熏而中毒死亡。

这样的火灾案例举不胜举,充分说明了有毒气体是火灾中的“隐形杀手”,曾经吞噬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然而,1996年4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鹅饭店发生火灾,造成10人丧生,在这些遇难者中,有中国人、朝鲜人,在火灾中同样面临死亡威胁的还有6名日本人,而他们却凭着丰富的逃生经验顺利逃生,幸免于难。

  由于他们进入饭店时,早就摸清了四周的环境,当火灾发生后他们能够正确地判定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从而成功脱逃。

  在现代的各类建筑中,无论是宾馆、饭店,还是公共娱乐场所、家居住所等,人们大多数都只是注重装饰的豪华,而忽视了很多装饰材料是易燃物品,如人造地板、塑料壁纸、化纤地板等,这些化学装饰材料在燃烧时都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后,逃生的人们都面临被有毒气体窒息死亡的危险。

  逃生方法:

1.悉环境:

留心安全出口位置,避难间,报警器,灭火器的位置以及有可能做为逃生器材的物品,养成习惯。

2、迅速报警: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

当发现火灾发生之后,应该先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接警职员讲清楚起火地点、单位、燃烧物、燃烧程度等,消防职员接到报警后会立即赶到现场救援,这样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而且还可以争取更多的被火围困的人获得消防职员的救助,减少职员伤亡。

3.想法逃生:

要稳定情绪,克服惊慌,冷静地选择逃生办法和途径。

不要为穿着珍贵物品而浪费时间,不要向狭窄角落逃避。

 

(1)寻找出口,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避难设施进行自救:

当火灾发生后,千万不要紧张,也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乱跑,而是要多动动脑筋,仔细回忆一下安全出口在什么方向,那是逃离死亡之门的“绿色通道”。

在火场中,多数人都非常恐慌,不知所措,互相拥挤、踩压,盲目地走进了“死胡同”,从而造成群死群伤。

当然,稍有点逃生意识的人一旦走进宾馆饭店都会留意太平门、安全出口、紧急出口的具体位置,所以一旦火灾发生后,寻找逃生之路就会胸有成竹,临危不惧。

假如火场烟雾较大,判定不出安全出口的正确位置,那么可以通过火灾现场烟雾的走向来寻找安全出口。

(2)舍财保命:

在火灾事故的遇难者中,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由于贪财而丧失逃生的机会。

有的人是在逃离现场之前想多抢点值钱的物品,有的人是本来已经逃离了现场后又返回往拿东西,殊不知在火场上,哪怕是一分一秒,有时离死亡之门就只有一步之远。

1999年发生在江西的一次火灾中,有两名打工妹就是为了回房间往拿钱包而没有能够逃出来,永远被留在了房间。

所以火灾发生后,应该迅速撤离现场,切忌贪恋钱财。

(3)紧急求援,利用建筑物本身及四周自然条件自救:

假如通过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都不能逃生,可以打开窗户向外扔东西、招手或者大声呼唤、敲击物品等,向外发出求救信号,从而引起窗外消防职员的留意,争取救援时间。

(4)无法突围时,向浴室卫生间转移匍匐前进,放水,卧地,防烟雾。

一旦确认起火,不管四周有无烟雾,都应采取防烟措施,常见措施是用干,湿毛巾捂住口鼻。

由于火灾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且烟雾比空气轻,贴近地面的烟雾浓度不大,所以在逃离火灾现场时应该把毛巾(口罩、餐巾布等)弄湿后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尤其是在穿越烟雾区时,尽量屏住呼吸,快速前进,从而减少有毒气体进进体内。

(5)结绳自救:

火灾发生后,假如现场有救生绳,可以将救生绳的一端固定在热气管道、床脚上或者其他比较重的物体上,然后打开窗户,另一端沿着窗户下部垂直下滑逃生。

假如现场没有救生绳,可以把床单、窗帘、被罩等撕成条块,拧成比较结实的粗绳,并用水弄湿,当作救生绳用。

用此方法逃生要留意的是,救生绳固定的一端一定要结扎牢固,并仔细检查绳索是否安全,以防负重后松脱或断裂。

  

(6)谨慎跳楼:

在非跳即死的情况下跳楼时,抱些棉被等物向楼下车棚,草地或树上跳,减缓冲击力。

第八条、火场逃生十三诀

第一诀:

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第二诀:

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三诀:

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四诀:

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第五诀:

保持镇静,明辨方面,迅速撤离。

第六诀: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七诀:

简易防护,捂鼻匍匐。

第八诀:

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九诀:

缓慢逃生,滑绳自救。

第十诀:

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第十一诀:

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第十二诀: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第十三诀:

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第九条吸烟的危害

吸烟是人们比较广泛的一种嗜好,在日常生活中,因吸烟引起的火灾相当严重,是防火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烟头虽是一个不大的热源,但它能引起很多物质的燃烧,烟头表面温度在200-300度,中心温度达700-800度,一支香烟延烧时间为4-15分钟,假如剩下的烟头为烟长1/4,则可延烧1-4分钟,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点大多低于烟头的表面温度30度,如纸张130度,布匹为200度,松木为250度,在自然透风条件下,烟头仍进深度为5厘米的锯末中,经15-90分钟阴燃,便开始出现火焰,烟头扔进深度为5-10厘米的刨花中,有75%的机会,经过60-100分钟开始燃烧。

第三章、安全防爆

第一条、爆炸极限的概念: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第二条、爆炸压力

可然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闭密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火灾爆炸现象:

1、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引起的燃烧爆炸;

2、负压吸入空气引起设备或系统爆炸;

3、氧含量超标,因“过氧”爆炸;

4、气体互串引起爆炸;

5、高压气体刺漏,高速排放引起着火;

6、压力容器管理不善发生爆炸;

7、违章检修、违章动火引起的爆炸;

第三条、生产中常见的火灾爆炸现象:

1、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引起的燃烧爆炸;

2、压力容器治理不善发生爆炸。

第四条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

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粉尘本身可燃,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如媒尘、铝粉、面粉等。

其次,粉尘要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其爆炸下限),粉尘呈悬浮状才能保证其表面与空气(氧气)充足接触,堆积粉尘不会发生爆炸;再次,要有足够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

只要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就会导致粉尘爆炸。

第五条防火防爆措施

引发火灾的三个条件是:

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引发爆炸的条件是:

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在制定防火防爆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

(1)预防性措施。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我们可以把预防性措施分为两大类:

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物质条件(即点火可燃物与氧比剂的结合)及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能量条件(即点火或引爆能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发火(引爆)的可能性。

(2)限制性措施。

即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限制其蔓延扩大及减少其损失的措施。

如安装阻火、泄压设备,设防火墙、防爆墙等。

(3)消防措施。

配备必要的消防措施,在万一不慎起火时,能及时扑灭。

特别是如果能在着火初期将火扑灭,就可以避免发生大火灾或引发爆炸。

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防火防爆措施的一部分。

(4)疏散性措施。

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建筑物、飞机、车辆上设置安全门或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等。

当一旦发生较大火灾时,能迅速将人员或重要物资撤到安全区,以减少损失。

第六条火灾爆炸灾害的物质条件

为了消除导致火灾爆炸灾害的物质条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在生产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物。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研制新材料,以不燃物或难燃物代替可燃易燃物,以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是工业防火防爆的根本措施,应首先加以考虑。

如以阻燃材料代替易燃材料:

以不燃或难燃溶剂代替易燃溶剂(如汽油、苯等);在矿井下用金属、水泥支架代替木支架等,都属此类措施。

(2)在爆炸危险场所采取措施,使空气中可燃物(可燃气、蒸气、粉尘)浓度保持在安全限度(爆炸下限十安全裕度)以下。

(3)加强爆炸危险物的管理。

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中都要根据其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第七条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

目前发现具有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主要有:

(1)金属行业(镁、钛、铝粉等)

(2)煤炭行业(活性炭、煤尘等)

(3)合成材料行业(塑料、染料粉尘等)

(4)轻纺行业(棉尘、麻尘、纸尘、木尘等)

(5)化纤行业(聚酯粉尘、聚丙烯粉尘等)

(6)军工、烟花行业(火药、炸药尘等)

(7)粮食行业(面粉、淀粉等)

(8)农副产品加工行业(棉花尘、烟草尘、糖尘等)

(9)饲料行业(血粉、鱼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