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94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穴位名称释义Word文档格式.docx

9、太渊:

本穴为脉之大会。

太,高大与尊贵之意。

渊,深水,深潭。

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处亦名渊。

太渊,口中津液名。

言经气深如潭水;

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为诸脉之会。

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

10、鱼际:

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

际,边际。

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

以邻近而得名。

11、少商:

少,幼小,微小之意。

商,五音,属金,属肺。

少商,是商的高音。

言为金气所止或为金气初生之处也。

二、手阳明大肠经(20个)

1、商阳:

商同上,阳,指阳金。

意为此乃阳金脉气所生之处。

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经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

2、二间、三间:

二、三,为指骨之第二、三两节。

间,间隙,孔窍。

二间、三间,为次指第二、三指骨后方之间隙。

3、合谷:

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

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

合谷,山名。

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

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

更兼手太阴,由列缺别走阳明,在此自应结合依傍。

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

4、阳溪:

阳,指阳经与手背部。

溪,是山洼流水之沟;

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

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

5、偏历:

偏,指侧旁与倾斜。

历,指行走与经过。

言经穴皆位于前臂之偏旁,并从此分出旁支、斜络于太阴也。

杨上善曰:

“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

手阳明之络穴。

6、温溜:

温,温暖。

溜,通流,通留。

功能温经发汗,又为袖手取暖留止之处。

此穴具有温经发汗、疏风散寒之功。

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

7、下廉、上廉:

上、下,指高低,前后。

廉,指边缘,棱隅。

穴在前臂边缘有棱隅之处也。

廉者,前臂上段,隆起之象也。

在侧棱下端者为“下廉”,在侧棱上端者为“上廉”。

8、手三里:

手,指上肢。

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肘尖距离长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

穴约在肘下三寸,与足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

其上方有点手五里。

9、曲池:

曲,弯曲。

池,水之停聚处。

曲池,地名。

穴在肘臂屈曲时肘横纹端凹陷如池之处也。

必须屈肘取穴,凹陷方显。

经气至此,有如水之入池。

10、肘髎:

肘,肱与前臂之间的关节部分。

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

泛指穴为肘部之深孔。

11、手五里:

五里,指长度及人身五脏之里。

以其与肘部的距离长度较远,及通乎五脏之里而言。

与手三里同义。

五里与五脏有关。

12、臂臑:

臂,上肢之统称。

臑,肩下方之肌肉。

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

穴当三角肌隆起处之端,故直接以臂臑名之。

13、肩髃:

肩,项下的部位。

髃,髃,骨间陷隙也。

指穴当肩头三隅角也。

14、巨骨:

巨,大也。

巨骨,即大骨之意。

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邻。

穴在锁骨与肩胛之间。

既属骨穴同名,亦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

15、天鼎:

天,见天府条。

鼎,三足两耳。

象人之头颈,并喻为吸入天气的贵重门户。

穴当侧颈,自为吸入天气之重要门户。

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

16、扶突:

扶,辅佐,扶持。

突,凸出,突起。

指穴处为人体头这一最大突出之扶持。

头为人体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锁乳突肌也突出明显,更为扶持头部所必须,本穴抚之突突应手。

有如水泉涌突之状,故名。

17、禾(ji)髎:

禾,曲头木。

髎,近骨的孔隙。

指穴在形如曲头木的鼻唇沟之下方而言。

禁灸,盖以其处肌肉薄也。

18、迎香:

迎,迎接。

香,芳香。

谓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

三、足阳明胃经(45个)

1、承泣:

承,承受。

泣,泪水,常为泪水之承受处。

穴当眼眶下缘正中,与承浆同义。

2、四白:

四,四方,四野之意。

白,光明,洁白。

谓目病取此则四顾皆光明洁白也。

3、巨髎:

髎:

近骨的孔隙。

穴在上颚骨与颧骨交接之巨大空隙中,泛指为面部髎孔之巨大者。

4、地仓:

地,指土地所产之谷物。

仓,仓禀,仓库。

意为口腔犹如谷物仓库的组成部分。

地仓者,合五谷之味与脏腑之官而言也。

5、大迎:

大,指大气,大有。

大迎,古骨名。

指其可以迎受先后天之气与居于大迎骨之处也。

穴居头面为足阳明之脉,可以迎受先后天盛大丰有之气以养人也。

下颔骨古称大迎骨,穴处之动脉也称为大迎脉。

面此处之穴也称为大迎穴。

6、颊车:

颊,面颊,此处指上颔骨。

车车轮,指下颔骨。

颊车,即下颔关节可以转动之处。

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

而颊车穴则是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

7、下关:

下,上之对。

关,机关,关节。

穴在下颔关节颧弓下方,与上关互相对峙。

8、头维:

头,头部。

维(四角为维),隅(方也,角也)角,维系,维护。

谓穴居头之隅角,是维系头冠之处,并可维护头部及四肢之阳气也。

头维为头角,是维系头冠之处。

头维可以维护诸阳。

头维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发,又为足阳明、少阳、阳维之会。

四肢阳气不足诸病,取之自有维护之效矣。

9、人迎:

人,指人体与生命。

又为接受之意。

谓喉结两旁之动脉,可以迎受天地五脏之气以养人也。

人迎、寸口、趺阳三大动脉,在中医脉诊居于重要地位。

人迎者,胃脉也。

10、水突:

水,指水谷之气。

突,指穿凿成的洞穴。

意为穴乃阳明水谷之气穿突而出之处也。

穴为通达地气的水突,与吞吐天气的天突可以互观。

11、气舍:

气,指呼吸之气。

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

人当吸气足量时,则肺气上抵气舍;

或努力持重时,本穴亦为之充胀,是为气之住舍,因名为“气舍”。

穴在喉咙之旁,犹如气之舍室也。

虚人慎用。

12、缺盆:

缺,空缺。

盆,阔口盛器。

缺盆,古解剖名。

指其位于缺盆处也。

缺乃空缺与空虚之处,与列缺之意有别。

缺盆可理解为有如无盖之盆。

锁骨上窝正如盆之无盖,空虚如缺。

本穴用宜浅取。

13、气户:

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

其治症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故名“气户”。

呼吸之气经此可以出入停留,居住藏护也。

本穴内通乳腺,故能治乳痈初起。

14、库房:

库,仓库。

房,房室。

指穴在胸旁,有如肺气之仓库。

穴在玉堂、紫宫之外旁,正当肺气储积之处也。

所治均属实症,有如宿积者。

15、屋翳:

屋,覆盖。

翳,掩蔽。

指穴当覆蔽胸部之处也。

穴当防胸之要地,故名。

16、膺窗:

膺,前胸。

当胸之衣称为膺服,又是壅塞之意。

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

谓穴能开通胸膺的壅塞与位于膺服之边缘也。

锁下乳上曰膺。

胸膺壅窒不舒诸病,取之则气可通畅也。

17、乳中:

乳,指乳头。

中,指中央。

穴当乳头之正中,故名。

治癫痫,俱用灸;

治目瘤,则放血。

治目病可并取光明;

调月经可并取日月。

18、乳根:

乳,指乳房。

根,指根底。

穴当乳房之根底部,故名。

19、不容:

不,不能,不可。

容,容纳,包容。

谓其可治胃不能容诸病也。

用于呕吐反胃、腹满痃癖诸病,则不容者又将能容矣。

20、承满:

承,承担,承受。

满,饱满,充满。

承满者,上腹可以承受饱满之处,且可用以消除胀满也。

上腹本可承受饱满,但过满又将不能承担,且有承担消除胀满之责也。

与不容上下连属,可以互参。

21、梁门:

梁,通梁。

梁门,战国古地名。

借喻为五谷入胃所由之路,且可治伏梁病也。

穴在承满之下方,正为粮谷下行之门户。

又,伏梁,病名。

深藏为伏,梁为梁木(屋梁)。

谓心下脐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块。

此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胀化食也。

22、关门:

关,指关藏,关闭。

指其为纳谷与收藏水谷之门户。

穴居胃底,为胃之关。

又可治完谷不化、大肠滑泄诸病。

关门之名具双重意义。

23、太乙:

太乙,象天地混沌之气;

又神名,星名,地名。

此处以穴位之所在,及其功能与大肠之形象而言。

穴居天枢之上方,天地之气至此尚未分明,胃肠之清浊在此亦未分清,有太乙之象也。

自有安神定惊、主癫疾狂走诸疾矣。

象大肠之盘曲。

太,大也。

乙,盘曲之象也。

与其能治大肠诸病有关。

24、滑肉门:

滑,光滑,滑利,滑动。

肉,肌肉。

门,通往与指向之意。

意为此乃通向腹腔滑肉之处。

肠居腹内,最为光滑,滑利和易于滑动,故可以滑肉目之,且穴对肠病为有效也。

凡病之应疗以滑者,可取此穴。

如肠套叠、肠梗阻亦可取用。

塞者通之,合“滑”字之义。

又可治舌病,舌亦滑肉之类也。

25、天枢:

天,天地,此指人之上下半身而言。

枢,枢机,枢纽。

喻穴居人身上下枢要之处也。

天枢,本为北斗第一星,此借喻为天地之枢机。

与其外侧之大横,可以互观。

26、外陵:

外,指身体的表面。

陵,隆起的丘陵。

外陵,为腹壁内虚外实的象。

外陵者,腹壁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对于腹中之空匮而言也。

27、大巨:

本穴内应小肠及膀胱部位。

小肠属手太阳经,膀胱属足太阳经,二经俱称巨阳。

古太与大通,故本穴命名取“大巨”二字,以其功用在两太阳经也。

其主治为小腹(月真)满及小便不利,有关小肠、膀胱事,故名为“大巨”,即太阳、巨阳之意。

28、水道:

水,水液,水津。

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

指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与穴效能行水利尿而言。

水道既为水之大道与道理,亦为水之道路和通路,下焦为水道之所出,穴下为输尿管之所过,功能治三焦热结、小便不利。

水道之名,义更浅显。

29、归来:

归来,是返回的意思。

对卵缩和阴下脱诸病,有促使恢复的作用。

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阴挺诸病。

归来者,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之意也。

30、气冲:

气,指下腹阻胀之气。

冲,指冲动,上冲,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

禁灸,恐伤气道也。

31、髀关:

髀,指股部及下肢。

关,机关。

指穴处乃下肢运动之机关也。

穴对下肢拘挛疼痛诸病均可有效。

32、伏兔:

伏,俯伏。

兔,兽名。

指穴处状如俯伏之兔。

股前方肌肉丰厚,形如兔伏。

33、阴巿(fu):

阴,指人体的前阴部。

巿,遮蔽阴部的短裳。

穴约当巿的下缘。

上古遮蔽阴部的短裳谓之巿。

今皆以阴巿为“阴市(shi)”,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

本穴与足太阴经之血海相对,治症亦与血海同功。

善治小腹胀痛、月事不调等症。

盖谓本穴虽属阳经,而所治则多为阴症。

犹与足太阴之血海交易互市,故名“阴市”。

不可多灸。

34、梁丘:

梁,指梁食,参梁门条。

丘,丘陵。

梁丘,春秋古地名。

胃为仓癝之官,此为胃之郄穴,譬如梁谷积聚之丘陵也。

35、犊鼻:

犊,小牛。

鼻,口鼻。

膝盖形如牛鼻,穴在膝眼中。

刺膝出液为跛。

36、足三里:

足,指下肢,相对于手而言。

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

以其与外膝眼的距离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

三里,主要是指三寸。

又与手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可以互观。

37、上、下巨虚(上、下廉):

上,相对于下而言。

巨,巨大。

虚,空虚。

巨虚,马名,指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并象腿之善走。

取之巨虚者举足。

以在胻骨外侧,故名为廉。

与手之上下廉可以互参。

38、条口:

条,指条风,即东北风。

口,同孔,空也,条口,乃治疗下肢风病之孔穴也。

条口者,乃治风之孔穴也。

谓小腿前缘狭长如条,形如刀口。

穴在其处,因而得名。

39、丰隆:

丰隆,丰盛之意,又雷神名,又云师名。

象地气升发,万物丰隆及小腿前方之肌肉高大丰满也。

丰隆是雷和云的意思。

此为足太阴、阳明之络穴,正有地气丰隆、云雷所生之义。

丰隆是肌肉丰满的意思。

穴在小腿前方肌肉丰满高大处,正丰隆之象也。

40、解溪:

解,指分解,缓解。

穴在骨解之中,能治足踝骨节缓解诸病。

关节间隙在《内经》中常称为“骨解”或“节解”。

穴当踝关节大节解之中,因其所在及功用而得名。

41、冲阳:

冲,冲要,冲动。

阳,指足背,在上。

穴当定背最高处,且位于太冲之上方。

太冲莫误作冲阳,动脉还居后上方。

42、陷谷:

陷,陷阱,自高而下亦谓之陷。

指经气自高而下如入于谷,及能治水病也。

经气自高处之冲阳而走向第二、三跖趾关节如阱如谷之处,陷谷之名至为恰当。

穴对水病有效,亦可参证。

43、内庭:

内,内里,内方;

又同枘,同纳。

枘是卯眼,凿是榫头,卯眼与榫头的关系称为凿枘。

庭,庭堂,亦处所之意。

指穴在跖趾关节形如凿枘之隐蔽处。

跖趾关节凹陷如枘,趾骨如凿,穴在形如凿枘于枘之处也。

44、厉兑:

厉,疾速状;

古称衣带之下垂者亦名厉;

又风名;

又为安息之意。

兑,即孔穴。

指穴当奔走跳跃不可缺少之处,且与衣带垂着处相当,有治风及安神之功。

厉为踊起与疾飞之意。

足部若缺少次趾,则疾走驰骋均将有碍矣。

厉为衣带垂着之处。

古之衣带垂及足尖,穴当其处,故亦为解。

厉为神志安宁之意。

厉兑为安神治魇之名穴,亦能治中恶尸厥,于义亦通。

四、足太阴脾经(21个)

1、隐白:

隐,指隐藏与微小。

白,指金气的颜色。

为土能生金,金气隐伏之意。

隐,藏也。

白为金色,为土所生。

此为足太阴脾土之井穴,言土气在此已经发生,而金气亦已开始隐伏。

与太白、商丘、地机等穴可以参照联系。

2、大都:

大,盛大,丰富。

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意思。

指穴为土气丰富与储积之处,如水之入于池也。

大都也为大池之意,谓经气在此停聚也。

3、太白:

太,同大,广大、高大之意。

太白,为天象及地理名。

指土能生金,金气至此已经明显及穴位之形象而言。

太白,金星名,又神名。

此为脾经之腧穴,属土。

土生金,用示金气至此已明显如星矣。

可与隐白互参。

太白,山名,即终南山。

穴在高大突起的第一跖骨小头之后缘,且此处皮色亦较白,骨高肉白,故象形比拟而以太白山名之。

4、公孙:

公,是年老的尊称和正直的意思。

孙,是幼小的卑称和支派的意思。

公孙即祖孙。

又,公孙为复姓。

指其为足太阴与阳明之络穴而言。

祖与父皆可称公,公亦正直之意;

旁系皆可称孙,孙亦曲细之意(为孙络、孙脉)。

足太阴之正经如公,别走阳明之别络如孙,正经与络脉在此分行,正为公孙之义也。

5、商丘:

商,商,五音,属金,属肺。

商丘,地名,又为复姓。

为土能生金、金气已聚之意。

商于五行属金。

商丘的五腧属性亦属金。

言经气至此已积聚如丘陵也。

可与隐白、太白等穴互参。

6、三阴交:

三阴,指足之三阴经而言。

交,指交会与交接。

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三条阴经之交会处。

7、漏谷:

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

水湿与水谷漏出不止诸病,用之为有效也。

小便淋沥不止,可取之漏谷;

大便滑泄不禁,又象如漏谷。

功能渗湿止淋、固肠止利,因其功用而得名。

禁灸,盖防其由漏血孔传热及髓也。

8、地机:

地,指脾土、下部与下肢。

机,指机关,机要,又疾病亦喻为机。

穴为地气之枢机,又为治疗腹部与下肢病枢要之处。

地机,别名脾舍,自为脾土之枢机。

对腹部与下肢病可以取用。

9、阴陵泉:

阴陵,是人体内侧高起之处。

泉,水从窟穴而出。

穴在膝部内侧高大隆起处之下方,经气如泉水之外流。

与阳陵泉互相对待。

10、血海:

血,指气血。

海,百川皆归之处。

血海者,方其可以统血摄血也。

太阴为多血少气之脏,又与多气多血之阳明为表里,故可以治血症见长。

又名“百虫窠”。

按诸书有谓有谓本穴治湿痒疮毒者。

或以湿痒之疮,内含细菌,本穴内治此症,故名为“百虫窠”。

11、箕门:

箕,簸箕,又星座名,风名。

以其必须箕坐取穴,及可治下肢之风病也。

簸箕是扫除的用具,其形前大后小。

张腿而坐称为箕踞,是不端之状。

穴在股内侧上方,必须张腿取穴,是因取穴的体位而得名。

穴能治疗下肢的风病。

12、冲门:

下腹逆气上冲诸病常从此起,可与气冲互观。

13、府舍:

府,指脏腑。

意为穴下乃脏腑所居之处,内府元气储藏之舍宅,亦属泛指腹腔而言。

14、腹结:

腹,指腹腔。

结,指结聚,结束,收敛,弯曲。

以其可治腹中痛结及滑泄诸病。

结,曲也。

亦象肠之盘曲。

故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

且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亦可作为腹结之一说。

15、大横:

大,长大,又指人。

横,纵横,又指脐。

言其横居长大人身之中,脐旁之大横纹中也。

16、腹哀:

腹,腹腔,也是重复和富有之意。

哀,哀痛,也是爱护之意。

指腹裹肠胃,为土气之所在,须加爱护以免腹中哀痛,而腹中哀痛用之亦有效也。

哀,悲鸣也。

腹鸣,即肠鸣也。

人有哀泣,则气息顿促,且时一太息。

又人在哀痛至极时,常曰“柔肠百结”,或曰“令人肠断”,均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

17、食窦(饲渎或饮yin渎):

食,指食物与饲养。

窦,指洞穴与水道。

意为穴乃婴儿食物之所出与乳汁之水道也。

本穴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

本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故简称“食窦”。

18、天溪:

天,指天气与人身之上部。

天气通于肺,泛指为肺气流通之处。

治乳少,可配以足少阳之足临泣,多效。

19、胸乡:

胸,指胸部。

乡,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

以穴居肋间与胸廓而言。

两阶之间谓之乡。

乡又是指面积广阔的地区。

穴居两肋之间,正有两阶之象。

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

20、周荣:

周,周身,周遍。

荣,荣茂,荣养。

周荣者,言先后天之气可以荣敷周身也。

无处不至谓之周,旺盛华茂谓之荣。

密雨之云谓之周云。

水谷之气谓之荣气。

经穴属脾,穴下为肺,先后天之气交会于此。

可与其上方之云门、下方之大包互观。

21、大包:

“大包”为脾之大络。

其经气行径,由周荣斜抵胁肋,交贯肝胆心包各经。

又与心肾肺胃四经挨近。

十二经中独此经与他经挨连最广,故以脾经为总统十二经络,称其最终斜行一段经线,为脾之大络,而名其大络之末穴为“大包”。

寓广大包容,通达周布之意也。

五、手少阴心经(9个)

1、极泉:

极,至高之意。

泉,水从窟穴而出,又水源也。

象经气有如泉水自高而下也。

手少阴之经气自此从高下流,正有极泉之象。

2、青灵:

青,指神仙,又通清。

灵,指神灵,心灵,性灵。

青灵者,象心神之清净神妙也。

心藏神为阳,又主血为阴。

青灵者,阳神阴灵清净神妙之气所聚合也。

针之助使神气振发,而促青阳兴起也。

青阳者,东方青气之灵也。

3、少海:

少,指手少阴心经。

少海,古地名。

喻为手少阴心经所入为合之海也。

4、灵道:

指手少阴之心灵,乃人身阴阳交会之大道。

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

可与青灵互参。

5、通里:

通,通达,通畅。

里,邻里。

以其能通达手少阴太阳之里也。

穴能通达少阴之里,又与太阳相邻接,而为少阴太阳之络穴,能深入腹里而下达小肠也。

凡由涩滞抑郁所生者,本穴统能治之。

综而观之,是本穴以通为治也。

故名“通里”。

即通而理之也,又功通于里也。

6、阴郄:

阴,指手少阴经。

郄,孔穴的通称,又指郄穴。

为手少阴郄之简称。

阴郄为手少阴之郄穴,故别名手少阴郄。

7、神门:

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

道家称目为神门,意为穴乃心神出入通达之处。

心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为人生的本原。

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腧原,自可为心阳出入通达之处。

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

8、少府:

少府,古代主收藏的官职名。

言穴用可以收摄心神也。

9、少冲:

少,既指手少阴心经,又指经气幼小及小指而言。

冲,要

冲。

为手少阴经经气初出之井穴,又居小指末节之冲要处也。

少,小也,幼也。

冲,通达也。

穴居小指尖端冲要之地,又为少阴之经气初生而未盛之处,少冲之名义可知矣。

六、手太阳小肠经(19个)

1、少泽:

少,指小指及幼小。

泽,指光泽,滑润。

泽门,古代城门名。

少泽,为小指末节经气门户之光泽处。

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曰泽,凡物之有光润者亦曰泽。

甲根多光润润泽,穴在小指甲角之光泽处也。

少泽者,亦指小指末节经气门户之意也。

2、前谷、后溪:

前与后,是互相对待之意。

小指本节前方第二节之后方凹陷处为前谷;

本节后方第五掌骨之前方为后溪。

3、腕骨:

古解剖名,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

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陷中。

4、阳谷:

阳,指手太阳经,手腕之阳与阳气。

以其属于阳经阳穴,且有兴阳之效也。

穴为手太阳经之原穴,居于尺骨小头高起处之凹陷中,对阳萎病有效。

5、养老:

养,奉养。

老,年老,老迈。

以其功能明目舒筋,治老年阳气不足诸病也。

凡用本穴,补多泻少。

又宜多灸。

6、支正:

支,分支,支持。

正,正直,正行。

指其为手太阳正经之分支,走向少阴之络穴,且取穴时必须支肘正臂也。

7、小海:

小,指手太阳小肠经。

为手太阳经所入为合之海也,与少海可以互参。

8、肩贞:

肩,肩部。

贞,指正气,精气。

穴为肩部正气所居之处,不容外邪干犯也。

9、臑俞:

俞,同腧,同输,又通枢。

指其为臂部臑肉之枢纽与臂臑经气之所注输也。

10、天宗:

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

宗,宗仰之意。

天宗,星名;

又统指天象、天神,或如帝王之宗室,乃众所瞻仰之处也。

穴当肩胛骨中部,与曲垣、秉风诸穴彼此相望,有天宗之象。

11、秉风:

秉,同柄,即权柄。

风,风邪。

指穴为治疗背风邪之权柄所在。

权柄在握,随我操持,则风病无忧矣。

12、曲垣:

垣,短墙,又是天体划分的范围。

指穴在肩胛骨弯曲高起处之内方也。

穴在肩胛冈上窝内侧端,如被短墙所围绕。

古人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也与天宗相呼应。

13、肩外俞、肩中俞:

肩,指肩背。

中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