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13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ocx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讲述人:

麦子·马继芬

我是麦子,我是翔宇实验小学五(3)班的麦子。

先跟随我走进我们的家吧,这是我们班长写的《我们的一家》:

我们的“家”是一个特殊的家,是一个温暖的家。

我们的“家长”是麦子老师,她是一位和蔼可亲、勤勤恳恳的老师。

她讲的课生动有趣,她把自己读过的所有的书都融化成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故事缓缓地注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每逢节日,我们准能收到她的精美的贺卡,而且她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只要你走进我们的家,一定会被那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小诗所陶醉。

我们都很爱我们的“家长”。

我们家庭中有一位特殊成员,她就是“贝壳女孩”,她现在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她经常在网上与我们交流。

我们家还有一个成员叫“快乐小公主”,虽然她失去了母亲,但我们仍能感觉到她的开心与努力!

我们“家”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好孩子,有聪明可爱的“莲蓉包”,有活泼上进的“文采”,有爽直进取的“萤蝶”……

我们“家”还有一些特殊的客人:

有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的干国祥老师,有平易近人的马玲老师,有深沉含蓄的铁皮鼓魏老师,有关心我们的好爷爷“淡淡笨”……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我们的“家”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温馨!

第一部分结缘——相逢是一首诗(?

与新教育结缘,是因为儿子。

儿子四岁的时候,说话突然结巴了。

他张大嘴巴跟我说话,结巴半天才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

每当这时,我心急如焚,还得耐着性子听完。

一遍一遍地纠正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儿子的“病”反而变本加厉了,看着我沮丧的脸,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渐渐地,他说话少了。

担心长期这样儿子性格孤僻,就常常带儿子出来享受阳光,与伙伴交往。

同事梅在教育在线开辟了“扬帆初航”,帆帆开始每天上网发日记,儿子羡慕得不行。

于是,儿子也开始站在电脑前,诉说每天的喜怒哀乐。

冬去春来,儿子跟我到办公室,同事逗他,惊呼:

你儿子不结巴了。

我骤然回头,也逗他说话。

真的!

抱起儿子,儿子的小脸也兴奋得通红。

打开教育在线,再一次从头至尾浏览儿子的帖子,从开始的一句话,到那时他已经能连续地说上一大段话了。

一页页地翻过去,我猛然发现正是这样每天登录教育在线,让儿子练习说话,让他阅读自己的帖子,让他阅读很多老师的鼓励,他一天天获得了自信,一天天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看着一脸阳光的儿子,我的心也阳光起来。

静思默想,不由得心生感激之情,感谢教育在线,感谢这个教师的群体。

这时,我的视线不再仅仅是儿子的帖子,我开始浏览一些相关的帖子。

与童书结缘,从聆听梅子涵老师的讲座开始。

2004年9月,“亲近母语”实验在全县迅速开展开来,在《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梅子涵的报告,感受到了童书的魅力。

他娓娓道来:

李利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

本来就喜爱阅读的我,也想做那样一个点灯的人!

于是,开始了与学生的共读。

那时,一切都是随意性的,我们没有共读的书目,就读县教育局统一订购的“亲近母语”系列的年级分册。

也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在放学之前,有时在给别的老师代课的时候,我们就会拿出书来,读上一会儿。

接下来读什么呢?

说实话,我也没有去思考过。

有一天,看到上一年级的儿子在读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笑得东倒西歪。

我就拿去读给孩子们听,这一读一发不可收了。

一本书读完了,学校安排给全校老师开一节班级读书汇报课。

这是我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只是在扬州听过一两节。

真正到自己上场了,真是不知所措。

这时,我第一次学着去思考,读这本书真正的意义何在。

我们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共读,这时开始关注一些人物,关注一些情节,学着去比较,学着去思考。

课顺利结束了,我却是一阵茫然,我这样的解读是对的吗?

我读这样的书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吗?

我这样做孩子们真正收获到的是什么?

我这样带着孩子读书是想带给他们什么呢?

听课结束后,同事们开始评议,他们都谈自己受到了震撼。

但他们只是感叹这样做对孩子肯定会大有益处,感叹这样做是多么不容易,几乎没有人愿意也这样做,或者没有能坚持做下来的。

有时,我也会因为忙碌忘记,但我是离不开书的人,当我读到一个好故事的时候,我会不知不觉地讲给孩子们听,于是我们的读书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当没有人问及的时候,我也难得去思考什么,只是觉得自己这样做最起码不是错的吧。

这时,我用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在教育在线教师随笔专栏零零星星地记录着我与孩子们读书的点点滴滴,记下我们读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或者让麦子感动的片段,记下孩子们受到启迪的故事,记下我们交流时的片言只语。

当时的想法只是给自己留个记录而已,因为在我们学校,一般是一二年级循环,三到六年级循环,我只想在我任教的时候能多给孩子什么就多给点,尽力而为,没有什么长远的计划。

就在二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至今我都无法坦然面对的事情。

我们学校每年六月份都有一台对社会开放的大型文艺晚会,我们二年级组的节目是“三字经”的诵读,阵容浩大,需要的道具也多,仅靠我们老师是无法完成的。

于是我们各班招集志愿家长参加。

那天下午,我的一名家长做完了花,还到教室里带走了女儿的书包。

演出还没有开始,我就被一个电话吓蒙了。

她在回去的路上,被一名高中生撞了,昏迷不醒。

顿时,天塌地旋。

就是三年后的今天,我还是无法说清当时自己的感觉。

我匆匆赶到医院,看到刚刚做完开颅手术的她,已经瞳孔扩散,而不懂医学的我,竟然以为她活过来了……我倒下了,我觉得自己欠了太多太多。

没有一个人责怪我,没有一个人埋怨我,甚至她的家人还来安慰我。

他们只是希望我能继续教她的孩子,因为她很信任我,他们只是希望学校能答应这唯一的要求。

暑假到了,我自虐般对待自己,每天靠注射葡萄糖撑着。

我读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扎记》,在死亡阴影笼罩下触摸自己爱哀交加的心境。

当我醒来的时候,新的一学期到了。

我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我没有时间去悲伤了,没有时间去感慨了。

想起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老师跟我说过的一句话,那是我的启蒙老师。

他告诉我,要认真对待学习,将来考个师范,做个老师。

那时我不懂得师范是什么,但心里一阵喜悦,我也可以做一个像老师那样让每个孩子都喜爱的老师吗?

我一路跳着跑到田野里,独自享受着自己的甜蜜。

从那时起,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就向往着教育,并且一直爱着。

朦朦胧胧的感觉一直保持到初三,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并且如愿以偿。

工作了,第一次真正接触学生,我如同他们的姐姐一样,很快就和他们成了朋友。

有的孩子十几年了,现在还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

看着他们一天天向前走去,我感觉到了收获的快乐。

此刻,我感受更深,也许里面凝聚了生命的力量吧!

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胆子重了很多,同事劝我放弃自己的心魔,放弃这个班。

说实话其他家长也不愿意,他们顾虑太多。

我没有,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最好的放弃心魔。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家长的联系,消除他们的疑虑,也为了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2005年9月22日,我在教育在线教师随笔专栏开辟了第一个班级转帖:

三(3)班好小子。

我对孩子们、对家长,也是对自己说:

只要播种,就会有收获。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班级主题帖是《我就在这里等你们》。

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想记录自己的课堂,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情况,能有的放矢地辅导孩子,提高孩子的成绩。

我记录下了孩子们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我记录下自己课堂上的遗憾,也记录下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本书的共读:

《夏洛的网》。

我和孩子们的随记在《中国少年报》上登载了。

我们读完了《妈妈走了》《帅狗杜明尼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当时在书的选择上我很多书随兴所至,没有系统,没有计划。

但是也很开心自在,因为没有任何压力,孩子们的成绩也一直很好,家长们也放心我这样去做。

而且做的是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且始终觉得这是有意义的事情。

日子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我常常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反省自我,走进自己的内心:

我用镜子照自己、老师给我三颗糖(出去听课后)、麦子,我想对你说……让孩子们开心,让我们的共同生活多点色彩,让我们共同的“日记”多点味道!

我常常这样想,我的写作不是为了什么发表,我只是用一种外在的形式来鼓励自己坚持去做一件事情。

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也想用自己的言行给学生很好的影响。

因为我知道要想写得精彩,你必须做得精彩。

我只是想体现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自己是个真正爱着阅读爱着教育的人。

第二部分邂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07年8月,新教育进驻我校,我成了研究中心的一名实验老师。

第一天,我就从干老师那里拿到了一本《学校是一段旅程》。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在思考自己的教学观。

我是否在每一个细节都注重把学生当一个完整的人,小到学生的凳子,大到学生课程,允许或者自己去发现。

我是否有那种情怀,一种“眼前不为艳桃李,却道心中自有春”的情怀;一种情感,一种爱上学生、爱上学校、爱上教育的情感。

看完此书也触动我重新审视现在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仅仅有行动也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去探索教育孩子的其他方式方法。

2007年8月19日,我们正式接触新教育,简单的仪式后,我们走进了新的殿堂。

我发现自己好像找到了家的感觉,这就是我所一直向往的生活呀,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生活:

读书、写作、共同生活……而现在竟然有了这样一个集体,有了一个可以指导我们的强大后盾。

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

我知道了新课程,知道了儿童课程以及操作的方式,知道了走进孩子心灵的道路。

我也在思考自己去做一名为了生活的教师,还是做一名最好的石匠,还是做得更好呢?

开学了,在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在丝路花语的帮助下,我们开始了晨诵、午读、暮省,我们开始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这时,我发现我们的家庭在逐渐变大,我们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了,我们相聚在教育在线,我们相聚在一本本童书中。

于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童书共读开始了。

在思路老师的指导下,我第一次上了导读课,第一次开始出导读题,第一次上了读书讨论课,第一次上了整本书主题探讨课。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去反思,不断地向研究中心的老师请教,不断地与家长书信交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我和家长、孩子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我和家长的书信开始正常化,基本是每周一封,这样的经常性的交流成了我们的纽带。

从家长的每周的回信或者班级专帖上我常常被一些温馨的场面所感动,我从他们的描述中看到了一个个甜蜜的场面。

我再次感受到了童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阅读的喜悦,还有很多的来自内心的东西。

一本书真正读完后,我们走出整本书共读主题探讨的课堂之后,我从孩子们的笑脸上,看到了他们的收获。

总结走过的路程,我知道该怎么出一些导读题,避免了以前的盲目的阅读习惯,改变以前故事式的阅读方式。

一年以来,我们共读的还有《秘密花园》《特别的女生撒哈拉》《苍狼》《彼得·潘》《绿野仙踪》等十多本书。

我给班级买了一个书橱后,我们的家长就出资在当当网购买了几千元的书籍,给我们的孩子们送来了更多的营养。

在共读中,孩子们习得了方法,已经逐步学会了自主阅读,有的孩子已经在尝试自己创作。

我的角色也开始在变化,我主要是将他们带向更深处。

走过了那么一段路程,我知道了哪些童书是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的,是与他们的生活相接近的,与他们眼下的生活相关的,是他们一直困惑的,是他们一直向往的。

研究中心给我们提供了三个年级段三个书包的三十六种书籍,都是可以进行整本阅读的。

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的密码,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

我知道了在他们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童书的营养。

在他们学习的中途懈怠的时候,在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困惑或者放弃的时候,我带领他们读《绿野仙踪》,告诉他们愿望的重要,但是过程也同样重要。

在主题探讨的读书课上,我也不是像以往一样,面面俱到,而是把一些小主题分解到平时的读书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书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交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观点,形成积极的态度。

在总的讨论课上,我们不再像以往一样梳理故事的情节,那也是平时读书关注的内容包括细节,现在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当下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最能给我们以启发的。

比如,在《绿野仙踪》的读书课上,陈美丽老师他们班探讨的主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要去努力,去经历过程。

我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我们的孩子五年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了,其实不然,我想通过阅读让他们讨论,在这本书中“黄砖路”给他们的启示,有了美好的愿望,并且准备去经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常常会忘记自己在做什么,往往会偏离黄砖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这是我们讨论后得出的最深刻的启示,很多孩子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来。

除了童书共读,我还根据时机,适当向孩子们介绍一些绘本。

一年以来,我们陆续读了二十多本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的名字克里桑斯美美菊花》《花婆婆》《石头汤》《爷爷一定有办法》《犟龟》《涌起》《一片叶子落下来》《你很特别》《点》《不是我的错》《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蓝天空》《獾的礼物》《冬天的温妮》《雪人》《风到哪里去了》《三只小猪》《温情的狮子》《我喜欢书》《我绝对不吃番茄》《我的幸运一天》《愿望树》《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第五个》《逃家小兔》《一只孤独的乌鸦》。

在读完这些之后,我把绘本全放在一起进行了总结。

在开始的时候,在新学期的开始,或者在新年伊始的时候,我把《小种子》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为自己新的学期,新的学年打算。

在日记本的扉页郑重写下自己的承诺,写下自己的愿望,并且常常来温习,从中获取力量。

整个的过程就像是引导孩子寻找《失落的一角》。

孩子们在故事中明白了,人一生也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又开始新的寻找,是不断地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过程中,我们结合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的阅读,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之中,并且这样的爱是没法衡量的;在阅读《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后,又进行了新的绘本阅读《我就是喜欢我》、《你很特别》等,让孩子不背负任何的星星和点点,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打开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感悟生命在于他的过程的精彩,在于过程中的珍爱……

人的成长是一个个轮回的故事,没有结尾。

一圈一圈,是一个个《点》。

读了绘本《点》后,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回顾走过的路。

在他们绘成的自己的“绘本”上,他们发现“轨迹”是螺旋式上升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有的虽然有点迂回,但是总体还是向上向前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的感动。

我一直以为,孩子犯了错总是会承认的。

其实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

我们班的“钢笔水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很小的一件事情,几乎不能算错,可就是没有人来承认。

那天我在班上生气了,我告诉他们麦子一直是这样的态度: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要惩罚,认识错误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一遍遍的启发下,在我一遍遍的劝说下,我们班还是没有一个人站起来。

我失望极了,但是冷静下来后,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吗?

也许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点过激吧。

怎么办呢?

这是我孩子之间的一个结,我们只有打开来才能没有芥蒂。

我想到了绘本,在我们班书橱里,我找到了《勇气》和《不是我的错》。

在我们读完绘本的时候,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我打开孩子们的日记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个坦诚的孩子,他们甚至把几年前的事情坦白了,他们将“小错”“释放”,体会到了“舒坦”的感觉,并且不再“复制”《不是我的错》。

“钢笔水事件”也终于水落石出,我没有在班上公开他的名字,虽然他认识到的时候有点迟了,但是我还是表扬了他的勇气。

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之后的一天中午,有三个孩子在学校午饭后,擅自走到了白田广场。

当我知道这一情况的时候,我后背出汗了。

孩子们看到我的神情来安慰我,特别是那三个孩子主动跑到我面前认错,更多的孩子说:

麦子放心,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看着他们一个个的样子,我真是百感交集,我什么也没有说,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芝麻,快点长大》。

“探险小队”“逃家小兔”随即给我回了信,那时我流泪了……

《獾的礼物》带给我们的震撼同样刻骨铭心。

去年圣诞节前夕,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讲了《獾的礼物》,我请家长在元旦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并且要保密,但是这一份礼物要与以往不同,最好是能表达家长心意的那一种;在孩子这一边,我同样讲《獾的礼物》,又当起了导演,我让孩子给家长准备最好的礼物,同时也要保密。

就在那几天里,我读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体会到了孩子的认识在发生变化。

我们的孩子充当起了圣诞老人,在钟声敲响的时刻,给爸爸妈妈送去了一封感恩信。

还有一位让麦子感动得流泪的妈妈,她不识字,她也不懂圣诞节,但她知道圣诞节给孩子的礼物是放在袜子里的,她在家里用漂亮的布一针一线缝制了一个超大的袜子,因为她的礼物是孩子一直想读的那本书,平常的袜子放不进去。

当孩子睁开眼看到这些的时候,他哭了,他一下子懂事了,长大了。

在他们的日记里,他们说以前认为的礼物是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现在他们明白了寄托着爱心的才是真正的礼物,于人是这样,于己也是这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个绘本去除了他们成长中的杂草,建立起了一级级阶梯。

我们的共读共写生活还有晨诵的开展,以往我们诵读的基本是经典,有唐诗宋词,有《三字经》,我还带领学生读过《千字文》《论语》部分。

对于现代诗歌,甚至是国外的经典诗歌几乎是从未涉及。

研究中心提供给我们各个年级适宜的诗歌,我们认识了金子美玲,我们认识了金波,我们拥有了向着明亮那方的勇气,我们为了明天春游的感动和美不睡觉,我们知道了拥有美好的心灵头上才会长满鲜花……

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特别是观摩了马玲老师、思路和高老师她们的晨诵之后,对于晨诵,我逐渐有了新的自己潜意思的认识。

晨诵最关键的是要和孩子当下的生命相关联,丰富他们的认识,那样才能更深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渗入他们的血液。

有一次干老师他们听我上晨诵,我上的是校园诗《送别》。

干老师一直闭着眼睛听完,感受着诗歌的美好旋律,同时他也告诉我:

为什么不等等呢?

为什么不等到孩子要毕业的那一天呢?

在开启黎明的诗歌教学中,麦子最投入的是生日诗。

生日诗开始只是我给孩子们准备。

在实践中,我逐渐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一首不同的诗,属于他自己的诗。

因此我都是精心准备,有的是改写的,有的则是自己写的。

有的孩子各方面表现很好,则可以泛一点;有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明显的不足,就要通过诗不露痕迹地呼唤他、鼓励他;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则需要阳光的诗歌,给他力量等等。

读得多了,我开始让孩子们仿写诗,发现效果挺好。

《会飞的盛智勇》这首诗送给盛智勇,我们一起来赞美他,他不怕困难,他很爱学习,而且最可贵的是他有坚持的精神;把《橙花》送给杨鹏,让他在橙花的香气中忘却烦恼,伙伴是他坚实的依靠;把《蝴蝶花》送给精灵女孩,让小草不再悲伤,让花朵不再孤单……

最难忘的是他的生日。

他是一个住宿生,我们班唯一的住宿生。

爸爸妈妈平时是不来看他的,到周六中午来接他回家,周日晚上又送到学校。

就这样,五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要多得多。

他自理能力很强,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去完成,每天早晨在吃早饭之前,将教室门打开,好让同学一到校就能进教室。

他们家做生意,很忙。

因此孩子过问很少。

记得前年的冬天,别的孩子都穿上羽绒服了,只有他还是一件薄薄的棉袄,在寒风中显得有点单薄。

我问他冷不冷,他摇摇头,显然因为我的话,触动了他的心思,他转身飞奔。

他的生日在周六,真不巧,我们不能为他庆祝了。

周五下午,我把《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改写一下,送给了他:

当我打开大屏幕的时候,当我让孩子们坐正朗诵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这是在为谁庆祝生日。

我对他们说:

“明天是鲁佳宝的生日,但是明天是周六。

所以今天,所以现在,让我们一起祝福他。

”鲁佳宝站在讲台上,我们把诗送给他。

读完了,教室里安静极了。

鲁佳宝哭了,眼泪顺着脸颊流得欢快,双肩在不停地颤动……我和他站在一起,拍着他的肩,我拿着相机的手停了下来,我不能把这个拍下来了,我想这样的画面会留在我们大家的心里。

后来他在自己的作业本内侧写下了:

我一定不要辜负老师。

我也被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后来他也会偶尔松懈,但是已经比以往懂事了很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只要我在教室里,他会留下来写会作业再去宿舍,或者等我一起离开,做事不再拖拉,好像跟我亲近了很多。

这次期末测试,他的语文闯过了从未逾越的90分的门槛。

休业式上,我给了他一份特殊的奖品——《我飞了》。

看,他的笑容多灿烂。

希望他能和单明明一样,在六(3)班里,在麦子和孩子们的目光中“飞”得更高、更远、更美……看着这些,我一阵欣慰,更多的是时刻提醒自己,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有平等的爱心,不管是什么时间也不要忽略了谁,我知道我忘记了一个孩子的生日是小事,但是对一个孩子的打击却是无法估量的。

(有照片和教师、学生随笔)

我的班级管理的方式也在转变。

瑞夏德把对过去的记忆寄托在白云上,很多事情需要一个载体,那样会变得持久。

为了让共读共写更具有意义,我给每个学生做了一枚书签,我希望他们在内心有所感受的时候,把内心的感受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并且把这个故事写在心灵日记中,促进自我的认识,帮助孩子一天天长大。

还有就是让孩子们把同学总结的自己的优点写在向日葵里,像葵花籽一样逐渐饱满起来,并且挤掉“缺点”的位置,让自己成为一个自信乐观的人,成为一个像向日葵一样阳光的人。

这些形式,成了我们共同的“仪式”,我和孩子们一起书写“书签里的故事”,我们在书写我们共同的生活。

一学期下来了,盘点自己的行囊,发现收获是沉甸甸的,但是也有那么多的遗憾,对于班上的几个特殊学生有时我还是束手无策,我的爱、同学的关心走进不了他的内心,成不了他积极向上的力量;还有自己阅读面的缺乏,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我不知道该给孩子什么才是最适合的;我们的书橱怎么利用,也就是孩子的自主阅读怎么才是最有效的;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达到积极求知、争取卓越的状态……这些问题缠绕着我,我发现了自己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探索。

第三部分融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上半年,我们正式加入了新教育研究中心,成了新教育小学的一员。

开学初的时候,我们一起学习了《新教育小学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着美好的愿望,我们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体。

我们开始了新的旅程,研究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

一是由学校教学管理组进行每日的观课议课,这个过程主要运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质量。

二是由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所组成的任务型小共同体,来完成本学期的“学科学习标准”。

三是同年级同学科的任务型小共同体,在平日的教学中利用有效教学框架,进行集体的小单元备课。

为了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营建,还开辟了“相约星期二”我们一起集体议课;理论书籍共读共议;现实教育案例分析;教师讲述故事;价值系统维护,后来还有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相约星期四”板块。

在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我继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我们集体给18名孩子过了一个个充满阳光的诗歌一样的生日,上晨诵课21节,最有意义的是,我们走近了泰戈尔,走近了诗歌的宫殿,在研究中心三次开放周中,我承担了《彼得·潘》和《秘密花园》两本书的整本书共读。

在这样共同的读写、共同的生活过程中,我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今年5月,我在外听课的时候,有的孩子会打电话告诉我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并且希望我早点回来。

我们这里下了大雨,竟然有一个孩子问我有没有忘记带伞。

他们一声声关心的问候,还有我们教室里的常换常新的雏菊,还有一张张笑脸,常常让我心生感动,有种为之竭尽全力的感觉,看到一个个孩子阳光一般地灿烂着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扬扬就是这样一个逐渐走进阳光的孩子。

在一年级分班之前,扬扬已经闻名。

他是个一分钟也坐不住的孩子,还有碰到自己不能一下学会的,就开始发脾气。

开学的时候,由于不够熟悉吧,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渐渐地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了,他经常在体育课上“撒泼”。

只要是他用过的桌椅,都有鲜明的特点——缺胳膊少腿儿,有时候还把钢笔墨水甩到墙上,还有擦鼻涕的坏毛病,搞得同学有点恶心。

特别是上课的时候,他高兴起来,大声地喊叫,把桌凳弄出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