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27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0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君一言折之( 

A.使……屈服 

B.指责 

C.使……折服 

D.证明

②全活甚众( 

A. 

全、都 

B.保全 

C.成全 

D.整个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民殣于道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 

其庶几于是者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翻译以下句子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

(5)根据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点

事例

性格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

________

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6)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侠士”的作用是?

【答案】

(1)聚集;

通“殁”死亡,去世

(2)C;

B

(3)A

(4)明代末年,各种苛捐杂税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

“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5)孝顺恭谨

重义轻财

(6)结尾提及游侠士,由叙到议,表现游侠士之义与徐君之义不同,二者形成对比,游侠士之义是“乱国”,徐君之义是“庇民”,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

【解析】【分析】

(1)本题“纠”,属于一词多义现象,放在语境中应该释为聚集;

“没”,通“殁”死亡,去世。

(2)①折,在语境中应该是强调客观使然,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折服。

故选C。

②全,形容词使动,使……全,可以意译为保全。

故选B。

(3)A项,均解释为介词“因为”。

意义和用法相同;

B项,介词,在/介词,到。

不同;

C项,表因果,因而/表转折,但是。

不同。

D项,代词,他/助词,一定。

故选A。

(4)本题赋分点有:

首事者,主管其事的人;

往往,经常;

破家,耗尽家产;

条,逐条列举;

上,向上级奏明,呈给上级;

览,看;

而,承接关系,译为然后;

击节,打着拍子,表示赞赏;

此真读书人,判断句。

(5)本题要求从事件列中归纳人物特点。

①“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意思是说“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殷勤周至悉心奉养父亲”,可以总结性格特点为:

孝顺长辈,恭敬谨慎,细腻周到,体贴入微;

②“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意思是说“徐谦尊每年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从中可以归结性格特点为:

重义轻财、大公无私、关爱百姓、克己奉公、勇于奉献、乐于牺牲、舍己为民。

(6)从表达方式上看写游侠士的部分属于议论,而作为人物传记,上文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由叙到议,突出表现人物之间的异同,对比中凸显主要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从内容主旨层面看崇尚侠义的人因为喜爱侠义使国家混乱,而徐谦尊凭借侠义来保护百姓,这是他们的行为产生的结果的不同之处,从而彰显并肯定了徐谦尊对国家的积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⑴聚集 

⑵C;

B;

⑶A;

⑷明代末年,各种苛捐杂税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

⑸孝顺恭谨|重义轻财

⑹结尾提及游侠士,由叙到议,表现游侠士之义与徐君之义不同,二者形成对比,游侠士之义是“乱国”,徐君之义是“庇民”,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

【点评】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3)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

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4)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5)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6)此题考查把握重要词语作用的能力。

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

【参考译文】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徐谦尊天资聪明反应机敏,读书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别人,谨守诺言。

街坊若有争论,必定登门去验证是非曲直,徐谦尊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

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殷勤周至悉心奉养父亲,所以父亲能够与几个旧友在山野中歌吟长啸,过一种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达二十多年。

所有的徭役都是徐谦尊自己承担,从不将它分摊给兄弟。

徐谦尊的伯父性格刚强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谨慎。

最小的弟弟读书,徐谦尊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的缘故而阻止,而是竭尽力量资助。

明代末年,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沉重,主管这些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赏说:

”从这以后,用增加赡养族人或贫困者的田产的方法来资助这一地区,设立共有土地制度来分配田地给各户丁口,到现在还享受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

崇祯末年,天旱蝗灾连续不断,许多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谦尊每年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财力的人家也来资助,赖以保全活命的人很多。

他妻子的兄弟有一亲人年老而没有后代,徐谦尊供养他二十年,老人死后徐谦尊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

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友父子死在监狱,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儿,所以黄氏寡妇和孤女一生都没有感到寡居孤独的苦闷。

朋友黄某的亲家喜欢炫耀,忽然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徐谦尊为援救他耗尽家产。

徐谦尊教育孩子要把亲近贤人,爱慕贤才,对别人亲密友好作为最重要的事情。

改朝换代初年,州郡中有声望的人和侠义之士都到邓尉山、太湖畔开垦土地,徐谦尊为了安置住所资助饮食不知疲倦,不再因为关系到个人利害或受到猜疑而放在心上。

到了乙酉丙戌年间,各种盗贼纷纷出现。

徐谦尊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每次听说盗贼来了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勇敢的人来防御。

盗贼非常恼恨,最后杀了徐谦尊。

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

“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

有人说:

徐谦尊只不过是个古代侠义之辈而已。

魏禧说:

崇尚侠义的人因为喜爱侠义使国家混乱,而徐谦尊凭借侠义来保护百姓,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朝代兴盛之时,上官保持自身清白励精图治来让百姓得到好处,百姓尽职尽责来供养上官,上下相处平安,那么盗贼也就不会出现。

朝代衰落时,大官们贪婪放纵武力威势来监督管理他们的臣民,小的官吏大肆剥削百姓,供养自己又供养上官,弱小的百姓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在这种时候,千户人家的乡里,百户人家的聚集地,假如有豪门巨室的大人物,喜爱侠义不看重钱财名利,能缓解一方急难的,那么贫穷百姓饥饿寒冷时有资助的人,战争和盗贼出现时有依靠的地方,就不会失去操守仓促间沦为盗贼。

又或者有的人因为畏惧这个人的威力感念恩德,不敢做坏事,不忍心辜负别人。

所以地方上有崇尚节义的人,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员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像徐谦尊这样的人,他或许就是在其中的人吧?

唉,这篇传记并不是仅仅为徐谦尊所撰写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彼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然。

“是知津矣。

”桀溺谓子路曰:

“了为谁?

“为由。

“子,孔丘之徒与?

”曰“然。

”桀溺曰:

“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耨而不辍。

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以告,孔子曰:

“隐者也。

”复往,则亡。

(节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使子路问津 

路口 

而谁以易之 

替换

耰而不辍 

停止 

植其杖而芸 

通“耘”,播种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

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

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

四体,人的四肢。

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

(3)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彼执舆者为谁 

译文:

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

子路以告孔子 

子路就告诉了孔子

复往,则亡 

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答案】

(1)C

(2)B

(3)C

(1)A项,“津:

路口”错误,应该为“津:

渡口”。

B项,“易:

替换”错误,应该为“易:

改变”。

C项,正确。

D项,“芸:

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

通‘耘’,除草”。

(2)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

B错误。

(3)C项,“子路就告诉了孔子”错误,“以”字后省略“之”,应译为:

子路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孔子。

C错误。

【附参考译文】

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

长沮说:

“那个拉着马缰的人是谁?

”子路回答说:

“是孔丘。

”长沮又问:

“是鲁国的孔丘吧?

”子路说:

“是的。

”长沮说:

“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

”桀溺又问子路:

“你是谁?

“我是仲由。

”桀溺说:

“你是孔丘的门徒吗?

“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

”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

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

“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

”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

子路问他:

“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

“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

”说完就挂着拐杖拔草去了。

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

“这是位隐士。

”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⑴C;

⑵B;

⑶C;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梅国桢,字克生,麻城人。

少雄杰自喜,善骑射。

举万历十一年进士。

除固安知县。

中官诣国桢请收责于民,国桢伪令民鬻妻以偿。

民夫妇哀恸,中官为毁券。

擢御史,会哱拜反,学曾师久无功。

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

时套寇卜失兔、庄秃赖以三万骑犯定边、小盐池,用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别遣宰僧以万骑从花马池西沙湃口入,为拜声援。

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

学曾令游击龚子敬扼沙湃口,而檄延绥总兵官董一元捣土昧铁雷巢,斩首百三十余级,寇大惊引去。

梦熊调度灵州,独国桢监军宁夏。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贼退据大城,攻数日不下。

国桢使间绐东旸、朝、承恩互相杀,以降其罪。

三人内猜疑,东旸、朝遂先诱杀承恩党文秀。

承恩亦与其党周国柱诱东旸、朝杀之,尽悬东旸、朝、文秀首城上,开门降。

如松率兵围拜家。

拜仓皇缢,阖室自焚死。

梦熊自灵州驰至,下令尽诛拜党及降人二千,慰问宗室士庶。

宁夏平。

学曾初夺职为民,叙功,以原官致仕。

学曾任事劳勋。

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

及宣捷,帝召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志皋、位力为学曾解,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

国桢亦上疏言:

“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帝初不听,既而复其官。

国桢既招降承恩,论功,擢国桢太仆少卿。

父丧归,未起而卒。

赠右都御史。

(节选自《明史·

梅国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知县,指明朝以来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

知县为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套寇,也称河套之患,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河套地区的鞑靼骑兵。

缢,文中指用绳、布匹等上吊而死。

我国古代用刀割脖子称为“刎”或“刭”。

士庶,文中指的是士人和普通百姓,我国古代通常将普通民众称为“庶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国桢爱护百姓,尽心为民。

宦官让梅国桢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让百姓卖妻来偿还债务,百姓夫妇为此悲伤哀痛,宦官因此毁掉了债据。

梅国桢尽心国事,几次上奏。

学曾应变稍迟缓,梅国桢上奏章请求处罚众将领以振作士气;

后来梅国桢又因此事上奏章,皇帝恢复了梅国桢的官职。

梅国桢善用计谋,分化敌人。

梅国桢曾离间东旸、许朝、承恩,使三人互相斗杀,导致敌人内部猜疑,互相争斗,达到了使敌投降、平定宁夏的目的。

梅国桢因功升迁,奉行孝道。

梅国桢招降承恩后,朝廷评议功绩,他因功被提升为太仆少卿;

因父亲去世而回到家乡,没有等到被起用就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

②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2)A

(3)B

(4)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②逮捕学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代的指责。

(1)“久”是修饰“围”的,表现围困时间之长,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趋”是奔赴的意思,地点为“南关”,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句意:

贼被围困很久,食物吃完无从获得援助,而城墙遭受水的浸泡,更加严重倒塌。

梅国桢带领众将领奔赴南面的关口。

秉忠率先登上,梅国桢大声呼唤,众将领全部登上。

(2)A项,“府州”错误,应是“县”。

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称作“知府”“太守”。

(3)B项,“皇帝恢复了梅同桢的官职”错,结合“国桢亦上疏言:

‘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帝初不听,既而复其官”分析,皇帝起先不听从,不久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应是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4)①“之”,代词,他们;

“击之右沟”(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稍”,稍微、稍许;

“挫”,受挫、失利;

“趋”,奔赴。

②“之”,助词,的;

“命”,命令;

“窃”,私下里;

“雪”,昭雪;

“讥”,指责。

⑵A;

⑶B;

⑷①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梅国桢,字克生,是麻城人。

少年时高大雄壮自负,善于骑马射箭。

考取万历十一年进士。

任固安知县。

宦官前往梅国桢那里请他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叫百姓卖妻还债。

百姓夫妇感到悲伤哀痛,宦官由此毁除债据。

提升为御史,恰逢哱拜叛乱,学曾的军队久无战功。

七月,学曾与梦熊、梅国桢一起确定计策,决开黄河大坝的河水灌注贼军,河水流到了城下。

当时套寇卜失兔、庄秃赖率领三万骑兵侵犯定边、小盐池,任用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另派宰僧带领一万骑兵从花马池西面的沙湃口进入,对哱拜接应支援。

麻贵在右沟攻打了他们,敌寇稍许失利,分兵奔向下马关和鸣沙洲。

学曾命令游击龚子敬把守沙湃口,而下文书征召延绥总兵官董一元去捣毁土昧铁雷藏身的地方,斩敌一百三十多人,敌寇大为惊慌,退却离去。

梦熊在灵州指挥调遣,惟独梅国桢在宁夏监军。

贼退却而占据大城,梅国桢他们攻打了几天都无法攻克。

梅国桢使人伺隙哄骗东旸、许朝、承恩互相斗杀,用以减免他们的罪行。

三人内部发生猜疑,东旸、许朝于是先引诱并杀死承恩的同伙文秀。

承恩也和他的同伙周国柱一起引诱东旸、许朝并将他们杀死,把东旸、许朝、文秀的头颅全部悬挂在城上,打开城门投降。

如松带领士兵包围哱拜的家。

哱拜慌忙上吊,全家自焚而死。

梦熊从灵州赶到,下令将哱拜的同伙和投降者二千人全部杀死,慰问皇族和士人平民。

宁夏得以平定。

学曾当初削职为民,这时评定功劳的大小,(学曾)以原官退休。

学曾担负事务勤勉辛劳。

灌城招降的计策,原是他所谋划的。

等到宣布获胜,皇帝召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赵志皋、张位尽力为学曾开脱,尚书石星和下属官员大多申辩学曾无罪。

梅国桢也上奏章说:

“学曾应变稍许迟缓,臣请求处罚众将领是为了振作士气,逮捕学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独自悔恨,学曾不早点昭雪,臣将要受到后世万代的指责。

”皇帝起先不听从,不久恢复了学曾的官职。

梅国桢既已招降承恩,评议功绩,提升梅国桢为太仆少卿。

因父亲去世回乡,没有等到起用而去世。

赠官右都御史。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雍也》)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里仁》)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

【注释】约:

贫困。

(1) 

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手法。

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综合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