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299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

主讲人:

边立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同志们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开辟未来,不忘本来。

所谓开辟未来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忘记本来。

所谓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就要学习作为原初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因而我想,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问题,谈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谈的历史、理论和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跟它的历史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什么历史条件呢?

那就是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实际上带来了两个后果。

第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导致了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之后,物质财富丰富了,但是占用物质财富的人,是少数资本家,大多数人包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沦为无产者,称为无产阶级。

因而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频爆发,而工人运动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工人运用发展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而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使工人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发走向了自觉,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工人运动的需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立场、他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立场就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就是劳动人民的立场,而这个立场在马克思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比如马克斯在一篇作文当中,关于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就说过这样的话。

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到那时,我们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这就是马克思对他职业选择的一种考虑。

他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人。

对于马克思而言什么叫幸福?

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幸福,这样才叫幸福。

马克思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为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一生。

马克思是怎么去世的?

他很有特点。

他是在桌前写作的过程当中心脏就停止了跳动,所以后来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发表了一篇演说。

恩格斯是这样说的。

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马克思的去世将给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恩格斯没有讲马克思首先是一个思想家、理论家,而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为什么?

因为马克思毕生的真正的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马克思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他们自身的地位、自身的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马克思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代言人。

然后恩格斯又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

就是先讲他是一个革命家,然后讲他是一个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

哪两大发现?

第一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内容;第二马克思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就是他的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正是有了这两大发现,才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包括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他们是在改判改造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

怎么创立的?

主要是批判改造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在内,他们都不是天生的唯物主义,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怎么转变的?

在实践当中转变,批判前人哲学。

前人主要是黑格尔的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黑格尔的哲学有合理的东西也有局限性的东西。

局限性的东西是唯心主义,合理的东西是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改造了黑格尔的哲学,克服了他的局限性的方面,吸收了他的合理性的方面。

同样马克思也批判改造了费尔巴哈的哲学,对前人批判改造的基础上,使得马克思的哲学比前人高明。

因为他不断的吸收合理的东西,不断的克服前人不合理的东西,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就实现了一种在哲学领域的伟大革命,超越了前人、发展了前人,当然也批判改造了前人,因而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应当说有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同的创始人,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他说我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了,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

在各种专业上的互相帮助、互补这早就成了我们的习惯,的确是互相帮助的确是互补。

因为马克思早年更多关注于对哲学的研究,而后来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恩格斯早年他是专注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晚年转向对哲学的研究。

这个发展历程也带有互补性,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做出了巨大的哲学贡献。

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一生对哲学的贡献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早年,马恩哲学形成和问世大概是在19世纪的40年代,这期间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份文件了,这是在1845年写的。

1945年19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

但是这两部著作当时都没有发表,是后来发表的。

然而这两部著作已经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说他们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只是没有公开。

而后不久1847年,马克思写了《哲学的贫困》,19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又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在当时都公开发表了,所以标志马恩哲学思想公开问世的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中年,大概是从19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这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的哲学进行运用,同时进行总结。

大家知道,马克思从50年代开始,着重研究政治经济学。

他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一个很庞大的计划,准备写作。

1859年他完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第一分册当中的一部分了,因此他写了一篇序言,叫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序言当中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是讲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后来马克思接着研究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重点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办的第一分册。

第一分册就是资本分册了,就是研究资本论,纂写资本论。

首先是写了资本论的第一卷,马克思写完很快就出版了,第一版是1867年,第二版1873年。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第二版的时候,马克思写了一篇跋文,就叫《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讲唯物辩证法思想,恩格斯这个期间也写了很多著作,比较著名的著作就是《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号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了,其中第一篇就是讲哲学,在哲学篇当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的基本观点,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晚年,从19世纪的70年代末,到马恩分别逝世。

这期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丰富完善。

马克思晚年写了过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在这部著作当中表明了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恩格斯晚年就写了很多的著作了,包括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

这部著作的写作是1886年,这个时候马克思已经去世了,马克思是1883年去世的。

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比较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晚年,还写了大量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所以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作了丰富和完善。

总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作出了丰富的哲学贡献。

他们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

让我们过渡到第二个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可以这样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浩如烟海,他们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能从他们的基本著作当中,概括出一些主要的内容,提炼出一些最基本的哲学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

下面我讲四个复杂的问题,就是概括为四个基本观点。

(一)社会存在论与实践观点

一社会存在论与实践观点。

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那就是说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包括政治生活,包括精神生活。

然而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活。

而物质生活作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精神生活。

这就告诉我们怎么研究社会,不能到每个时代中去寻找所谓的某种范畴,研究社会生活,应当始终站在现实的历史基础之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了,而应当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

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实质上就体现了实践的观点。

物质生活是基础,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种观点,确立实践的观点。

而这个确立实践观点的确立也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获得的,批判改造遗忘的哲学基础上确立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当中有一句话,这段话就是讲实践观的,就是批判改造前人基础上确立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说从前的一些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就批评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是什么?

对对方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就是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旧唯物主义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事物?

认为周围的事物,就是纯粹的客观事物,而离开人去看待这些事物。

比如说我们的桌子、我们的房子,在旧唯物主义看来,它是一个纯粹的课题,实际上不对。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桌子房子不是一种自然物,而是人创造出来的。

人在实践活动当中生产出来的,如果只是从客体的角度去理解,是理解不了这个客观失误的,是无法理解的,无法做正确的理解。

必须同时要从主体的角度,从人的实践活动的角度去理解,因为桌子房子,都是人在实践活动当中创造出来的,离开人,离开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人的创造性,就无法理解桌子。

所以旧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忽视了主体性,忽视了实践活动。

马克思又说因此和旧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抽象的发展了。

唯心主义看到了人的能动性,然而问题在于它把能动性归结为人的精神,归结为人的理性,而且把人的精神和理性夸大了、绝对化了。

所以唯心主义也犯了错误,抽象的发展了能动性,就是把人的能动性完全归结为精神,并认为精神万能无所不能,没有把精神摆在适当的地位,绝对化了夸大了。

归根到底否认了现实的人,否认了人的现实活动。

所以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共同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是什么?

否认人的现实的使劲活动。

而马克思的哲学不同于前人,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是两个不同。

两个不同的根本区别或者根本标志是什么?

就是在于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强调实践的基础地位,实践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因而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也就是强调改变世界,改造它的重要性、基础性、实践性。

比如自然资源,它和人的实践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石油早就存在了,为什么我们早没有发现?

是后来才发现的。

石油从自然物实际上它转化为了自然资源,过去对人没有用,后来有用了,什么时候有用的?

它是和人的实际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有了机器,我们才发现石油有用。

所以从自然物转化为自然资源,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同样活动关系从哪来?

来源于人的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没有人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思想理论从哪来?

能离开实践吗?

不能。

它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我们的思想理论是否正确,靠什么去检验?

靠实践。

所以我们说不能离开实践,我们谈论什么问题都不能离开实践,离开实践就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说不清楚。

所以马克思强调,哲学家们指的是以往的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的实质在于改变世界。

所谓改变世界,就是实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是整个社会历史生活的基础。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基本观点。

(二)唯物辩证法与发展观点

第二唯物辩证法与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很多,包括两个基本原则,三大基本规律和一系列的基本范畴。

我们这里只讲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黑格尔是辩证法的大师,创立了非常丰富的辩证法,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问题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跟唯心主义的体系结合在一起。

所以在黑格尔看来,思维的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住,而现实事物不过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所以黑格尔把精神、思维作为世界的本质,精神决定客观事物。

在这个问题上,虽然辩证法思想很好,但是唯心主义的局限性在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被窒息了。

马克思的辩证法跟黑格尔辩证法不同,我们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他说我的看法则相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一路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了的物质的东西。

以物质的东西为基础,物质决定观念,而不是相反。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辩证法跟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又讲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了。

他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及对现存事物避免灭亡的理解。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

产生发展壮大,最后的结果是灭亡。

旧的事物消失了,新的事物诞生了,这就是发展。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所以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什么叫批判,所谓批判就是辩证否定,什么叫革命?

革命就是发展变化,这就是马克思讲的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一句话就是发展变化。

不光马克思讲唯物辩证法了,恩格斯也讲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当中,着重强调了辩证法的几个基本的观点,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辩证法。

他大概讲了三个观点。

一,认识的出发点。

在恩格斯看来,出发点是客观的。

客观实际认识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认识从哪来?

来源于客观事物。

我们的决策怎么产生的?

决策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有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然后在能做出决策,这个决策才是正确的。

因而我们做决定,只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头脑出发,拍脑门,做决策主观臆想,这样的决策往往出问题。

所以我们的问题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臆想出发。

第二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我们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不是就不需要发展了?

不是。

认识是要发展变化的,为什么?

因为客观实际在发展,人类社会在发展,如果我们的认识不发展,你这个认识就不一定是正确的。

要保持认识的正确性,只能发展,不能停滞不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完成了的认识。

我们的认识能完成吗?

不可能完成,为什么?

因为客观事物在发展,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所以为什么我们强调解放思想,为什么我们强调要与时俱进?

这就是任何的辩证法所要求的。

第三真理是辩证的,真理作为认识的结果实际上具有两重性。

即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具有相对性,或者说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首先真理具有绝对性,所谓绝对性就是强调真理一定是跟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

相符合的正确的才是真理,错误的那不是真理是谬误。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强调,真理具有绝对性,所谓决定性就是客观性,就是正确性。

同样真理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就是相对性,相对性就是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因而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

我们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就是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我们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告诉我们要发展真理,这就是决定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两个属性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真理中,就是一个真理包含两种属性。

为什么同一个真理当中包含着两个属性?

恩格斯又说,这实质上是和人的思维的两重性,联系在一起,就是真理具有两重性,因为人的思维具有两重性。

哪两重性?

恩格斯紧接着作了阐述,他是这样说的,有一段很长的话,我给大家读一下,然后我来做解释。

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然后恩格斯又说,按照它的本性,它就是人的思维了。

按照人的思维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

按照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现实来说,人的思维有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这样一段话很绕口的一段话。

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恩格斯在这里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了人的思维的特性。

哪两个方面?

他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至上是无限的?

他说就人的思维的本性使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人的思维具有至上性和无限性。

一句话人或者人的思维有这样一个特点,叫打破沙锅问到底。

一定要问个究竟,一定要研究这个事物,发现它的本质,发现它的终极原因,这就是人类的一个特性,人的思维的一个特性。

小孩一会说话就问问题,而且问题很多,什么都问,每天都有10万个为什么。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这是从哪来的?

那是从哪来的?

然后又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

小孩经常给大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而当母亲的面对小孩的问题有时候要回避,一问他是从哪来的,当母亲的就不愿意谈。

你问我你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你又不明白,我不告诉你老问。

有的时候当母亲的随口一说,说你是从哪来的,你是从西边山沟里捡来的。

这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后患无穷,因为这个小孩人心如白板,你告诉他什么,就记住了。

我是从山沟来捡来的,长大之后他就离家出走了,原来你不是我的亲娘。

所以这样回答孩子问题不行,代价太沉重。

孩子找不到了,离家出走了,回山沟里去了。

所以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慎重,一定要认真回答,不能应付。

孩子你是从哪来的,妈妈告诉你,怎么告诉啊?

爸爸和妈妈两个人一结合你就来了,至于怎么结合的,你给他留下思考的空间,长大他就知道了,所以不要随意性的轻易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有了思维的火花你不能用一盆凉水给他浇灭,要给他留下空间,让他去思考,让他去探索。

然后人去上学,上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

读了博士后就把问题问完了嘛?

没有。

参加工作还要问。

在学校学的东西实际上是一小部分,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学的东西,很多是在工作当中用不上,还要学。

重新学习还有追问,什么时候不问了?

不会说话了。

所以人的一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追问的过程,这就叫思维的至上性。

这是一个方面了。

另外一个方面,恩格斯又说,按照人的思维的个别情况和现实来说,人的思维又是不至上的,又是有限的。

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我们的生命是是有限的,我们的能力、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去问,你什么都去问是什么都问不清楚的,要抓住关键的问题,抓住主要的问题,抓住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我从事什么工作,我就专心致志的做好这个工作。

不要什么都想做,人要知道限制自己,这就是黑格尔讲的一句话。

为什么要知道限制自己,人生有限,人的生命休闲、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去做无限的事情,不可能什么都做。

想什么都做的人,最终的一事无成,什么都做不好。

这一生真是很短暂,干不了多少事,能够做好一件事,已经很了不起了。

马克思一生做了两件事,两大发现。

毛泽东晚年说的,他自己晚年回顾说,我这一生无非做了两件事,第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把国民党反对派哄到小岛上。

第二我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后一件事,议论的人不少,最后评价的结果是37开。

所以伟人也不过是一生做了两件事,我们能做多少事,做不了多少事,要珍惜一生的短暂时间。

人的历史是短暂的,如历史长河一瞬间。

怎么样珍惜时间,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为我们的事业做出贡献。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不要企图做很多很多的事,就是因为人是有限的,当然怎么样把有限和无限统一起来,这个很重要。

大家记得雷锋的一篇日记,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去。

这话说的好,他把有限无限统一起来。

当然雷锋不仅说的好,而且做的好。

当年为什么学雷锋?

学雷锋之前,实际上要把雷锋的先进事迹包括他的材料都报到中央。

中央就报送毛泽东,毛泽东看了雷锋的这篇日记之后,非常兴奋。

他说这个小同志不简单,他懂点哲学。

毛主席他是喜欢哲学的,他也喜欢懂点哲学的人,所以当年看了雷锋了这篇日记之后,毛泽东特别高兴,随手就把毛笔拿起来写了几个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

所以后来我们就学雷锋。

所以作为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懂得点哲学思想,特别是要懂得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就是第二个观点,关于发展的观点。

(三)社会结构理论与生产力观点

第三社会结构理论与生产力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观点,其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生产力观点。

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当中,强调生产历史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

他们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就是社会生活当中有冲突。

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研究这个社会历史的冲突要找根源,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总根源。

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但是生产力是基础、根本,也就是说历史的冲突的总根源是生产力。

我们怎么解决历史冲突?

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历史冲突的解决才能具备条件。

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

共产主义社会怎么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靠生产力的发展,它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