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548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姚同学在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上看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据此可推断提出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2.孟子和董仲舒虽然都属于儒家学派,但二者对君主的态度则大相径庭。

孟子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董仲舒却认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由此可得出

A.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B.两者思想均提出于社会变革时期

C.两者思想均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董仲舒否定了先秦儒学

3.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下表所列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家的部分观点,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下表

A

孟子

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B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C

老子

提出“弱者道之用”、“兼相爱、交相利”、“无为逍遥”

D

韩非子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A.A

B.B

C.C

D.D

4.孔子曾提及如下观点:

“凡人立志于仁就要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

”鉴于此,宋明理学家提出

A.发明本心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知行合一

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过程中因时而变,下列相关阐述表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早期儒学

②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③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7.古代有位思想家非常关注民生,他认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因此他在如图著作中提出“必以厚生为本”,并希望能逐步改变百姓穷困的境遇,达到“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

该思想家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8.近代著名书画评论家姚茫父曾这样评论某创作风格的作品“唐王右丞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该创作风格是

A.山水画B.宫廷画C.文人画D.人物画

9.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

“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10.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

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想主义

11.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

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A.造纸术的发明

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C.市民文学的兴起

D.活字印刷术的创造

12.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评价某历史人物:

“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该历史人物是

A.谭嗣同B.胡适C.严复D.康有为

13.下列各历史人物与其思想(言论)论著或者主持编撰的图书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人物

思想(言论)论著或者主持编撰的图书

A

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

B

鲁迅

批判封建礼教

C

胡适

《文学革命论》

D

严复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AB.BC.CD.D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戊戊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通

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C.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15.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

上述现象反映出

A.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

B.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

C.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16.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他的观点反映了当时的人们

A.追求人性解放B.反对封建专制C.追求政治民主D.反对宗教信仰

17.18世纪是法国的启蒙时代,涌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天才思想家。

下列各项,属于他们的共同观点的是

①否定君主专制

②主张“主权在民”

③道出启蒙的真谛

④提倡自然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

“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

”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9.关于邓小平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邓小平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已经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20.如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圣母与圣子》,下列对该作品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神学色彩浓厚B.受启蒙思想影响

C.体现人文主义思想D.是浪漫主义作品

21.前北大校长严复曾翻译一部西方启蒙运动的著作——《法意》。

该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时最佳政治典范是英国,并在书中对一种新的政府组织形式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权力之间互相制衡的方法。

该书作者是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

22.瑞典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评价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

”这里的“新的科学思想”是指

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B.揭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D.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2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B.华罗庚C.邓稼先D.袁隆平

2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有

①已成为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和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之一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③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性卫星

④1990年后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特点(趋势)?

并列举3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变革运动的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的思想主张。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材料二和材料三变革运动的影响?

27.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师夷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三反映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材料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观点认为万物负载着阴阳两气,两气相互激荡而成新的和谐物,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道家老子宇宙生成的理论,因此B选项正确;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他们都不是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其他选项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依据材料中“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信息可知,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君主受命于天,将皇权神化,因此A选项正确;董仲舒思想提出于社会稳定时期,B选项错误;董仲舒拥护君主专制制度,C选项错误;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并非否定,D选项错误。

故选A。

3.C

【解析】

C选项中的“弱者道之用”、“无为逍遥”是老子的观点和主张,但是“兼相爱、交相利”不是,这应该是墨子的主张,故选C;ABD的说法与思想家都是一一对应的,故排除。

4.D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鉴于此,所以宋明理学家提出了知行合一,意即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才可能不断地提高人的修养境界,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5.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因此①②③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和发展,不是背叛,④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仁者爱人”“民为贵”“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都是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体现出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孔子“有教无类”为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未体现教育思想,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都未体现农本思想或重农抑商,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

7.A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日知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因此A选项正确;《日知录》的作者是顾炎武,不是黄宗羲、王夫之和李贽,其他选项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依据材料中“援诗入画”、“趣由笔生,法随意转”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创作风格注重表现个性,追求神韵。

结合所学可知,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强调个性表现,注重神韵意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因此C选项正确;山水画是画科,不是风格流派,A选项错误;宫廷绘画主要追求是精巧、写实和工细,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人物画也是画科,不是风格流派,D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的繁盛时期,根据材料中崇尚楷书的原因可以看出,楷书在当时主要用于记铭、碑刻等,这和楷书的端重庄严有关。

故答案选择D项。

A项是小篆的特点;B、C项是草书的特点。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A

【解析】

【分析】

《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源头,故排除BCD,选A。

【详解】

 

11.D

【解析】

【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宋代藏书的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况且造纸术的改进是在汉朝,故A项错误,D项正确。

B项出现在唐朝,排除;市民文学的兴起与商品经济有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

点睛:

A项是误选项,注意与造纸术相比,显然印刷术更有利于增加书的数量。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2.D

【解析】

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故答案为D项。

谭嗣同和严复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宣传变法思想,排除A、C项;胡适不是维新派,排除B项。

13.C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陈独秀,不是胡适,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林则徐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成为了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A选项不符合题意;鲁迅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地批判,B选项不符合题意;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

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辟”;B项错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D项错误,这是辛亥革命。

15.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学生社团组织涌现、新式刊物大量发行,说明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故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D项正确。

题干强调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排除A。

题干强调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

题干强调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没有涉及新思潮的涌动,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肯定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在追求人性解放,材料中的“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也足以证明这一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性的解放

17.D

【分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们都注重人的价值,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传播天赋权力等一系列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故①④正确,所以选D。

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的是卢梭,道出启蒙的真谛的是康德,故②③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ABC,所以选D。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首先标准的哲学家。

”可见是指毛泽东正确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①②体现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③④属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与题干不符。

故选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19.D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但并未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探索,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南方谈话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A选项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选项不符合题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充满人性和母爱,整个画面洋溢着浓浓的母性温柔,强烈地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充满人性和母爱,而非浓厚的神学色彩,A选项错误;启蒙思想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该作品是古典主义绘画作品,D选项错误。

故选C。

21.C

【详解】

依据材料中“《法意》”、“最佳政治典范是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政治学名著《论法的精神》,最早的中文版本译作《法意》,他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将英国君主立宪制作为范例,因此C选项正确;《法意》的作者是孟德斯鸠,不是伏尔泰、卢梭和康德,其他选项错误。

故选C。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本题考查相对论的意义,解题思路是在四个选项中找到属于相对论本质内涵的选项,D正确。

A、C与相对论无关,B是量子论的意义,排除。

考点: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物理学·相对论

23.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袁隆平,因此D选项正确;钱学森是著名物理学家和火箭专家,A选项错误;华罗庚是数学家,B选项错误;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C选项错误。

故选D。

24.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性卫星,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因此①③④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不是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②项排除。

故选C。

2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理性之手”“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信息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中观察实验理性方法得到实践,开启了人类历史第一次自然大综合,故A项正确;达尔文主要是生物学领域,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论述相对论,故C项错误;普朗克提出量子论,与材料中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成就•近代物理学成就•牛顿经典力学。

26.

(1)特点(趋势):

明清之前,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于世界。

成果: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任写3个即可,若写具体的成果,如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等也可)。

(2)运动:

文艺复兴。

意义:

一次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欧洲智者运动以来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如有其它合理的可适当给分)

(3)思想主张: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制。

(4)影响:

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条件。

【分析】

【详解】

(1)趋势:

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明清之前,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于世界。

成果:

结合所学可从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方面进行列举。

(2)运动:

依据材料二中“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意义:

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可从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欧洲智者运动以来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等方面说明其意义。

(3)思想主张:

依据材料三中“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信息结合所学从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制等方面指出卢梭的思想主张。

(4)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条件。

27.

(1)主张: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2)旗号:

民主、科学。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做法:

兼容并蓄(合理即可)。

【详解】

(1)主张:

依据材料一中“师夷长技三”、“魏源《海国图志》”等信息可知,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依据材料二中“讲究官制,归而行之”、“梁启超《变法通议》”等信息可知,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2)旗号:

依据材料三中“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信息可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民主和科学的旗号。

基本内容: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关所学从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方面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3)做法:

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对待东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兼容并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