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75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doc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顺德北滘中学郑锡华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有些同学由于受平面几何思维的束缚,空间概念长时间建立不起来,不会识别空间图象和平面图象,也不会画空间图形,更不会借助空间图形进行逻辑推理。

于是,便产生不喜欢甚至厌学立体几何的想法,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对立体几何的学习。

这种现象,在女生中特别多。

因此,在高中数学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我们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必修2为蓝本,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直观教具演示,形成学生的空间意识

在学生刚学立体几何时,教师要利用一些常见的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学生最熟悉的模型有长方体、正方体、正四面体等,而这些模型图在立体几何第一章的教材中也经常出现,几乎所有的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都可以从这些模型中找到。

因此,教师在讲授空间概念时,要多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实物模型进行课堂演示,充分发挥它们的直观作用,使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教师可借用的实物模型,大多都可以从教室里信手拈来,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复杂的模型可以购买。

例如,在讲授必修2第44页的异面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师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的模型,然后思考:

AB和B1C1,AB和CC1平行吗?

相交吗?

如图1,学生观察后自然会得出“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结论。

A

B

C

D

图二

A

B

C

D

A1

B1

C1

D1

图一

再让学生观察图2所示的四面体的模型,看看相对棱AB和CD,AD和BC,AC和BD,是否平行?

是否相交?

学生们认真观察后,同样会得出“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结论。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异面直线的概念: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这样得出的概念,学生也会感到真实而且直观可信。

讲解完异面直线的概念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找出一些异面直线的例子,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异面直线这个空间概念有更加现实的认识和理解。

再如,在必修2第一章第二单元《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拿起讲台上的粉笔盒,让学生们自己观察:

粉笔盒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甚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室里的课桌、日光灯灯管、垃圾桶,画出它的三视图。

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不但使学生对三视图的概念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比起那些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二、加强型图对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对实物图和直观图之间的关系还没搞懂,还不能独立画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识图和改图的练习,把图象和模型对照比较,逐渐地培养学生能从直观图形能想到实物模型,再由实物模型渐渐地想到它的直观图形。

例如:

1、观察下列图形,然后正确地摆放出它们相应的模型。

在摆放它们的实物模型时,建议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书本、作业本和笔等身边物品。

一切来自身边,一切都是真实的!

2、让学生观察老师摆放的模型后,把下图中的一些实线改成虚线,使图形有立体感。

然后,变换模型的放法,再对图形进行修正。

3、教师也可以画出图形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完成另一部分。

比如要学生完成下列图形。

通过这样多角度、多方位的反复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到:

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时,“应把被遮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的真实含义。

三、加强画图训练,完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对模型的认识和识图改图的训练,学生脑海中的空间概念已基本形成,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

在必修2第二章第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能熟练地画出表示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图形,同时学会结合图像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

为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想象上,具体的课堂操作可分两个步骤:

Ⅰ、按照模型画图形。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模型画出它的图形,这是对识图和改图的检验和深化。

Ⅱ、不看模型画出图形。

即丢开模型也能靠自己的想象正确的画出它的图形。

这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例如:

1)、画两个相交平面,在这两个平面内各画一条直线,使它们成为①平行直线;②相交直线;③异面直线。

2)、已知直线a和两条异面直线b、c都相交,画出每两条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并标上字母。

3)、已知画出上面的符号所表示的图形。

在画图时,要先引导学生分析图中有几个平面,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

有几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又如何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先画大——平面,后画小——点、线”的分步画图的基本原则。

待学生画完图形后,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想象它的实际模型是什么样的,在正方体或长方体或正四面体中,能否找到自己画的图形。

经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和热情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会很快的得到提高,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铺平了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