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84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5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三1----5得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14—33)

二、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三、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5以内个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因为5以内各数,再整数集合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低,儿童理解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以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认数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是本册教材的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书写数字,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字的写法。

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

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法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的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都存在着差异。

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元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

六、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

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

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例如,教材在第16页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数“3”;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两边的数的大小。

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前面提及的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

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4、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课题:

新授课

主备人:

王凤荣

时间:

2012、9、12

课题:

1---5的认识

参与者:

刘西贵、杜中菊

李忠秀、宋立文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现实中抽象出1~5各数,并能认读1~5各数。

2、通过实践反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5的数序。

4、通过各种开放性活动,加深学生对基数和数序的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能理解基数1~5的含义。

2、能掌握数序1~5。

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5数字卡片、点子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中秋节快到了,小红到奶奶家去给奶奶送月饼,现在我们跟随小红一起到奶奶家去看一看。

出示主题情境图“农家小院”,提问:

请观察课本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各有几个?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5个可爱的数字宝宝,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板书“1~5的认识”)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1-5的认识

(1)找一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找一找图上画了什么?

各有几个?

(2)小组内说一说。

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

(3)摆一摆。

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

(学生上来演示)

(4)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5)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摆一摆,进而从多种感官认识数字1、2、3、4、5。

让抽象的数字回归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教学顺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

用几表示?

(板书:

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

(板书:

2)(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感知“3、4、5”的来历)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的前面是几?

后面是几?

(全班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3、教学书写

1、(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师示范“1”、“2”笔顺。

(2)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

4、教学4、5的写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课本第16页“做一做”

1、连一连。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几个?

可以用数几表示?

然后让学生连线,连线时,最好要求学生习惯用尺画线。

2、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日”子格里写几。

写数时,要坐的端正,写的认真、工整。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发现好的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

由于刚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所以以上练习题的出示均以图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教后反思:

对于1-5的书写学生都能正确的书写,但是多数学生不能在田字格中规范的进行书写,不会占格的现象尤其突出。

另外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学生只是能够从主题图中简单的说事物,却不能与数字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多数学生能够试着把数字与事物联系在一起并说一句话。

但这些都需要通过日常教学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课时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李忠秀

时间:

2012、9、11

课题:

比多少

参与者:

刘西贵、杜中菊

李忠秀、宋立文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符号“〉”、“〈”、“=”,同时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认读“〉”、“〈”、“=”。

2、通过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建立符号感。

3、在情景和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会用“〉”、“〈”、“=”,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

教学突破:

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图片学具;三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然后通过学具操作,正确理解﹤、﹥、=符号的意义。

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猴子、桃香蕉、梨的数量,让学生学会运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1至5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学具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出示1至5各数字

2指导学生学会排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卡片:

2、5、3、1、4

(2)出示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师:

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

有一天,猴子兄弟在花果山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

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摘了很多水果。

可是水果和猴子数目不一样,他们不知道怎么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

(2)图上有几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子、1根香蕉,够不够?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学习“〉”、“〈”、“=”。

(1)教学“=”

(2)提出要求:

请大家拿出猴子与桃子的图片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排出来,比一比谁多谁少?

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讲述当猴子和桃子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子数量相等。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教读3等于3

(1)教学“〉”

让学生操作猴子与香蕉的图片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排列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大于2

让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大于,并教顺口溜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于。

教学“〈”方法同上,让学生观察小于并继续教说顺口溜一条大鱼和小鱼,小鱼在前读小于。

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听学生回答后,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问:

(1)图中还可以用谁和谁相比较?

几大于几。

几小于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你们说说怎么分公平?

 

三、知识运用

1、指导完成第17页的做一做第一题,以第一幅为例。

指导学生弄清题意

观察第二幅图后,提问左边有几只海豹,右边有几个球,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观察第三幅图后,提问右边有几根玉米,右边有几只熊?

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完成第18页练习三第三题,请互相说一下图意。

  

2

(1)指导看图,提问猫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2)指导看图,提问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3、游戏看谁找得快

  

(1)出示数字2和4,要求学生思考这两个数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恰当的符号,举起来,看谁最快。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恰当的符号

  

4、指导完成第19页第7题,提出要求:

请大家独立完成,同组互相评价。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其他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小猴子分水果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一共有几种水果?

它们各有几个?

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图片展示,桃子、香蕉、梨的图片,一一对应。

6.提问:

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图下面写“3”、“4”、“3”、“2”。

 

4.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教师加以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

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5、游戏:

排排队。

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

(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

谁最小?

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

(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

再上台汇报。

 

教后反思:

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同样多”与“=”、“多”与“>”、“少”与“<”的关系,能够正确的填写相关的符号,但在读有关式子时,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且自信的去读,这需要再帮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帮助进一步理清相关联系。

第3课时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李忠秀

时间:

2012、9、12

课题:

练习三

参与者:

刘西贵、杜中菊

孟超、宋立文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初步建立数感。

2、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1、认识符号“〉”、“〈”、“=”,同时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

4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5、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

1能理解1至5的含义

2能掌握数序1至5

3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

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

,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

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分别有几个?

【创设同学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同学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同学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

2、同学汇报。

同时让同学找出自身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和找出自身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笼统出数。

]

1、谈话:

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笼统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同学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同学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看图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自主数一数、写一写。

2、指导练习第18页的第3题

请学习小组互相说一说图意

(1)指导看图,提问猫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2)指导看图,提问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3、写出

上的数。

23

543

1

4、

5、看图填数。

少;

多。

6、指导完成第19页第7题,提出要求:

请大家独立完成,同组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能从图中抽象的数出1至5各数,会用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画一画相信你能行。

¤¤¤¤(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

(1)比¤多画1个。

(2)比¤少画2个。

(3)和¤画同样多。

先自己画一画,试一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画。

集体订正

2、从小到大排一排。

304152

【设计意图:

根据前面知识所学,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形式考察1-5的大小。

3、

○有()个☺有()个❤与()个△有()个

长方形有()个

()>()()<()

 

四、归纳小结,

我们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哪位位同学能给大家提个醒?

(生说)

做题的时候要认真仔细

小朋友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错,但也有一些同学粗心了,希望你能够认认真真的完成每一道题。

 

老师发现在上一节课中同学们听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想出两道题考一考咱同学,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电脑出示)

 

真不错!

你们还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现在老师想发给同学们一张自我达标性检测题,看哪位同学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对表现好的同学我们要及时表扬并奖奖章一枚。

(出示作业纸)

 

手指游戏

 师:

同学们,下面我们用你自己的手指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生:

好!

师:

看老师伸出的手指,你伸出的手指要和我的同样多。

(开始伸手指,说出几和几同样多)

师:

再看老师的手指,你伸出的手指要比我的多。

(继续伸手指,说出几比几多)

师:

这次你们伸出的手指要比我的少。

(师生伸手指,说出几比几少)

教后反思:

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1——5的认识及大小比较,在处理练习题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基础好的同学大部分已经掌握,在课堂上纪律不是很好,所以在处理练习题时,一般的题就用课件展示,一块做,然后在检查自己的练习题,对于做题速度慢得学生要特别注意,多给指导。

但做题的习惯、书写的规范都有待加强。

第4课时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孟超

时间:

2012、9、12

课题:

第几

参与者:

王凤荣、李忠秀

车路路、孟超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能分别用它们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次序或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树立用数学的意识。

2、区分基数和序数,明确事物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

重、难点:

重点:

区分基数和序数,明确事物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

难点:

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么?

2、电脑展示画面:

动物园售票处,许多人在井然有序地排队买票。

问: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

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背景中开始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

师:

(1)请大家猜一猜谁能最先买到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

排在他后面的阿姨呢?

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3的?

(3)请你说一说:

叔叔排在第5的理由。

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指导学生继续看图,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

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4的是谁?

(2)动画展示:

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买票走了(动画退出),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提问:

有几个人在排队?

这时谁排第3?

小朋友排第几?

警察阿姨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5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

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将学生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1)把左边的四只小鸟圈起来。

(2)从左边起,给第四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几”和“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向全班汇报。

3、作业:

课本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看图片可以说一说:

照片上共有几个人?

从右数,爷爷排第几?

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把你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

第1.第2、第3、第4、第5

 

教师:

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

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2、做一做(游戏)

师:

大家知道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就贴上一颗小红星。

学生按要求做动作:

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转一圈

从前往后数第4个小朋友转一圈

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转一圈

从后往前数第1个小朋友转一圈

3、动一动(学具操作)

(1)师:

请每个小朋友在桌上放5个红色的△。

师:

从左边数起第2个△换成黄色的○,从右边数起的第1个△换蓝色的○。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演示:

△○△△○

师:

和老师黑板上一样的小朋友,举起手。

(2)师:

要使从右往左数的第1个蓝色的○,变成从右往左数的第5个,该怎么办?

(同桌讨论)

教后反思:

对于基数与序数,单纯的说一种数,学生还较容易理解,但放到一起,学生容易混淆,对于第几,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我在备课时可以采用抢答的形式,谁是第一个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