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92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考前复习思考题11Word文件下载.docx

用于健康的支出。

用于劳动力的国内流动和移民入境的支出。

(相近答案也给分,比如培训支出,比如医疗支出等。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阶段,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有三种主要倾向: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以及强调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在研究方向及重点的主要变化有:

,,,。

工业。

更多从经济结构上去研究;

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

重新估价市场机制的作用;

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家发展激励结构中不仅包括市场,还包括和。

国家;

企业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形式或来源主要有:

,,三种形式。

国际组织的援助;

国外官方发展援助;

私人投资

发展中国家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积极影响有:

,,,以及等等。

弥补资本短缺。

解决了大量的非熟练工人的就业。

缓解或解决外汇缺口。

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包括:

,,,,以及等等。

生产率低下。

生活水平低。

人均寿命低。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收入差距大

根据自然资源按照各自的天然特点,阳光、水分、空气等被称为:

资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被称为资源,土地面积、土壤肥力等被称为资源,煤、铜等被称为资源。

生态;

生物;

土地;

矿产

赫尔希曼为代表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者认为投资应放在联系效应较大的制造业,最终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

所谓的“联系效应”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产业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产业部门的这种关系可以分为联系和联系两种形式。

向后(或者后向),前向,后向

经济发展中,农业所作的贡献包括:

贡献,贡献,贡献,贡献,贡献。

食品。

市场。

要素。

外汇。

原料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设计的分类体系,将第三世界(包括那些不属于联合国系统的国家和地区)划分为国家(1993年人均收入低于650美元的国家);

国家,例如博茨瓦纳、以色列、马来西亚、斐济、秘鲁、菲律宾、泰国等;

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希腊、香港、墨西哥、葡萄牙、新加坡、韩国、西班牙、台湾、南斯拉夫;

和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等。

低收入,

中等收入,

新兴工业化经济,

高收入石油输出

联合国于1990年开始定期公布人类发展指数,以衡量各国的发展程度。

人类发展指数由如下三个指标构成:

,,以及。

实际人均收入。

成人识字率和学校入学率。

出生时预期寿命(其中一项能答出成人识字率就可以)

两缺口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缺口和缺口,通过方式可以促进弥补缺口达成平衡,而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和长期的作用。

储蓄。

引进外资。

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客观存在着三种“不可分性”,即的不可分,的不可分以及的不可分。

因此,决定了其投资不可能是平衡的,而必须是大规模跃进式的。

投资,需求,储蓄

罗斯托认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经过六个阶段,其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在该阶段,和达到一定的标准尤其关键。

起飞阶段;

主导部门的选择;

资本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经过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是:

,,,,,以及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向成熟推进阶段;

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存在方面的恶性循环及方面的恶性循环,这两方面的循环在封闭经济中是。

供给;

需求;

互相制约,不可打破的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表现为,,,,。

对人均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生活水平下降;

延缓农业发展;

增加失业;

延缓资本形成,阻滞经济增长

人类发展指数依据以下的几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调整后的。

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或者寿命也可以);

成人识字率和上学年数的加权平均(或者知识也可以);

人均收入

两缺口模式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

如果投资大于储蓄,则出现缺口,这个缺口要靠进口大于出口既由缺口来平衡。

但是这个平衡不一定能够达到,因此,需要对此进行调整。

调整可以通过修补缺口本身来进行,也可以引进来平衡两缺口,使两个缺口在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平衡。

利用外资;

储蓄;

外汇;

外资

生育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原因是。

养育小孩的机会成本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低。

(或者其他有关养育孩子的成本、收入或者预期收入方面的回答)

世界银行将发展中国家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分为: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为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各个国家可采取的经济手段有:

和等等。

税收手段。

建立和实行收费制度。

财政金融手段。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回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或者是具体的措施,比如许可证制度的建立,也可以得分)

新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学派的经济学家将发展中国家称作,说明它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和关系。

外围地区,依附,支配

新贸易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存在恶化的状态,这与发展中国家以出口为主,进口为主,而发达国家则存在相反的贸易结构有关。

贸易条件,初级产品,制成品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以及。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分配状况改善。

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文教卫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答出其中四项即可,包括其他的有关经济发展的表现,比如人民参与度的提高等)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叫。

资本;

余值增长率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是指新采用的技术是一种趋于多使用而少使用的技术。

技术进步后占总投入的比重变小,而占总投入的比重增大。

劳动,资本,资本,劳动

按照自然资源的天然特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生态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结构主义学派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是不适用的,因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机制的运行,而发展中国家是不完全的。

凯恩斯学派从根本上也不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因为发展中国家失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储蓄不足,而凯恩斯把萧条时期的失业和资本闲置归因于过多;

凯恩斯观察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是周期性的失业,而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劳动力的状况,表现为广泛的就业不足、的就业。

市场-价格;

市场;

过剩;

伪装的和低生产率的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比率

产出量差。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应用的其他配合要素不容易得到满足,因此边际数值更能够显示出经济变动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决策应该选择使增加的每单位资本投入能获得最大的产出增加值的活动

边际储蓄倾向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生产主体在所增加的经济总量中用于增加储蓄的比例。

边际进口倾向

经济总量增长中用于增加进口的比率。

边际资本产出

是资本形成的增量与产出增量之比。

可以表达为:

相邻两年资本存量差/相邻两年

起飞阶段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或者“起飞理论”中的重要阶段,是一个国家从低发展速度变为得以高速发展的分水岭,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到达该阶段:

一是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5-10%;

二是具有能带动经济总量增长的主导部分;

三是一系列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城市化

质的规定——农村不断被城市“同化”的过程,即城市的先进生产力、现代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与扩散,最终达到城乡共享。

量的规定——不断量化的过程,即农村的地域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域,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转变为“同化”过程。

储蓄缺口

有保障的投资与储蓄能力之间的缺口。

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

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可以使总收入增加若干倍,倍数(即乘数)大小取决于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和进口的比例,这种倍数即对外贸易乘数。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二元经济

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同时存在的生产率低下、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经济部门以及生产率水平较高、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经济部门。

技术进步

是指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产中得到推广运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值,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

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所实施的贸易发展战略,以促进国内制成品的生产为目标,鼓励国内企业的生产,并对进口产品实施限制性的政策。

经济发展

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涉及经济和非经济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这一量的扩张,又包括产业结构演进、教育程度、分配状况以至社会生活的改善。

扩散效应

相对发达的区域或者产业对周边地区或者其他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发展极

在国家范围内,比其他地区更富裕、比其他地区发展得更快的区域。

这些地区集中了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不仅在绝对量上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周围广大地区发挥着扩散效应的作用。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是指新采用的技术是一种趋于少使用人的或劳动而多使用资本的技术,技术进步后资本占总投入的比重变大,而劳动占投入的比重变小。

两缺口模型

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的一种模式。

投资-储蓄=进口-出口,这一恒等式两端必须平衡。

如果投资大于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这个缺口要靠进口大于出口既由外汇缺口来平衡。

调整可以通过修补缺口本身来进行,即在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通过增加储蓄(短期很难达到)或削减国内投资来修补;

在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通过扩大出口(短期很难达到)或减少进口来修补。

但是会降低国内经济的增长率。

也可以引进外资来平衡两缺口,使两个缺口在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平衡。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

一个是仅够糊口的、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自给农业部门”,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的过剩劳动力;

另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工业部门”。

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过剩劳动力,而农业部门自身不会产生出对这部分劳动力的生产性使用,这样使之向工业部门转移,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工业部门也得到了自身发展所需劳动力。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应用于国际贸易时,指商品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百分率)之比。

应用于国内贸易时,还可以指工业品与农业品、工业品与初级产品、农产品与劳务等等产品之间的价格指数之比。

贸易条件恶化

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而进口产品价格上升,以至出口产品价格与进口产品价格的比值不断下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现象。

农业剩余劳动力

投入农业部门生产的劳动力,边际劳动生产率为0甚至为负时的数量。

外部性

消费或者生产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不能通过市场体现出其价值。

农业现代化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着眼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的提高,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人类发展指数

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计的一个用于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数,是根据发展的目标如寿命、知识和生活标准而不是用促进发展的手段如GNP来度量的。

其中寿命用出生时的期望寿命衡量,知识用成人的识字率和上学年数的加权平均来确定,生活标准用调整后的人均收入来度量。

其数值的大小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则人类发展程度越高。

商品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阶段可以划分为:

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其中最关键的起飞阶段。

具有不可逾越的特点。

收入贸易条件

应用于国际贸易时,指商品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百分率)之比,并乘以出口商品的数量。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

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失业同步增长的矛盾现象做出解释。

人口流动是一种经济现象,尽管城市中存在失业,移入城市的人们还是可以做出合理决策,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

无论已经开始流动的人口,或者准备流动的人口,都在把农村的既得收入和如果移入城市后能找到工作机会的预期收入比较,决定其行止。

总之,影响他们的预期的是两个因素:

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

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是衡量一国社会发展的指标。

它基于三个广泛又易取得的人类基本需要指标综合而成:

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

每个指标从0到100的等分值,用已知的最好和最坏的情况赋予确定等分值的范围,然后求出3个指标进行加权的平均值,即PQLI。

推广这一指标的人认为,它可以表明最富的国家并不总能享有最高的生活质量。

国民收入增长超过国民生产投入增长的比率。

增长极

中心--外围理论

世界经济政治结构存在发达的中心国家以及发展中的外围国家,中心国家主导着要素和产品的价格,而外围国家则具有依赖性;

要打破这种结构,就必须进行南南合作,并改变现有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的传导作用

在开放经济中,通过对外贸易,国际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内的经济。

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使得资本及劳动比例发生变化,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下,增加的资本投入要大于对劳动增加的要求,技术含量较高,对人力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对于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长远的意义。

三、简要回答

简要回答

提示答案

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的态度的差异。

工业化国家想为他们的环境舒适和有效的利用而去保护热带雨林,而热带地区国家将木材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重要出口,将林地看作是扩大农业的一个好地方。

北方国家关心由于石油燃烧造成的全球变暖,南方国家想的是为什么自己收入低却要放慢发展速度,来为主要由北方国家的工业增长而引起的问题而做出牺牲。

……北方国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的评价高,而南方国家更愿意关心经济的迅速增长。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会要求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资本和后天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以获得南方对自然资本的保护——这对北方也是有利的。

北方真心想采取措施促进有效的全球资源利用,也会使其愿意进行资本转移。

但是,在资源和环境利用方面提高效率和获得更大的可持续性,对发展中国家本身是有利的。

所以,无论讨价还价是否成功,都应该这么做。

北方国家由于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有足够的资金,很高的技术,很高的人力资本储备,所以在同一总投入水平下,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可以采取保护政策,采取高资本,高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低自然资源投入的要素组合。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人力资源都相对稀缺,所以以低技术、低资本、低人力资本投入以及高自然资源消耗的要素组合形式来追求同等的产出,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同时,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未来自然资源的收益现值低,这也促成其过度的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北方国家对南方进行资本等发展要素的转移,可以改进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组合方式,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答题要求:

从不同代际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本质含义的角度来阐述。

谈谈你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理解。

1)生态环境恶化有以下表现:

2)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资源使用的外部性;

也有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

答题要点: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

1)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本投入所引致的增长速度快。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简述你对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理解。

此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及需求方面的恶性循环(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这两方面的循环在封闭经济中是互相制约,不可打破的,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停滞。

而资本缺乏又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要打破此循环,必须大规模地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促进资本形成。

但是这个理论是在封闭经济的背景下提出的,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

同时,过于强调资本的作用。

简要阐明你对下述观点的看法:

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一旦很低的人均收入被相当不平等地分配,那么贫困、营养不良和生命的浪费等方面的后果就很严重。

相应地,不平等对储蓄率有不利影响、也影响人们从事有用工作的能力。

另外,人们获得信贷和融资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约束,从而降低资本市场和其他市场运作的效率。

平等作为经济发展中包含的主要目标,对于影响发展过程和解决相应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

库兹涅茨曾经分析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呈倒U型,即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社会极端不公平的现象,但是随着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涓滴效应就会显现作用,增长速度的效力就会分润到社会各个群体,社会公平程度提高。

由此提出的政策是一般性的政策,而不需要收入再分配政策的特别关注。

同时,还认为社会再分配政策会损害高收入人群的积极性,也失去对于低收入人群的激励,还会直接影响储蓄总量,因此,促进社会公平就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如前所述,不平等造成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促进社会平等的政策会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因为收入再分配可以加强社会的稳定性,而且增加人群的社会资本,可以达到超过物质投入所能起到的作用,从而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简要分析发展中国家投资决策所依据的主要经济指标。

投资决策所依据的指标包括:

资本/产出比率,应该对那些能使每单位投资得到最大产出的活动,或对能使每单位产出所需投资最少的活动进行投资;

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即资本形成的增量与产出增量之比,应该选择使增加的每单位资本投入能获得最大的产出增加值的活动;

均等边际报酬,即根据边际均等原则,当两个项目的边际报酬相等时,资金分配最适当;

资本/劳动比,在失业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应选择资本/劳动比最小的方案,即一定量的资本吸收劳动力最多的投资计划;

再投资率,等于人均收入减去人均消费和资本消耗后的差额与人均资本产出量的比值,此比值越大,表示资本的积累越快,从而技术改进越容易,经济发展越迅速,所以应该优先考虑再投资率高的项目。

资金使用效率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国家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利率,财政政策——税收,外贸政策——汇率),信息,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态可行性),生产过程本身的风险(技术、包括人力和管理在内的其他资源情况)

简要分析发展中国家外来资本中私人投资的利弊。

1)对私人投资传统的支持意见:

弥补储蓄、外汇、财政收入和管理上的差距。

被视为补充国内可用资源的供给与达到增长和发展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之间的差距,如储蓄、外汇、政府财政收入和人力资本技能等,可以用两缺口模式进行分析。

2)反对理由:

扩大了差距。

降低储蓄和投资率的可能:

不能将大量利润再投资而为低收入阶层创造收入

长期可能减少经常和资本账户的外汇收入(如果出口没有得到促进的话)

自由税减免、过度投资优惠、关税保护等造成负面影响

跨国公司垄断国内市场而窒息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不合适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生产少数富有阶层需要的产品,影响就业及整体生活水平

有限的资源配置更加重了二元结构的特性:

贫富、城乡的差距

政治方面则会由于强大的跨国公司的控制,而在各阶层的社会决策中发挥影响,阻碍东道国正常的政治秩序。

简要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过程,及其本质特征。

城市化的概念:

结合有关人口流动模式,描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前,城乡分割的体制制造了一系列阻碍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户籍制度、粮油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把农村劳动力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

70年代末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法律化,劳动力流动的自由度有一定体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用乡镇企业冲击旧的把农民排除在外的工业化方式,体现了二元经济结构下乡镇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机制而给资源流动提供的机会,可以用刘易斯的劳动力流动模式来解释。

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状态正好可以满足农村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几个假设前提:

劳力流动及就业速度与资本积累速度成正比,工资相对稳定,企业不存在失业。

在20世纪90年代初,农民通过以寻找就业机会为直接目标的自发性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冲击旧的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

此过程是在城乡分割的体制被经济发展的进程和其他体制的创新逐渐产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