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793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伴性遗传》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伴性遗传》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伴性遗传》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伴性遗传》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伴性遗传》说课稿.doc

《《伴性遗传》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性遗传》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伴性遗传》说课稿.doc

《伴性遗传》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拓展。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伴性遗传,属理解水平。

主要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及概率的计算,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可以说,本节是高考的热点及难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减数分裂、分离定律等知识,为学习本节知识打好了基础,但在性别决定方式、XY染色体等内容很陌生,是本节学习的要点,同时学好本节知识能更好地加深分离定律的理解,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分离定律的延伸。

三、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③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②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②进行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以讨论式教学为主,辅助讲授式教学、电化教学。

本节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2)学法:

主要运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盲图体验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

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2、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

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讨论:

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形成结论:

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

借此导入新课。

[二]组织教学

3、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

首先媒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

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

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4、资料对比突出关键

展示图片:

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

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

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

联想类比:

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伴性遗传的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

质疑过渡:

红绿色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

5、资料分析确认位置

资料展示:

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

提出问题:

(1)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

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引导学生谈论、探索?

最后分小组回答各组谈论结果。

教师总结。

质疑过渡:

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

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6、继续探索挖掘根源

分析填写:

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问题引导:

(1)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

(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

(3)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完成图解:

利用分离定律知识迁移引导理解色盲遗传其实质就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运用。

然后由教师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

再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

归纳总结:

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交叉遗传。

(3)一般为隔代遗传。

(4)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问题探讨:

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1) 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

(女多于男)

(2) 那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表现为女多于男,则该病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如何?

(X显性遗传)

归纳总结: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一般连续世代遗传;

(3)子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

(4)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是患者

[三]深化理解拓展运用

7、问题探索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

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分析讨论: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

课堂交流:

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

8、回归实践学有所用

阅读体会:

让学生自读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它。

[四]小结知识回馈聚焦

小结知识:

(1)伴性遗传概念

(2)伴性遗传特点

(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五]社会调查继续学习

色盲调查:

调查周围有色盲或其它遗传病的人及其家系。

[六]板书设计

1、伴性遗传概念

2、伴性遗传特点

伴X的隐性遗传伴X的显性遗传

1)男性>女性1)女性>男性

2)交叉遗传2)一般为世代遗传

3)隔代遗传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4)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4)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是患者

3、应用人类优生,芦花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