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060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docx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湘咏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市高中物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参考部分课改实验区的实施经验和成果,整合我市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专家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和物理学科特色,提出如下物理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二、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侧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三、课程设置

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其中: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1——物理1-1、物理1-2: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2——物理2-1、物理2-2、物理2-3: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3——物理3-1、物理3-2、物理3-3、物理3-4、物理3-5:

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高中物理课程设置:

①必修课程:

由于必修需要达到6学分,因而全体学生在学完物理1、物理2两个必修模块后,还需要在三个选修系列中的物理1-1、物理2-1、物理3-1三个模块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②选修I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选修。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选学的方向。

方案一:

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1-2模块(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1-1模块后再选择该方案)。

方案二:

针对理工科发展倾向且对技术应用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2-2、选修2-3(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2-1模块后再选择该方案)。

方案三:

针对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3-1模块后再选择该方案)。

③选修II课程(校本课程):

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具体情况,可以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推荐的《物理实验专题》及《物理专题研修》等作为校本选修课程开设,并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和特长开发其他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课程实施

1、高一

学段

开设

模块

物理1

物理1

物理校本课程

物理2

物理校本课程

物理2

物理校本课程

周课时

必修课程3节/周,校本课程1节/周

2、高二

学段

开设

模块

物理1-1或

物理2-1或

物理3-1

物理校本课程

物理1-2或

物理2-2或

物理3-2

物理校本课程

物理2-3或

物理3-3

物理校本课程

物理3-4

物理校本课程

周课时

必修课程4节/周,校本课程1节/周

3、高三

学段

开设模块

物理3-5

高中物理总复习

周课时

4节/周

五、教学建议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强调传承与创新。

六、教学评价

1、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物理课程教学评价要落实新课程目标和理念,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倡导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

把握好教学重、难点,重视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实现,即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和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做到“生动、主动、互动”。

教师要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方式多样化。

学生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有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学习的主动权。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效益度等方面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

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分析和反思。

教师教学评价中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师自我评价的形式,鼓励教师自评,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增强主人翁意识。

学校管理者、教研部门、同行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应参与到教师的评价中来,多角度的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建议,以便教师能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调节、改进自己的教学。

2、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学生物理学习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笔试、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课程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可以由过程性评价和模块终结性测验两个方面构成,其结果作为学分认定的主要依据。

①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

学生参加物理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可以由授课教师的课堂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定、其他相关人员评价以及反映终结性评价的单元测验这几个部分组成。

结论设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评价报告》可参考以下形式。

高中物理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报告

模块班级学号  姓名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A

B

C

D

A

B

C

D

学习态度

·积极主动地反思以往的学习过程,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勤奋刻苦,不断进步,有进取心

·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对待学习有很浓的兴趣和热情,旺盛的求知欲

·学科学习目标明确,充分把握学习时间

 

 

 

 

 

 

 

 

参与程度

·踊跃发表个人意见,敢于提出问题

·积极动手,敢于改造实验

·参加物理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

 

 

 

 

 

 

 

 

合作意识

·主动配合教师、同学,互相促进

·极参与讨论与探究,愿意帮助同学

·积极主动分担任务

 

 

 

 

 

 

 

 

探究意识

·能通过个人思考或与同学的讨论进行探究活动。

·善于观察、猜想,把看到的现象归纳为规律

·思维活跃、有创造性,反应灵敏

·积极参与完成研究性学习,要有积极探索、坚持真理的态度

 

 

 

 

 

 

 

 

实验技能

·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操作能力

·完成实验的能力

·实验报告

 

 

 

 

 

 

 

 

评价态度

·公平、公正、如实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评价过程认真、负责、诚信

 

 

 

 

 

 

 

 

个性素养

能经受考验、有耐力、踏实、不断进取等个性与生存能力

 

 

 

 

 

 

 

 

出勤情况

·未出勤时数及原因

·出勤时数

 

 

 

 

 

 

 

 

突出表现

·进步程度

·相关特长

 

 

 

 

 

 

 

 

基础知识

单元(章)测验成绩

 

综合评价等级

自我评价等级

 

小组评价等级

 

教师评价等级

 

本人

签名

 

月日

组长

签名

 

月日

教师

签名

 

月日

注:

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

②模块终结性测验

模块终结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中所达到的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评价和能力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模块终结性测验是用于衡量学生实际水平的参照性测验,而不是用于确定学生在群体中相对水平位置的甄别性选拔考试,测验的重点应放在重要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上。

模块终结性测验应突出学科特点和实验特征。

对于实验较多的模块,终结性测验可以分两部分进行:

试卷纸笔测验占60%,实验操作占40%。

模块终结性测验成绩总分达到6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是学生得到学分的一个必要条件。

对于不合格的学生,如果是必修模块,学生可以自愿申请补考,也可以自愿申请重修该模块;如果是选修模块,可参照必修模块方法进行,也可以申请放弃该模块的学分,而改选其他选修模块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3、学分认定办法

高中物理课程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

学生要达到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必须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的学习之后,再从选修1-1、选修2-1、选修3-1系列中必须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物理课程学习。

接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再从选修1、2、3系列中选学若干个物理选修课程模块以及校本课程。

模块学分的认定办法如下:

①修满规定的学时,占10%。

特别优秀的学生,经过自学后,由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直接参加模块考试。

②学习过程性表现,占20%。

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

③单元考核,占10%,其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

④模块终结性测验成绩,占60%。

其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

⑤模块综合评价的总分由以上四项得分累加,最终评价分为4级:

总分85分(含85分)以上的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总评C级以上者为合格,获得该模块相应的学分;总评为D级的,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自然界、生活、生产中存在大量的物理课程资源。

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物理课程的实施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精选课程资源,充实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课程实施的计划之中,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重视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和科技图书、科技期刊、报纸等文字的课程资源、实验室的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以及学生身边的物理资源。

八、加强课改实验区高考试题的研究

07年课改实验区四套试卷中物理试题都设置了必做题与选做题,选做题都实行了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模式;增设了探究题;命题取材新。

四套试卷不同程度地考查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素养。

四套试卷比较全面地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一:

四省区物理试题中选做题数据统计:

选做题给题量

选做数量

选做题分值

占物理总分率

物理题总分

广东

2组4小题

1组2小题

8分

5.33%

150分

海南

3大题

2大题

24分

24%

100分

山东

3大题

2大题

16分

18%

89分

宁夏

4大题

1大题

15分

13.64%

110分

表二:

四省区物理试题考查情况统计分析

考查

模块

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3-4、3-5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与比例

广东

20

13.3%

32

21.3%

63

42%

21

14%

选修3-3、3-4:

任做2题8分,占5.3%

选修3-5:

6分,占4%

海南

37

37%

4

4%

23

23%

12

12%

3选2做,总分24分,占24%

山东

8

9%

24

11%

33

21.4%

8

9%

3选2做,总分16分,占18%

宁夏

21

19.1%

12

10.9%

56

50.9%

6

5.45%

4选1做,总分15分

占13.64%(含选修2-2)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施教;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取的知识尽量不要灌输;模块教学完成后,应适当加强各模块知识的综合训练。

九、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1、组织与制度保障

成立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小组,接受国家、省、市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省、市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定期对新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采取措施引导,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物理教学的意识以及执行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的能力。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制订教学计划,并通过说课的形式交流教学设计,积极参与或开展校内或校际间的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转变教学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

成立课题组,发挥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确定课题,将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实践、资源建设等方面。

探索服务物理新课程目标、适应物理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发挥学校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研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师资保障

根据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不培训不上岗。

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设置的要求,保证所需教师的数量和水平。

培养并选拔一批具有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教师。

3、场地、设施与经费保障

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设置的要求,为顺利开设各类课程,要保证教室、实验室的数量、实验设备等与教学需求相匹配。

为满足探究学习的需要,以及开设校本课程的需要,必须适时的购置相关的校本课程教材及实验器材,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