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18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

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

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法、学法分析

1、在教法上,采用“动手启发式”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在学法上,先学后教,以学生动手为中心,以探究、试验为主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对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狄青征讨侬智高

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西南蛮夷侬智高起兵作乱,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出征之前,他召集将士说:

“此次作战,前途未卜,只有老天知道结果.我这里有100枚铜钱,现在抛到地上,如果全部正面朝上,则表明天助我军,此战必胜.”言罢,便将铜钱抛出,100枚铜钱居然全部正面朝上!

将士闻讯,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宋军也势如破竹,最终全胜而归.

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教学。

2.成果展示、巩固练习——进一步认识随机事件、频率

先引入典故“守株待兔”,让学生用数学概率的知识来辨析这个典故,渗透数学的教育意义,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学生会感知到:

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大小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成果展示:

2.1随机事件概念

⑴必然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可能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随机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因为几个概念比较简单,所以可直接让各小组层次较低的学生来回答,展示预习成果,同时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信心。

深化认识:

2.2讨论:

在生活中,有许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实例吗?

设计意图:

通过举例子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几个概念,同时也给部分同学创造了思考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巩固强化:

2.3例1: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⑴“导体通电时,发热”;

⑵“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自然融化”;

⑶“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⑷“如果a>b,那么a-b>0”;

⑸“从分别标有1,2,3,4,5的5张号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⑹没有水分,种子能发芽。

设计意图:

使学生加深对上述几个概念的理解。

处理上,找各小组相同层次的一位学生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赶超的进取精神。

并通过对“事件6”条件的改变,强调结果是相对条件而言的;

回顾复习

2.4频数与频率:

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nA为事A出现的频率.

2.5提问:

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频率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

由于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之前学生有所涉及,在这里我做了与教材不同的处理:

在抛硬币试验之前,先复习频数以及频率的概念,然后直接用频数和频率的知识来理解和阐述下面的试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概率概念及“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

3、师生合作,共探新知——抛掷硬币试验:

◆试验步骤:

第一步,个人试验,收集数据:

全班9个学习小组,每小组6人,每人试验10次;

第二步,小组统计,上报数据:

每小组轮流将试验结果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第三步,数据汇总,统计“正面朝上”次数的频数及频率;

第四步,对比研究,探讨“正面朝上”的规律性.

①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

②抛掷相同次数的硬币,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提问:

如果再做一次试验,试验结果还会是这样吗?

(不会,具有随机性)

辩证的理解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同时也为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做足了准备。

◆引出概率的概念: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思考:

事件A的概率P(A)的范围?

频率与概率有何区别和联系?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⑴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

⑵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⑶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试验以及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就实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4、讨论探究、达标演练——深化概率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思考:

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有何意义?

任何事件的概率是0~1之间的一个确定的数,它度量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而大概率事件则经常发生。

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例子:

天气预报、保险业、博彩业等。

◆数学思想方法点拨——如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思考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思想方法上,画龙点睛,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例2:

做同时掷两枚硬币的试验,观察试验结果:

⑴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

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⑵做100次试验,每种结果出现的频数、频率各是多少?

与其他几位同学的结果汇总,你会发现什么?

误区警示:

★★★

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则

(1)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出现“一枚正面,另一枚反面”的情况分几种?

我们知道同时抛两枚硬币,得到“两个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25,那狄青抛100个铜钱都正面朝上,这种事情你敢相信吗?

设计意图:

深化对概率的认识,巩固所学的知识。

再次提出故事中的问题,前后呼应,体现了整课堂内容的完整性。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

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

C.不可能事件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

B.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

C.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D.以上均不对

3).姚明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如下表:

投篮次数

8

10

15

20

30

40

50

进球次数

6

8

12

17

25

32

39

进球频率

①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②姚明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③若姚明进球的概率是0.8,那么他投10次篮一定能投中8次吗?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举例和自身的基础,我设计了两道关于三种事件的训练题,帮助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理解。

第3)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选取哪一个频率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知识内容:

⑴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⑵概率的定义及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体会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与规律性。

知识方法:

利用频率(统计规律)估计概率.

课后任务: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0.001,那么买1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试论述中奖概率为0.001的含义。

(要求突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必做题)(课后思考)

试求上题中,买1000张彩票都不中奖的概率?

(选做题)

设计意图:

鼓励同学们自由发言,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明确了本节的收获。

分层次的作业安排,突显教学的层次性,必做题重在巩固本课所学;选做题重在引出后继内容.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便于学生总结,再次突出重点。

七、教学反思

“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硬币试验是取是舍?

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

再三权衡,我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我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

在教学设计中,我突显了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创设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表述思想、展示自我,形成对知识真正的个性化的理解,获得对本学科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以上就是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