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84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5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

强烈推荐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导学内容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重、难点

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3.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五、作业:

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和第二小段

完成以下问题: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

哪些景物?

他们在干什么?

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1、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从课文中找出:

<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阳光、小鱼)

(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拟人)

学生自己讲

利用谈话的导入手法,揭示本课课题,介绍北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

通过学生小姐,巩固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第一、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

2.理解词义"尽情"

3.小结这一段。

三、指名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第一小节:

"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六:

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

推()浪()

消()悄()

西()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背诵第一、二段默写生字

集体朗读

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

(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单独读课文

齐读课文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温过而知新

思考问题,理解写作方法

 

导学内容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

学生试读课文。

自己学习生字词

1.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2.识记词语,描红。

抓住重点词语导入新课,设置悬念,激发读书兴趣。

锻炼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

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细读2--5自然段:

①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

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板书:

骄阳似火--晒焉)

教师范读2-5段,

3.细读6-8自然段。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讨论: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讨论:

1、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2、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看图1>3、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4、"无字词典"指什么?

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2、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3、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讨论

温过而知新

通过读课文,集体讨论让学生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出问题,当堂解决

教学反思

 

导学内容

3、古诗两首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导学

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

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四、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

理解"远山""石径""斜"

为什么称为"寒山"?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指名读课文。

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学生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自然导入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3、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

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

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思考:

这是什么季节?

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依照前一首的学习方法学习本首诗

 

导学内容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导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重、难点

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

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

树叶怎么美?

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质疑:

树叶怎么美?

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学生描红练习

导入自然,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虽然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但是都在为大树做着同样的工作。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

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

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学生创意表达

学生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小组讨论后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回顾旧的知识

再一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回顾旧的知识

 

导学内容

5、北大荒的秋天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导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

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

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2、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四、理清课文脉络: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

洗()灰()紫()岭()

3、朗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

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句子。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

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通过介绍北大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和人们高兴的心情。

巩固字词,加强双基的落实。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

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

(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

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

"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

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其他同学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

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回答。

(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

(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

(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温过而知新

理解重点词语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导学内容

6、西湖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导学用具

学具

挂图、录音机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

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感知全文

4、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5、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

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背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

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质疑提问。

通过旧的知识引出新的学习内容,这样既能巩固旧知,又能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巩固双基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2、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大"是什么意思?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

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朗读:

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思考:

1、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朗读练习

巩固旧知

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通过重点问题体会西湖的美丽

 

导学内容

7、拉萨的天空

授课教师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导学用具

学具

词卡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

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

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 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五、学习生字。

1〕 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 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 比较“纱、沙、妙”“纯、线”4〕。

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学生自读课文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口语表达

学生自学描红。

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多种方法的读,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教师配乐读。

2〕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指生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2〕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

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3、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

学着用比喻句。

三、学习生字

出示晶、建。

指导写“晶”字。

四、 指导背诵

(1) 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 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

(3) 指名试背,奖励。

(4) 全班齐背。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

2重点指导“窗”字。

自学其他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