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428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doc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

编制:

雷龙华审核:

高二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

1.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

2.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3.下列选项中,与地下水作用关系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是

A.地面塌陷沉降 B.泥石流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沼泽化

4.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5.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B.25°C.20°D.15°

6.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B.②C.③D.④

7.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8.凌汛是指某个河段因冰凌堵塞,水流不畅,引起水位猛涨的现象。

黄河的部分河段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发生凌汛,请判断图中黄河干流上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9.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

A.4级以上地震已经属于强烈地震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

C.震级虽然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

10.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

( 2011 江苏卷)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2.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2011北京卷)  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13.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2011北京卷) 14.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011上海卷1)(四)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15.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16.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17.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

[来源:

Zxxk.Com]

(2011 天津卷 ) 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题。

18.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

19.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B.bC.cD.d

(2011 天津卷 )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2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a→c→b→dB.b→c→d→a

C.c→b→d→aD.d→a→c→b

21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2011浙江卷2)题号:

12“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l0分)

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

图1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一(3)题。

 

22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3分)

A.广东B.福建C.海南D.山东

23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3分)

A.东面B.南面C.西面D.北面

24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

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

(4分)  

25.(2012年高考广东卷)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下图(2012年高考北京卷)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26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27.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012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卷)【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下列问题。

28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9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2011全国新课标卷)30.(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011山东卷1) 31.【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2011福建卷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32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图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6分)[来源:

学科网]

( 2011安徽卷 )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10分)

34(201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⑴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4分)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4分)

35.(2012年高考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6分)

36.(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37.(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

38.(2012年高考福建卷)【自然灾害与防治】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6分)

39、(2009福建选修40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7分)

(2)分析唐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40、(2009海南选修25题).(10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分)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8分)

.(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

41“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台风转向点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3分)

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

(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3分)

A.5-6月B.6-7月C.9-10月D.10-11月

(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

(4分)

(10年山东卷文综第31题)

44.(10分)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4分)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

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6分)

(10年上海卷地理)

45.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1:

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闸、地点和震级.

材料2: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

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

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板块、板块、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

11【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2【答案】B

 【解析】日本以东海域为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即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

 

13【答案】A

【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

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

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14【答案】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15【答案】D

【解析】考查板块周界型及板块空间分布记忆。

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亚欧板块与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四个板块交界。

16【答案】C

【解析】考查我们地震带省区分布。

台湾和云南距离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和亚欧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最近

17【答案】A

【解析】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和地震相关概念理解。

全球定位在与动态捕捉地表目标物的空间位置。

地震现象发生在地壳内部,是由地震震源能力所确定。

18【答案】:

B

【解析】:

图4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必须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区。

19【答案】:

B

【解析】:

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入射时间长必须位于山的南坡,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小,必须位于坡度小的山坡或山脊上。

20【答案】:

C

【解析】:

寒潮是冷锋天气过程,冷锋是从北向南移动的,故选C。

21【答案】:

B

【解析】:

a图中武汉处于冷锋的锋后,处于雨区范围;b图天津处于冷锋的锋后,故B对;c和d图中北京和杭州都位于冷锋锋前,且位置很远,天气晴朗。

22【答案】:

B

23【答案】:

A

24【答案】:

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泉水停止等。

25答案:

D

26答案:

B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

27答案:

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

【思路点拨】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28C29B

30【答案】(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命题立意】:

本题属于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通过图文材料主要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解题时要注意从图文信息中提取答案。

31【答案】

  

(1)西北想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地理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如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分布特点,可知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对于两侧的高原和山地,图中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在高原和山地的数值小,且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因而可知纬度位置和地形是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水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保护作物受寒潮的直接影响,增加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

32

(1)【答案】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解析】读图20可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是4月份,为春季,根据题干信息“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可知,该省在春季冷暖气流常交汇,易使暖空气抬升,空气对流加强,从而冰雹发生多。

(2)【答案】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解析】考虑“冰雹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冰雹颗粒大,质量重,所以冰雹会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

对冰雹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33【答案】

(1)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教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冷锋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来源:

学科网ZXXK]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灾害问题。

两大题即兼顾了自然和人文,也落实了区域载体对于地理研究的意义。

 

(1)两地气温高低与纬度、天气、地形等有关。

图示时间2006年9月3日20时,即为晚上8点,银川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受高压控制,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空气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所以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2)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成都的风向偏北,冷空气主动向南移动,与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3)四川盆地边缘为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形成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营遇此情况,扎营是,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主要保护头部等。

34答案:

⑴分布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

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

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立意】洪灾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解题思路】】

(1)注意本题设问是洪水发生的气候条件,所以本题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

(2)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

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

(1)6月份,受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35(略)

36答案:

答案1:

海啸灾害。

(3分)理由: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

(3分)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