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851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4.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发展,鼓励做强、做精、做专。

(计财处、职成教处)

(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5.以设区市范围为单位,大力推进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

强化主体专业建设,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

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

(职成教处、计财处)

6.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和支持各地从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实际出发,建设一批服务地方集群经济的专业群,一批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高技术、海洋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制造业、基础产业、现代农业八大优势产业的培养培训基地,一批中职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职成教处、各设区市教育局)

(三)健全制度机制,提高师资水平

7.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

(师范处、职成教处、省教科院)

8.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人事处、职成教处、师范处)

9.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自主选择性和培训机构的竞争性。

(师范处、职成教处)

10.优化校本培训,加强师德建设,推进教学研究,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制度。

11.增加职教师资本科班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计划。

(计财处、职成教处、师范处、省教育考试院)

12.开展本科师范院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职教专业师资的试点工作,探索开辟职教师资本科班招收高职优秀毕业生以及全日制普通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定向培养职教教师的渠道。

(高教处、职成教处、师范处、高科处、省教育考试院)

13.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领军人物培养,着力培养名师、名校长。

14.积极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

(人事处、师范处、职成教处)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5.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一批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地方政府(或行业)主导、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或联盟。

(高教处、职成教处、计财处)

16.建设一批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共享、开放、高效的实训基地。

(职成教处)

17.推进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依托专业建设技术转移和推广中心。

(职成教处、高科处)

18.切实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建设。

(法规处、职成教处)

19.积极扩大中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范围。

(省教育技术中心、职成教处)

20.大力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建设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

(教科院、职成教处)

21.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职成教处、省教育技术中心、省教科院)

22.有计划地开展中职学校师生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

(职成教处、省教科院)

(五)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23.坚持依法办学,逐步建立并完善支撑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及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

(职成教处、法规处、人事处、计财处、基教处)

24.在实训基地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

25.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系统和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推动中职教育管理现代化。

(六)构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6.完善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拓展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成长通道,满足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技能等级的意愿,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高教处、职成教处、计财处、师范处、省教育考试院)

27.有计划地扩大高等教育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

(计财处、职成教处、高教处、省教育考试院)

28.改革现行的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对口招生选拔制度。

(省教育考试院、计财处、职成教处、高教处)

29.改革现行的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教处、职成教处、计财处、省教育考试院)

30.增加高职院校通过自主招生途径招收优秀中职毕业生比例。

31.探索扩大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五年制职业教育培养。

(职成教处、高教处)

32.逐步扩大专升本招生,大力增加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

(省教育考试院、计财处、高教处、高科处)

33.扩大“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试点范围。

34.大规模推进中职毕业生在职接受自考、电大、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及高技能培训。

(七)关注学生人格培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35.深入开展以诚信、敬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行德育导师制。

(职成教处、师范处、人事处)

37.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网络。

38.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在保证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39.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国传统美德和现代工业文化相结合,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实现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先进企业文化进课堂,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八)统筹培养培训,增强服务能力

40.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大力推进各类社会培训。

尤其是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41.深入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

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类社区学校建设,完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职成教处、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职业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

42.完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以及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43.加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多形式建立教育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对话协作机制和平台。

44.建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和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

45.促进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重。

(计财处)

46.改革职业学校经费拨款方式,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基准定额以及分专业、分类型的浮动系数,明确拨款的导向性。

47.促使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

48.争取扩大学生及专业资助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计财处、省教育发展中心)

49.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制订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50.强化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法对职工教育经费实行一定比例的统筹,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

51.鼓励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52.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发展。

清理并纠正对民办职业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依法落实民办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

(三)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督导和质量监控机制

53.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

54.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独立评估机构对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实施评估的机制。

55.完善中职教育督导评估管理办法,建立中职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积极推行职业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

(督导处、职成教处)

56.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落实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

(四)健全职业教育良好外部环境营造机制

57.促进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推动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58.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和各类典型案例,让中职教育的招生、资助和免费等政策以及基础能力建设进展情况与重要举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大力在全社会宣传和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办公室、职成教处、省教育报刊总社、省教育技术中心)

(五)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

59.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

以现代化建设为标准,五年内建设100所左右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包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职成教处、计财处、督导处)

60.专业结构调整推进工程。

在加强设区市统筹的基础上,五年内,扶持建设200个左右中职教育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业,继续分类扶持建设好100个左右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服务的中职教育示范实训基地,定向专项扶持50个左右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专业。

6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五年内,重点扶持建设50所左右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和50个左右中职学生创业基地。

(职成教处、省教科院)每年组织中职师生技能大赛、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

(职成教处、省教科院)加强中职教育先进典型宣传。

(办公室、职成教处)

62.课程改革工程。

围绕“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五年内,完成建设50门以上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

(省教科院、职成教处)推进中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

(省教育技术中心、省教科院、职成教处)

63.服务产业发展工程。

五年内,组建一批由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相关中职学校参加、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职教集团;

支持建设50个左右依托中职学校、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产学研联合体;

支持建设50个左右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和50个左右中职教育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

扶持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

(职成教处、省教科院、高教处、计财处)

64.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五年内,组织开展各类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其中省内培训20000名左右、省外培训300名左右、中外合作培训200名左右,资助20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资助2000名左右特聘兼职教师;

依托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培训1000名左右中职学校校长和专业负责人,遴选培养30名左右中职学校优秀校长、100名左右专业带头人和150名左右教学名师。

(师范处、职成教处、人事处、高科处)

65.成人继续教育推进工程。

五年内,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130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职成教处、计财处)支持各地建设好100个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

(职成教处、计财处、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支持各地建设好100个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职成教处、计财处)资助50万名左右城乡居民参加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组织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成教处、计财处)加快建设全省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开发一批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精品教材。

(职成教处、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省教科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